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金平
目的 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特征进行分析,为疾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115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余1 297例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人口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男女两病合并患病比例分别为7.19%、1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7,P=0.037);40岁以上年龄组与40岁以下年龄组的两病合并患病比例为14.74%、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06,P=0.000);研究组与对照组痰结核菌涂片阳性率分别为52.17%、3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44,P=0.000);而两组对象在患者来源及发现及时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医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高度警惕结核病及糖尿病两病在女性老年人群中的发生,以确保患者得以早期发现及治疗.
作者:王毅;宋娜;张玉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湖南地区新生儿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染色体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parC基因的流行情况. 方法 采用PCR法对26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parC基因检测,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检测16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PCR扩增产物经纯化后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 结果 parC基因在所有耐药株中均有第80、91位氨基酸的改变. 结论 本省ICU儿童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染色体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parC基因突变情况十分普遍,监测其突变频率、位点对指导临床用药及耐药机制研究十分重要.
作者:刘健龙;李先斌;康艳;郭宽鹏;宋春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广西区直属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以便改善医院的消毒质量和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检测方法,对自治区直属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结果 2009-2011年共监测样品3 376份,合格3 226份,消毒效果监测总合格率为95.6%.各年度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4.3%、94.9%、97.5%.各监测项目中使用中消毒液和灭菌器的合格率高,为100.0%;医护人员手合格率低,为90.1%,其次是室内空气,为93.5%.结论 广西区直属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总体较好,但室内空气和医护人员手合格率偏低,仍需加强对消毒重点环节的监督与监测.
作者:陈莉;李竹天;甘永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沈阳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的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和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教育干预计划,为开展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沈阳市VCT求询者进行调查,并对HIV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936名求询者中,18~39岁占84.6%;男女求询者性别比例为4.2∶1,不安全的性行为是主要求询原因;检出HIV抗体阳性53份,阳性检出率为5.7%,其中通过男男同性性行为(MSM)感染43人,占81.1%;HIV抗体检出率在不同婚姻状态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青壮年及男男性行为人群是艾滋病的易感人群,应加强青壮年人群防控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力度,并对男男性行为人群实施行之有效的行为干预措施,以遏制艾滋病的传播.
作者:杨小湜;张孔来;张阳;王锡武;方锐;谷渊;谭小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以社区妇女保健为基础的外来女劳务工心理保健模式的效果,为社区心理卫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干预社区实施以社区妇女保健为基础的外来女劳务工心理保健模式,对照社区实施传统的社区心理保健模式;干预一年后,对不同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 干预后,干预社区的外来女性劳务工主观心理异常率为18.4%、SCL-90的总得分为(137.89±34.3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社区的21.4%及(148.83±39.48)分,也低于干预社区干预前的23.7%及(162.41±43.15)分;主动采取心理保健措施率为56.3%,则显著高于对照社区的47.0%,也高于干预社区干预前的43.7%. 结论 以社区妇女保健为基础的外来女劳务工心理保健模式比传统的社区心理保健模式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素平;胡娅勤;黄梅库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重性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现况,为综合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对全区15岁以上人口119 359人进行筛查,逐一线索调查、执业机构专家诊断,诊断标准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CCMD-3).危险性等级评估按《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全区查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516例,患病率为4.32‰,其中397例为既往曾接受过门诊或住院治疗,占患者总数的76.94%,规范服药42例,占治疗人数的10.58%;119例为此次确诊,未接受过任何治疗措施,占总病例数的23.06%;男性234例,患病率为3.83‰,女性282例,患病率为4.84%o,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x2 =7.15,P<0.01);疾病分类中精神分裂症占89.34%,发育迟滞致精神障碍占4.26%、躁狂症占2.91%;发病年龄集中在20~ 40岁之间,占病例总数的73.45%.危险分级3级以上者占总病例数的17.25%. 结论 随州经济开发区重性精神疾病患病情况不容乐观,要加强对患者进行规范管理和对患者家属健康教育,以减少患者复发和肇事肇祸事件发生.
