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志辉;刘利;李天书
目的 了解病毒性胃肠炎患者中诺如病毒感染情况. 方法 收集北京市2007年2月5~17日共计90例病毒性胃肠炎患者的粪便标本,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 (RT-PCR) 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粪便中诺如病毒核酸或抗原,并对RT-PCR阳性标本的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 结果 90例病毒性胃肠炎患者的粪便标本中,35例 (38.89%) RT-PCR为诺如病毒核酸阳性,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诺如病毒GⅡ型34例 (97.14%),GⅠ型1例 (2.86%);90例中,39例 (43.33%) 为ELISA检测诺如病毒抗原阳性.以RT-PCR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比较,ELIS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14% (34/35) 和90.91% (50/55) . 结论 诺如病毒是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以GⅡ型流行为主.ELISA快速、简便,其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可作为诺如病毒感染的初筛试验.
作者:高志勇;吕虹;黄芳;吴晓娜;严寒秋;刘园;刘桂荣;李洁;窦相锋;王全意;庄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溶壁微球菌对家蝇抗菌物质诱导表达的规律. 方法 室内饲养的家蝇3龄幼虫感染溶壁微球菌后,分别于第0、12、24、36、48、60、72、84 h提取血淋巴,以溶壁微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指示菌,采用平板法作抑菌试验,观察测量抑菌环的大小,借以指示家蝇抗菌物质的诱导表达规律. 结果 经溶壁微球菌诱导处理后第12 h~36 h提取的血淋巴对溶壁微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较强,抑菌环直径(mm)分别为23.17±0.76~24.83±0.29和11.17±0.29~11.67±0.58,抑菌活性高峰均出现在处理后24 h. 结论 感染溶壁微球菌可诱导家蝇产生抗菌物质,抑菌活性高峰出现在处理后24 h,在诱导后12 h~36 h收集血淋巴为合适.
作者:许兵红;陈萍;曾莉萍;李进芬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本文对一起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暴发疫情进行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病原学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判断是由产毒性大肠埃希菌污染生活用井水引起的.
作者:王慧;胡智慧;张洪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四川省石渠县地区包虫病患者血清学阳性率情况. 方法 在石渠县县城及4个乡237例患者进行血清样品的采集,以ELISA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测. 结果 237例患者包虫病血清学阳性率为95.4%,男性和女性分别为92.5%和97.2%;男性、女性CE血清学阳性率分别为41.7%(48/115)和58.3%(67/115),AE血清学阳性率分别为34.2%(38/111)和65.8%(73/111). 结论 石渠县地区包虫病患者血清学阳性率高,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作者:易德友;王谦;黄燕;黄亮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检测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P.V). 方法 酚氯仿法提取P. V基因组 DNA,设计4条扩增P.V环子孢子蛋白基因的LAMP引物,以恶性疟原虫、弓形虫、人全血DNA为对照,进行LAMP,LAMP产物经显色、电泳鉴定.将P.V血样用健康人血稀释为1.5×10-3、1.5×10-4、1.5×10-5、1.5×10-6、1.5×10-7、1.5×10-8 6个浓度后进行LAMP,检测其敏感性. 结果 P.V LAMP扩增产物检测管显色后呈阳性,对照组均阴性.P.V LAMP产物电泳后呈LAMP 特征性梯状条带,对照组均无扩增条带.LAMP检测P.V的敏感度为1.5个疟原虫/107RBC. 结论 检测间日疟原虫的LAMP方法敏感、特异,简便.
作者:杨秋林;许丽芳;张愉快;王可耕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构建日本血吸虫铁蛋白proVAX/GMCSF-SjFer DNA疫苗,观察其诱导小鼠产生抗攻击感染的免疫保护性效果. 方法 小量制备pGMC/SjFer重组质粒DNA,PCR扩增GMCSF-SjFer基因,将此目的 片段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roVAX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roVAX/ GMCSF-SjFer.雌性昆明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免疫组和空质粒组.空质粒组小鼠股四头肌注射proVAX,免疫组同法注射重组质粒proVAX/GMCSF-SjFer,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按0、2、6周设计接种3次.末次接种后第2周,感染血吸虫尾蚴(40±2)条/鼠.感染后第42 d剖杀小鼠,灌注法冲虫,计数虫荷和克肝卵数.免疫前和免疫后2周留取小鼠血清,用ELISA法检测抗血吸虫成虫抗体水平. 结果 经PCR和双酶切鉴定,获得1条约为960 bp的目的 片段和2条酶切片段.免疫组小鼠的减虫率及减卵率分别为22.46%和29.40%,空质粒对照组分别为3.11%和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免疫组小鼠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增高. 结论 构建的DNA疫苗proVAX/GMCSF-SjFer能诱导小鼠产生一定水平的保护性免疫.
