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明;赵冰;胡培玉;张继伦;章红红;邬永明
目的 探索一种既简便又能用于大量收集和培养旋毛虫成虫的方法. 方法 在旋毛虫肌幼虫收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有方法和旋毛虫成虫的特点改进试验. 结果 10只成年大鼠,每只大鼠感染8 000条旋毛虫脱囊幼虫,收集到纯净成虫约44 600条,回收率55.75%.培养24 h后成虫活动活跃,并产生新生蚴,运动活泼. 结论 该法是一种既简便又能用于大量收集纯净的﹑活力较好的旋毛虫成虫的方法.
作者:刘俊琴;李科荣;申丽洁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四川省石渠县地区包虫病患者血清学阳性率情况. 方法 在石渠县县城及4个乡237例患者进行血清样品的采集,以ELISA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测. 结果 237例患者包虫病血清学阳性率为95.4%,男性和女性分别为92.5%和97.2%;男性、女性CE血清学阳性率分别为41.7%(48/115)和58.3%(67/115),AE血清学阳性率分别为34.2%(38/111)和65.8%(73/111). 结论 石渠县地区包虫病患者血清学阳性率高,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作者:易德友;王谦;黄燕;黄亮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研制治疗蠕形螨类疾病的新型中药制剂. 方法 利用已筛选出的具有杀螨作用的中药制备成乳剂,进行体外杀螨实验和临床试验,观察其杀螨效果. 结果 成功地制备出纯中药螨宁乳剂,体外试验表明其杀螨效果与0.2%甲硝唑冷霜相当,均明显高于空白乳剂对照组(P<0.01);用螨宁乳液治疗人体蠕形螨患者治愈率为79.17%(38/48),其疗效相当于10%硫磺软膏、0.2%甲硝唑冷霜(P>0.01). 结论 螨宁乳液是一种杀螨效果较强,无副作用,方便、廉价的新型杀螨药物.
作者:孙昭辉;陈琰;张旭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从旋毛虫感染的大鼠和兔血清中纯化抗旋毛虫IgG抗体. 方法 分别用辛酸-硫酸铵法(CA-AS)、硫酸铵沉淀法(AS)纯化旋毛虫感染的大鼠和兔血清中抗旋毛虫IgG抗体. 结果 IgG抗体纯化率CA-AS法为80.05%~83.22%,AS法为67.00%~71.08%;得率CA-AS法为7.85~8.79 mg/ml,AS法为12.04~12.12 mg/ml;回收率CA-AS法为52.55%~55.03%,AS法为61.36%~64.87%.CA-AS法得率和回收率均低于AS法,但纯化率高于AS法.ELISA法测定CA-AS法和AS法纯化的抗体效价不变. 结论 CA-AS法是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纯化血清IgG抗体的方法,可用于大鼠和兔血清抗旋毛虫IgG抗体的纯化.
作者:刘俊琴;申丽洁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实验观察淡色库蚊敏感品系的化蛹率显著高于抗DDVP品系及抗氯氰菊酯系 (χ2值为25.98和20.64,P<0.05),而抗性品系幼虫历期略短于敏感品系;亚致死剂量氯氰菊酯对抗氯氰菊酯品系及敏感品系的Ⅲ~Ⅳ龄淡色库蚊幼虫化蛹有显著影响,抗性品系蚊虫寿命略有延长.表明长期使用单一的杀虫剂蚊虫易产生抗性.
作者:魏继波;李美玲;王海防;程鹏;文桂香 刊期: 2008年第08期
70例破伤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清创、破伤风抗毒素、抗菌素、控制肌肉痉挛、营养支持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口服或鼻饲自拟熄风汤.结果显示,实验组临床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改善张口困难、牙关紧闭、抽搐、窒息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较少;对破伤风不同证型的疗效基本一致.表明熄风汤联合西药治疗破伤风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明显改善症状,二者之间存在协同效应.
作者:陈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本文分析了漳州市1950~2007年疟疾流行情况及防治成效.疟疾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1953~1955年和1972年.1975年后疫情处于下降稳定期,1996年后发病率降至1/10万以下.2003年后未出现本地感染的病例.
作者:曾海勇;陈丹红;吴金珠;许国防;蔡茂荣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本文分析了山东省1989~2007年疟疾病人的发病规律、流行特征及人群分布情况,提示流动人口是今后疟疾防治、监测的重点.
