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

杨钊勇

关键词:重症监护(ICU), 镇痛镇静, 治疗
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ICU)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方案及效果进行探讨,为ICU患者提供更为有效地治疗方案.方法:随机挑选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重症监护室ICU患者50例,将这50例ICU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的治疗手段是丙泊芬,冬非合剂间断使用,观察组采用吗啡和枸橼酸舒芬太尼联合治疗的方案进行临床治疗(构橼酸舒芬太尼和吗啡是临床上常用的镇痛镇静药物[1],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效果并将两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并发症发生率为4%;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2%,并发症发生率为28%.结论: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采用吗啡和枸橼酸舒芬太尼联合进行治疗,镇痛镇静治疗有显著效果,值得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临床治疗上推广应用.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腱鞘内注射与小针刀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针对屈指肌腱腱鞘炎,讨论实施腱鞘内注射与小刀针治疗的临床护理,为日后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屈指肌腱腱鞘炎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130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应用腱鞘内注射与小刀针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9%,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1.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明显.结论:选择应用腱鞘内注射与小刀针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时,可获得良好疗效.在护理工作上,通过贯彻执行优质护理,可降低患者的病痛,帮助患者更好的康复,巩固疗效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积极意义较大.建议在日后的临床护理中,将优质护理推广应用.

    作者:黄先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彩超检查对提高中孕期胎儿畸形检出率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彩超检查中孕期孕妇,观察对胎儿畸形检出的概率.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接受检查的中孕期的孕妇450例,将孕妇按随机分配法则分成对照组(n=225例)和观察组(n=225例).对照组采用二维彩色超声进行诊断,观察组采用三维彩色超声进行诊断,对比分析两组胎儿的诊断准结果与临床符合情况.结果:在450例孕妇中,通过产后诊断发现有20例孕妇孕育的胎儿为畸形,占的比例为4.44%,观察组检查的临床符合率为(90.00%),对照组检查的临床符合率为(65.00%),结果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观察组经三维彩色超声诊断后,唇腭裂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畸形例如心脏畸形、脑积水、多囊肾及无脑儿等的发生率.结论:采用三维彩色超声筛查中孕期的胎儿畸形检出率的临床效果比较显著,能显著的提高胎儿畸形的检出率,大程度上防止了漏诊、误诊的情况发生,建议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文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浅谈痤疮的中医治疗

    痤疮俗称青春痘,为慢性炎症性毛囊皮脂腺疾病,是皮肤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痤疮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其发病主要与性激素水平、皮脂腺大量分泌、痤疮丙酸杆菌增殖,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及炎症等因素相关.临床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囊性结节等.

    作者:王万方;曾丽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探究急性心衰患者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急性心衰患者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4例急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参附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82%;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心衰患者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赵小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PCOS患者首次体外受精长方案周期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PCOS患者首次体外受精长方案周期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一次接受IVF长方案助孕治疗的106例PCOS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完成1次取卵周期能否终获得活产胎儿分为未获活产组与活产组,对2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Gn启动剂量、总量及Gn使用时间、获卵数、2PN及可移植胚胎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活产组患者的BMI显著降低(P<0.05),而获卵数、2PN及可移植胚胎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提示BMI及可移植胚胎数是影响妊娠结局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PCOS不孕患者第一次IVF长方案周期中, BMI及可移植的胚胎数目与妊娠结局呈显著相关性, 较低的BMI以及适当多的可移植的胚胎数目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1次取卵周期的累积活产率.

    作者:张荷英;周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不同给药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影响

    目的:为了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静脉注射、皮下注射两种不同给药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影响,选择优给药方式.方法:对2016年血液透析60名新患者,分为两组,皮下注射组和静脉注射组.对比两种给药方式对患者的不同影响.结果:通过对比两种给药方式发现静脉给药比皮下注射更适合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患者.结论:对于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患者选择静脉注射效果更优.

    作者:余双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两种椎管内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的疗效和对产程的影响及对应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2015年1月-12月分娩孕妇160例自愿要求行无痛分娩的孕妇,80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镇痛为SE组;另外80例采用硬膜外麻醉镇痛为EA组.分别观察两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效果;对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的影响;分娩镇痛的不良反应.结果:SE组镇痛起更快,镇痛效果更完善,有显著差异(P<0.05);分娩镇痛的不良反应指标仅皮肤瘙痒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等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均可用于分娩镇痛,对产妇及新生儿无明显影响,都是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在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效果方面,硬-腰联合麻醉比硬膜外麻醉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在临产妇分娩镇痛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秋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46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手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 2月期间本院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4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行常规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行围术期综合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5%)显著低于对照组(26.09%),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积极采取综合化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有利于提升围术期护理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高玉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个性化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在消化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病房收治的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常规给予消化内科治疗和基础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再给予优质人性化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抑郁与焦虑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的抑郁度、焦虑度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期间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消化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率.