作者:刘伟;易新元;曾宪芳;蔡春;曾庆仁;蔡力汀;曾铁兵;范久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70例破伤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清创、破伤风抗毒素、抗菌素、控制肌肉痉挛、营养支持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口服或鼻饲自拟熄风汤.结果显示,实验组临床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改善张口困难、牙关紧闭、抽搐、窒息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较少;对破伤风不同证型的疗效基本一致.表明熄风汤联合西药治疗破伤风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明显改善症状,二者之间存在协同效应.
作者:陈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SYBR Green Real-time PCR检测和筛选黄病毒属病毒方法. 方法 参照文献报道的通用引物,以JEV cDNA 和DEN cDNA为模板,建立RT-PCR和SYBR Green Real-time PCR,检测和筛选黄病毒属病毒,并比较两者的敏感性. 结果 此黄病毒属引物适合两种反应体系,SYBR Green Real-time PCR方法的敏感性是RT-PCR方法的100倍,低检出病毒浓度为0.5×10-2 PFU/ml. 结论 建立的两种方法均可用于黄病毒属病毒检测,以SYBR Green Real-time PCR方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对于黄病毒属病毒初筛检测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周晓俊;朱淮民;邱璐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上海浦东新区腹泻病人、宿主动物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E. coli )O157:H7携带情况以及市售食品的污染状况,为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 于2003~2006年的5~10月,在设置的监测点与超市采集家禽和腹泻病人粪便及禽畜肉制品;应用免疫磁珠富集,山梨醇麦康凯平板和Chromager O157显色平板分离培养E. coli O157:H7,生化和血清学反应进行鉴定. 结果 E. coli O157:H7阳性率分别为:腹泻病人粪便0.24%,鸡粪2.95%,鸭粪3.83%,家畜肉15.05%,家禽肉2.25%.检出的67株E. coli O157:H7中,仅1株来自腹泻病人的E. coli O157:H7具有毒力基因. 结论 浦东新区腹泻病人、宿主动物及其肉类食品中存在E. coli O157:H7感染或污染,存在E. coli O157:H7感染流行的潜在危险.
作者:沈小明;赵冰;胡培玉;张继伦;章红红;邬永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滕州市基本消除疟疾后的1986~2005年共血检发热病人38 917人次,未检出疟原虫阳性者;间接荧光抗体试验仅检出阳性3人;确诊41例疟疾病人中以外地感染为主,说明该市疟疾疫情稳定.开展监测,加强疟区流动人口管理是防止疫情扩散的重要措施.
作者:马西稳;张学启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胡桃楸提取物(JMME)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ouse peritoneal macrophage,MPM)吞噬弓形虫功能的影响. 方法 对3组实验鼠(每组10只)分别以0.068、0.135和0.278 g/(kg·d)浓度的JMME每日两次灌胃给药,连续3 d,然后收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通过观察单位时间内巨噬细胞吞噬弓形虫速殖子的个数,计算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同时设生理盐水(NS)和乙酰螺旋霉素(SM)各1组为阴性和阳性对照组. 结果 JMME不同浓度组的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分别为(84.7±2.1)%、(89.4±2.3)%、(95.8±2.5)%及4.80±0.10、5.17±0.12和5.22±0.10,与NS组(73.0±3.8)%和0.95±0.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SM组(91.2±2.4)%和5.07±0.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均随JMME浓度增加而提高. 结论 JMME具有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弓形虫的功能.
作者:文秋嘉;李淑红;崔黎明;刘冰;张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本文分析了山东省1989~2007年疟疾病人的发病规律、流行特征及人群分布情况,提示流动人口是今后疟疾防治、监测的重点.
作者:桂建军;魏继波;岳东雷;刘淑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利用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2)诊断性序列鉴别蚊媒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方法 根据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嗜人按蚊rDNA-ITS2基因两侧的5.8S和28S保守区设计诊断性引物,进行3种蚊虫的rDNA-ITS2克隆鉴定,并利用其rDNA-ITS2特征进行现场蚊虫的鉴别. 结果 诊断性引物对于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嗜人按蚊DNA模板的扩增产物分别为440、514和558 bp,3种蚊虫阳性克隆的测序结果与GenBank-blast相应蚊种rDNA-ITS2序列的同源性均为99%.用Biosept、DNAstar等软件分别分析发现各蚊虫克隆的个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将现场采集的蚊虫诊断性引物扩增产物进行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显示与淡色库蚊阳性对照的一致性为99%;与GenBank中淡色库蚊rDNA-ITS2基因的同源性为99%. 结论 通过对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嗜人按蚊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2)基因的序列分析,表明3种蚊媒的rDNA-ITS2基因具有可鉴别的种属特异性.利用同一体系的共享引物扩增,可以建立适用于3种蚊媒的现场鉴定方法.
