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酒精性肾损害时核转录因子κB的表达及复方中药的干预作用

张健;鞠晓华;王炳元;傅宝玉

关键词:酒精性肾损害, 核转录因子κB, 复方中药
摘要: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酒精性肾损害时的表达及复方中药的干预作用.方法:6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酒精组及中药组,按本室方法用乙醇及抗纤复方I号直接灌胃,于4,8,12周末处死大鼠,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NF-κB的表达.结果:中药组同酒精组比较,肾小球系膜增殖、间质局灶性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扁平化和肾小管扩张等病理改变出现延迟且明显减轻.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酒精组NF-κB表达进行性增强;中药组与酒精组比较明显减弱(P<0.05).结论:抗纤复方I号能够抑制酒精性肾损害时NF-κB的表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磁共振尿路成像在上尿路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回顾性分析40例上尿路梗阻患者接受磁共振尿路成像(MRU)检查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探讨MRU的诊断价值.

    作者:殷波;宋永胜;高建;费翔;单立平;张辉;郭恩忠;吴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高血压胰岛素抵抗血浆中TNF-α、NO的变化及意义

    应用HOMA-IR指数,对高血压伴有或不伴有胰岛素抵抗的病人,采用放免法及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空腹血浆胰岛素、血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分析高血压胰岛素抵抗与TNF-α、NO的关系.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的病人TNF-α高于正常及高血压不伴胰岛素抵抗者,TNF-α与胰岛素抵抗指数成正相关,高血压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者NO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NO与胰岛素抵抗指数无相关性.TNF-α与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有关.NO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但与胰岛素抵抗无关.

    作者:李晓东;王艳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Ti-Nb-Zr-Sn系合金对牙龈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检测Ti-Nb-Zr-Sn系超低模量合金的组织相容性.方法:用浸浴Ti-Nb-Zr-Sn系合金后的细胞培养液培养大鼠牙龈成纤维细胞(FB),MTT法观察细胞生长率;大鼠牙龈FB分别接种在Ti-Nb-Zr-Sn系合金和纯钛表面,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在金属表面附着情况,计数贴壁细胞数.结果:Ti-Nb-Zr-Sn系合金对大鼠牙龈FB无不良影响;Ti-Nb-Zr-Sn系合金与纯钛对FB初期黏附和增殖的影响没有差异.结论:Ti-Nb-Zr-Sn系合金具有优良的组织相容性.

    作者:赵永康;姚阳;张力;李述军;郑彩云;艾红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右旋酮洛酚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对术后镇痛吗啡用量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吗啡的术后镇痛使用量和副作用的比较,评价右旋酮洛酚在围术期的有效性和镇痛效果.方法:选择50例ASA I~Ⅱ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右旋酮洛酚组(D组)和安慰剂组(P组).应用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蛛网膜下腔注入0.5%重比重布比卡因和吗啡0.6 mg,硬膜外腔置管后用2%利多卡因维持,吗啡病人自控镇痛法术后镇痛.结果:D组术后疼痛程度比P组减轻(P<0.05),D组吗啡的用量比P组明显减少(P<0.01或0.05).D组术后18 h内发生恶心、呕吐明显比P组少(P<0.01),D组术后15 h内镇静效果比P组好(P<0.01).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于术前1 d和术后2 d口服右旋酮洛酚可以明显增强吗啡的镇痛作用,减少吗啡的用量和减少相关的副作用.

    作者:张恒文;王衍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环氧合酶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以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取对照组和给氧组幼鼠眼球作荧光素血管灌注,病理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视网膜血管的改变、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数及COX-2、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给氧组视网膜大量新生血管形成,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教为(23.38±1.07)个,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COX-2蛋白及VEGF蛋白在内核层、神经节细胞层和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中表达.两者表达明显相关(r=0.845,P<0.01).结论:COX-2、VEGF共同促进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作者:刘宁宁;张昆;柳力敏;胡跃东;万超;陈蕾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宫内感染中TNF-α的作用及对新生鼠脑髓鞘碱性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妊娠18 d孕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致胎鼠损伤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用及新生鼠脑髓鞘碱性蛋白(MBP)表达的变化.方法:孕18 d大鼠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LPS组,观察孕鼠腹腔注射LPS(0.1,0.2,0.3,0.4 mg/kg)后胎盘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胎盘TNF-α表达并统计胎鼠死亡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孕鼠注射LPS0.2 mg/kg后两组新生鼠生后1,3,7,14 d脑组织MBP表达的变化.结果:LPS组胎盘组织炎性病理改变及TNF-α表达明显增强.LPS组药物剂量越大,胎鼠死亡率越高.新生鼠生后7 d有MBP表达,14 dMBP表达增多.LPS组脑组织内MBP表达与同日龄对照组比较减弱,灰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TNF-α可能是致胎鼠损伤的关键细胞因子;母体注射LPS可对新生鼠髓鞘发育产生重要影晌,导致新生鼠脑损伤.

