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圆圆;杨丽艳;王竹;徐克前
目的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中小学生尝试吸烟行为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学生烟草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10-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昌平区9所中小学校1364名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尝试吸烟现状、首次吸烟年龄、首次吸烟原因、对烟草的认知与态度及尝试吸烟的相关因素,分析不同因素对学生尝试吸烟行为的影响.结果 昌平区中小学生尝试吸烟率为10.34%,高中生(16.45%)高于职高生(13.76%)高于小学生(7.53%)高于初中生(4.79%)(χ2=35.51,P=0.00),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8,P=0.00);第一次尝试吸烟年龄主要分布在7岁或7岁以下(23.40%),其次是8~9岁(17.02%);主要原因是好奇(54.61%);尝试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是男生(OR=3.02,95%CI:1.97~4.63,P=0.00)、每日零花钱>5元(OR=3.02,95%CI:1.91~4.79,P=0.00)、校园内见过有人吸烟(OR=1.97,95%CI:1.32~2.95,P=0.00)、好的5位同学或朋友中有人吸烟(OR=4.28,95%CI:2.79~6.56,P=0.00)和电视、录像或电影中看到过吸烟镜头(OR=1.76,95%CI:1.19~2.61,P=0.01).结论 2015年昌平区中小学生尝试吸烟行为较为严峻,且影响因素广泛,应针对重点人群加强烟草知识宣教,开启家庭-学校-社会的综合控烟模式.
作者:芦丹;郭红侠;张崛;黄艳丽;刘玉红;刘晓培;王金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江西省城乡中老年糖尿病(DM)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为制定居民营养计划和预防控制慢性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应用中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表对江西省城乡中老年居民进行糖尿病与健康状况的评估.根据空腹血糖监测及口服糖耐量试验诊断DM,分析性别、年龄、食物消费量、营养素摄入情况、运动、吸烟、糖尿病家族史与DM的关系.结果 江西省城乡中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1.14%,居民城市的患病率为13.45%,乡镇的患病率为8.83%,城市患病率高于乡镇(χ2=4.26,P<0.05);食盐(OR=3.05)、肉摄入(OR=2.91)、脂肪(OR=4.89)、家族史(OR=5.89)、吸烟(OR=2.14)、饮酒(OR=3.67)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维生素E(OR=0.23)、维生素B族(OR=0.46)、钙(OR=0.14)、运动(OR=0.41)是DM的保护性因素;江西省城乡中老年糖尿病居民膳食来源构成中脂肪性食物来源所占比例较高.结论 江西省城乡中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较高,膳食结构不合理、能量和脂肪摄入过量、年龄等是DM的患病因素.因此应建立营养状况评估及干预体系,为制定改善策略,防治DM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颜兴伟;杨玉金;付俊杰;李琦;赵玉静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索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和子宫内膜癌(EC)的相关性,以确定PCOS是否会增加EC的患病风险.方法 遵循meta分析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Medline、万方、CNKI等数据库,收集有关多囊卵巢综合征与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的研究文献,利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Scale,NO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应用STATA 12.0软件计算纳入的病例对照研究中的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95%CI),对纳入的队列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共检索出442篇文献,终纳入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4篇病例对照研究,3篇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表明,PCOS与EC并无显著相关性(OR=1.82,95%CI=0.84~3.93,I2=64.6%,P=0.037).结论 目前证据提示PCOS与EC发病风险相关性并不显著,但由于两者关系较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建议进行设计更为合理的临床研究.
