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划分强度一致测度的多模医学图像配准

郑军;何叶松;谢国明;严敏

关键词:医学图像配准, 灰度映射, PIU测度
摘要:以划分强度一致(PIU)测度,运用刚体变换的方法,结合Powell优化算法实现了MR/CT多模医学图像的配准.本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多模态医学图像配准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快速稳定地实现头部MR/CT医学图像的配准.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不同脑区神经元变性的动态观察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HI)后不同脑区神经元变性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Fluoro-Jade B(FJB)染色法及免疫组化法分别观察变性神经元荧光染色强度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正常新生大鼠各脑区内均未见FJB阳性细胞,GFAP呈弱表达.HI后1 d即可见FJB阳性细胞,3 d阳性细胞增多,5 d达高峰,以纹状体受累重,皮质次之,海马各区易损顺序为CA1、CA4、CA2、CA3、齿状回.GFAP表达的强度与FJB阳性细胞数密切相关.结论:新生大鼠HI后脑易损部位为纹状体、皮质、海马,FJB染色是一种标记变性神经元的有效方法,反应性胶质细胞增生是应答神经元损伤的结果.

    作者:辛颖;GEORGE A. WERTHER;VINCENZO C.RUSSO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氧化应激对动脉粥样硬化兔早期血管舒缩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对动脉粥样硬化(AS)早期血管舒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高胆固醇饮食建立兔AS模型.生化法检测金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主动脉壁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及血清丙二醛(MDA)、脂质和主动脉壁一氧化氮(NO)水平,并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模型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及主动脉壁NOS活力、NO含量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其中NOS活力及NO含量于16周达峰值,24周呈现下降趋势;模型组全血SOD活力及MDA含量于实验8周出现显著变化,随着TC、LDL-C水平的升高,SOD活力进行性下降,而MDA含量持续升高,各阶段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氧化应激导致内皮功能紊乱、NO失活,可能是AS早期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郝文君;白小涓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颈交感神经干离断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大鼠儿茶酚胺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颈交感神经干离断(TCST)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大鼠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肾上腺素(E)含量的影响.方法:妊娠大鼠随机分对照组(A):自妊娠14 d开始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至孕20d;PIH 1组、2组(B1,B2):自妊娠14 d开始皮下注射左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分别为12.5、6.25 mg/(100g·d),至孕20 d;手术组(C):妊14 d行右TCST,余同B1;假手术组(D):妊14 d行右颈交感神经干分离,但不离断,余同B1.孕21 d经腹主动脉取血.结果:血压除妊13,14 d,尿蛋白除妊13 d外,B1、B2组的血压和尿蛋白值明显高于A组(P<0.01);B1组明显高于B2组(P<0.01);血浆中NE和E含量B1、B2组明显高于A组(P<0.01,P<0.05);B1组明显高于C组(P<0.01,P<0.05);NE含量B1组明显高于B2组(P<0.05);DA无明显变化.结论:TCST可防治大鼠PIH的发生,可能与其维持体内儿茶酚胺的稳定有关.

    作者:张丽红;郭瑶;姚常柏;崔健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的病理及心功能变化观察

    目的:观察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的病理与心功能变化.方法:缝扎小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观察超声心动图变化及心肌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小鼠结扎后,左室舒张末、收缩末内径增大;短轴缩短率、射血分数降低.病理切片提示心肌缺血后早期可见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及心肌细胞膜不完整表现,晚期可见心肌纤维断裂、心肌细胞坏死.结论:冠状动脉结扎法可成功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

    作者:卢晓梅;王巍;杜莉莉;金玉楠;张立敏;于艳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基于划分强度一致测度的多模医学图像配准

    以划分强度一致(PIU)测度,运用刚体变换的方法,结合Powell优化算法实现了MR/CT多模医学图像的配准.本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多模态医学图像配准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快速稳定地实现头部MR/CT医学图像的配准.

    作者:郑军;何叶松;谢国明;严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重组人胰岛素基因在大鼠肝癌细胞中的调节表达

    目的:探讨转染含有葡萄糖反应元件(GLRE)的重组人胰岛素基因大鼠肝癌细胞中不同葡萄糖浓度下胰岛素的分泌情况.方法:利用含有重组质粒[PLXSN-(GLRE)3-BP-1MpINS]的逆转录病毒转染大鼠肝癌CBRH7919细胞,筛选出阳性细胞克隆,调整葡萄糖浓度,测定培养液中胰岛素值.结果:转染后38 h,葡萄糖浓度为0,5,15,25 mmol/L,胰岛素分泌量分别为(5.03±0.72),(9.57±0.49),(32.60±1.96),(43.90±2.30)IU/L,各组间差别显著(P<0.05);转染后1个月,在上述葡萄糖浓度下,胰岛素分泌量分别为(3.57±0.21),(5.30±0.20),(16.27±0.87),(23.23±1.12)IU/L,各组间差别显著(P<0.05).结论:构建的重组人胰岛素基因具有随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调节胰岛素分泌的能力.

