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琪;张红;张林青;胡旃;贾华云;王岚;湛志飞;刘建高
目的 了解张家界市永定区狂犬病暴露现状,评估狂犬病风险,探讨狂犬病防控对策. 方法 对永定区2005-2012年发生的一犬伤2人及以上事件和28个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防控风险. 结果 永定区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监测到1起和9起一犬伤2人及以上事件,共伤及46人,造成2人狂犬病死亡,在2起事件中采集到伤人犬脑组织标本,狂犬病毒抗原检测均阳性.28个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在2005-2012年年均报告狂犬病暴露4 200人次,年均监测暴露率900/10万,其中90%为犬所伤,监测暴露人群中全程接种疫苗率均较高,Ⅲ级暴露者使用抗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者年均16.7%;伤人犬中有免疫史的占25.31%;年平均犬密度4.89只/100人. 结论 永定区发生狂犬病风险较高.应积极建立多部门联合的长效综合防控机制,落实犬只免疫与管理,提供价廉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提高被动免疫制剂使用率.
作者:田际雄;王雪严;侯启年;李跃;王铸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测定矮小儿童血清生长激素(hGH)与全血微量元素铜、锌、钙、铁、镁的水平,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012年1月-2013年6月来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47例矮小儿童进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测定血清生长激素(化学发光法)、全血铜、锌、钙、铁、镁(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含量.同时选取同性别、同年龄且身高正常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测定全血微量元素的含量. 结果 矮小儿童全血中锌、铁、钙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而血铜和血镁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矮小儿童全血铜、锌、铁、镁、钙含量无性别差异(P>0.05).按生长激素的不同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hGH完全缺乏组、hGH部分缺乏组和hGH不缺乏组,发现低血锌和低血铁的发生率中以hGH部分缺乏组高(均为31.8%);低血钙以hGH完全缺乏组发生率高(61.5%). 结论 矮小儿童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全血锌、铁、钙元素缺乏,其发生率无明显性别差异,低血锌、低血铁、低血钙发生率及血钙水平在生长激素不同水平组的矮小儿童中存在差异,矮小儿童应合理补充锌、铁、钙.
作者:朱莎;钟燕;赵莎;游诚;陈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汉川市农村学童监护人营养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了汉川市两所农村小学的3~6年级共889名小学生的监护人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农村学童监护人营养认知水平不理想,营养认知得分成绩达到满分的80%的仅占24.07%,营养知识知晓平均正确率偏低(66.64%),尤其对营养素食物来源和常见营养缺乏症的认知较低,饮食行为及营养态度的表现则相对较好.监护人文化程度为影响其营养认知水平的主要因素.监护人获取营养知识的实际途径和期望途径均主要为电视网络、医务人员及报刊杂志等. 结论 农村学童监护人存在较明显的营养知识漏洞,应以文化程度较低的监护人为重点对象,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全面的营养宣教,以促进农村学童的健康成长.
作者:王树明;舒端;郑同刚;郭慧;李文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佛山地区7~17岁青少年儿童超重及肥胖的检出率及分布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海区2个街道6个镇共17 124户中7~17岁常住居民进行调查.采用人户面对面访谈的方法,并进行相关人体测量.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青少年超重肥胖标准计算超重肥胖检出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查找青少年儿童超重肥胖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佛山地区青少年儿童体重指数均值为(18.26±3.14),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7.9%、4.5%.男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0.1%、5.1%和5.3%、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与7~10岁儿童相比,13岁以上各年龄组超重肥胖的风险均明显下降,OR值分别为0.370、0.264,P均<0.01.其他包括性别0.544(0.443~0.668)、挑食0.692(0.560~0.857)、每天刷牙0.560(0.315~0.994)、每天玩电脑看电视时间1.398(1.007~1.942)及睡眠状况0.494(0.352~0.695)是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 结论 佛山地区青少年儿童超重肥胖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以7~13岁儿童作为重点人群,通过改善饮食习惯和行为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等防治措施控制和降低超重肥胖的发生率.