作者:仲子星;倪梦梅;陈锦瑶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2002-2015年浦东新区老年人意外跌落死亡的流行特征及其趋势,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2-2015年浦东新区老年人意外跌落死亡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不同年龄组间变化百分比(PC)等指标对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浦东新区2002-2015年期间60岁以上老年人意外跌落粗死亡率为54.9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6.70/10万,是浦东新区老年人首位意外伤害死因,占45.74%.14年间老年人意外跌落死亡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APC=-3.87,Z=-6.41,P<0.001),随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PC=18.57%,Z=13.45,P<0.001);老年女性意外跌落死亡率高于男性(Z=-10.94,P<0.001),男女意外跌落死亡率均呈下降的趋势(APC男性=-2.26%,Z男性=-4.07,P=0.002;APC女性=-4.70%,Z女性=-5.68,P<0.001);郊区老年人意外跌落死亡率高于城区(Z=2.32,P=0.022),城郊老年人口意外跌落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APC城区=-3.14%,Z城区=-4.72,P<0.001;APC郊区=-6.14%,Z郊区=-5.94,P<0.001).结论 2002-2015年浦东新区老年人意外跌落死亡呈现逐年降低趋势,郊区老年人意外跌落死亡值得关注,应采取进一步的干预措施.
作者:陈亦晨;李小攀;陈涵一;杨琛;郝莉鹏;孙乔;闫蓓;曲晓滨;张格;朱海明;孙良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长沙无偿献血人群中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uman T-lymphotropic virus,HTLV)感染情况,为湖南省血液中心开展HTLV抗体检测及采取相关措施确保血液质量与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9-10月对湖南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人群进行常规检测的同时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筛查HTLVⅠ/Ⅱ,初筛阳性标本血浆送国家临检中心确认.采用Sigmaplot画图软件分析处理2010-2016年湖南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中户籍为湖南省与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及其他省组成分布.结果 无偿献血者共16767份标本,初筛阳性标本24份,经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确证,1份阳性,1份抗体不确定,其他为阴性.初筛阳性率为14.31/万,确认阳性率为5.96/10万,确认阳性者来自福建,不确定者为湖南本地人.献血人群户籍分布可见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献血人数比湖南献血人数增幅较大.结论 湖南血液中心无偿献血人群属于HTLVⅠ/Ⅱ感染的非流行区或低发区,但来自HTLV高流行的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献血人群比例日渐壮大,为确保血液安全和受血者的健康,建议在湖南省血液中心开展HTLV抗体检测及采取相关措施确保血液质量与安全.
作者:张钢;蒋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构建中小学校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指标体系,为加强中小学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专家咨询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选取疾控专家、学校领导和校医共40人为调查对象,使用德尔菲法(Delphi)初步确定各级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建立中小学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指标体系.结果 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51个三级指标组成.4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基础保障能力、应急队伍建设、应急体系建设、事件应对能力,权重系数分别为0.4968、0.2860、0.1190和0.0983.模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一级指标CR=0.0958,各项二级指标CR值均小于0.1.结论 本研究通过定量方法建立的指标体系具有较高可信度和实用性,可为中小学公共卫生能力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学云;周志峰;赵梦蓝;刘小敏;钟剑明;许玉成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全球甲状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表现出相同的趋势,甲状腺乳头状癌为主要的病理类型.甲状腺癌虽只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且预后较好.由于其发病人群不断年轻化和发病率的不断增长,因而受到社会和医疗界的广泛关注.目前致使甲状腺癌发病的原因尚不十分明确,但临床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某些因素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例如其在不同地区、种族、性别、职业等的增长速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另外,碘摄入量异常、BRAF基因突变、合并其他甲状腺疾病等这些因素也可能对甲状腺癌的发生起促进作用.有关其发病原因和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韩婧;康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采用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综合评价上海35岁及以上成年人中心性肥胖者糖尿病患病风险.方法 利用2013年上海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样本人数,采用多级抽样方法抽取35岁及以上成年人20991人,采用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方法收集数据,比较各BMI组别中心性肥胖者糖尿病患病的OR值.结果 体质指数正常、超重和肥胖组中,男性中心性肥胖者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9.68%、21.89%和27.03%;女性中心性肥胖者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7.78%、19.32%和26.73%;不同体质指数分组中心性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风险情况,男女性正常体重组和女性超重组,调整混杂因素前后,中心性肥胖者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同组内的正常腰围人数(P<0.01),OR值分别为男性正常体重组未调整OR值1.62(95%CI:1.16~2.28),调整后OR值1.65(95%CI:1.16~2.33);女性正常体重组未调整OR值2.28(95%CI:1.71~3.04),调整后OR值1.93(95%CI:1.49~2.50);女性超重组未调整OR值2.31(95%CI:1.66~3.22),调整后OR值2.01(95%CI:1.44~2.80).结论 中心性肥胖者与正常腰围者比较具有更高的糖尿病患病风险.