    作者:王玉霞;袁凤山;吴志香;杨立新;杜宁;王大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小儿烧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

    对87例小儿烧伤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来诊休克发生率高,烧伤并发症发生多集中于休克期不平稳的婴幼儿.小儿烧伤强调及早补液,有效复苏是整个治疗的前提,早期肠道营养、营养支持、创面处理综合性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保障.

    作者:刘晓虹;姜凝;谭策;于振邦;姜英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星形胶质细胞对PC12细胞的分化及突触素和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的影响

    目的:体外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对PC12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作用,以及对PC12细胞突触素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探讨星形胶质细胞促进非神经元细胞形成神经突触的可能性.方法:采用PC12细胞与新生大鼠皮层组织来源的星形胶质细胞共同孵育,分为共育组和对照组,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对PC12细胞分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和GAP-43表达的影响.结果:共育组培养4 d,大部分PC12细胞已具备神经元形态,PC12有突细胞/总细胞数目比率、突起长度和突触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SE、突触素和GAP-43免疫荧光染色强阳性的PC12细胞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提示星形胶质细胞有助于促进非神经元细胞形成神经突触.

    作者:闫荣;罗小光;曹云鹏;张朝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抑癌基因PTEN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PTEN表达与小细胞肺癌发生、增殖和转移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良性病例、42例小细胞肺癌和2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跟踪随访术后小细胞肺癌患者30例.结果:良性病例的PTEN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小细胞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P<0.05);不同T分期的小细胞肺癌的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显著(P<0.05),不同N分期的小细胞肺癌的阳性表达率差异不显著(P>0.05).PTEN阳性表达组与阴性组的术后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TEN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小细胞肺癌的发生、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影响病人预后.

    作者:刘万涛;田大力;高英;智连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青黛散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青黛散抗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法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HE染色制作病理切片,对其抗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作用进行评价.结果: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青黛散有效改善了溃疡性结肠炎.结论:青黛散可有效对抗实验性结肠性溃疡炎.

    作者:邹莉波;刘悦;吴琦;先宇飞;周宏宇;杜立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29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HNL的临床资料,观察描述其病理特征;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表型.结果:HNL多见于年轻女性,颈部淋巴结肿大,高热,外周血WBC降低.活检标本常呈破碎状,淋巴结皮质、副皮质区可见片状或融合的凝固性坏死灶,坏死灶内可见嗜碱性核碎片和嗜酸性颗粒碎屑,伴有T细胞和组织细胞的大量增生,无中性粒细胞浸润,B细胞少量散在分布.结论:淋巴结肿大、高热,淋巴结内不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的散在或片状凝固性坏死及大量组织细胞增生为HNL的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张丽芝;王恩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应用差异显示法对小细胞肺癌转移相关基因的筛选

    目的:筛选与人小细胞肺癌转移相关基因,揭示肺癌的转移机制.方法:采用激光俘获显微切割(LCM)及mRNA差异显示技术(DD)对手术切除的小细胞肺癌、癌转移淋巴结进行筛选并克隆与转移相关的基因片段,测定其序列后在基因库(GenBank)中进行BLAST检索分析其同源性.结果:小细胞肺癌原发灶与癌转移淋巴结的基因表达具有明显差异,共获得差异片段(EST,表达序列标签)24个,选择差异明显的3个片段克隆测序后,发现3片段均位于肿瘤高度相关的3q、7q和10q,均为未知序列,未发现同源基因,可能为新的基因片段.用RT-PCR对位于抑癌基因PTEN上游的L1片段进行验证的结果证实了该片段在小细胞肺癌的高表达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小细胞肺癌原发灶与癌转移淋巴结的基因表达存在差异,所测序的3个基因片段均为未知基因序列,这些片段可能为小细胞肺癌的转移相关候选基因,其序列和功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应用DDRT-PCR技术有望找到调控肿瘤转移的基因,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作者:李明江;田大力;富伟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经肛巨结肠根治术后排便功能调查及临床评价

    对58例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后6个月以上儿童进行随访并进行排便功能问卷调查,对所有患儿的手术年龄、随访时间和切除肠段长度等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探讨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后中远期排便功能.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后排便功能多数良好,排便功能随着术后随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恢复,手术年龄越小术后排便功能恢复越快;痉挛段长度越长,排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越高.