    作者:王欣煜;毛健;刘素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RNA干扰技术特异性抑制骨肉瘤survivin的表达

    目的:体外转录合成survivin siRNA,观察其在骨肉瘤细胞株U2-OS中抑制survivin的表达情况.方法:体外转录合成survivin序列特异性双链RNA(dsRNA),转染U2-OS细胞株中,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前后survivin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MTF法检测细胞增殖,观察U2-OS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改变.结果:转染特异性siRNA的细胞其survivin mRNA及蛋白表达均下调,干涉后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结论:体外转录合成特异性survivin siRNA能有效抑制骨肉瘤细胞株U2-OS中survivin的表达,抑制细胞的增殖,RNA干扰技术为骨肉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作者:王佳;吕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α联蛋白和β联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α联蛋白和β联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结果:乳腺癌组织中α联蛋白和β联蛋白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3.0%和61.1%.α联蛋白异常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α联蛋白、β联蛋白异常表达与TNM分期、腋淋巴结转移和术后远处转移显著相关.β联蛋白异常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表达呈负相关.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两种蛋白表达均未能成为影响乳腺癌预后的独立指标.结论:α联蛋白和β联蛋白表达异常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二者是判断乳腺癌侵袭、转移的良好指标.

    作者:刘臻;崔东旭;杨栋;马文锋;张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利多卡因对大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对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观察利多卡因对乙酰胆碱(ACh)和高钾预收缩大鼠离体气管的作用,对ACh、高钾和CaCl2诱发气管平滑肌收缩作用剂量反应曲线和ACh致两种收缩组分的影响并与维拉帕米进行比较.结果:利多卡因对ACh和高钾诱发的大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标本收缩有舒张作用,并不被L-NAME和普萘洛尔阻断.利多卡因浓度依赖性地使ACh、KCl和CaCl2对大鼠离体气管条标本的量效反应曲线右移,大反应降低.利多卡因0.69和3.45 mmol/L对ACh所致依赖细胞内钙收缩的抑制率及依赖细胞外钙收缩的抑制率差别均十分显著(P<0.01).结论:利多卡因对离体大鼠气管平滑肌的舒张作用可能是通过非特异性地抑制细胞外钙经电压调节和受体调节钙通道向内流动及抑制细胞内钙释放来实现的.

    作者:王岩;王麟;关福兰;金万宝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特发性肺纤维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对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IPF患者32例,安静休息状态下进行肺功能试验(PFTs)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检查,用HE染色法分析回收的BALF中细胞组分.将BALF中细胞各组分所占百分比与PFFs各项结果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与BALF中嗜酸粒细胞百分比(Eos%)负性相关显著(r=-0.37,P<0.05);单次呼吸法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与Eos%成反比(r=-0.47,P<0.01);V50%、V25%均与BALF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数(Neu%)负相关明显(r=-0.66,P<0.01及r=-0.45,P<0.01).结论:IPF肺功能降低与BALF中Neu和Eos有关.

    作者:温华;阎雪;康健;李振华;侯显明;于润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细胞外信号调解激酶对蟾蜍灵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解激酶(ERK)对蟾蜍灵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0.5μmol/L蟾蜍灵作用K562细胞24h诱导典型的细胞凋亡,预先用ERK抑制剂PD98059处理细胞1 h,明显增加蟾蜍灵诱导的细胞凋亡率(P<0.05);而用佛波酯预先处理后,明显拮抗蟾蜍灵的作用(P<0.05).结论:ERK负向调节蟾蜍灵诱导的K562细胞凋亡过程.

    作者:王甦;张晓晶;刘云鹏;侯科佐;罗颖;刘世洲;王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人热休克蛋白70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纯化

    目的:构建人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原核表达载体,诱导其表达并纯化.方法:应用PCR技术从人胆管癌组织中扩增出HSP 70基因片段,经T-A克隆连接到末端经平滑处理后的pMD18-T Simple质粒并测序.利用双酶切技术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HSP 70,并转化大肠杆菌JM 109,经IPTG诱导后表达得到HSP70融合蛋白.应用Glutathione-Sepharose4B亲和层析柱提纯融合蛋白,用生物素化凝血酶分离并纯化目的蛋白,后行Wsetern blot鉴定.结果:PCR扩增结果与预计目的基因大小一致;序列分析与GeneBank中收录完全一致;重组表达载体pGEX-4T-1-HSP 70构建成功;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目的蛋白可以与兔抗人的HSP70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结论:HSP 70编码序列已经成功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并在大肠杆菌JM 109中获得表达.

