学术投稿

回肠黏膜上皮细胞内β-葡糖醛酸酶免疫电镜定位研究

宦大为;张文竹;杨波;刘树立;方长青;张弘

关键词:β-葡糖醛酸酶, 免疫电镜, 内质网, 溶酶体
摘要:采用低温包埋、紫外线照射、抗β-葡糖醛酸酶抗体、胶体金探针及免疫电镜技术与方法,标记β-葡糖醛酸酶(β-Glu)的金颗粒定位于人体回肠黏膜上皮细胞内的内质网和溶酶体内.为研究回肠各种疾病和肿瘤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及定量的变化,建立了正常的形态学研究模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途径接种乙脑毒prME蛋白编码基因DNA疫苗所致BALB/c鼠的细胞免疫

    目的:研究经不同途径接种乙脑病毒prME蛋白编码基因DNA疫苗所诱导的细胞免疫.方法:将乙脑病毒prME蛋白编码基因DNA疫苗(命名为 pJME)分别以肌注、滴鼻两种免疫方式免疫BALB/c鼠,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测定脾脏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结果:pJME肌注组与滴鼻组免疫鼠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30.91+0.72)%、(27.89+0.42)%,均高于灭活疫苗与载体肌注组(23.73+0.17)%、(23.78+0.21)%(P<0.05),肌注组显著高于滴鼻组(P<0.05);而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14.62+0.25)%、(13.73+0.50)%,也均高于灭活疫苗和载体肌注组(10.80+0.39)%、(11.97+0.06)%(P<0.05),肌注组与滴鼻组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有明显CTL效应(pJME肌注组29.1%,pJME滴鼻组17.1%),明显高于载体肌注组6.0%,pJME肌注组明显优于滴鼻组.结论:pJME以两种途径免疫鼠时可诱导明显细胞免疫反应.

    作者:周言;张琳;翟永贞;李喜梅;王占英;冯国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重症肝炎患者血sIgA和肝脏分泌片的变化

    目的:研究重症肝炎患者血清IgA、sIgA和肝脏IgA、分泌片(SC)的变化,了解重症肝炎患者血清sIgA升高的原因.方法:血清IgA采用免疫速率比浊法,血清sIgA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脏IgA、SC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血清IgA、sIgA明显升高,肝脏IgA沉积,但肝脏SC无明显变化.结论:重症肝炎时血中sIgA可能是肝脏SC脱落进入胆汁与其内的pIgA结合返流入血形成.

    作者:刘冬妍;鲁学恒;刘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2002~2006年《中国医科大学学报》载文分析

    目的:分析《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2~2006年的载文特点,了解该刊的编辑质量和期刊论文的学术水平,为进一步办好刊物和学校评估提供依据.方法:依据《中国期刊网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与手工检索,统计2002~2006年出版的《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所载论文的多项文献定量指标.结果:《中国医科大学学报》5年总载文量为1377篇,期均篇数为45.90篇,篇均页数为2.11页.在栏目中,临床医学发文数量多,占总发文量的54.83%.在引文统计中,含引文文章逐年增加,2006年引文率为99.67%,英文引文条数很高,平均占71.79%.在文章时滞统计中,长为930 d,短为30 d,平均为344.92 d.在基金资助文章统计中,受资助级别越来越高,获资助篇数越来越多,多是2006年,为149篇.结论:《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所载文献质量较高.该刊不仅是我国医学研究领域重要的信息源之一,也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主要核心期刊.

    作者:王维秋;庞翔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AMY1基因编码α淀粉酶在体外培养大鼠颌下腺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检测大鼠颌下腺(SMG)AMY1基因编码α淀粉酶(α-Amy)在体外培养颌下腺细胞中的表达,鉴定细胞来源和检测体外培养细胞的功能.方法:分别进行培养大鼠细胞RT-PCR检测淀粉酶的基因表达;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淀粉酶蛋白质.结果:大鼠SMG组织和培养细胞检测在474 bp处显示有一相同的带.表明大鼠培养SMG细胞RT-PCR产物与大鼠SMG组织α-淀粉酶mRNA表达相同.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大鼠SMG组织与培养细胞分别出现了一单独的α-淀粉酶免疫活性蛋白电泳带,其分子大小为50 kDa,两者免疫活性蛋白泳带一致.结论:大鼠SMG组织和培养细胞淀粉酶mRNA表达相同,大鼠培养SMG细胞与大鼠SMG组织具有同源性.体外培养SMG细胞通过AMY1基因编码α-淀粉酶表达.

