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英;李亚明;刘洁;李玉
目的:观察敏感性关系妄想综合征的精神病理学特点,探讨其诊断归属.方法:应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MMPI)、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精神症状量表(MPQ)、DSM-Ⅳ-TR定式临床检查量表(SCID)对30例敏感性关系妄想综合征病人进行测量,并与30例年龄等相匹配的精神分裂症病人、30例社交焦虑病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敏感性关系妄想综合征病人在MMPI中病态人格(Pd)、偏执(Pa)量表分值高于社交焦虑症病人,抑郁(D)、Pd、精神衰弱(Pt)量表分值高于精神分裂症病人(P<0.05);在EPQ中精神质(P)量表分值低于精神分裂症病人,神经质(N)量表分值高于精神分裂症病人(P<0.05);MPQ中精神病特异性症状(S1)、幻觉(H)量表分值低于精神分裂症病人,抑郁特异性症状(D1)量表分值高于精神分裂症病人(P<0.05).结论:敏感性关系妄想综合征的精神病理学特点不同于精神分裂症和社交焦虑症,诊断归属应列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单元.
作者:秦晓霞;王威;刘力;艾丽;金秋;王玉;毕红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跟踪随访均未行手术或药物干预的腺性膀胱炎病人62例,分为有伴发因素组(A组)24例,如留置导管或伴发结石等,随诊前给予去除;无伴发因素组(B组)38例.观察2组在长期随访期间疾病转归情况.随访18个月至8年,平均36个月.A组病例去除伴发因素后疾病均可痊愈.B组病例中病变完全消退者31.6%,病变好转者26.3%,病变无变化者31.6%,病变加重手术干预者10.5%.腺性膀胱炎多可自行痊愈或症状消失,与癌变的关系目前尚无证据.
作者:佟咸利;曹旭;刘屹立;宫大鑫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通过测定亚低温情况下脓毒症大鼠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的变化,并结合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初步探讨亚低温能否减轻脓毒症大鼠肺组织损伤的程度.方法:24只Wistar大鼠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毒素组、亚低温组,内毒素组给予腹腔注射内毒素制成脓毒症模型,亚低温组在腹腔注射内毒素后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维持大鼠在亚低温状态.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各组大鼠不同时点肺组织TNF-αmRNA表达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2、3 h内毒素组大鼠肺组织TNF-αmRNA表达分别为1.029±0.055、1.132±0.068、1.107±0.044,亚低温组分别为0.835±0.041、1.056±0.037、1.056±0.032,均较正常对照组肺组织TNF-αmRNA表达(分别为0.625±O.009、0.631±0.007、0.612±0.011)明显增加(P<0.05),尤以内毒素组明显.且亚低温组肺组织TNF-α mRNA表达较内毒素组明显减少(P<0.05).亚低温组肺组织细胞超微结构损伤明显轻于内毒素组.结论:亚低温减少脓毒症大鼠肺组织TNF-αmRNA的表达,减轻肺组织炎性损伤,可考虑作为防治脓毒症肺损伤的一种新方法.
作者:刘春峰;张趣;蔡栩栩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Skp2和p27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kp2和p27在115例NSCLC组织和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Skp2仅在肺癌组织中表达,且在吸烟者(P<0.01)、鳞癌患者(P=0.03)和低分化患者(P=0.01)中过表达,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理分期无关.p27在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在肺癌组织中表达降低,但其表达仅与病理分期(P=0.02)有关;Skp2阳性表达的患者中p27表达明显降低(P=0.02).结论:Skp2和p27的表达与NSCLC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在肺癌中二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相互作用机制.
