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颈癌中核因子κB p65的表达与PCNA的关系

程大丽;陈浩阳;乔宠

关键词:核因子κB, 增殖性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化
摘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p65,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32例宫颈癌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NF-κB活化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NF-κB可能通过上调PCNA,导致肿瘤增殖.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咪达唑仑与芬太尼用于椎管内麻醉镇静的临床观察

    采用随机双盲法,选择在硬膜外麻醉或硬膜外脊麻联合阻滞麻醉下进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病人100例,观察不同剂量咪达唑仑-芬太尼用于椎管内麻醉镇静时的疗效及其副作用,并与氟哌利多-哌替定镇静作用进行比较.结果,咪达唑仑-芬太尼用于椎管内麻醉镇静安全有效,其中以Ⅱ组、Ⅲ组剂量镇静效果和遗忘作用更为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王玲玲;王秋石;王俊科;冯娅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腮腺混合瘤声像图特征与病理结构研究

    目的:探讨腮腺混合瘤声像图特点及其与病理组织的关系.方法:观察整理55例(55个)腮腺混合瘤声像图的表现与病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腮腺混合瘤有4种声像图表现:实性均匀低回声;实性非均匀性低回声;混合性回声;囊性回声.随着瘤体内部结构的不同其回声也不同.结论:腮腺混合瘤的声像图特点主要取决于肿瘤的病理结构.

    作者:郑丽娟;王学梅;许东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Genistein对EJ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抑制剂Genistein对膀胱癌EJ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的Genistein作用EJ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程度;原位凋亡细胞检测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Genistein对EJ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Genistein引起EJ细胞增殖比明显下降,其程度随Genistein浓度增高而增强;Genistein促进EJ细胞的凋亡,使细胞阻滞于G2/M期.结论:Genistein对EJ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可以诱导EJ细胞的凋亡.

    作者:卜仁戈;吴斌;宋永胜;费翔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氟对大鼠肝脏氧化应激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研究氟对大鼠肝脏氧化应激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在饮水中加入不同剂量的氟化钠(0,50,100和150 mg/L)喂饲大鼠3个月后,测定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并用透射电镜观察肝脏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染氟组大鼠肝脏MDA含量升高,SOD、GSH-Px活性下降.透射电镜下肝细胞染色质边集于核膜下,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或消失,内质网扩张,胞质内多见脂滴.结论:过量氟使大鼠肝脏处于氧化应激状态,损伤细胞膜性结构和DNA,造成肝脏损伤.

    作者:郭晓英;陈爱莉;孙贵范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0.2%罗哌卡因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采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对60例自然分娩的单胎足月初产妇行分娩镇痛,分析产程中疼痛程度,运动神经阻滞,母体及新生儿生命体征,比较不同背景输注速率下,0.2%罗哌卡因的总用量及使用bolus的次数.结果显示0.2%罗哌卡因以6~8 ml/h的背景输注速率行分娩镇痛是较为合适的.

    作者:李国福;徐莹;孟凌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沈阳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血脂水平调查

    调查沈阳市1544名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血脂4项及脂蛋白(a)水平,发现血脂4项和LP(a)5项均在合适水平的仅占调查人群的42.0%,高脂血症发病率的增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孙艳;王贵新;王彦峰;丁素春;许连秀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和耐药特征与抗生素应用策略的关系

    收集分析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中分离的128株病原菌,探讨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和耐药特性与抗生素应用策略的关系.

    作者:刘璠;康健;李艳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重症肌无力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护理

    以136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析调查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作者:王丹;张其刚;李晓波;谭胜;武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PKC抑制剂与电离辐射对Panc-1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特异性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白屈菜红碱(CH)与小剂量照射联合应用对Panc-1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CH和电离辐射对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H与电离辐射对细胞凋亡的诱导.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H对受照后Panc-1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53,Bcl-2,Bax)的影响.应用瑞-吉姆萨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MTT结果显示CH增加了电离辐射对Panc-1增殖活性的抑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H和照射二者具有协同作用,使凋亡指数增加,且呈药物浓度依赖性.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CH使受照射后Panc-1细胞的p53和Bax蛋白表达增加,而对Bcl-2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形态学观察可见典型的凋亡小体.结论:CH通过降低Panc-1细胞的凋亡阈值,调节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增殖,提高射线对Panc-1细胞凋亡的诱导,以增加Panc-1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

    作者:乔俏;李光;刘大力;李建军;朱晓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肝硬化大鼠模型脑组织形态变化及机制

    目的:探讨肝硬化时脑组织形态改变及其发生机制.方法:应用计算机扫描技术对16只应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12周制备肝硬化模型的大鼠和9只正常大鼠的大脑皮层的厚度进行计算,同时应用TUNEL方法和苏木素复染后计数大鼠脑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肝硬化动物模型的血氨为(231.80±24.17)μmmol/L,明显高于正常大鼠(48.7±5.87)μmmol/L.肝硬化动物模型大脑皮质的厚度为(215.03±14.94)μm,正常大鼠大脑皮质厚度为(248.35±19.82)μm,P<0.01;脑细胞凋亡指数(0.29±0.11)较正常大鼠(0.03±0.02)明显增高,P<0.05.脑细胞凋亡指数与血氨的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氨可能诱发肝硬化大鼠脑发生形态变化,脑神经细胞凋亡可能是这种变化的基础.

    作者:刘洪艳;王静艳;王伟;刘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人类成骨细胞样细胞中的表达

    应用RT-PCR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和KDR/Flk-1 mRNA在SaOS-2和MG63细胞中的表达,探讨VEGF在人类成骨细胞样细胞中的自分泌作用方式.