作者:桂建军;魏继波;岳东雷;刘淑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将医用甘露醇注射液作1:3稀释,采用鲎试剂抑制或增强试验,检测细菌内毒素,并与家兔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注射液经过一定稀释后,对测定无干扰.该法适合医院对甘露醇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测.
作者:王洪礼;纪伟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确定近年来黑龙江省部分牛场频繁发生奶牛流产的病因. 方法 对发病的4个牛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从流产胎牛真胃内容物中分离布氏杆菌;根据布氏杆菌不同种IS711设计用于鉴别流产布氏杆菌(B. abortus)、猪布氏杆菌(B. suis)和羊布氏杆菌(B. ovis) 的4条引物,应用PCR方法进行生物型鉴定. 结果 从流产胎牛真胃内容物中分离出6株布氏杆菌,经PCR可扩增,产物大小为498 bp.鉴定为流产布氏杆菌. 结论 引起奶牛流产的主要病原为牛流产布氏杆菌.
作者:朱战波;周玉龙;朱洪伟;王海波;崔玉东;朴范泽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索蛋白酶抑制剂对弓形虫发育和入侵宿主细胞能力的影响,寻找弓形虫发育和入侵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酶及其抑制剂,为弓形虫病防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建立弓形虫病BALB/c小鼠模型,观察体外培养和小鼠体内速殖子发育在蛋白酶抑制剂作用下的形态变化,观察蛋白酶抑制剂对弓形虫感染鼠存活时间的影响. 结果 加入蛋白酶抑制剂,体外培养和小鼠体内发育的速殖子部分发生形态变化;蛋白酶抑制剂+弓形虫感染鼠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弓形虫感染+蛋白酶抑制剂治疗后的小鼠生存时间分别为Aprotinin组(204.8±5.2) h,Cystatin组(288.4±4.3) h,Pepstatin组(289.5±6.2)h,对照组(91.2±6.7)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 丝氨酸蛋白酶、半光氨酸蛋白酶、天冬氨酸蛋白酶在弓形虫发育和入侵宿主细胞中起关键作用,相应的蛋白酶抑制剂对弓形虫发育和入侵细胞有明显影响,尤以Pepstatin的作用更显著.
作者:易德保;王秀虎;肖小芹;舒景丽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小儿哮咳喘颗粒对感染流感病毒小鼠的影响及体外抑菌和抗病毒作用. 方法 昆明小鼠灌胃不同浓度的小儿哮喘溶液1次/d,连续7 d,末次给药后4 h经鼻滴入流感病毒,观察7 d,记录小鼠死亡率,试验设病毒灵对照和空白对照;常规方法做体外抑菌试验;以Hep-2传代细胞进行传代培养,观察小儿哮咳喘颗粒大无毒剂量 (TD0)、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以及不同剂量受试药物对感染病毒细胞的保护作用. 结果 小儿哮咳喘颗粒组感染病毒动物死亡率为100%,阴性对照组死亡率为0.在体外试验显示,小儿哮咳喘颗粒对肺炎双球菌和流感杆菌等多种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和柯萨奇病毒所致的细胞病变均明显减轻. 结论 小儿哮咳喘颗粒具有抑菌和抗病毒作用,对感染流感病毒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耿志辉;刘利;李天书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济宁市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因素,为防控狂犬病提供科学对策.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个案调查和描述统计分析. 结果 2006~2007年济宁市发生狂犬病49例,均死亡.患者以农民为主,占89.80%(44/49),患病原因以犬咬伤为主,占97.96%(48/49),77.55%(38/49)的病例为Ⅲ级暴露,暴露后55.1%(27/49)的病例伤口未做任何处理,79.59%(39/49)的病例未注射狂犬病疫苗,无1例及时注射抗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结论 济宁市狂犬病发病以农村居民为主,与暴露人群未能及时规范处理伤口,注射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或未完成全程免疫有直接关系.
作者:姜文国;颜丙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胡桃楸提取物(JMME)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ouse peritoneal macrophage,MPM)吞噬弓形虫功能的影响. 方法 对3组实验鼠(每组10只)分别以0.068、0.135和0.278 g/(kg·d)浓度的JMME每日两次灌胃给药,连续3 d,然后收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通过观察单位时间内巨噬细胞吞噬弓形虫速殖子的个数,计算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同时设生理盐水(NS)和乙酰螺旋霉素(SM)各1组为阴性和阳性对照组. 结果 JMME不同浓度组的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分别为(84.7±2.1)%、(89.4±2.3)%、(95.8±2.5)%及4.80±0.10、5.17±0.12和5.22±0.10,与NS组(73.0±3.8)%和0.95±0.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SM组(91.2±2.4)%和5.07±0.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均随JMME浓度增加而提高. 结论 JMME具有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弓形虫的功能.