作者:张曙光;李文雅;许顺;张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高能X线诱导人喉癌细胞株Hep-2凋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高能X线作用于Hep-2细胞株,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率.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检测细胞的BCL-2和BAX蛋白及mRNA转录水平.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基本呈增加趋势.Western blot和RT-PCR结果显示辐射后BCL-2表达下调,而BAX无明显改变,BCL-2/BAX的比值明显降低.结论:高能X线诱导的Hep-2细胞凋亡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BCL-2和BAX参与了辐射诱导的Hep-2细胞凋亡,BCL-2抑制细胞凋亡可能是Hep-2细胞恶性增殖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阎英;李亚明;刘洁;李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宫内发育阶段的神经系统损伤及其防治,探讨外源性给孕鼠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宫内生长受限(FGR)胎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子宫动脉钳夹法制作FGR胎鼠模型.将孕鼠分为3组:FGR模型组、假手术对照组和bFGF治疗组.经腹腔给予bFGF 4 u/g.采用RT-PCR法测定脑组织S100-β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mRNA的表达.结果:FGR组胎鼠体质量(3.312±0.469)g,明显低于对照组(4.263±1.016)g(P<0.001);bFGF治疗组胎鼠体质量(3.357±0.429)g,较FGR组略有增高.S100-β mRNA的表达,FGR组(1.213±0.273)明显高于对照组(0.989±0.279,P<0.01);bFGF组(1.037±0.390)与对照组较为接近(P>0.05),略低于FGR组(P<0.05).GAP-43 mRNA的表达,FGR组(1.152±0.222)与对照组(1.307±0.191)相比显著减少(P<0.01);bFGF组减少不明显(1.241±0.214),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子宫动脉钳夹法复制出的FGR胎鼠脑组织中S100-β及GAP-43 mRNA表达异常可能与胎鼠神经系统损伤有关.外源性给母鼠应用bFGF治疗后可能对胎鼠的神经系统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性作用.
作者:杜鹃;谷文升;魏轶兵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胃泌素对人低分化胃癌细胞株BGC-823的生长调控作用,测定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蛋白激酶C(PKC)活性及PKC亚型的表达,探讨受体后信息传导途径.方法:应用MTT法观察细胞的增殖程度,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细胞内cAMP含量,[γ-32P]ATP掺入外源性底物的方法测定PKC活性,Western blot方法分析PKC亚型α、β1、β2及ε的表达.结果:胃泌素能促进BGC-823细胞的生长,且与剂量呈正相关(r=0.74,P<0.05);这种促生长作用被胃泌素受体拮抗剂丙谷胺拮抗.胃泌素能促进细胞PKC活性的增加,cAMP含量无明显变化;胃泌素使PKCα表达明显增加,PKCβ1、PKCβ2及PKCε无明显表达.结论:胃泌素促进胃癌细胞BGC-823生长的作用由相应的受体介导,其受体后信息传递途径可能涉及二酯酰甘油蛋白激酶C系统,PKCα在胃泌素的受体后信息传递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徐秀英;王颖;姜若兰;卢香兰;宗志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在大肠癌患者术后完全胃肠道外营养(TPN)中的作用.方法:6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肠外营养加谷氨酰胺)和对照组(常规肠外营养),观察氮平衡、血浆白蛋白水平、术后疲劳评分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3.12±3.21)d,实验组(10.90±2.81)d,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浆白蛋白水平相似,术后8 d实验组白蛋白水平普遍高于对照组,但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8 d实验组氮平衡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十分显著(P<0.01);术后8 d实验组患者主观感觉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术后予以肠外营养加谷氨酰胺支持,比常规肠外营养更有利于术后负氮平衡的改善及血浆白蛋白的恢复,并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显著改善术后疲劳.
作者:许元鸿;李航宇;郭仁宣;郭克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早期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36只,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3组:缺血再灌注组(Ⅰ组)、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处理组(RL组)、L-NAME+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处理组(PL-N组).观察各组心肌梗死面积,并测定血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心肌梗死面积PL组较I组明显减少,分别为(34.5±7.6)%和(58.5±8.5)%(P<0.05),而PL-N组与Ⅰ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与I组及PL-N组比较,PL组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PL组NO含量较I组及PL-N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NO在肢体缺血预处理的早期心肌保护中起重要作用,氧自由基参与了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心脏的早期保护作用.