    作者:张树成;王维林;白玉作;王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肾实质放射状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复杂肾结石的合理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复杂肾结石采用放射状肾实质切开取石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术后无结石残留,患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肾积水加重或肾萎缩.结论:肾实质放射状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具有出血少、结石残留率低、肾功能损害小及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宋永胜;杜强;费翔;韩斌;毕海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5例临床分析

    回顾性分析1984年11月至2003年12月我科确诊的5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3例为黏膜病变,表现为消化吸收不良的症状;1例病变累及肌层,出现肠梗阻;1例为全层型,既有消化吸收不良,又有腹水等症状.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多样,确诊需有病理证实,一般对类固醇治疗有效.

    作者:王颖;张岱;李魁君;王炳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临床调查

    目的:了解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PI系统及VITEK2系统进行细菌鉴定,用K-B法及VITEK2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3软件分析细菌的耐药性.结果:3年间铜绿假单胞菌对11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存在普遍增高的趋势,对其中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变化显著(P<0.05),且ICU病房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其他病区(P<0.01).结论:及时准确的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能尽早发现铜绿假单胞菌的院内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作者:欧阳金鸣;褚云卓;丁丽萍;邓宇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径向基人工神经网络在宫颈细胞图像识别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径向基(RBF)人工神经网络在宫颈细胞图像识别中的应用.方法:提取宫颈细胞和细胞核的15个形态学特征参数及12个色度学特征参数,对700个宫颈细胞按正常、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宫颈癌进行分类识别.利用软件STATISTICA 7.0建立网络模型并训练,用VC ++.NET语言调用网络.结果:RBF网络对训练集的拟合度为97.3%,对测试集的分类准确率为95.4%.在测试集中,正常细胞的识别率为96%,LSIL细胞识别率为94%,HSIL细胞识别率为100%,癌细胞识别率为88%.RBF网络输入参数的敏感度排序与细胞病理学特征基本一致.结论:RBF人工神经网络可以很好的对宫颈细胞特别是HSIL细胞进行分类识别.

    作者:何苗;蒋本铁;李建华;付志民;范玉;周宝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目的:评价携带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BMP-2)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其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由健康青年男性髂骨抽取骨髓培养MSC,BMP-2基因转染后,用RT-PCR及免疫组化染色证实转基因MSC的BMP-2基因表达,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转染后细胞成骨活性,并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转染后细胞稳定表达BMP-2基因,核心结合因子a1、骨钙素、骨桥素、Ⅰ型胶原、碱性磷酸酶呈阳性表达,透射电镜显示细胞外有胶原分泌和钙盐沉积.结论:Ad-BMP-2基因转染可以提高MSC的体外成骨能力.

    作者:李建军;许晓军;杨军;付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内毒素休克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

    目的:观察内毒素休克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血管低反应性的发生机制.方法:大鼠经股静脉注射脂多糖(LPS)10 mg/kg或5 mg/kg,监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在动物死亡时或注药6 h后取胸主动脉制备HE染色切片和电镜切片,镜下观察.结果:各组标本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光镜下未见明显病变,电镜下LPS组出现囊泡减少,密斑、密体减少,10 mg/kg LPS组部分细胞出现早期凋亡的表现.结论:内毒素休克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内囊泡与密斑、密体的减少可能导致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收缩功能下降.

    作者:赵悦;王雪莲;刘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复方中药对酒精性肝病大鼠核因子κB的影响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对酒精性肝病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6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酒精组、中药组.酒精组及中药组分别用酒精和中药灌胃,在4、8、12周末分别处死3组大鼠,观察肝脏病理改变及肝组织中NF-κB的表达.结果:随着酒精性肝病的发展,酒精组大鼠肝细胞坏死增多,炎细胞浸润成团,细胞胞浆NF-κB的着色逐渐增强.而复方中药组病理改变和NF-κB的表达明显减弱.结论:NF-κB表达的强弱反映了酒精性肝损害的程度.复方中药能防止酒精性肝损害,有效地抑制NF-κB的表达.

    作者:张健;王炳元;鞠晓华;傅宝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