作者:舒传波;沈春安;胡傲容;耿东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分析目前衡阳市村医现状,探索解决村医存在的问题.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衡阳市13个县市区125名村医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衡阳市农村女村医明显不足,男女村医性别比为3.7∶1;村医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龄在30岁以下的村医仅占2.40%,年龄在51岁以上的村医占46.60%,两者相差19.42倍;从医30年以上者占48%,2002年以后从事村医者数量剧减,十年内新增的村医仅占5.6%;村医学历结构偏低,无医学学历者占28.80%,中专及以上学历者只占71.20%;村医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偏低,人均4元以上的仅占9.60%,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56.19%. 结论 衡阳市农村女村医明显不足,村医年龄结构明显偏老龄化,且学历结构与收入水平均偏低,建议尽快明确给村医的公共卫生服务劳务补助标准并适当考虑给予村医一定的保底工资,改善村医收入,加强乡村医生定期免费培训,并参照衡阳市对村干部或小学教师的相关规定,给予村医养老待遇.
作者:陈秋生;周美兰;周志华;邱仁祖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本院手术室及门诊各科室护理人员的职业紧张状况,分析由职业紧张引起的血糖、血压等升高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方法 选择58名手术室护士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门诊各科室护士46名为对照组.采用职业紧张调查表对两组护士职业紧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两组护士职业紧张情况与血糖、血压之间的关系. 结果 观察组护士ORQ总分和PRQ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Q:t=2.391,P=0.000; PRQ:t=2.214,P =0.002);FPG、TC检测值及血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PG:t=1.935,P=0.048;TG:t=2.213,P=0.007;收缩压:t=1.987,P=0.048;舒张压:t=2.067,P=0.038). 结论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大,职业紧张倾向明显,其血压、血糖和血脂升高显著高于其他科室的护理人员,是心血管疾病的易患群体,应当注意预防.
作者:钟向萍;岑彩虹;林秀娟;李蝶蓉;周玉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镍与铬对小鼠睾丸的联合毒作用,探讨镍、铬联合作用类型及毒作用机制. 方法 54只昆明种雄性小鼠按3×3析因设计随机等分为9组,镍染毒剂量为0.0、2.5、5.0 mg/kg· bw、铬染毒剂量为0.0、2.5、5.0 mg/kg·bw,按0.1 ml/10 g·bw连续灌胃5d,35 d后处死动物,检测睾丸脏器系数、睾丸结构、睾丸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精子数量、活力和畸型;检测睾丸组织中MDA含量、SOD、LDH、SDH活性. 结果 小鼠睾丸脏器系数、SOD、LDH、SDH活性随染毒剂量增加而降低,MDA含量增高(P<0.01),且有量-效关系;精子数量较对照组低(P<0.01)、精子活力下降(P<0.01)、畸形率高于对照(P<0.01),睾丸的结构受损,各染毒组小鼠睾丸细胞凋亡率和G0/G1期细胞百分数较对照组升高(P<0.05),各染毒组S期及G2+M期细胞百分数较对照组低(P<0.05),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镍、铬合用的效应大于二者单独作用的效应之和(P<0.01). 结论 镍和铬联合染毒可致小鼠睾丸损伤,二者的联合作用为协同毒效应;损伤机制可能与其降低睾丸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抑制睾丸细胞酶活性、促进睾丸细胞凋亡等有关.
作者:贺丽;李纯颖;李紫;邹学敏;吴成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动物咬伤者对狂犬病防治知识掌握现状,探讨实施干预前后被咬伤者认知率与防治过程的依从行为及效果. 方法 采用狂犬病知识问卷方式比较实施干预前后疯动物咬伤者认知率变化,并通过门诊复诊督导或电话回访方式了解免疫全程的依从性. 结果 684例疯动物咬伤者干预前认知率为52.83%,干预后为98.48%,总人题认知率提高45.65%,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项总人次依从率为96.80%,且无一例发生狂犬病. 结论 动物咬伤后除按《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处置、接种疫苗外,被咬伤者对狂犬病认知、配合程度和依从性是决定免疫成功率的另一重要因素,通过免疫全程督导提高其认知率和依从率是达到预防伤口感染、杜绝狂犬病发生的重要措施.降低免疫球蛋白价格,加大农村合作医疗补贴力度是提高暴露后全程足量接种率的有力保障.