作者:周泉;王培席;周志衡;李芳健;王家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多重PCR技术检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DNA病毒的方法,以便及时监测并快速诊断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方法 参照NCBI数据库病毒核酸序列设计多重PCR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并对392份儿童呼吸道标本进行检测,验证多重PCR反应的敏感度及特异性. 结果 采用多重PCR引物对人博卡病毒(hBOV)、KI多瘤病毒(KI)、腺病毒(AdV)、WU多瘤病毒(WUPyV)、人细小病毒B19(HPVB19)5种DNA病毒进行扩增,分别获得404、324、248、77、128 bp片段,均无非特异性扩增条带,与设计相符;392份儿童呼吸道标本多重PCR扩增出190阳性标本,阳性率为48.46% (190/392),6个月~3岁以内婴幼儿阳性率70.00% (112/160)为高. 结论 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应用多重PCR技术快速检测儿童呼吸道标本中DNA病毒敏感性、特异性好的方法,6个月~3岁以内婴幼儿检出率高.
作者:曾跃红;田海清;王新华;周勇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对农村非规范治疗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和行为的干预效果. 方法 采用类实验的设计,干预组患者(n=101)在现行分组管理的基础上实施社区干预,对照组(n=105)只采用现行的分组管理,项目实施1年后,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知识和行为改变情况. 结果 干预一年后,干预组5项高血压知识知晓率高于基线和对照组(P<0.05);干预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基线和对照组(P<0.05);干预组7项健康行为率除戒烟外均高于基线和对照组(P<0.05),干预组收缩压血压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社区健康教育对农村非规范治疗高血压患者提高患者知识知晓率和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效果显著,是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干预的一种有效策略.
作者:周杰;高霞;李轶群;陈磊;谢春花;朱惠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社康中心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现状,评价综合干预措施的效果. 方法 采取培训与教育、监督与管理和完善洗手设施等干预措施,比较医务人员手卫生干预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 结果 被调查的420人平均手卫生依从率由35.1%提高到61.2%,手卫生正确执行率由34.5%提高到72.22%,手部样品合格率由87.9%提高到97.3%,三项指标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社康中心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但干预措施需要坚持长期执行并不断完善.
作者:周志峰;石向辉;钟剑明;赖植发;黄慧萍;侯红斌;曹丽;蔡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分娩后产妇抑郁症影响因素,并探讨和总结产后抑郁的护理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2年6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产后抑郁的情况. 结果 问卷调查352例,发生产后抑郁的有28例,发生率为7.96%.家庭人均收入低于5 000元、有精神疾病家族史、产后有并发症的产妇其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明显高于家庭人均收入大于5 000元、无精神疾病家族史、产后无并发症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产妇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户籍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产妇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户籍所在地无明显相关性,与产妇家庭人均收入、精神疾病家族史、产后有无并发症密切相关,因此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尤其是产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武科;王红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淮安市病毒性肝炎诊断报告的现状,为进一步提高病毒性肝炎监测数据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2013年12月份采用问卷对淮安市30家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临床医生和预防保健医生进行调查. 结果 二级和三级医疗机构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病例数多于一级医疗机构;戊肝实验室检测条件在两个层次的医疗机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P<0.01);未分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在一级医疗机构回答的正确率为38.89%,二级和三级为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P<0.05);预防保健医生回答未分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的正确率为7.14%,临床医生为51.92%(x2 =34.21,P=0.01);二级和三级与一级医疗机构的培训材料是否依据卫生行业标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P<0.05). 结论 各医疗机构应加强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的培训,规范报告程序,提高病毒性肝炎诊断报告质量.