作者:耿艺介;高世同;黄达娜;庾蕾;张仁利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确定近年来黑龙江省部分牛场频繁发生奶牛流产的病因. 方法 对发病的4个牛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从流产胎牛真胃内容物中分离布氏杆菌;根据布氏杆菌不同种IS711设计用于鉴别流产布氏杆菌(B. abortus)、猪布氏杆菌(B. suis)和羊布氏杆菌(B. ovis) 的4条引物,应用PCR方法进行生物型鉴定. 结果 从流产胎牛真胃内容物中分离出6株布氏杆菌,经PCR可扩增,产物大小为498 bp.鉴定为流产布氏杆菌. 结论 引起奶牛流产的主要病原为牛流产布氏杆菌.
作者:朱战波;周玉龙;朱洪伟;王海波;崔玉东;朴范泽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研制治疗蠕形螨类疾病的新型中药制剂. 方法 利用已筛选出的具有杀螨作用的中药制备成乳剂,进行体外杀螨实验和临床试验,观察其杀螨效果. 结果 成功地制备出纯中药螨宁乳剂,体外试验表明其杀螨效果与0.2%甲硝唑冷霜相当,均明显高于空白乳剂对照组(P<0.01);用螨宁乳液治疗人体蠕形螨患者治愈率为79.17%(38/48),其疗效相当于10%硫磺软膏、0.2%甲硝唑冷霜(P>0.01). 结论 螨宁乳液是一种杀螨效果较强,无副作用,方便、廉价的新型杀螨药物.
作者:孙昭辉;陈琰;张旭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的弓形虫活动性感染检测方法. 方法 根据刚地弓形虫特异性基因B1的基因序列设计一套用于环介导同温DNA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的特异性引物,用DNA聚合酶Bst在65 ℃水浴箱中对含有弓形虫基因组DNA的样本进行LAMP扩增,用荧光染料SYBRⅡ染色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溴化乙啶染色观察结果.同时进行常规PCR对照试验. 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泳,溴化乙啶染色发现LAMP扩增产物为大小不等的DNA片段,在扩增产物中加入荧光素SYBRⅡ顔色由紫红色变成绿色荧光,而阴性对照管仍保持紫红色.环介导同温DNA扩增的敏感性为103个弓形虫/ml, 高于常规PCR. 结论 LAMP扩增检测弓形虫DNA的方法已经建立,为发展弓形虫病快速诊断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余传信;殷旭仁;李健;华万全;何伟;梁幼生;高琪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本文分析了漳州市1950~2007年疟疾流行情况及防治成效.疟疾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1953~1955年和1972年.1975年后疫情处于下降稳定期,1996年后发病率降至1/10万以下.2003年后未出现本地感染的病例.
作者:曾海勇;陈丹红;吴金珠;许国防;蔡茂荣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吗啡对丝光绿蝇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刑事调查推断死者死亡时间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用0.5、1.0、2.0倍致死量吗啡注射家兔,处死后取家兔四肢肌肉组织,28 ℃恒温条件下分别诱丝光绿蝇雌性产卵,饲养至羽化.结果吗啡缩短了丝光绿蝇的发育历期,大值达84 h,且改变了丝光绿蝇幼虫的体长、体重及蛹重. 结论 此结果可应用于法医昆虫毒理学吗啡致死案件中死者死亡间隔时间(PMI)的推断.
作者:赵文爱;王伯霞;胡圣爱;冯晓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实验观察淡色库蚊敏感品系的化蛹率显著高于抗DDVP品系及抗氯氰菊酯系 (χ2值为25.98和20.64,P<0.05),而抗性品系幼虫历期略短于敏感品系;亚致死剂量氯氰菊酯对抗氯氰菊酯品系及敏感品系的Ⅲ~Ⅳ龄淡色库蚊幼虫化蛹有显著影响,抗性品系蚊虫寿命略有延长.表明长期使用单一的杀虫剂蚊虫易产生抗性.
作者:魏继波;李美玲;王海防;程鹏;文桂香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从旋毛虫感染的大鼠和兔血清中纯化抗旋毛虫IgG抗体. 方法 分别用辛酸-硫酸铵法(CA-AS)、硫酸铵沉淀法(AS)纯化旋毛虫感染的大鼠和兔血清中抗旋毛虫IgG抗体. 结果 IgG抗体纯化率CA-AS法为80.05%~83.22%,AS法为67.00%~71.08%;得率CA-AS法为7.85~8.79 mg/ml,AS法为12.04~12.12 mg/ml;回收率CA-AS法为52.55%~55.03%,AS法为61.36%~64.87%.CA-AS法得率和回收率均低于AS法,但纯化率高于AS法.ELISA法测定CA-AS法和AS法纯化的抗体效价不变. 结论 CA-AS法是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纯化血清IgG抗体的方法,可用于大鼠和兔血清抗旋毛虫IgG抗体的纯化.
作者:刘俊琴;申丽洁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