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干和枕大孔区病变手术及显微手术治疗5例分析

潘蔚然;刁宏宇;王成林;赵崇智

关键词:脑干, 枕大孔, 肿瘤, 手术, 显微手术
摘要:报道5例脑干和枕大孔区病变应用手术及显微手术治疗,对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处理脑干肿瘤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分析.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白血病MRP1与LR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与肺耐药相关蛋白(LR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5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及12例正常人的MRP1与LRP表达.结果:急性白血病MRP1阳性表达率为28.8%(15/52),LRP为42.3%(22/52).MRP1表达阳性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为33.3%,表达阴性患者CR率为59.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LRP表达阳性患者CR率明显低于表达阴性患者,分别为31.8%和73.3%,有十分显著差异(P<0.01).Pearson相关分析MRP1与LRP表达无明显相关(r=0.254,P>0.05).MRP1/LRP过表达CR率明显低于MRP1/LRP 阴性者(分别为22.2%和75.0%,P<0.01).结论:LRP、MRP1/ LRP过表达与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是影响急性白血病患者CR率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于萍;侯柯佐;郝杰;冯丹;刘云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p53和c-myc基因产物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p53,c-myc基因产物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表达,探讨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6例原发性小细胞肺癌进行检测.结果:p53、c-myc蛋白表达及其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61.1%,52.8%.p53蛋白表达在I期与Ⅲ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c-myc蛋白表达率随分期增加而增高,但各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共表达在各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有无淋巴结转移两组相比p53蛋白表达有显著性差异,c-myc蛋白表达及共表达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生存时间≥18个月组与术后生存时间<18个月组相比p53蛋白、c-myc蛋白及共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53蛋白和c-myc蛋白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均有较高的表达;p53蛋白与小细胞肺癌分期、淋巴结转移、预后相关;c-myc蛋白表达越高预后越差,p53和c-myc蛋白共表达的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佳.

    作者:杨春鹿;关永信;李进东;曲恒春;李厚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卵巢上皮癌中CD44基因mRNA内含子9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卵巢上皮癌中CD44基因mRNA内含子9的滞留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不同卵巢组织中CD44基因mRNA内含子9的滞留率及相对含量.结果:内含子9在正常卵巢组织中无滞留;在卵巢良性、交界性、恶性上皮性瘤中滞留率及相对含量分别为36.67%和8.37%,87.50%和86.87%, 93.33%和91.17%;恶性和交界性上皮性卵巢瘤中内含子9的滞留率及相对含量明显高于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P<0.01);不同组织学类型和临床分期内含子9的滞留率和相对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内含子9的滞留可能成为新的卵巢癌生物学诊断方法.

    作者:赵冬妮;张淑兰;王敏;高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先天性髋脱位与Hox基因传递不平衡研究

    目的: 探讨先天性髋脱位(CDH)与Hox基因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在Hox基因A,B,C和D簇所在的染色体区域7P14-15,17q21,12q13和2q31内选择4个微卫星DNA标记D7S1808,D17S1820,D12S1686和Hox4EP,应用PCR及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101个先天性髋脱位核心家系的303名成员进行基因型分析,并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结果:在D12S1686多态性标记位点上检测到16个等位基因,TDT分析先天性髋脱位与D12S1686遗传标记位点不存在传递不平衡(χ2=6.171,P=0.965);在D7S1808多态性标记位点上检测到10个等位基因,与D7S1808遗传标记位点的第7个等位基因存在传递不平衡(χ2=6.045,P=0.014);在D17S1820多态性标记位点上检测到12个等位基因,与D17S1820遗传标记位点的第4个等位基因存在传递不平衡(χ2=6.025,P=0.014);在Hox4EP多态性标记位点上检测到16个等位基因,与Hox4EP遗传标记位点的第4个等位基因存在传递不平衡(χ2=6.461,P=0.011).结论:先天性髋脱位与Hox基因 A,B和D簇可能有关联, Hox A,B和D簇基因可能是先天性髋脱位的易感基因.