    作者:周青;隋承光;王玉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ACE、AT1受体及TGF-β1在肌营养不良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肌营养不良(MD)中的表达及与肌肉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应用Western印迹分析和三免疫荧光标记检测杜氏肌营养不良(DMD)、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和先天性肌营养不良(CMD)患者肌肉活检标本中血管紧张素转移酶(AC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AT1)受体和TGF-β1的表达及共同定位.结果:Western印迹分析结果显示在MD的萎缩肌肉中ACE、AT1受体和TGF-β1的免疫反应明显增强;三免疫荧光标记显示DMD和CMD肌肉的肌内膜和肌束膜中大多数激活的成纤维细胞表达ACE和TGF-β1,ACE和TGF-β1在萎缩肌肉内也共同定位.结论:病变局部ACE、AT1受体和TGF-β1表达增加,表明肌肉组织中RAS在MD时被激活,可能与TGF-β1共同参与MD的发病,并在肌肉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孙桂莲;江雅静;姜伟;杨志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基因差异初探

    目的:对比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低毒力株标准参考菌ATCC 33277与高毒力株W83之间的差异核苷酸序列,查找高毒力株W83缺失基因.方法: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对比牙龈卟啉单胞菌低毒力株标准参考菌ATCC 33277与高毒力株W83的基因差异.以低毒力株ATCC 33277为tester,高毒力株W83株为driver,将提取的基因组DNA用内切酶Rsa Ⅰ酶切,连接特殊设计的adaptor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和PCR扩增,并与TA克隆载体连接,转化到JM109中,建立差异消减文库,经PCR筛选鉴定阳性克隆,进而对部分片段进行测序和同源分析.结果:经SSH筛选鉴定得到62个片段大小为125~632 bp的阳性克隆基因片段.结论:这些差异基因为研究牙周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重要线索.

    作者:林莉;潘亚萍;李琛;赵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铝暴露对大鼠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及α-CaMK Ⅱ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慢性铝暴露对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LTP)及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α-CaMKⅡ)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断乳后Wistar大鼠,分别以含有0.2%、0.4%、0.6%(W/V)的氯化铝(AlCl3)蒸馏水饲养.3个月后,测定脑铝、血铝的含量;用电极刺激海马的CA1区,记录单脉冲刺激引起的峰电位(PS),观察高频刺激前后各组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α-CaMKⅡ活性.结果:高频刺激后,铝暴露组PS幅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铝暴露组α-CaMKⅡ的活性和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结论:慢性铝暴露抑制大鼠CA1区LTP的形成,这种抑制可能与其抑制α-CaMKⅡ的活性有关.

    作者:宗志红;陈井阳;孟晓娜;王彪;时利德;邢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辽宁部分农村地区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辽宁农村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为COPD的社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格,以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沈阳市于洪区大潘乡和锦州市黑山县大兴乡40岁以上的人群,并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测.选取女性为本研究的分析对象.结果:辽宁农村女性总患病率为5.9%.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的增大、有家族呼吸疾病史及低体质量指数是罹患COPD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使用生物燃料和生活水平差也可能是罹患COPD的危险因素.结论:辽宁农村女性COPD的患病率较高,可能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为COPD的社区防治提供了依据.