    作者:李航宇;傅庆国;孔凡民;隋春阳;翟振华;孙宏治;刘金钢;郭仁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治疗前后血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血小板减少患者血中几种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对58例SLE血中IL-3,IL-4,IL-6,IL-8,TNF-α水平及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正常44例血中上述细胞因子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患者IL-3水平下降,其余细胞因子均增加,与血小板减少程度具有相关性.随着治疗好转,相应细胞因子改变逐渐恢复,但IL-18、TNF-α未完全恢复正常.结论:几种细胞因子均参与了SLE发病中血小板的损伤过程.IL-8、TNF-α的不全恢复,表明SLE体内异常免疫状态尚未完全控制,对监测SLE的病情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晓莉;张榕;蒋莉;王晓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局部应用尿激酶对显微血管吻合术后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尿激酶对显微血管吻合术后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63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尿激酶)和对照组(肝素和生理盐水).对大鼠行双侧颈动脉切开吻合术,吻合血管时,分别用尿激酶100IU/ml、肝素2.5 mg/μl和生理盐水冲洗血管断端.各组分别在术后24 h、72 h和7 d于吻合口处取材,扫描电镜观察和PCNA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术后24 h尿激酶组、肝素组和生理盐水组内皮细胞的生长率分别为24%、31%和7.5%.尿激酶组/生理盐水组P<0.05,肝素组/生理盐水组P<0.05,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PCNA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局部应用尿激酶和肝素能够促进内皮细胞的早期修复,作用机制可能相似.

    作者:宋涛;王妍;卢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酒精性肾损害时核转录因子κB的表达及复方中药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酒精性肾损害时的表达及复方中药的干预作用.方法:6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酒精组及中药组,按本室方法用乙醇及抗纤复方I号直接灌胃,于4,8,12周末处死大鼠,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NF-κB的表达.结果:中药组同酒精组比较,肾小球系膜增殖、间质局灶性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扁平化和肾小管扩张等病理改变出现延迟且明显减轻.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酒精组NF-κB表达进行性增强;中药组与酒精组比较明显减弱(P<0.05).结论:抗纤复方I号能够抑制酒精性肾损害时NF-κB的表达.

    作者:张健;鞠晓华;王炳元;傅宝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狼疮性肾炎外周血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M-CSFR)在狼疮性肾炎(LN)发病中的意义.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对32例LN病人、15例正常人的外周血GM-CSFR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LN外周血单核细胞GM-CSFR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外周血中性粒细胞GM-CSFR表达水平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周血单核细胞GM-CSFR表达水平与蛋白尿程度呈正相关.结论:GM-CSFR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及LN的肾脏损害密切相关.

    作者:刘晓丹;栗霄立;李艳秋;王禹;佐楠;王力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后复发转移的类型及危险因素研究

    回顾性分析接受2次及2次以上化疗栓塞的原发性肝癌245例,评价其复发转移规律及危险因素.肝内复发及门脉转移是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复发转移的主要形式;病人合并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甲胎蛋白升高、脾大、肝功差、病灶多血供等在栓塞后易发生复发转移.

    作者:戴旭;韩铭钧;苏洪英;赵钟春;冯博;张曦彤;徐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周期蛋白G2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G2(cyclin G2)表达在口腔鳞癌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9例口腔鳞癌组织和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cyclin G2的表达,通过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其阳性率和平均积分光密度值的改变.结果: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高、中和低分化鳞癌组织中cyclin G2的表达阳性率逐渐降低,分别为95%(19/20)、84.6%(11/13)、80%(12/15)和36.4%(4/11),差异显著(P<0.05);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1321.36±25.41、927.15±10.37、854.72±12.86和327.11±13.57,差异显著(P<0.05).结论:cy-clin G2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是提示肿瘤恶性度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作者:田玉楼;刘洁;张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特异脱氧核酶对大鼠动脉损伤后血管内皮功能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特异脱氧核酶(ED5)对实验性大鼠动脉损伤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大白鼠9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1、对照组2和ED5治疗组各24只.行左颈总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组经带孔球囊导管末端将含有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ED5 500μg、转染试剂FuGENE630μl的1mmol/L MgCl2液200μl局部加压注入损伤血管节段内,局部作用15 min.对照组1局部注入200μl的1 mmol/LMgCl2液.对照组2局部注入含30μl FuGENE6Reagent的1 mmol/L MgCl2液200μl.分别于3,7,14,21 d每组各处死动物6只,处死前心脏取血检测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内皮素浓度.结果:ED5治疗组血清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含量均增高(P<0.05);血浆内皮素浓度则有所降低(P<0.05).结论:Egr-1特异脱氧核酶可改善动脉损伤后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滕雅轩;刘闺男;周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03Pd放射性支架对bcl-2表达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γ射线对bcl-2基因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103钯(103Pd)放射性支架和普通支架分别植入犬的肝外胆管,免疫组化方法检测γ射线诱导犬胆管壁凋亡增殖平滑肌细胞中的bcl-2表达,计数凋亡细胞,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两组胆管管腔面积.结果:bcl-2表达103Pd支架组较普通支架组为弱,胆管出现增殖平滑肌细胞明显凋亡,肝外胆管无明显狭窄;普通支架组未出现增殖平滑肌细胞明显凋亡,肝外胆管有明显狭窄.结论:bcl-2表达与细胞凋亡发生和细胞对辐射敏感性有关;103附放射性支架通过降低bcl-2表达,促进胆管壁增殖平滑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肝外胆管狭窄.

    作者:何贵金;鞠光;高沁怡;许书河;高红;姜维国;蒋涛;戴显伟;马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