    作者:麻宏伟;李祁伟;卢瑶;姜俊;王岳平;王旸;马瑞雪;吉士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人胰岛素基因在幼仓鼠肾细胞中的表达及降血糖实验研究

    目的: 构建并筛选人胰岛素基因真核高效表达载体.方法:常规法构建重组质粒pEF1α-ImINS.将重组质粒pEF1α-ImINS和胰岛素其他3个重组质粒分别转染幼仓鼠肾(BHK)细胞,经G418筛选,阳性克隆传至20代,分别用放射免疫和免疫组化技术分析胰岛素和(或)胰岛素原在BHK细胞中表达的情况.并用重组质粒pEF1α-ImINS转染BHK细胞的阳性克隆20代的PBS细胞悬浮液(5×107个/只)及其培养上清(0.5 ml/只)对昆明小鼠行腹腔注射,通过对注射前后小鼠血糖值测定,分析转基因产物降血糖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胰岛素的表达量高为7.984 μIU/ml ,胰岛素表达水平的灰度值在BHK细胞质中为177.5±15.10,细胞核中为150.3±21.43;昆明小鼠注射pEF1α-ImINS转染BHK克隆细胞株的悬浮液后6 h与注射前24 h血糖值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BHK细胞中重组质粒pEF1α-ImINS是胰岛素表达量高的质粒;pEF1α-ImINS转染的克隆细胞株在小鼠体内有胰岛素表达,并且对正常小鼠有降血糖的作用.

    作者:李华;王苹;刘维全;王吉贵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菌分析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应用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菌群及药敏情况.方法: 对109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机械通气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痰培养分离出的187株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革兰阳性菌占8.0%.革兰阴性菌占79.7%,分别列前3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26.8%)、不动杆菌属(18.8%)、克雷伯杆菌属(14.1%).药敏结果表明:所有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动杆菌属、真菌检出率较高.为避免耐药率的升高,临床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谷秀;李胜岐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硼砂甲苯胺蓝染液在半薄切片染色上的应用

    改良常规的甲苯胺蓝半薄切片染色为硼砂甲苯胺蓝染色,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其染色步骤简捷、结构清晰、色调适度,改良后的方法可作为半薄切片染色常规使用.

    作者:刘冬娟;祝素文;李艳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异丙酚和七氟醚麻醉对颅内占位病人颅内压的影响

    目的:观察异丙酚和七氟醚麻醉对颅内占位病人颅内压的影响.方法:ASA I~II级、格拉斯哥评分15分、行择期开颅手术病人24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n=12)和异丙酚组(n=12).用依托咪酯、芬太尼、琥珀胆碱麻醉诱导.麻醉维持七氟醚组吸入2%七氟醚,异丙酚组先静注异丙酚1.5 mg/kg,后以8~10 mg·kg-1·h-1维持麻醉,记录诱导前、插管后、给药后5,10和20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脑脊液压,计算脑灌注压值. 结果:异丙酚组给药后5,10和20 min时比诱导前平均动脉压分别下降12.28%、13.36%和9.64%,七氟醚组分别下降8.26%、11.1%和10.94%,两组差异显著(P<0.05);异丙酚组脑灌注压分别下降12.34%、10.76%和11.0%,七氟醚组分别下降4.1%、7.5%和8.54%,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颅内占位病人异丙酚麻醉维持能使平均动脉压、脑灌注压和颅内压下降.七氟醚麻醉维持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轻,但颅内压有轻度升高,在过度通气条件下可用于无颅内高压症状对颅内占位病人的麻醉.

    作者:金玄玉;王昆鹏;李岩;王俊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乙酰唑胺负荷实验99mTc-HMPAO脑血流灌注显像评价烟雾病的脑血流储备

    目的:使用99mTc-HMPAO SPECT及乙酰唑胺(Diamox)负荷显像评价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患者的脑血流储备.方法:血管造影诊断为烟雾病人9例(儿童4例,成人5例),6例为短暂性缺血发作(TIA)型,3例为出血型.用99mTc-HMPAO显像,先取安静时图像,之后注入Diamox进行第二次显像,两次图像相减为负荷像,再行图像校正.结果:静息时6例血流低下,3例血流正常,Diamox负荷显像9例中6例阳性,静息像未见异常的3例也全部呈阳性.结论:Diamox负荷实验99mTc-HMPAO SPECT对评价烟雾病的脑循环储备有价值.