作者:徐继英;严青华;姚海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2016年1月-2017年6月丽水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年龄≥60岁)冠心病患者150例进行社会支持量表(SSRS)测定,根据评分结果 将其分为高社会支持组(总分>45分)与低社会支持组(总分<35分),测定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医学应对问卷(MCMQ)、治疗依从性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情况.结果1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SSRS总分处于常模35~45分之间者23例,占15.33%;>45分的高社会支持者35例,占23.33%;<35分低社会支持者92例,占61.33%.高社会支持组SAS评分(29.00±5.81)、SDS评分(54.36±6.31)、回避(16.10±2.58)及屈从(10.90±3.06)评分均显著低于低社会支持组的SAS评分(39.30±7.54)、SDS评分(61.27±6.73)、回避(20.02±2.91)及屈从(14.10±2.68)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93、5.257、6.989、5.778,均P<0.05).面对评分、SF-36各项因子评分(躯体疼痛除外)均显著高于低社会支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82、6.666、2.423、2.391、2.039、2.959、4.184、4.741,均P<0.05);高社会支持组治疗总依从率94.29%显著高于低社会支持组的76.09%(χ2=5.479,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应对方式、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程度密切相关,加强社会支持能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积极应对态度及治疗依从性,促其生活质量改善.
作者:叶玲燕;李俊;吴明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及其药敏结果.方法 采用BeeT/Alert3D血培养仪进行血液标本的细菌和真菌培养;绝大部分菌株采用VITEK2 COMPACT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部分菌株用手工方法鉴定,真菌药敏采用ATB药敏条.结果 164例艾滋病患者血液标本培养阳性34例,共分离34株病原菌,总阳性率为20.73%.其中真菌16株(47.06%),主要为新生隐球酵母菌12株(75.00%),马尼菲青霉菌2株(12.50%),2株因患者死亡未进一步鉴定(12.50%);革兰阳性球菌10株(29.41%),均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株为耐甲氧西林菌株;革兰阳性杆菌6株(17.65%),均为星形诺卡菌;革兰阴性杆菌2株(5.88%),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12株新生隐球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敏感率均为100%;10株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奎诺普叮-达福普叮、利奈唑胺、庆大霉素敏感率均为100%,对红霉素、青霉素G、克林霉素耐药率100%.6株星形诺卡菌对复方新诺明和庆大霉素敏感.结论 艾滋病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以真菌占优势,尤其以新生隐球酵母菌为主.
作者:储从家;吴惠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网吧环境和槟榔对口腔颊黏膜细胞DNA的损伤.方法 通过系统抽样抽取长沙市岳麓区5家网吧,在网吧内及网吧所在社区通过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无吸烟、饮酒等习惯的18~40岁健康男性,分别作为对照组(n=50)、网吧上网组(n=41)、咀嚼槟榔组(n=47)、网吧上网且咀嚼槟榔组(n=58).收集受试者口腔颊黏膜细胞标本,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及颊细胞微核试验(buccal micronucleus cytome,BMCyt)检测DNA损伤情况.结果 网吧上网组和咀嚼槟榔组较对照组SCGE尾部DNA百分含量(%Tail DNA)及BMCyt微核频率(‰MN)显著增高(P<0.05).网吧上网且咀嚼槟榔组较网吧上网组和咀嚼槟榔组%Tail DNA及‰MN均显著增高(P<0.05).DNA损伤程度与网吧上网累积时间和槟榔咀嚼量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网吧环境和槟榔可分别导致口腔颊黏膜细胞DNA损伤,两者同时暴露会进一步增加DNA损伤程度.
