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丽丽;颜洋
目的:对骨外科临床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方法:对我院2014年9月~2016年11月我院骨外科临床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跟踪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60例患者中出现了9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结论:骨外科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较多,需要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并积极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治疗管理措施,有效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改善医患管理,提升医疗水平.
作者:蔡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对结肠恶性肿瘤继发肠套叠的CT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针对于CT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早我院接受CT检查和诊断的40例结肠恶性肿瘤继发肠套叠患者,对所选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并将所选取的患者进行分组处理,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分.对于观察组患者进行CT诊断,对于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大肠造影,两组患者经过诊断检查之后,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经过诊断检查之后,可以发现,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来说,其肠套叠的测量长度较为准确,与手术的结果相近,两组结果的数据具有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结论:在临床上采用CT诊断的方式,能够提高诊断正确度以及患者的满意度,保证所检测出的肠套叠接近于手术结果,从而保证的患者的治疗质量,在临产的应用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郑小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在当前社会环境变化发展的情况下,社会人口学特征也不断发展变化,人群的行为因素变化也伴随着病原微生物的进化,这使得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仍旧威胁着社会稳定和人们的身体健康.笔者结合疾病预防控制的工作实际,联系到我国当前传染病控制的现状,通过本文详细分析当前传染病的流行现状,并着重提出对应的预防控制策略.
作者:陈树芝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4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血压控制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评分升高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中可显著提高血压控制效果和服药依从性,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李洪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患有下肢骨折无深静脉血栓的患者45例作为研究的对照组,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整理分析,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感染、相关疾病史包括糖尿病、高血脂等资料,对两组患者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根据两组骨折患者以上因素的不同,探讨其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与年龄方面相差不明显,经过统计学处理,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有15例患者出现感染,38例患者患有高血脂,8例患者有糖尿病病史,对照组术后感染7例,患者高血脂21例,糖尿病病史4例,两组相比较,感染例数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高血脂患者例数相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糖尿病患者相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深静脉血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姑息护理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4.1.1~2016.12.1期间的60例临终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基础护理,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姑息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结果.结果: 试验组的患者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63.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姑息护理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可考虑合理推广.
作者:何欣;林玉筠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为了探究临床护理方式下心内科老年患者护理的实施成效,研究了2015年5月至去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72例心脏疾病患者.将之分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在临床路径下,对前者进行护理照顾,对后者则施以传统护理方式加以照护,经过长达两周的干预期后,对两组患者的健康宣教达标率以及住院满意度加以调查,得知和对照组相对起来,观察组患者在这两顶上,都获得了更高成效,并且这一差距与统计学意义相符(P<0.05).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升患者对于治疗以及护理的满意度,将护士对于心内科病患人员的健康教育理念体现出来,应引起重视,在临床上加以普及.
作者:李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近五年来临床输血的基本情况,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至2016年间临床输血情况,针对临床用血情况、输血总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总结目前临床输血现状,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结果:临床用血量随着手术台次增长呈现上升趋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也随之增多,与其相关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患者体质、血液质量、输血次数等.结论:输血治疗手段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只有找出导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原因,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才能有效降低其发生率,保证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周文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DGF)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穴位注射足三里、三阴交、丰隆、阴陵泉、中枢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辛伐他汀,治疗3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糖化血红蛋白比值(HbA1C)、尿微量白蛋白(MALB)、体重指数(BMI)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结果:治疗3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G、CHO、HbA1C、MALB、BMI明显降低(P<0.05), 血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穴位注射可能是通过降低血中甘油三脂、血总胆固醇,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抑制VEGF的表达,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作者:宋丽;董朝侠;梁爽;邓自辉;田强;党毓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风险防控措施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016年我院收治的297例住院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297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介入风险防控措施,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感染风险防控意识、患者预防感染知识知晓率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预防感染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医院感染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感染风险防控意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防控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预防感染知识知晓率,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在住院患者预防院内感染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周晓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llizarov技术治疗感染性胫骨不连的效果与价值.方法:将本院2015年1月到2016年6月所收治的60例感染性胫骨不连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患者的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n=30).研究组采用llizarov技术治疗,参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术中截除病骨后骨缺损平均长度.结果:参照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为80%,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93.33%(P<0.05).