作者:黄瑞辉;何瑛;龙智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患者HBsAg转阴的临床意义及检测方法. 方法 将147例在邵阳市疾控中心就诊的HBsAg转阴患者的发展趋势及预后进行分析.HBsAg用ELISA法和胶体金法检测,同时检测HBV-DNA和ALT,对结果加以相关性分析. 结果 88例用抗病毒药转阴的患者,ALT>200 U的转阴率47.5%,80 U<ALT<200 U的转阴率3.22%.ALT< 80 U的转阴率0.0%.这三组之间的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9例自然转阴的患者,ALT正常的占42.4%,40 U< ALT< 80 U的占15.2%,ALT>80 U的占3.4%,终末期肝病占39.0%.四种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和胶体金法检测HBsAg阴性率分别为9.33%和28.00%,两种检测方法的阴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胶体金法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检测易出现假阴性;PCR法和ELISA法联合检测可以避免误诊;HBsAg转阴在有些情况下不能看成是痊愈的标志,要根据病情个体化分析.
作者:许金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研究饮食运动综合矫治对肥胖更年期妇女血浆胰岛素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42例肥胖更年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定期健康教育,同时对其进行为期1个月的饮食运动综合矫治.分别在矫治前、矫治后检测血脂水平、体脂比、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浆胰岛素及C肽水平. 结果 矫治1个月后,研究对象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以及体脂比较矫治前显著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浆胰岛素及C肽水平较矫治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肥胖更年期妇女进行饮食运动综合矫治可以明显改善血脂水平,降低脂肪百分比,同时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并降低血浆胰岛素水平,从而能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朱洁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查加斯病是克氏锥虫感染导致的一种热带传染病,常见于美洲地区.本病主要通过虫媒传播,人类普遍易感.临床上可引起发热、腹泻、身体疼痛、皮疹、罗曼尼亚氏征等症状,少数患者可发展为心脏和消化道系统疾病.由于感染人数众多,这一疾病已成为美洲地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人口迁移频繁,查加斯病扩散到美国、欧洲等地,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作者:周思榆;刘富强;高立冬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看护人的营养KAP(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留守儿童营养干预提供基础研究数据.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充市的1个乡镇的3所小学,对其五、六年级儿童看护人共727人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留守儿童看护人与非留守儿童看护人的营养知识在粗加工面粉与精加工面粉营养价值是否一样、能否用午餐替代早餐补充营养、植物饮料与牛奶营养价值是否一样、淘米次数对营养价值的影响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行为在一周为小孩准备多少次早餐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营养态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农村儿童看护人营养知识KAP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应加强对儿童看护人的健康宣教,为儿童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生活环境.
作者:陈心容;何丽;严成金;杨长刚;王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不同情况下手足口病标本的病毒核酸检出情况,从而为手足口病疫情监测中标本的采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SPSS13.0及Excel软件,通过描述性分析和x2检验对龙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系统的手足口病检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0年1月-2012年9月,共检测手足口病相关标本839份,共检出EV71和CoxA16病毒核酸342份(检出率为40.76%),其中EV71和CoxA16检出率分别为27.53%和13.23%;无标本检出EV71和CoxA16混合感染;不同年度手足口病标本的EV71检出率(x2=16.63,P=0.00)和CoxA16检出率(x2=14.45,P=0.00)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行期送检标本的EV71检出率(30.72%,300/651)显著高于非流行期(16.49%,31/188)(x2=14.81,P=0.00);发病3d内采样标本的CoxA16阳性检出率(x2=7.49,P=0.01)显著高于发病3d后采样的标本;临床病例标本EV71病毒核酸检出率(x2 =9.31,P=0.00)显著高于暴发/聚集性疫情检出率;不同部位采集标本的EV71检出率(x2 =3.30,P=0.19)及CoxA16检出率(x2 =5.13,P=0.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2010-2012年度龙岗区EV71和CoxA16均有流行,发病3d内的咽拭子或肛拭子标本可较好的替代粪便标本用于手足口病疫情监测.