作者:刘圆圆;杨丽艳;王竹;徐克前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上海三林地区儿科腹泻病病原谱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防治儿童腹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东方医院南院儿科门诊急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共收集粪便标本617例,454例标本病原检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73.58%(454/617).共检出细菌8种、病毒5种.其中细菌阳性检出率32.58%(201/617),大肠埃希菌占48.76%、沙门菌占29.35%、空肠弯曲菌占10.95%、气单胞菌占5.97%、小肠结肠耶尔菌占3.48%、邻单孢菌占0.5%、副溶血弧菌占0.5%、志贺菌占0.5%.病毒检出率41.0%(253/617),其中诺如病毒占48.62%、轮状病毒占17.79%、腺病毒占16.21%、星状病毒占12.25%、札如病毒占5.14%.病毒检出率高于细菌检出率(χ2=9.432,P=0.018).病原阳性总检出率在各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腹泻主要发生在春季及秋冬季,当季检出率分别为52.52%、49.02%、56.82%,夏季病毒性腹泻检出率仅1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043,P<0.001).细菌性腹泻在夏季呈高发,检出率59.59%,其他季节22.30%、28.7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658,P<0.001).大肠杆菌检出高峰为夏季(29.53%),而在冬(5.30%)春(5.76%)季节检出率明显下降;肠沙门菌检出高峰为夏季(16.06%),而冬季检出率明显下降(2.27%);空肠弯曲菌检出高峰为春季(9.35%);气单胞菌检出高峰为夏季(5.7%);诺如病毒检出高峰为秋季(35.95%),而在夏季检出率明显下降(6.22%);轮状病毒检出高峰为冬季(23.48%),而在春(2.16%)夏(3.11%)秋(3.27%)季检出率下降;星状病毒检出高峰为春季(11.51%),在夏(1.04%)秋(1.96%)季检出率明显下降.各年龄组病毒、细菌检出率各不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月~1岁、>1~2岁年龄组腹泻病原检出率高,分别为83.0%、76.5%,0~6月腹泻病原检出率低,仅为34.0%,其中0~1岁以病毒感染为主,病毒、细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岁年龄组细菌检出率显著高于病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年龄组细菌和病毒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5-2016年上海市浦东三林地区腹泻病病原谱广泛,病原季节分布较为明显,应该根据在不同季节病原流行情况开展针对防治措施.
作者:龚春华;刘芳;陈敏;孙建萍;丁国栋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D-二聚体(d-dimer,D-D)、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变化及其与患者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5月绍兴市中医院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根据入院PSI评分分为低危组(PSI评分≤90分,n=46),中危组(90分130分,n=22);根据患者入院28 d内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n=112),死亡组(n=8).另选取同期来医院体检的健康人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血清PCT、D-D、IL-6及NT-proBNP检测,分析其水平变化及其与P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血清PCT、D-D、IL-6、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危组患者血清PCT、D-D、IL-6、NT-proBNP水平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中危组患者高于低危组(P<0.05).经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死亡8例,存活112例,死亡组患者血清PCT、D-D、IL-6、NT-proBNP水平及入院PSI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清PCT、D-D、IL-6及NT-proBNP水平与患者PSI评分呈正相关(r=0.428、0.473、0.402、0.522,均P<0.05).结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清PCT、D-D、IL-6及NT-proBNP水平异常升高,并与PSI评分呈正相关,其水平可以反映患者病情和预后情况.
作者:娄坚江;马国海;徐枫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邵阳市老年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老年人群艾滋病防治政策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匿名调查获得病例组和对照组人口学、行为学等相关资料,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共收集有效问卷199份,病例组91份和对照组108份.病例组平均年龄67.8岁,职业以农民和农民工为主占70.3%,小学及初中文化占80.2%,男女比例为4.7:1.在一般人口学方面,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行为学方面,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商业性性行为、非商业性性行为、安全套使用、多性伴、肝炎、结核以及性病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终进入方程的危险因素包括:单身(OR=9.23)、商业性性行为(OR=8.07)、性病(OR=7.03)、性伴数量≥3个(OR=6.33).结论 单身、多性伴、发生不安全的商业性行为和感染性病是邵阳市老年人群HIV感染的危险因素,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保障老年人健康.
