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生素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现状

沈庆梅

关键词:病原菌, 抗生素类药物, 合理应用, 耐药性
摘要:目的:对抗生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212例患者,研究212例患者抗生素类药物应用状况和各类病原菌对抗生素类药物耐药性.结果:212例患者中抗感染治疗中应用抗生素者204例,整体具有96.2%抗生素使用率.患者应用抗生素包括11类、26种,应用抗生素时间3~36天.大肠埃希菌是对抗生素类药物耐药性高的病原菌,接下来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通过评估抗生素类药物使用时间、种类、病原菌对抗生素类药物耐药性,能够促进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率的提升,并有效降低耐药菌株的形成.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护理干预对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血压的影响

    目的: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血压.方法:从2015年2月开始筛选患者,以公卫科老年人免费体检处接待的临界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截止2016年5月,共入选对象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52例,分别采用常规宣教以及社区护理干预,持续3个月,6个月复查血压.结果:干预后,组内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SBP、DBP水平低于干预前,组间对比观察组SBP、DB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进展为高血压率1.92%(1/52),低于对照组21.15%(1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有助于控制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血压,降低高血压进展率.

    作者:廖玉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价值

    目的: 观察分析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在2015年1月-12月与2016年1月-12月两个时间段作为研究阶段,并将第一段时间设为对照组,第二段则设为观察组,其中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管理,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对比分析两组于干预后的相关指标.结果:对照组于干预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显著比观察组高(P<0.05).结论:临床护理管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几率,建议推广.

    作者:杨美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微创钻颅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适应证和时机

    目的:分析微创钻颅穿刺抽吸引流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适应证和时机.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3月-2016 年5月我院收治的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微创钻颅穿刺抽吸引流术进行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46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实践证明,43例患者治疗成功,治疗成功率为93.5%,整体治疗成功率比较高.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钻颅穿刺抽吸引流术进行治疗,其优势明显,对患者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万祥鸿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目的:分析研究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方法:选取我院手术患者共10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则首先针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然后采取防范措施,终落实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安全有效情况与不良反应状况.结果:实验组安全问题的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现的不良反应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手术室每个环节的管理,特别是不安全隐患意识的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从而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王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程序化护理应用于脑出血临床护理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 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程序化护理.于护理干预前后采用 Fugl-Meyer 评分法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采用 Barthel 指数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调查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 Fugl-Meyer 评分、平均 Barthe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针对性、规范性、系统性的满意度依次为 95.00% 、97.50% 、95.00%,对照组依次为 82.50% 、77.50% 、80.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脑出血临床护理中应用程序化护理能有效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针对性、规范性、系统性,进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作者:代丽丽;颜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疼痛疗效的护理观察

    目的:通过对脊柱外科和中医科收治的OVCE患者的疼痛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验证中医在OVCE治疗方面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OVCE患者共82例,中医科患者为观察组,应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脊柱外科患者为对照组,采取西医保守治疗,以疼痛VAS评分作为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3%,对照组为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周和第4周,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明显,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OVCE骨折愈合在缓解患者疼痛方面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娜;赵智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针炙配合中医护理干预缺血性脑卒中

    目的: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比例高于出血性脑卒中.及时的临床康复治疗干预能有效降低脑卒中致残率[1].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肩痛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在临床康复治疗中采用不当的治疗手段,不但不能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反而会进一步加重肩关节损伤,延长上肢功能康复干预治疗时间[2].本研究通过针灸配合中医护理干预缺血性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小儿肺炎治疗过程中介入痰热清注射液、头孢噻肟钠联合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头孢噻肟钠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肺炎患儿,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给予对照组头孢噻肟钠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注射痰热清液治疗.结果:观察组15例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15例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3.33%,可见,观察组通过治疗后效果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4.62).结论:给予头孢噻肟钠联合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有效地发挥了两种药物的协同作用,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病情,缩短其治疗时间,值得医学推广使用.

    作者:芦爱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儿童注射椅的设计与应用

    目前,在给儿童输液的过程中,儿童哭闹造成输液外漏并重新写注射的现象非常普遍,为解决这一问题,儿童需由家长抱着,配合医护人员将儿童的手或胳膊用胶布绑在硬板上进行扎针,这种方法,无形中加大了儿童对输液的恐慌,同时给家长和医护人员带来很大的麻烦.为保证小儿输液安全,我们设计了一种安全移动式儿童注射椅,现介绍如下.