作者:苏琦;高强;李卓;范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在肥胖人群中,不同的可控生活方式对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影响. 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天津市18岁及以上社区居民6 579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主要包括受访者的背景、生活行为方式与健康状况等. 结果 被调查的天津市城区居民平均年龄为(48.7±19.2)岁,其中男性3 214人,占48.9%,女性3 365人,占51.1%;吸烟率为30.1%(1 980人),饮酒率为26.9%(1 770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2%(605人),超重与肥胖率分别为34.4%(2 263人)、10.2%(671人).被调查者糖尿病患病风险随BMI水平上升而增高,吸烟、饮酒、缺乏运动者易患病;可控生活方式与BMI联合作用显示:超重、肥胖者在吸烟、饮酒、不积极运动等情况下更易患糖尿病. 结论 天津市城区居民中超重、肥胖者有较高的患糖尿病风险,若能采取戒烟、限酒和积极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超重、肥胖人群的患病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赵文艳;高音;郭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掌握沈阳口岸出境人员痰结核杆菌的检出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口岸肺结核防控策略提供基线数据支持. 方法 收集沈阳口岸2009-2013年出境人员体检中肺结核监测数据,分析检出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和在不同职业类别出境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结果 沈阳口岸2009-2013年间共有58 734人次准备出境人员在沈阳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体格检查,其中痰结核杆菌检测结果确证阳性者共69人,其中65.2%为20~40岁的青年,肺结核患者主要以出国劳务人员和出国留学人员为主. 结论 口岸传染性肺结核的监测是控制肺结核国际间传播的重要环节,密切关注口岸出境人员中各职业人群的肺结核检出情况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张明;侯彤岩;裴程程;黄德生;关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地氟病区人群氟性骨损伤致病风险评价指标,通过风险评价,预测病情分布,分析致病因素,为氟危害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饮水氟、日摄氟量、累计总摄氟量和尿氟与氟性骨损伤发生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剂量-反应关系评价,得出特定接触剂量下引起地氟病区人群氟性骨损伤的各危险因素的基准剂量(BMD)、95%的可信限下限值(BMDL)及其参考剂量(RfD). 结果 氟性骨损伤的发生率随饮水氟、日摄氟量、累计总摄氟量、尿氟的增加而升高,线性趋势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饮水氟、日摄氟量和尿氟的BMD分别为1.43 mg/L、4.47 mg/(人·d)、1.90 mg/L; BMDL为1.19 mg/L、2.94 mg/(人·d)、1.77 mg/L;RfD为0.60 mg/L、2.94mg/(人·d)、1.77 mg/L. 结论 改水后地氟病区氟接触人群氟性骨损伤致病风险仍与水氟含量、日摄氟总量、累计总摄氟量以及尿氟含量密切相关,建议进一步加强改水降氟措施,并结合机体排氟、改变生活方式、改善营养结构等方法进行预防,降低氟性骨损伤致病风险.
作者:肖健秋;杨建洪;黄建军;闵发胜;刘克俭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提高对婴幼儿与年长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31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影像资料与年龄之间的关系. 结果 婴幼儿(0~3岁)以咳嗽及喘息为著,肺部罗音多见,发热不明显,胸部影像学以小叶性肺炎多见,并发症少,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者较多;而年长儿(>3岁)以发热及刺激性咳嗽为著,肺部体征不明显,易出现大叶性肺炎改变,易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并发症多,合并EB病毒感染者较多. 结论 婴幼儿与年长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有显著差异,根据其特点对诊治有所帮助.
作者:王静;辛丽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肺炎球菌结合疫苗诱导的功能抗体滴度与总抗体浓度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调理吞噬实验(opsonophagocytic assay,OPA)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免疫后血清样本进行OPA滴度和抗体浓度检测,并就两种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二者相关性. 结果 血清型1,3,5,6A,6B,9V,14,18C,19A和23F两种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较高,为0.71~0.88.19F和4型的相关系数相对略低,分别为0.66和0.52. 结论 OPA法与ELISA法测定的血清抗体效价的相关性较高,二者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作者:李江姣;杜慧竟;陈驰;石继春;徐苗;叶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大学生抑郁状况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与发中微量元素的关系. 方法 选取278名18~26岁维吾尔族大学生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量表调查其抑郁状况,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量其发中钙、镁、铜、锌的含量. 结果 维吾尔族女大学生抑郁症状标准分显著高于男生(P<0.01),医学专业学生抑郁症状标准分显著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P<0.01).维吾尔族女大学生头发中钙、锌、镁元素含量显著低于男生(P<0.01),发铜含量显著高于男性(P<0.01).抑郁组发钙、锌、镁元素含量显著低于非抑郁组(P<0.01).发中四种微量元素与抑郁症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r钙=-0.49,r镁=-0.38,r锌=-0.31(P均<0.05),r铜=0.007(P>0.05). 结论 维吾尔族大学生抑郁水平与发中钙、镁、锌含量呈负相关,与发铜含量之间无线性关系.