    作者:李长有;梁德勇;宋今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应用蛋膜固定器防止睑球粘连的临床观察

    为观察自制蛋膜固定器防止睑球粘连的有效性,选择60例患者104眼,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自制蛋膜固定器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眼部常规消炎对症处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为38.46%.

    作者:谷玲;高阳;曲勃;赵江月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鞘内联合应用吗啡和氯胺酮对神经痛大鼠痛行为的影响

    目的:研究鞘内长时程联合应用吗啡和氯胺酮对神经痛大鼠痛行为的影响.方法:40只慢性神经痛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B组:空白对照组;C组:鞘内给生理盐水10μl;K组:鞘内注射氯胺酮50μg;M组:鞘内注射吗啡20μg;KM组:鞘内注射吗啡10μg和氯胺酮25μg.术后4 d开始用药,每日1次,连续7 d.用药1d,连续观察热痛阈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每次用药后30 min测定热痛阈值,连续7 d.测量结果用大镇痛效应百分率(MPE%)表示.结果:用药1 d,给药后90~120 min M组MPE%低于KM组(P<0.01);K组MPE%在用药后30~120min之间低于M组和KM组(P<0.01),在用药后15~45min之间高于C组(P<0.01).用药后5~7 dM组MPE%低于KM组(P<0.01).结论:吗啡和氯胺酮联合应用即减少吗啡的用量,又具有良好的抗伤害性作用,是治疗神经源性疼痛的有效途径.

    作者:陈华;张锦;孟凌新;崔健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金刚石涂膜材料对成骨细胞骨钙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材料表面成骨细胞的功能状态.方法:用Wistar大鼠颅顶骨建立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模型,将第三代成骨细胞接种到金刚石涂膜(CVD)、羟基磷灰石(HA)、纯钛(Ti)3种种植材料表面,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方法测定成骨细胞骨钙素mRNA.结果:CVD表面的成骨细胞骨钙素mRNA表达比HA出现早,Ti表面未见骨钙素mRNA表达.结论:CVD表面骨钙素的早期表达,推测其有成骨功能,适合成骨细胞生长.

    作者:李增健;孔庆华;王玉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高压氧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对骨髓移植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小鼠脾组织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HBO抗aGVHD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直线加速器排空C57BL/6小鼠骨髓后,注入BALB/C小鼠骨髓与脾淋巴细胞的混合液,复制aGVHD模型.应用RT-PCR技术检测经HBO、环孢素A(CsA)、氨甲喋呤(MTX)处理后,小鼠脾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HBO组小鼠11d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异基因移植组及CsA+MTX组;HBO组小鼠脾组织中TNF-α和IL-2mRNA相对含量显著低于异基因移植组(P<0.05)、显著高于CsA+MTX组;HBO组小鼠脾组织中IL-4和IL-10 mRNA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异基因移植组及CsA+MTX组(P<0.05).结论:HBO可能通过调节促炎/抑炎细胞因子的分泌而发挥其明显的抗aGVHD作用.

    作者:孙鲁宁;段忠辉;张海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合并冠心病的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回顾分析了95例肺癌合并冠心病患者及100例肺癌无冠心病史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围手术期护理及患者术后转归.阐明肺癌合并冠心病是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因素,加强对合并冠心病的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是降低术后病死率,促进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的重要治疗手段.

    作者:武丽;李晓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肥大细胞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的分布特点及其作用

    目的:观察肥大细胞在回盲部和直肠乙状结肠交界部的分布特点和数量,探讨肥大细胞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用鼠抗人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单克隆抗体,测定类胰蛋白酶染色阳性的肥大细胞.结果:在IBS患者回盲部肥大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腹泻型IBS患者增加更加明显(P<0.01).而在直肠乙状结肠交界部没有看到肥大细胞明显增加,但可见明显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活动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的患者在回盲部和直肠乙状结肠交界部均可见到肥大细胞的轻度增加,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BS患者回盲部肥大细胞的增加可能与其发病机理有关.

    作者:姜敏;李红菊;汤浩;张义侠;傅宝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氟康唑治疗老年院内获得性白念珠菌肺炎临床研究

    收集61例老年院内获得性白念珠菌肺炎患者,应用氟康唑静脉滴注和口服治疗,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5%和90.0%,白念珠菌清除率为90.3%和86.6%,两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不良反应轻微.结果表明,氟康唑治疗老年院内获得性白念珠菌肺炎疗效确切且安全,静脉滴注和口服抗菌活性相近.

    作者:蒋丽娟;王莉;王涤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在喉鳞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的变化与喉癌组织恶性度及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在喉癌中的表达.结果:3者在喉癌中的表达具有一致性;在高分化喉癌中表达多完整,在低分化肿瘤中缺失率明显增加;且随肿瘤浸润程度的加重,3者表达的缺失也逐渐加重,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显著(P<0.05);同时在淋巴结转移组与未转移组之间,3种蛋白表达程度亦呈现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细胞外基质中的基底膜与喉癌的细胞分化程度及浸润能力密切相关;活检病理中的基底膜表达可以作为预测喉癌是否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

    作者:施磊;马金萍;任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水平垂直部分喉切除术疗效分析

    探讨29例T3期声门上型和跨声门型喉癌,行水平垂直部分喉切除术治疗声门上型和跨声门型喉癌的疗效.结果:3年生存率为72.4%,5年生存率为48.3%,术后3个月拔管率为96%.在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和喉重建技巧,水平垂直半喉切除术3~5年生存率不低于全喉切除术,并且保留了吞咽和发音功能.

    作者:白素娟;李国栋;王铁;王保华;王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