    作者:高沁怡;李娜;李亚明;裴著果;桑原康雄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糖调节蛋白Grp78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胃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了解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人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人胃黏膜组织中Grp78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HP未感染组28例,Grp78 mRNA表达为0.8038±0.0500,感染组32例,Grp78 mRNA表达为1.1586±0.0839;未感染组Grp78蛋白表达为0.4345±0.0545,感染组Grp78蛋白表达为0.6204±0.0412.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正常胃黏膜组织有Grp78 mRNA的表达及蛋白的合成.HP感染胃黏膜增加Grp78 mRNA的表达及蛋白的合成,这可能有利于胃黏膜的自身保护.

    作者:王孟春;方文刚;陈澄;李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影响.方法:用Western blot法测定156例脑梗死患者的血清抗HP特异性抗体HP IgG,同时测量血脂主要指标和FIB的水平.结果: HP IgG(+)者甘油三脂(TG)水平明显高于HP IgG(-)者(P<0.05),其他血脂指标和FIB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HP的感染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正常的血脂代谢,表现为TG水平的提高,但尚不能认为HP的感染可通过影响FIB水平而影响凝血机制.

    作者:郑东明;王金春;郝庆;宋利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SLE小鼠高IgG血症Fcgr2b基因序列分析

    目的: 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小鼠模型-NZB/WF1双亲NZB,NZW小鼠 Fcgr2b基因启动子区核酸序列,明确Fcgr2b基因启动子区的突变性质.方法:扩增NZB,NZW小鼠Fcgr2b基因启动子DNA进行核酸序列分析.采用ELISA法测定、比较(NZB×NZW )F1×NZW回交小鼠Fcgr2b基因B/W型与W/W型组间血清总IgG 水平.结果:NZB小鼠Fcgr2b基因启动子区与正常鼠Balb/C相比存在2个部位碱基缺失,分别为13 bp及3 bp.NZW小鼠除有3个碱基置换外,与Balb/C鼠该基因启动子区序列相同.回交小鼠Fcgr2b基因B/W型组血清总 IgG水平明显高于W/W型组(P<0.0001).结论:NZB小鼠Fcgr2b基因启动子区存在碱基缺失,且该缺失突变可能与血清总IgG水平升高有关.

    作者:米小轶;韩昱晨;李春秀;宋敏;姜奕;宋继谒;广濑幸子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中药白花前胡对麻醉猫急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中药白花前胡对麻醉猫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酶活性及心肌梗死面积变化的影响,探讨白花前胡的作用.方法: 采用整体麻醉开胸猫心肌缺血模型,闭塞冠状动脉40 min后经十二指肠给药,分别测定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和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结果:白花前胡0.2 g/kg,1.0 g/kg组给药5 h分别使左心室心肌梗死面积从对照组的(23.6±6.7)%减小至(15.0±5.7)%和(13.9±6.7)%(P<0.05);两种剂量白花前胡均明显降低心肌梗死5 h后血清中LDH、CK-MB的活性,分别由对照组的(61.1±12.8)%和(191.1±225.2)%降至(9.1±44.6)%,(-1.5±87.2)%和(32.6±46.8)%,(75.0±32.5)%(P<0.05);结论:白花前胡对麻醉猫急性心肌梗死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姜明燕;常天辉;徐亚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血液和骨髓标本中常见细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血液和骨髓标本中常见细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B纸片法对883株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主要细菌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分别为15.6%和72.9%;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发生率为25.3%,10.9%.结论:细菌的耐药性变迁是治疗感染,特别是菌血症和重症感染的关键问题.

    作者:年华;王倩;孙玉红;丁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产后心境不良的原因调查及家庭护理对策

    通过对208例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产后心境不良的原因,为个别性的关怀、有效的护理提供依据.

    作者:丁艳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NAG及β2-微球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意义

    通过对尿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的联合检测探讨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方法.NAG采用721分光光度计比色法,β2m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尿中的NAG、血及尿中的β2m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P<0.05).表明NAG及血、尿β2m的测定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有意义.