作者:刘睿;杜润家;代湘云;王志凡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新生儿抚触对新生儿营养状态的影响程度. 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1月本院的9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组)45例和观察组(常规干预加新生儿抚触组)45例,将两组新生儿的干预前与干预后2周与4周的机体生长及血清营养状态相关指标进行统计与比较. 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2周与4周的机体生长及血清营养状态相关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 新生儿抚触对新生儿营养状态的影响较大,对新生儿营养及发育状态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秋月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大连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资料,探讨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方法 依据《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监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013年大连市共报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未分级事件854起,中毒1 205例,死亡41例;2012年12月、2013年1月报告起数(515起)、中毒例数(697例)和死亡例数(22例)分别占总起数、总中毒例数和总死亡例数的60.30%、57.84%和53.66%;总体中毒发生率和死亡率为1.8/万和0.06/万,病死率为3.4%;先导区中毒发生率低于其他地区(P<0.05),市内四区死亡率高于其他地区(P<0.05);中毒场所主要为家庭,其事件起数、中毒例数和死亡例数分别占总体92.15%、89.88%和92.68%. 结论 严格执行国家《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以主要中毒场所家庭为重点加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防控工作,普及健康自救知识,发现中毒及时报告.
作者:洪雅洁;张毅;蒋馥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体外检测不同浓度头孢菌素对大肠埃希菌耐药菌株生长繁殖的影响,分析抗生素作用后耐药菌繁殖的规律,指导临床用药. 方法 分别用不同浓度头孢呋辛、头孢噻肟作用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在不同时间分别进行活菌计数,绘制细菌的生长曲线. 结果 高浓度头孢菌素对大肠埃希菌培养早期(头孢呋辛在18~24 h内,头孢噻肟在36 h内)仍有不同程度抑菌作用,后期细菌的繁殖速度均明显增快,低浓度头孢呋辛作用组比无药物组细菌的繁殖速度更快. 结论 耐药菌株在药物作用过程中有一个选择和适应阶段;低浓度头孢菌素反而可促进耐药菌株的生长,应加强耐药菌的检测,并根据药敏试验足量全程用药,避免耐药菌的繁殖和扩散.
作者:桂芳;邹珍;汤朗媚;石玉慧;林章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为了进一步探讨导致手术室感染发生的临床不安全因素,从而针对这些因素探究临床有效护理管理应对措施. 方法 本文总结了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近三年(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手术室患者33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手术类型、有无参观、是否放置引流管、是否接台手术进行分组,比较感染发生率情况;同时按照是否感染进行分组,并比较患者的平均年龄、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卧床时间. 结果 急诊手术组患者、有见习人员组患者、接台手术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均显著的升高,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平均年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卧床时间等三项指标上,感染组患者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均<0.05). 结论 导致手术室感染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手术性质、是否有人参观、是否接台手术,同时患者年龄较大,手术时间较长、卧床时间较长均会增加手术室感染的发生几率,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从多方面有针对性强化手术护理管理,确保手术感染率得到有效的控制.
作者:钟向萍;岑彩虹;李蝶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验证便携式甲醛测定仪在不同甲醛浓度、不同温度或不同湿度下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在三种状态下,在同一地点同步用酚试剂分光光度法和便携式甲醛测定仪进行甲醛含量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和甲醛分析仪法检测结果受待测甲醛浓度、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可以相互替代.相对湿度在30% ~70%之间时,测定值与酚试剂法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湿度<30%或>70%,相对误差>5%.而且湿度大于7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便携式甲醛测定仪操作简便、可现场直接读取甲醛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检测数据与国标法具有一定可比性,测定结果较为准确,可用于现场监测,但在用该检测结果进行室内环境甲醛污染状况评价时应综合考虑环境湿度对测定结果带来的影响,正确选择检测方法,以使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卢翠英;周权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