作者:陈晓光;吕黄伟;王俊科;吴滨阳;白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β2微量球蛋白(β2-MG)含量在口腔肿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并比较39例口腔良性肿瘤患者和24例口腔恶性肿瘤患者血清β2-MG含量及3例口腔恶性肿瘤患者术前与术后1个月血清β2-MG含量.结果:良性肿瘤患者和恶性肿瘤患者血清β2-MG含量分别为(1.54±0.458)mg/L和(2.09±0.702)mg/L,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恶性肿瘤患者术前与术后1个月血清β2-MG含量分别为(2.11±0.92)mg/L和(1.87±0.383)mg/L,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β2-MG血清含量的检测在鉴别口腔肿瘤性质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肿瘤诊断的一种辅助手段.
作者:张恩礁;黄绍辉;孙长伏;卢利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回顾性分析1994-2005年我院收治的39例胸主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后死亡4例,手术死亡率10.27%.手术死亡与术前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术前动脉瘤破裂、术后出血、术中停循环、心律紊乱、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有关.外科手术是胸主动脉瘤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提高手术技巧、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加强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有利于提高胸主动脉瘤外科手术的成功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修宗谊;谷天祥;阎德民;章志伟;蒋兆晖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UL145序列在先天感染患儿临床株中的基因多态性,探讨HCMV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感染引起的不同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6株临床低传代分离株和15株未传代临床株的HCMV临床标本分别进行UL145全序列PCR扩增,对PCR扩增阳性的31例标本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并且与9株已在GenBank递交的HCMV UL145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序列分析结果表明31株HCMV临床株的UL145基因是高度保守的.所有临床株的HCMV UL145开放阅读框架均为393 bp,编码蛋白含有130个氨基酸.所有临床株的核苷酸同源率为95.9%~100%,编码蛋白的同源率为97.7%~100%.临床症状不同的患儿其HCMV UL145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具有相似的结构.所有先天感染患儿临床株的UL145编码蛋白具有蛋白激酶C(PKC)磷酸化功能位点和酪蛋白激酶(CK2)磷酸化功能位点.结论:HCMV UL145基因在临床株中是高度保守,未发现其与HCMV先天感染不同临床症状间存在明显的关系.HCMVUL145基因的高度保守性在先天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孙峥嵘;卢颖;阮强;吉耀华;何蓉;马艳萍;齐莹;毛志芹;黄郁晶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重组白细胞介素13(rIL-13)对NIH3T3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探讨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方法:NIH 3T3细胞分为rIL-13组和不含rIL-13的对照组,rIL-13组加入不同浓度的rIL-13,作用24及48 h.透射电镜观察3T3细胞的超微结构,Hoechst试剂盒观察细胞DNA形态变化,噻唑蓝比色试验(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结果:rIL-13呈剂量依赖方式刺激3T3细胞细胞生长.经rIL-13 80 ng/ml孵育的细胞DNA合成增加,细胞核增大,细胞质中可见较多核糖体及线粒体.rIL-13组细胞增殖率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IL-13可能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在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肖莉;李振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预防性单纯扩容与颅内动脉瘤术后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DIN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接受动脉瘤夹闭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者260例,调查可能影响患者发生DIND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术后前3 d平均输液量、术前分级、是否应用钙离子拮抗剂、是否应用胶体、手术时间、动脉瘤位置、术式(夹闭/介入).进行病例对照分析(扩容与DIND),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DIND与其他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扩容与DIND无统计学联系.Logistic回归提示只有术前分级和应用钙离子拮抗剂与术后DIND的发生有显著的统计学联系(P<0.05).结论:单纯扩容不能预防DIND的发生,建议停止术后预防性扩容.术前分级是DIND的危险因素,应用钙拮抗剂则是保护因素,应用常规信息可以预测术后DIND的发生概率.
作者:梁峰;贾志军;王运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舒马曲坦诱发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培养、基因转染等方法,通过MTT及流式细胞仪等检测舒马曲坦及ERK1/2的反义寡核苷酸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舒马曲坦明显促进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脂质体成功介导了寡核苷酸在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转染.反义寡核苷酸明显抑制舒马曲坦诱导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增殖率由(164.67±6.67)%降至(76.67±10.17)%,SPF指数由(11.67±0.33)%降至(3.33±0.33)%,增殖指数由(27.33±0.33)%降至(22.00±0.58)%(P均<0.01),正义和随机寡核苷酸对舒马曲坦诱导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则无抑制作用.结论:舒马曲坦通过5-HTIB受体促进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有丝分裂,其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为ERK1/2MAPK通路.