    作者:王艳萍;苏晓林;王禹;王秋月;任青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妊娠末期及分娩后妇女血浆Fb增高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分娩前后纤维蛋白原(Fb)浓度增加的机制.方法: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Fb浓度;Fb片段的定量采用电泳和超声扫描仪;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结果:分娩前,总Fb及其片段浓度增加,CRP浓度正常.阴式分娩3 d后,总Fb浓度及其片段均比分娩前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高分子量Fb(HFb)下降程度比低分子量(LFb)小,HFb/LFb比值增加;剖宫产后3 d,总Fb浓度和HFb浓度升高,LFb浓度下降到与阴式分娩后相同水平,HFb/LFb比值增加;分娩后3 d,两种分娩形式CRP浓度均增加,但阴式分娩者,浓度增加到分娩前的3倍,剖宫产者浓度可增加到25倍.分娩后3 d,Fb或HFb浓度与CRP浓度呈显著相关.分娩6周后,所有指标恢复正常.结论:妊娠期间导致纤维蛋白浓度增高的机制是不同的.分娩后HFb/LFb比值增加依赖急性时相反应,反应程度依赖分娩类型.

    作者:杨威;刘卓刚;康绍婵;张红;吴斌;王德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胃肠癌GST-π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mRNA在胃癌、大肠癌及其相邻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明确GST-π在胃癌、大肠癌发生、发展及自主性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42例胃癌、34例大肠癌及其相邻正常组织中GST-π mRNA的表达.结果:GST-π mRNA在胃癌和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38.1%和41.2%,明显高于其相邻正常组织中的表达(P<0.05).结论:GST-π mRNA表达与胃肠癌发生、发展及内在性耐药有关.

    作者:姚凡;金锋;陈波;路平;樊华;吴晓芝;徐惠绵;王舒宝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多西紫杉醇的细胞毒性和体外放射增敏作用

    目的:观察新的抗肿瘤药多西紫杉醇(Doxtaxol)细胞毒性和对体外放射增敏作用.方法:应用克隆形成分析多西紫杉醇对鼻咽癌细胞的细胞毒性和体外放射增敏作用.放射增敏作用研究采用药物浓度为半数抑制剂量(ID50).常规照射剂量2Gy时的放射增敏比(SERSF2)定义为2Gy时对照存活分数(SF)和药物处理组SF.结果:多西紫杉醇的细胞毒性呈剂量依赖性关系,ID50为3.2×10-8mg/ml.当3.2×10-8mg/ml多西紫杉醇作用3,6,12和24 h,各时间点均可见放射增敏效应.相应的放射增敏比SERD0分别为1.27,1.44,1.53和1.58;SERDq分别为1.40,3.20,5.0和7.5;SERSF2分别为1.38,2.2,3.0和3.4.结论:多西紫杉醇的细胞毒性呈剂量依赖性,对人鼻咽癌细胞系CNE1有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与时间相关.

    作者:唐秋;李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外源性bFGF对新生大鼠脑GFAP蛋白表达影响的动态研究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对新生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酸性蛋白(GFAP)和内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作用以及外源性bFGF对缺氧缺血后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GFAP表达强度的变化.结果:生后7 d时正常新生鼠脑内有微弱GFAP表达.生后14 d,GFAP阳性细胞数量及染色强度呈高峰状态,主要见于脑白质区.生后28 d海马、脑白质内有少量GFAP阳性细胞.缺氧缺血后GFAP表达增加,以缺氧缺血后48 h明显.外源性bFGF增加GFAP的表达,以用药后24 h作用明显,并持续至用药后5 d.正常新生鼠脑有一定程度的内源性bFGF表达,生后10 d表达呈高峰状态.以后一直有少量bFGF表达,其组织学分布与GFAP大致相似.结论:缺氧缺血可诱导内源性bFGF及GFAP的表达.外源性bFGF可增强缺氧缺血时新生鼠脑GFAP的表达,补充内源性bFGF的不足,在缺氧缺血时神经元损伤修复中发挥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王华;杨华;吴保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