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区域阻滞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效果分析

刘金辉

关键词:区域阻滞, 心理干预, 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摘要:应用区域阻滞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病例30例,有效率100%.轻度者阻滞1~2次,重度者3~4次痊愈.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相关文献
  • 苦参合剂对隐孢子虫感染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苦参合剂对隐孢子虫感染BALB/c小鼠免疫功能的保护机制.方法 建立隐孢子虫病(CPS)小鼠模型,给小鼠苦参合剂,4周后剖杀,进行脾细胞的分离和培养,采用氚-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技术体外免疫实验法和四唑盐比色试验(MTT整体免疫实验)检测小鼠T淋巴细胞的转化增殖情况,实验设有单纯模型组、PHA阳性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结果 3H-TdR掺入技术体外免疫实验中,500、250、125、62.5和31.25 μg/ml剂量组的β射线放射活性(cpm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小鼠和CPS模型小鼠不给药对照组(P<0.05或P<0.01),以62.5 μg/ml浓度组强;MTT法整体实验中,苦参合剂(0.2 ml/只)用药组的吸光度(A)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结论 苦参合剂能刺激T淋巴细胞的转化,增强T淋巴细胞的增殖,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崔巍;梁瑞文;辛玲;汲蕊;刘娟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学龄期流动人口血防教育策略和模式的探讨

    目的 探索学龄期流动人口血防教育的策略和模式.方法 随机抽取3所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对5年级以上学生整群抽样,进行血防教育,对血防教育前后学生的防治知识、相关行为和教育需求等作统计分析,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奉贤区学龄期流动人口83.68%来自血吸虫病流行区,干预后学生的血防知识水平、行为正确性、教育需求和知识分享水平分别提高了99.64%、63.68%、11.99%和16.78%.结论 开展血防教育活动能提高学龄期流动人口的血防能力和分享水平,而系统化、规范化学校血防教育制度,适合学龄期流动人口学习特点的血防教育模式能使学校-家庭-社会的连锁宣传效应事半功倍.

    作者:陈英;杨园尧;张卫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EDTA与金属离子对钉螺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EDTA与金属离子对钉螺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钉螺软体匀浆、离心获取粗制酶液,再经盐析、透析及凝胶过滤层析得到部分纯化的酚氧化酶制剂.以在测活系统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EDTA、NaCl、KCl、Na2SO4、K2SO4、CuSO4、CaSO4、ZnSO4及MgSO4,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测定PO活性,计算相对活力.结果 Na+和K+对钉螺酚氧化酶活性既无抑制作用也无增强效应;各浓度的EDTA对钉螺酚氧化酶活性均有明显抑制作用;Zn2+对该酶活性亦有抑制作用,但较EDTA弱;Mg2+和Ca2+有增强酶活性作用,低浓度Cu2+可提高酶活性,高浓度Cu2+则可降低酶活性,其IC50为0.57 mmol/L.结论 EDTA及多种金属离子均可影响钉螺酚氧化酶活性,为研发以该酶为靶标的新型灭螺剂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杨进孙;唐小牛;周书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检测阴道分泌物中滴虫、霉菌及淋菌方法的评价

    采集726份阴道炎等患者阴道分泌物,分别用生理盐水涂片法、瑞氏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快速染色法(简称CTB染色法)检查滴虫、霉菌及淋菌,其中滴虫检出率分别为10.9%、11.7%、15.2%、15.7%,霉菌检出率分别为11.4%、12.7%、16.4%、17.1%,淋菌检出率分别为0、1.7%、3.4%、3.6%.以CTB染色法的检测效果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罗思红;罗晓红;段朝晖;王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18例脑囊虫病的MRI诊断影像学特征分析

    本文分析了18例确诊脑囊虫病患者MRI影像学特征,供临床参考.

    作者:苏中振;练荣丽;蔡银科;陈小云;单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华支睾吸虫不同发育期同工酶及蛋白质的研究

    目的 通过对华支睾吸虫不同发育时期的同工酶及蛋白质分析,了解其变化规律.方法 以浓度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CG-PAGSE)对10、20、30、60、90 d五个虫龄期华支睾吸虫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脂酶(EST)、过氧化物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进行同工酶分离,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蛋白质(PT),用凝胶成像软件对酶(蛋白)带的迁移率、相对浓度分布、光密度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0 d、90 d虫龄期LDH-5相对浓度增加;MDH以90 d组酶带多,为8条;EST以20 d、30 d组酶带多,分别为8条和7条;PO在60 d、90 d组分别多了1条带;SOD酶带随虫龄增大呈减少趋势;PT分子质量在6.0~169.8 ku之间,随虫龄增大带数增加.结论 华支睾吸虫不同发育时期的同工酶及蛋白质变化有一定规律,实验结果为该虫的发育学、生理、生化及杀虫药物研究等提供了基础资料.