同时参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术中截除病骨后骨缺损长度对比差异较大,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lizarov技术治疗感染性胫骨不连的效果显著,术中截除病骨后骨缺损长度相对较低,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比较理想,临床治疗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袁明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对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治疗中使用复方胃蛋白酶散和乳酸菌片进行联合治疗,对所能取得的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120例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患病儿童,将这些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有60例.对两组患儿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采用普通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儿除了使用常规疗法外,另外再使用复方胃蛋白酶散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复方胃蛋白酶散在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时和乳酸菌片联合使用所能达到的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儿采取了不同的治疗方案后,经医疗分析与统计学方法分析,就患儿的腹泻持续时间和病程来看,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并且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两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治疗中使用复方胃蛋白酶散和乳酸菌片进行联合治疗,可以明显的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作者:王兰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象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缺牙患者88例,并给予所有患者口腔修复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进行评分,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4.3%,且治疗后患者的咀嚼功能与语言功能评分均比治疗前改善(P<0.05).结论:先天性缺牙采用口腔修复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何得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9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比较两组心电图监测指标、心律失常改善情况、心率变异性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T段压低值、ST段压低持续时间、房性、室性及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次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DNN、SDANN及PNN50等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而临床疗效则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能有效改善心电图指标和心律失常发作情况,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杨万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进行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240例呼吸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采用常规救治措施,观察组患者治疗采用呼吸机,进行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分析.结果:观察组120例患者中116例患者为有效、4例患者为无效,具有96.7%治疗有效率;对照组120例患者中66例患者治疗有效、42例患者为无效、12例患者死亡,具有55.0%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均比对照组好,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运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具有无创、安全性高的优点,能够促进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田景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对重症监护(ICU)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方案及效果进行探讨,为ICU患者提供更为有效地治疗方案.方法:随机挑选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重症监护室ICU患者50例,将这50例ICU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的治疗手段是丙泊芬,冬非合剂间断使用,观察组采用吗啡和枸橼酸舒芬太尼联合治疗的方案进行临床治疗(构橼酸舒芬太尼和吗啡是临床上常用的镇痛镇静药物[1],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效果并将两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并发症发生率为4%;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2%,并发症发生率为28%.结论: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采用吗啡和枸橼酸舒芬太尼联合进行治疗,镇痛镇静治疗有显著效果,值得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临床治疗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钊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对神经内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以及安全对策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共计100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住院情况进行了统计,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每组各500人,对照组在实行常规护理并没有对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进行,观察组则对神经内科患者在护理中存在的潜在不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并采取了相关的预防措施.对两组神经内科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不安全时间发生了数目进行了统计对比并且对量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意外事故发生例数为40例,其意外事故发生率为8%,对照组意外事故发生例数为164例,发生意外事故率为32.8%.观察组的意外事故发生率明显对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问卷调查方面对照组有90例为非常满意(18%),245例(49%)不满意165例(33%),总满意率为67%.观察组患者当中非常满意的患者为160例(32%)基本满意为278(55.6%),不满意为62例(12.4%)总满意率为87.6%.其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的护理中应当对患者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进行考虑并采取相关的安全对策从而使得患者的意外事故发生率得以下降而对护理的满意度上升.
作者:颜晓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策略.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血液透析室护理不良事件60起进行回顾性分析,而后对不良事件的引发因素进行探讨,并结合我科室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防范策略.结果:通过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后可知,引发的主要因素包括: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意识薄弱、查对制度未严格执行,技术操作不娴熟、缺乏沟通和无菌观念缺乏等.结论:血液透析室需对护理管理进行加强,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整体素质进行提升,与此同时还需将奖罚机制相结合,进而将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降低.
作者:李晨晨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评价个体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96例依据其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对比组,对比组患者予以一种抗抑郁药系统治疗,并接受常规心理护理;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每周进行个体心理治疗,于治疗前后,使用HAMD与WHOQOL-BREF对两组患者加以评定,比较两种方法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WHOQOL-BREF评分对比并无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治疗后,研究组HAMD评分要明显低于对比组且WHOQOL-BREF评分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实施个体心理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杨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片用于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肿瘤科收录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症状及表现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卡培他滨片进行治疗,于6个月后回访调查,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的差异性(P<0.05).结果:进展期胃癌症状表现复杂,以腹痛、食欲减退和消瘦、恶心呕吐、呕血和黑便、腹泻、咽下困难等为主要表现,对患者个体症状形成诸多不利影响.采用卡培他滨片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明显,治疗前,腹痛60例、食欲减退和消瘦55例、恶心呕吐48例、呕血33例、黑便22例、腹泻42例等;治疗后,腹痛5例、食欲减退和消瘦3例、恶心呕吐2例、呕血3例、黑便5例、腹泻2例;综合对比前后,进展期胃癌患者症状变化明显(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选用卡培他滨片具有显著疗效,对患者各种病症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彭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