作者:李朝晖;李京新;胡邵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沈阳市农村地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维持和改善农村地区老年人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3年对抽取的沈阳市苏家屯的一个村中居住5年及以上、未患老年痴呆的65岁以上老人开展面访调查,收集其抑郁症状、认知功能状态、人口学特征、健康状况、个人生活方式及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的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沈阳市农村地区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1.2%.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地区,与老年人抑郁症状有关的影响因素依次为自立(不好vs.好:OR=3.84,95%CI:1.64~9.03),慢性病罹患(有vs.无:OR=3.81,95%CI:1.80~8.07),娱乐活动参与(否vs.是:OR=3.72,95%CI:2.06~6.74),婚姻状况(离异/未婚/分居/丧偶vs.已婚/同居:OR=3.13,95%CI:1.67~5.88),担心跌倒(是vs.否:OR=2.79,95%CI:1.37~5.67),子女孝顺(否vs.是:OR=2.34,95%CI:1.19~4.62),睡眠质量(不好vs.好:OR=2.27,95%CI:1.27~4.08),经常看电视(否vs.是:OR=2.15,95%CI:1.14~4.03).结论 2013年沈阳市农村无认知功能障碍老人的抑郁症状水平较高,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健康状况和社会心理因素,人口学特征亦对其有一定影响.
作者:吴义姣;张天娇;郝无迪;苏琳;孙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SALL3启动子高甲基化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分析283对HCC及其相邻非肿瘤组织中SALL3的甲基化状态,评估SALL3启动子甲基化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肝细胞癌中SALL3启动子区甲基化率(38.87%)高于相邻癌旁组织(9.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43,P<0.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性别、HBV病毒感染状况、肿瘤大小的肝癌患者SALL3基因甲基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肝癌细胞分化程度(χ2=3.046,P=0.0189)、临床分期(χ2=4.684,P=0.0304)、门静脉瘤栓侵犯(χ2=14.930,P=0.0001)的肝癌患者SALL3基因甲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SALL3基因甲基化(OR=1.73,95%CI:1.28~2.33,P=0.0026)、肝硬化(OR=1.56,95%CI:1.11~2.18,P=0.0096)、临床分期(OR=1.63,95%CI:1.36~1.94,P=0.0000)是患者5年生存的影响因素.多因数Cox回归分析证实SALL3基因甲基化(OR=1.41,95%CI:1.02~1.94,P=0.0357)、临床分期(OR=1.73,95%CI:1.39~2.01,P=0.0000)是影响HCC患者术后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SALL3启动子甲基化的HCC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非甲基化HCC患者[(20.37±3.5)月vs.(30.77±5.5)月,P=0.0024)].结论 SALL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是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和预后不良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作者:倪唯益;夏卫;顾峻;赵仰星;张红宇;费琦;余坚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健康预防策略对缺血性脑卒中高危患者健康管理的效果,为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而进入濮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120名缺血性脑卒中高危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组先后顺序编号,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名.对照组受试者按照《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5》中对脑卒中一级预防相关规范对其进行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观察组按照制定的缺血性脑卒中高危患者健康预防策略进行健康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入组2年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控制率、患者生存质量评分(QOL-BREF)改善情况,2年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组2年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BMI指数、血脂异常、吸烟、饮酒、CHA2 DS2-VASc评分、饮食营养不合理、体育活动缺乏)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QOL-BREF评分(生存质量主观感觉、健康状况主观感觉、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均较入组前有明显改善(均P<0.05),但观察组患者入组2年后的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患者2年内共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5例(25.00%),并发症21例(35.00%),观察组共发生缺血性脑卒中5例(8.33%),并发症12例(20.00%),观察组受试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0,P<0.05),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86,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健康预防策略可有效控制高危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控制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具有扩大研究范围、进一步规范预防策略的临床价值.