    作者:文丽娜;罗飞云;李灵;蒙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医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情况.方法:随机抽取4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A组,给予中医护理,另抽取44例作为B组,给予常规护理,随访6个月,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统计复发例数.结果:A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复发率均低于B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给予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护理后,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愈后复发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燕;王珏利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PDCA循环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提升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在医院感染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进行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妇科住院部患者1600例,平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0例.观察组患者针对医院感染工作采取PDCA循环管理,对照组患者则按常规管理模式运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生殖系统感染分别为2、4、1例;对照组患者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生殖系统感染分别为30、10、5例.观察组医院感染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DCA循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新型管理模式,能够高度结合临床医院感染情况,对临床医院感染进行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的管理,从而有效的减少医院感染率,提升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作者:陈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风险防控措施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风险防控措施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016年我院收治的297例住院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297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介入风险防控措施,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感染风险防控意识、患者预防感染知识知晓率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预防感染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医院感染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感染风险防控意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防控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预防感染知识知晓率,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在住院患者预防院内感染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周晓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家庭护理流程化管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家庭护理流程化管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2月我社区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n=41)和实验组(n=41),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家庭护理流程化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中应用家庭护理流程化管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值得借鉴和全面推广.

    作者:卢丽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生化检验指标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分析实施甘油三酯、空腹血糖以及糖耐受实验项目检查对于诊断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55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样本,领取同期来我院实施健康体检者在55例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实施生化检验指标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相较于健康者而言,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以及糖耐受指标均偏高,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疑似糖尿病者实施生化检验,有着相当重要的临床意义,其有着出具结果迅速,过程简单,价格低廉等优势,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公允化依据,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程蕊;韩宏枫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近期临床效果初步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上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患者的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我们对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36例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保持这两组患者的数量一致,各有18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内科药物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使用支气管镜进行介入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对比这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与观察对比,我们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患者的气管支气管结核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满意度较高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此方法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黄思成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数字化导板在口腔种植临床应用中的精确度评价

    目的:观察数字化导板在口腔种植临床应用中的精确度.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8例口腔种植患者作为样本,以44例为一组,将其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两个组别.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采用数字化导板作为辅助手段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种植位置与术前设计的偏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种植后深度偏差(0.49±0.12)mm、角度偏差(4.20±0.23)mm、顶部偏差(1.10±0.14)mm、根尖部偏差(1.41±0.05)°,并发症发生几率2.27%,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应将数字化导板用于口腔种植过程中,缩小种植位置与术前设计的偏差,提高种植精确度,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使患者牙列美观性可更好的恢复.

    作者:周明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

    目的:进行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240例呼吸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采用常规救治措施,观察组患者治疗采用呼吸机,进行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分析.结果:观察组120例患者中116例患者为有效、4例患者为无效,具有96.7%治疗有效率;对照组120例患者中66例患者治疗有效、42例患者为无效、12例患者死亡,具有55.0%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均比对照组好,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运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具有无创、安全性高的优点,能够促进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田景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人体四肢骨骼的解剖变异与创伤骨折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人体四肢骨骼的解剖变异与创伤骨折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0例直接外伤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给予X线正位、斜位和侧位摄片检查,同时比较患侧肢体和健侧肢体的检查结果.结果:检查结果显示,全部50例直接外伤患者中,8例患者存在解剖变异.19例轻伤患者,其中12例患者的骨与关节表现为正常解剖结构,7例患者表现为解剖变异,2例患者变异被误诊为骨折.31例重伤患者,其中28例患者存在骨折,2例患者同时存在变异和骨折.结论:在对创伤骨折和四肢骨骼解剖变异进行检查时,X线平片检查是常用和有效的一种方式,对人体四肢骨骼和骨关节的变异表现、解剖特点进行详细了解和熟悉,选择X线平片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创伤骨折、正常解剖变异,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

    作者:满玉福;王志寿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抗生素联合用药治疗COPD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抗生素联合用药治疗COPD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285例COPD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142例纳入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另143例纳入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用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肺功能改善率及治疗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研究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抗生素联合用药治疗COPD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王恒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舒芬太尼用于ICU术后患者镇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持续静脉输注6种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纳入140例ICU患者,随机分为7组(A1-A7),分别以0.2-0.8/(kg·min)持续静脉输注舒芬太尼30min.观察各组患者在给药前、给药后10min、20min和30min的循环呼吸参数,判定给药前、给药后30min的镇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给药期间发生的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与给药前比较,给药30min后各组VAS镇痛评分降低(P<0.05);与A2和A3组相比,A5和A6组 VAS镇痛评分下降幅度(ΔVAS评分)较大(P<0105).与给药前比较,给药30min后各组Ramsay镇静评分均升高(P<0.05);A2~A6组间Ramsay镇静评分升高幅度(ΔRamsay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镇痛期间有3组发生呼吸抑制(RR<8次/min)和低氧血症(SPO2<90%),共4例.另外,A2组有1例发生室性早搏,A5组有1例出现呕吐.结论:舒芬太尼0.5μg/(kg·min)用于SICU患者的术后镇痛时,VAS镇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均较低,亦无呼吸抑制发生,是较适宜的剂量.

    作者:付朝江;王永顺;肖茗耀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