    作者:胡文庆;秦小虎;田春林;刘登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海盐县基本消灭疟疾后监测分析

    通过对海盐县1988~2005年疟疾监测资料的分析,了解本地区疟疾的病原、传播媒介和流行规律.

    作者:吴海平;徐佩华;周晓红;孙明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金葡菌野生株SEB基因的亚克隆及其原核表达

    目的 亚克隆金葡菌野生株S407030肠毒素B(SEB)基因,并在大肠埃希菌(E.coli)中表达,以获得重组SEB(Rseb)蛋白.方法 将含有SEB基因的质粒Pmd-18T/SEB双酶切获得目的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gex-4T-2中构建重组子Pgex-4T-2/SEB,并转化E.coli JM109感受态菌,阳性克隆以双酶切和PCR法鉴定;含重组质粒的工程菌以IPTG诱导表达Rseb蛋白;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分析,并采用B-PER GST融合蛋白试剂盒纯化重组Rseb,Western blot鉴定其免疫反应性.结果 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和PCR扩增鉴定均获得约705 bp的基因片段,与预期结果相一致;诱导表达的含GST的融合重组Rseb蛋白分子质量单位约为53 ku,纯化后作SDS-PAGE电泳显示一条蛋白带,Western blot显示Rseb能够被兔抗SEB抗体识别.结论 金葡菌野生株SEB在大肠埃希氏菌中得到有效表达,并获得电泳级纯度的重组Rseb,重组蛋白具有一定的免疫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毒性与开发诊断试剂提供了生物材料.

    作者:高世同;张仁利;刘会娟;秦莉;耿艺介;黄达娜;吴少庭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我国医疗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如果处置不当将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医疗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作者:赵庆信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白纹伊蚊β-肌动蛋白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其作为基因表达内参照的应用

    目的 获取白纹伊蚊β-肌动蛋白基因序列并探讨其作为基因表达内参照的作用.方法 根据昆虫β-肌动蛋白核苷酸序列的高度保守区设计引物,通过PCR的方法从白纹伊蚊C6/36细胞中扩增获得白纹伊蚊β-肌动蛋白基因片段,进一步通过RT-PCR的方法验证其在稳定转染空载体和40S核糖体蛋白S4(RPS4)基因的白纹伊蚊C6/36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获得白纹伊蚊β-肌动蛋白基因片段,长911 bp,与其他几种蚊β-肌动蛋白基因对应序列的相似性在89%以上.在稳定转染空载体和RPS4基因的C6/36细胞中,均可稳定地扩增出目的基因.结论 成功获得了白纹伊蚊β-肌动蛋白基因片段,并且该片段完全可以用作基因表达差异分析时的内参照基因.

    作者:焦健华;马磊;张东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幽门螺杆菌实验室培养方法的探讨

    本文总结了适于实验室培养幽门螺杆菌的方法和条件.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条件下幽门螺杆菌生长良好,培养基菌液浓度可达到109/20 ml.

    作者:刘生杰;梁浩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质粒pGEX-EmⅡ/3-Em14-3-3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表达效率的研究

    目的 研究多房棘球绦虫(Em)重组质粒pGEX-EmⅡ/3-Em14-3-3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的表达效率.方法 通过PCR扩增EmⅡ/3和Em14-3-3抗原编码基因,然后采用基因拼接法(gene SOEing)剪接EmⅡ/3和Em14-3-3,得到EmⅡ/3-Em14-3-3融合基因;将该融合基因定向克隆于含有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的高效原核表达载体pGEX-1λT,经酶切鉴定后以IPTG诱导表达EmⅡ/3-Em14-3-3/GST融合蛋白;SDS-PAGE及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 PCR成功扩增出2 554 bp的EmⅡ/3-Em14-3-3融合基因;双酶切证实EmⅡ/3-Em14-3-3融合基因插入pGEX-1λT中,成功构建了pGEX-EmⅡ/3-Em14-3-3重组质粒;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重组质粒转化宿主菌在IPTG诱导下高效表达了能被活动性泡球蚴病鼠血清识别的EmⅡ/3-Em14-3-3/GST融合蛋白,分子质量单位119 ku.结论 多房棘球绦虫EmⅡ/3-Em14-3-3融合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获得了高效融合表达,表达出的EmⅡ/3-Em14-3-3重组蛋白具有特异的抗原性.

    作者:杨梅;李文桂;朱佑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阿苯达唑和复方甲苯咪唑控制蛲虫感染效果观察

    应用阿苯达唑和复方甲苯咪唑对兖州市2所幼儿园进行驱虫实验,儿童易于接受,驱虫效果良好.

    作者:蒿红梅;李绪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浅谈生物恐怖主义及病原特点与国家公共卫生预警应急系统建设

    通过对生物武器简史、近年来的生物恐怖主义发展趋势、以及美国9.11事件及邮件炭疽袭击事件之后世界卫生组织(WHO)、美欧等国生物恐怖防御政策动向的回顾和分析,提示了我国从实验室及流行病学技术、资金、人员、药品等物质储备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预警应急系统建设及与生物恐怖病原和防御相关的科学研究的必要性.