作者:马娜;刘远洪;梁金花;张盼盼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2015年哈尔滨市大学新生风疹抗体水平,为制定哈尔滨市风疹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哈尔滨市南岗区、香坊区和呼兰区3个区开展监测工作,每个区抽取3所高校、共计9所高校作为本次调查的监测点.应用酶联免疫法对在9所高校随机抽取1089名大学新生的血清风疹IgG抗体进行检测,将不同年龄、性别、生源地、免疫史学生的风疹抗体进行比较.结果 1089名大学新生中,风疹抗体阳性率为83.01%;男性风疹抗体阳性率为82.60%,女性风疹抗体阳性率为83.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05);有风疹疫苗免疫史的调查对象风疹抗体阳性率为85.27%,无疫苗免疫史的调查对象风疹抗体阳性率为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4,P=0.001);各年龄组间以23~25岁大学新生风疹抗体阳性率低为45%(χ2=29.37,P<0.001).不同生源地本省风疹抗体阳性率低于外省(χ2=5.10,P=0.024).不同民族、学校、既往是否患风疹其风疹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2015年哈尔滨市大学新生风疹抗体阳性率整体较高,但大年龄人群仍具罹患风疹的风险;应开展针对大年龄人群,特别是育龄期女性的风疹疫苗的补充免疫工作.
作者:高晓丽;李岩;徐虹;李玺琨;姜立坤;范晨璐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武汉市性病疫情的特征及流行趋势,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控措施.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2008-2016年武汉市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等5种性传播疾病疫情数据,对5种性传播疾病流行特征与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6年间,武汉市共报告发病32371例,年均3567例.报告发病率从2008年的43.81/10万下降至2016年的30.42/10万(P=0.0415).其中梅毒报告发病率从2008年15.37/10万下降至2016年6.49/10万(P=0.0278).淋病报告发病率从2008年13.84/10万下降至2016的7.36/10万(P=0.0102).尖锐湿疣报告发病率从2008年9.11/10万上升至2016年13.02/10万(P=0.4368).生殖器疱疹报告发病率从2008年2.37/10万下降至2016年2.09/10万(P=0.5591).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发病率从2008年3.12/10万下降至2016年1.47/10万(P=0.1261).性病报告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主要集中在20~40岁中青年性活跃人群,但50岁以上人群占比由2008年的20.98%上升至2016年的30.82%,趋势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以家务及待业为主(22.74%);主要是本市户籍(76.17%).男女比例总体在1.50:1上下波动,从2008年的2.00:1逐年下降,至2013年降到低的1.26:1,然后又逐年上升至2016年的1.62:1(P<0.0001),50岁以上人群占比由2008年的20.98%上升至2016年的30.82%(P<0.0001),外省户籍占比上升,由2008年2.58%上升至2016年7.03%(P<0.0001).结论 要重点加强梅毒、中青年和50岁以上人群及流动人口的性病防控工作.加大力度开展健康教育,转介性病病人去具备规范化诊疗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医防结合控制性病疫情发展.
作者:陈福亭;郑熠;石萍;石卫东;王琍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艾伯特埃希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 .方法根据lysP和EA0134基因建立多重PCR反应体系,并对引物浓度、反应时间及温度等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同时评价其灵敏性和特异性.运用该方法对实验室分离的63株艾伯特埃希菌菌株及增菌液和非艾伯特增菌液进行了检测.结果 两对引物均能特异性扩增相应的基因,其灵敏性均为25 CFU/反应(500 CFU/ml)且非常特异.对本实验分离的艾伯特埃希菌增菌液和非艾伯特埃希菌增菌液的检测结果与之前传统方法的一致.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用于艾伯特埃希菌的初步筛查和分离株的鉴定,为艾伯特埃希菌的快速鉴定和鉴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作者:李新琼;张正东;熊衍文;许彦梅;刘祥;张玲;闫国栋;邹年莉;李群;王红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