作者:王爽;章新华;高山红;宋丹;周兆丽;王怀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的检出频度.方法:回顾性总结2 795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并准确判断出各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结果:检出冠状动脉起源及分布异常39例,检出率1.40%,其中各种右冠状动脉起源及分布异常占79.5%(31/39),左冠状动脉起源及分布异常占15.4%(6/39),单一冠状动脉占0.51%(2/39);检出各种冠状动脉瘘21例,检出率0.75%,其中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6例;检出先天性冠状动脉扩张2例.结论:成年人冠状动脉先天异常的检出率与以往文献报道相似,但具体类型有所不同.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重要的检查方法.
作者:刘妍;姜文大;贾志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无抗菌活性的红霉素衍生物对体外培养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抗炎活性的机制.方法:利用MTT方法比较9种红霉素衍生物对体外培养T淋巴细胞增殖影响的不同.结果:红霉素、克拉霉素、N-去甲基红霉素衍生物、9(S)-羟基红霉素和十二元环红霉素衍生物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较明显,其IC50值分别是(606.28±35.43)、(431.62±25.60)、(367.31±32.60)、(425.62±32.08)和(176.38±10.42)μmol/L,其中十二元环红霉素衍生物的IC50值明显低于红霉素和克拉霉素.结论:红霉素及其衍生物具有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此活性可能与其抗炎活性有一定关联.
作者:吴岚;张为革;屈英薇;张传良;赵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联合检测Rb2/p130、p53和p21基因编码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7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手术标本Rb2/p130、p53和p21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并与病理组织学、临床分期、生存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b2/p130和p21蛋白表达阴性者分别为34例(39.1%)和42例(48.3%).p53蛋白阳性表达者为45例(51.7%).Rb2/p130表达缺失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均呈负相关(P<0.05).p53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无关.p53表达和Rb2/p130表达负相关,同时p53表达阳性和Rb2/p130表达缺失者预后差,术后生存期短(P<0.05).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中,Rb2/p130表达缺失和p53表达阳性提示恶性程度高,同时检测p53和Rb2/p130的表达对判断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胡雪君;金波;马艳菊;温华;康健;刘云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腺苷注射液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纯种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5组:生理盐水组、腺苷低剂量组、腺苷中剂量组、腺苷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药硝酸异山梨酯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使心肌缺血,80 min后恢复血流,并持续灌注40 min,复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治疗组分别于结扎40 min后经股静脉静滴腺苷114、228、456 μg·kg-1·min-1、硝酸异山梨酯3 μg·kg-1·min-1,生理理水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记录不同时点的肢体Ⅱ导联和体表各导联的心电图,观察各组在不同时间点血压、心率、心电图ST段的变化,测定心肌梗死范围的百分比,评价腺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结果:腺苷和硝酸异山梨酯对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影响,但腺苷明显减轻ST-T段的抬高,同时使心肌梗死范围明显缩小,并呈剂量依赖性,药效与硝酸异山梨酯相似.结论:腺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韵;曹旭;高山红;李雪芹;张晶;王淑真;周玲;张福利;章新华;洪洋;王怀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力,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分裂及凋亡,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解析、凋亡的检测.结果:AsO3呈剂量-时间依赖性抑制结肠癌HT-29细胞系的增殖,作用24、48及72 h后抑制50%细胞生长的药物浓度(IC50)分别为40.03,13.76,4.53μmol/L,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 μmol/L与5 μmol/L的As2O3作用24h后,细胞周期出现G2/M期阻滞及亚二倍体凋亡峰,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随G2/M期细胞减少而逐渐增多.细胞形态学观察分裂期细胞及凋亡细胞明显增加.结论:As2O3抑制结肠癌HT-29细胞的增殖,诱导G2/M期阻滞及细胞凋亡.
作者:吴瑛;张敬东;刘云鹏;侯科佐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