    作者:侯刚;李猛;冯学威;王赞峰;王秋月;康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免疫活性地龙肽的制备及其对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

    目的:提取低分子量免疫活性地龙肽,并就其对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影响进行体外研究.方法:采用粗分离、凝胶过滤层析和阴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地龙肽;采用乳酸脱氢酶法测定NK细胞活性.结果:用凝胶过滤层析分离得到地龙肽T(分子量8 000~20 000,含有7种蛋白).用离子交换层析又将地龙肽T分为A、B两部分,地龙肽A由5种蛋白组成,其中有4种分子量在13 000以下;地龙肽B仅由一种蛋白构成,分子量约11 000;地龙肽A和T可明显提高NK细胞的活性;地龙肽A、B和T皆可减弱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的免疫抑制作用,提高NK细胞的杀伤率.结论:地龙肽T、A单独应用即可以增强NK细胞的活性,并与IL-2具有协同作用;地龙肽T、A和B还可以拮抗地塞米松、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

    作者:傅炜昕;董占双;李铁英;许静;纪晓莉;贾秀坤;梁再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不同加热处理的义齿基托树脂的表面粗糙度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热处理方法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托材料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方法:制作64个蜡型分成8组,分别采用常规水浴加热、微波长周期加热、微波短周期加热和电加热方法处理二种PMMA基托材料,经抛光处理后,用表面粗糙度仪测量各组试件的表面粗糙度值(Ra),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微波加热组和电加热组基托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值与水浴加热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微波加热处理和电加热处理二种PMMA基托材料均能获得与常规水浴加热处理一样的效果.

    作者:王彦红;杨晓东;蒋聪敏;韩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体动感知与体动+QT间期双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应答频率的比较

    目的:比较体动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与体动+QT间期双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应答频率.方法:受试者被分为三组,第一组为应用体动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患者;第二组为应用体动+QT间期双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患者;第三组为对照者.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或起搏器的Holter监测获得各人群在静息和睡眠时低心率,比较其变异程度.结果:第一组与对照组静息及睡眠时心率变异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第二组与对照组静息及睡眠时心率变异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体动+QT间期双感知传感器的频率适应性功能较体动感知单传感器更接近于窦房结功能,它的生理性更好,但不能完全模拟窦房结的功能.

    作者:李学渊;齐国先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成功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的探讨

    目的:探讨如何成功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提高动物的存活率.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方法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术后4周取出心脏对心肌进行TTC和HE染色检测.结果:通过时常规手术方法进行改进,术后2周小鼠存活率由40%提高到75%.心肌颜色、心电图特异性改变及心肌TTC和HE染色证明制模成功.结论:正确使用麻醉药、顺利气管插管、准确结扎冠状动脉、减少出血与肺损伤及术后观察和护理是保证制模成功的基础.

    作者:云伟;于艳秋;卢晓梅;金玉楠;李昆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涤纶外科修补材料包裹羟基磷灰石义眼座兔眼眶内植入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用涤纶外科修补材料包裹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兔眼眶内以后的血管化情况,探讨涤纶外科修补材料作为羟基磷灰石义眼座包裹材料眶内植入的可行性.方法:健康大耳白兔12只,按术后不同处死时间分为4组,每组3只;常规行眼球摘除术,然后用涤纶外科修补材料包裹直径为12 mm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肌锥腔内.分别于术后3周、6周、10周、18周各处死1组实验动物,将义眼座取出,剖开进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检查其血管化情况.结果:所有兔结膜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组织学检查:HE染色显示随着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时间的延长,长入义眼座孔隙内的纤维血管组织逐渐增多成熟.结论:涤纶外科修补材料与组织的相容性好,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的血管化良好,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涤纶外科修补材料可以作为羟基磷灰石义眼座行眶内植入的包裹材料.

    作者:滕铁波;王亚玲;陈晓隆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剖宫产术后不同镇痛方法比较

    观察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的病人120例,分别用吗啡、罗哌卡因单独或联合镇痛,比较4种不同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

    作者:黄威;常靖;吴秀英;关荣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联素与IKK mRN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联素(APN)与核因子κB(NF-κB)抑制因子激酶(IKK)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并用正常血糖-高血浆胰岛素钳夹技术评估.应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脂肪组织中APN和IKKmRNA的表达.结果:高脂饲料组大鼠的葡萄糖输注率明显低于基础饲料组[GIR60~120(0.76±0.28 vs 4.26±0.70)mg·kg-1·min-1,P<0.01];与基础饲料组相比,高脂饲料组大鼠脂肪组织APN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A值APN/β-actin0.39±0.23 vs 1.26±0.30,P<0.05)、IKK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A值IKK/β-actin 0.99±0.10 vs 0.17±0.02,P<0.05),APN与IKKmRNA的表达相关(r=-0.83,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组织APN与IKKmRNA的表达显著负相关,提示IKK引起的NK-κB的活化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时脂肪组织APN合成减少有关.