作者:文秋嘉;李淑红;崔黎明;刘冰;张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上海浦东新区腹泻病人、宿主动物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E. coli )O157:H7携带情况以及市售食品的污染状况,为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 于2003~2006年的5~10月,在设置的监测点与超市采集家禽和腹泻病人粪便及禽畜肉制品;应用免疫磁珠富集,山梨醇麦康凯平板和Chromager O157显色平板分离培养E. coli O157:H7,生化和血清学反应进行鉴定. 结果 E. coli O157:H7阳性率分别为:腹泻病人粪便0.24%,鸡粪2.95%,鸭粪3.83%,家畜肉15.05%,家禽肉2.25%.检出的67株E. coli O157:H7中,仅1株来自腹泻病人的E. coli O157:H7具有毒力基因. 结论 浦东新区腹泻病人、宿主动物及其肉类食品中存在E. coli O157:H7感染或污染,存在E. coli O157:H7感染流行的潜在危险.
作者:沈小明;赵冰;胡培玉;张继伦;章红红;邬永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人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导致输卵管妊娠的机制. 方法 培养豚鼠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用人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显微镜下观察输卵管上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关键蛋白caspase-3的变化. 结果 豚鼠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被人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后,显微镜下观察到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Western blot检测发现细胞凋亡关键蛋白caspase-3活化成两个亚基. 结论 人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后引起豚鼠输卵管上皮细胞凋亡,人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引起输卵管上皮细胞凋亡是输卵管妊娠的机制之一.
作者:赵英会;杨娜娜;张念华;于爱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滕州市基本消除疟疾后的1986~2005年共血检发热病人38 917人次,未检出疟原虫阳性者;间接荧光抗体试验仅检出阳性3人;确诊41例疟疾病人中以外地感染为主,说明该市疟疾疫情稳定.开展监测,加强疟区流动人口管理是防止疫情扩散的重要措施.
作者:马西稳;张学启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SYBR Green Real-time PCR检测和筛选黄病毒属病毒方法. 方法 参照文献报道的通用引物,以JEV cDNA 和DEN cDNA为模板,建立RT-PCR和SYBR Green Real-time PCR,检测和筛选黄病毒属病毒,并比较两者的敏感性. 结果 此黄病毒属引物适合两种反应体系,SYBR Green Real-time PCR方法的敏感性是RT-PCR方法的100倍,低检出病毒浓度为0.5×10-2 PFU/ml. 结论 建立的两种方法均可用于黄病毒属病毒检测,以SYBR Green Real-time PCR方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对于黄病毒属病毒初筛检测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周晓俊;朱淮民;邱璐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反向遗传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本文综述反向遗传学技术研究进展,并讨论该技术在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郑学星;夏咸柱;杨松涛;王化磊;孙培录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利用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2)诊断性序列鉴别蚊媒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方法 根据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嗜人按蚊rDNA-ITS2基因两侧的5.8S和28S保守区设计诊断性引物,进行3种蚊虫的rDNA-ITS2克隆鉴定,并利用其rDNA-ITS2特征进行现场蚊虫的鉴别. 结果 诊断性引物对于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嗜人按蚊DNA模板的扩增产物分别为440、514和558 bp,3种蚊虫阳性克隆的测序结果与GenBank-blast相应蚊种rDNA-ITS2序列的同源性均为99%.用Biosept、DNAstar等软件分别分析发现各蚊虫克隆的个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将现场采集的蚊虫诊断性引物扩增产物进行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显示与淡色库蚊阳性对照的一致性为99%;与GenBank中淡色库蚊rDNA-ITS2基因的同源性为99%. 结论 通过对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嗜人按蚊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2)基因的序列分析,表明3种蚊媒的rDNA-ITS2基因具有可鉴别的种属特异性.利用同一体系的共享引物扩增,可以建立适用于3种蚊媒的现场鉴定方法.
作者:耿艺介;高世同;黄达娜;庾蕾;张仁利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