    作者:魏晓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综合护理模式对无创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模式对无创呼吸机治疗AE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将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1%)低于对照组(20.5%),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模式应用于无创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董爱苓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具体方法以及疗效进行详细探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于对照组患者,给予多潘立酮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患者,给予莫沙必利组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判定,对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患者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43.3%、3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可以采用莫沙必利进行治疗,不仅疗效显著,而且复发率比较低,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田仁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固位纤维牙周夹板配合派丽奥治疗重度牙周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固位纤维牙周夹板配合派丽奥治疗重度牙周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3例重度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实施尼龙丝结扎治疗,观察组37例患者实施固体纤维牙周夹板配合派丽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牙周变化、牙齿松动度与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1、3、6个月牙周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固位纤维牙周夹板配合派丽奥治疗重度牙周病的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孙卫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神经生长因子应用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应用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6月小儿脑瘫82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进行治疗.甲组用综合康复治疗和神经生长因子,乙组用综合康复治疗.分析两组小儿康复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乙组小儿脑瘫总改善率高于甲组(95.1%比80.5%,P<0.05).治疗后两组脑瘫患儿的PDI、GMFM均得到改善,其中乙组改善效果比甲组明显(P<0.05).结论:小儿脑瘫使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可显著改善患儿运动功能,提高脑瘫改善效果,促进患儿康复,可进行推广.

    作者:马萱;李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基层医院药房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目的:对基层医院药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完善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实地考察的方式对当前基层医院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制定相应的完善措施.结果:基层医院药房管理存在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不高、硬件设施不完善、药房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结论:做好医院药房管理工作,对提高医院的药物服务质量和药房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基层医院的持续发展.

    作者:申彩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29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意外拔管原因与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意外拔管发生的原因,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科29例意外拔管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29例意外拔管者的发生原因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29例意外拔管患者中鼻胃管占86.2%,导尿管占6.89%.中心静脉置管和外周静脉置管(PICC)占6.89%,其中意识模糊、中夜班拔管,及在N1N2级护士单独值班时发生较多.结论:加强重要管道和高峰时段的管理,规范管道护理,着重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加强护患沟通能力, 均能及时预防意外拔管的发生.

    作者:张丽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抗生素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现状

    目的:对抗生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212例患者,研究212例患者抗生素类药物应用状况和各类病原菌对抗生素类药物耐药性.结果:212例患者中抗感染治疗中应用抗生素者204例,整体具有96.2%抗生素使用率.患者应用抗生素包括11类、26种,应用抗生素时间3~36天.大肠埃希菌是对抗生素类药物耐药性高的病原菌,接下来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通过评估抗生素类药物使用时间、种类、病原菌对抗生素类药物耐药性,能够促进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率的提升,并有效降低耐药菌株的形成.

    作者:沈庆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急救后临床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评价限制性液体复苏方式对失血性休克急救患者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42例创伤性失血性病员纳入研究,按双盲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n=21例)和实验组(n=21例),全部研究对象均快速建立深静脉导管通道并予以严密生命监护,对照组采取充分液体复苏(TR)处理,实验组则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LFR)治疗,观察记录2组血细胞比容(Hc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气碱剩余值(BE)及MAP等相关实验室指标,并比较2组病死率及ARDS、AKI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通过LFR处理后,HcT、PT、BE及MAP等临床指标表现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死率(14.7%)、ARDS发生率(8.8%)均较对照组(26.5%、26.4%)显著降低(P<0.05),AKI的发生率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以限制性液体复苏方式抢救失血性休克,相较于充分性液体复苏,在维持并改善主要脏器组织血流灌注、供氧及凝血功能,进而阻止炎症介质释放方面更有优势,对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郭玉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浅析

    目的:对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应用健康教育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护理过程中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患者,并将患者分为两个组分,分别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对于对照组的患者则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治疗,经过护理治疗以及健康教育之后,对患者的教育效果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以及主动运动程度上有一定可比性,观察组患者在健康意识教育、并发症、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了解必要的医学知识,配合治疗,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规范的健康教育可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谢文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脑梗塞恢复期患者护理中康复护理的实施与效果观察

    了解脑梗塞患者在康复期间的护理方法,并针对此方法观察其护理效果,进行探讨,得出结论.方法:在2015年5月到2016年3月期间,来本院就医的患者通过颅脑核磁共振现象被确诊为脑梗塞,于本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共1469例,为此对这些脑梗塞患者专门制订方案进行特殊化护理,在护理期间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写出报告,研究其效果.在1469例患者中,1036例(70.52%)在生活上已经可以自理,并且情况愈加好转.其中有837例患者(56.98%)痊愈,532例患者(36.22%)好转,100例患者(6.80%)未愈.

    作者:张爱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近期临床效果初步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上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患者的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我们对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36例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保持这两组患者的数量一致,各有18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内科药物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使用支气管镜进行介入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对比这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与观察对比,我们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患者的气管支气管结核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满意度较高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此方法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黄思成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