    作者:崔丽娟;都健;曾芙蓉;朱丹;王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应用硒化锌金属自显影技术显示含锌神经元胞体的方法

    应用金属自显影技术显示神经系统内的含锌神经元胞体.

    作者:宁斌;赵泳江;王占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大鼠细胞因子在额叶表达及血清含量变化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弥漫性脑损伤大鼠额叶的表达和血浆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Mamarou的弥漫性脑损伤的动物模型,分别于伤后不同时间收集额叶脑组织和静脉血,分别以RT-PCR法和放免法测定脑组织中IL-6和TNF-α的mRNA和血清中IL-6和TNF-α的含量变化.结果:在弥漫性脑损伤的额叶脑组织中IL-6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并在损伤后6 h达到高峰;血清中IL-6的表达也较对照组升高,在12 h达到高峰.而TNF-αmRNA的表达在12 h明显高于对照组,24 h达到高峰;血清中的TNF-α水平在24 h内逐渐升高.结论:在弥漫性脑损伤中,IL-6和TNF-α在脑组织和血清中升高,在疾病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晓飞;袁治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孕产妇产前检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沈阳地区孕产妇产前检查现状,探讨影响妇女产前检查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沈阳地区710名孕产妇的产前检查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对孕早期检查和产前检查次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孕产妇产前检查率为91.55%,接受过8次以上产前检查的占44.27%,而孕12周内接受第一次产前检查的妇女占48.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妇女的文化程度、产前检查知识认知、家庭月收入、有无保健保偿、产次、有无孕保册等因素是孕早期检查的影响因素;而妇女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有无保健保偿、产前检查知识认知是产前检查次数的影响因素.结论:有必要针对各种影响因素开展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引导妇女正确的产前检查的就医行为,促进妇女的生殖健康.

    作者:王玮;许伟;周宝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HO-1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期的表达研究

    目的:观察血红素加氧酶1(HO-1)mRNA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大鼠腹部心脏异位移植模型,分对照组及环孢菌素(CSA)组,每组32只.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及CsA干预,每组8只用于观察移植心存活时间,术后1,3,5,7 d各6只动态切取标本,常规组织切片监测排斥反应,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RT-PCR检测移植心肌组织HO-1 mRNA的表达.结果:CSA组移植心存活时间(15.4±5.1)d长于对照组(7.6±1.5)d,P<0.01;CSA组各采样时段的心肌凋亡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而HO-1表达强度均强于对照组.结论:移植心脏中HO-1表达水平的高低与心脏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轻重存在一定的相关性,CSA干预增强HO-1表达,减轻免疫排斥反应及降低凋亡指数.提示HO-1在心脏移植术后应激及急性免疫排斥反应抑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玉海;谷天祥;王春;房勤;李卓;白雪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caspase-3基因在高氧致早产鼠慢性肺疾病中的表达及其作用

    目的:探讨caspase-3在高氧致早产鼠慢性肺疾病(CLD)中的表达及其对肺上皮细胞(AEC)凋亡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建立模型后1,3,7,14,21 d应用TUNEL和RT-PCR技术,动态检测AEC的凋亡指数(AI)和肺组织caspase-3基因表达.结果:暴露于高氧后3 d AEC的AI及肺组织的caspase-3 mRNA水平开始升高(P<0.05),7~21 d维持高水平(P<0.01),且肺组织caspase-3 mRNA表达与AEC的AI呈显著相关性(γ=0.69,P<0.01).结论:高氧诱导的肺组织caspase-3基因过度表达可能是CLD早产鼠肺上皮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富建华;于凤英;薛辛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