    作者:盖若琰;黄勇;徐凌忠;唐伟;黑岩宙司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MTT染色法计数阴道毛滴虫体外增殖密度的试验

    目的 评价四氮唑蓝(5'-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MTT)染色法计数阴道毛滴虫增殖密度的可行性.方法 在已接种了阴道毛滴虫的肝浸汤(含小牛血清)、RPMI-1640(含小牛血清)、RPMI-1640(无血清)培养基中加入MTT,与血球计数板法进行比较.结果 加入MTT后4、24、48 h,上述3种培养基中大部分阴道毛滴虫虫体内部未见蓝色结晶体形成,有血清的培养液镜下观察视野不清晰.结论 MTT法不宜用于计数体外培养阴道毛滴虫的增殖密度.

    作者:张静;叶彬;周潜涛;武卫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华支睾吸虫成虫14~33 ku抗原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 探讨纯化华支睾吸虫成虫14~33 ku抗原在华支睾吸虫病免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SDS-PAGE和电洗提法,从可溶性华支睾吸虫成虫抗原中分离纯化14~33 ku抗原,用此抗原经ELISA方法检测华支睾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姜片虫病患者血清及健康人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并与粗制可溶性成虫抗原和可溶性成虫脱脂抗原ELISA结果相比较.结果 检测63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纯化华支睾吸虫成虫14~33 ku抗原ELISA阳性率为76.2%,可溶性成虫抗原和可溶性成虫脱脂抗原ELISA阳性率均为100%;检测25例卫氏并殖吸虫病、85例日本血吸虫病、27例姜片虫病患者血清,14~33 ku抗原的ELISA交叉反应阳性率分别为8.0%、3.5%、0,而可溶性成虫抗原分别为80.0%、62.4%、14.8%,可溶性成虫脱脂抗原分别为64.0%、55.3%、7.4%;检测127例健康人血清,14~33 ku抗原的ELISA假阳性率为0,可溶性成虫抗原和可溶性成虫脱脂抗原的假阳性率分别为5.5%、3.1%.结论 纯化华支睾吸虫成虫14~33 ku抗原用于华支睾吸虫病免疫诊断的特异性优于粗抗原,但敏感性较低.

    作者:华万全;曹国群;许永良;余传信;娄培安;张志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2003~2005年安徽省疟疾形势分析

    目的 了解安徽省疟疾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Epi info3.3.2和Excel软件分析2003~2005年的全省疟疾发病资料.结果 安徽省2003~2005年疟疾发病率显著上升(x2=3167.6687,P<0.01).其中2004年发病率13.84/10万,比2003年的12.43/10万,上升11.26%;2005年发病率24.19/10万,分别比2004年和2003年上升74.89%和94.60%.极少数行政村出现发病集中现象.结论 安徽省疟疾疫情回升,疟疾形势不容乐观.

    作者:刘永孝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洪氏虫卵计数法与青霉素瓶定量饱和盐水漂浮虫卵连续计数法比较

    收集感染犬钩口线虫新鲜犬粪便,称取1、0.2 g,分别采用青霉素瓶定量饱和盐水漂浮法作虫卵计数,出现虫卵的片数分别为25张和11张,克粪虫卵数(EPG)分别为1 648和1 425,表明标本量影响检验结果.称取1 g粪便,采用改良洪氏虫卵计数法检查,EPG为1 316,仅为青霉素瓶定量饱和盐水漂浮法的79.9%(1316/1648).

    作者:周振座;申海光;何曲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贵州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与分析

    目的 掌握贵州省重要寄生虫病流行分布现状.方法 按照《全国重要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要求进行.结果 土源性线虫病调查30个点15 958人,感染率为47.52%,其中蛔虫、钩虫、鞭虫、蛲虫感染率分别为42.41%、4.71%、10.77%和1.67%.绦/囊虫病调查16个点,其中问卷调查17 889人,无确诊绦虫病人;血清学检查6 669人,阳性16人,阳性率0.24%.华支睾吸虫病调查9个点5 195人,粪检虫卵阳性2人,感染率0.04%.包虫病调查2个点1041人,血清学阳性率8.26%;弓形虫病调查10个重点人群及3个点共4 933人,血清学阳性率16.81%.黑热病调查3个点1 442人,未发现患者或疑似患者,调查地亦未发现白蛉.结论 与1991年全国首次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相比,贵州省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明显下降,但感染率水平仍较高,并存在食源性寄生虫及弓形虫等感染.

    作者:王世海;陈兆义;李安梅;唐丽娜;徐莉娜;林广初;王秀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几种检查方法比较

    本文对200例具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13C尿素呼气试验与HPUT、细菌培养、PCR无明显差异;13C尿素呼气试验在诊断HP感染时,方便可靠、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

    作者:陈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主管: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