作者:刘凤仁;刘渠;李刚;叶伟雄;叶碧莉;孙春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2011年郴州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及EV71型分离株基因特性,为郴州地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郴州市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的咽拭子或肛拭子、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EV71、C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核酸.随机挑选55份EV71阳性的标本进行RD细胞分离,10株分离株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EV71的VP1片段,并作基因测序和序列分子系统发生树分析. 结果 2011年郴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例5 128例,发病有两个高峰,分别是5-7月和11-12月.病原学检测提示,2011年检测手足口病标本574例,发病年龄以1~3岁儿童为主,男性是女性的2.04倍,检出阳性标本461份,其中EV71占30.15%,CA16占31.89%,EV71和CA16同时阳性占0.65%,其他肠道病毒占37.31%;三种型别病毒分布在病例发病时间、发病年龄和地域上有所不同(P<0.001);重症病例25例,18例检出EV71病毒核酸,死亡病例6例均为EV71病毒感染;采用实时荧光PCR法随机检测68份其他肠道病毒,其中23份CA6、8份CA10,CA6和CA10占其他EV的45.59%.10株EV71分离株基因测序均为C4a亚型,重症和普通病例EV71的VP1基因序列差异较小. 结论 手足口病的发病存在明显季节、地区、性别、年龄差异,EV71是2011年郴州市引起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毒株类型,要开展对EV71型病毒的深入研究,同时也要关注非EV71和非CA16病毒的流行趋势,以防范其快速传播.
作者:谢群;谭徽;刘爱平;付敏;陈白鹭;何清懿;陈柏塘;郑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与血管老化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16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及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测量血压、体重指数(BMI),应用动脉硬化自动检测仪测定肱动脉-踝动脉脉搏波速度(PWV),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及一氧化氮(NO)水平.比较两组受检者上述指标差异. 结果 高血压组BMI及脉压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PWV大于对照组(P<0.01),MMP-9及AGE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但NO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管老化程度较健康人群严重,高血压可促进血管老化,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作者:国强华;宋维鹏;张慧敏;王庆胜;刘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重症、普通住院和轻症手足口病临床表现及就诊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为手足口病防控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入户调查2011年宝山区报告的所有手足口病病例,对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就诊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手足口病临床表现以皮疹(100%)和发热(38.20%)多见,15.56%可见有精神差、咳嗽、呕吐和手足抖动等其他症状.与轻症和普通住院病例比较,重症病例发热较早,发热持续时间长;其他症状和体征多在发病几日后出现,多见精神差、呕吐、四肢抖动、脑膜刺激征并伴有脑膜脑炎;EV71感染所占比例高.首诊医院中,区级及以下医院就诊率重症高于轻症(x2=5.26,P<0.05),但确诊率重症低于轻症(x2=9.47,P<0.05). 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为EV71型肠道病毒.重症病例早期症状不典型,区级及以下基层医院易误诊.建议开展基层医务人员手足口病诊治技术培训,提高对手足口病的诊断鉴别能力,正确识别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征象.
作者:向伦辉;袁国平;李明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洪江市艾滋病疫情,结合本地特点找出疫情蔓延的原因,探索控制艾滋病流行的有效措施.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洪江市艾滋病病例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洪江市1997-2011年共报告HIV/AIDS病例131例,年龄主要集中在20~60岁,占85.50%;职业以农民为主,占57.25%;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75.57%. 结论 洪江市疫情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赶牛场”农民、流动农民工是本地扩散艾滋病的重要因素,采取流动农民工干预及牛场干预是控制洪江市艾滋病疫情的有效措施.
作者:彭建;杨晓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深圳大运会)疾病控制保障工作经验,为今后举办大型综合活动提供重要借鉴. 方法 通过赛前筹备及赛时的症状监测、传染病监测、公共场所监测、食品安全保障、病媒生物监测与评估和城市层面的重点传染病监测,构建深圳大运会的疾病控制保障体系. 结果 2011年7月29日-8月26日,全部涉大场所无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报告,累计报告症状监测病例171例,3例传染病病例,主要症状为腹泻(64.2%)和发热(21.0%),发病时间主要集中于赛时阶段(79.6%),病例主要集中于大运村(53例,31%)和大运会体育中心(25例,14.6%),媒体工作人员(13.66‰)和技术官员(8.51‰)发病率相对较高;累计监测比赛场馆游泳池水898宗,合格率为99.8%;随机抽检供餐食品9 191份,合格率为100%;累计监测发现鼠迹阳性235处,蟑迹42间,成蝇197间,蝇类孳生地5 507次,成蚊288处,防鼠设施总合格率为96.3%,防蝇设施总合格率97.4%;深圳市城市层面累计报告八类重点关注传染病2 104例,与以往监测数据一致. 结论 深圳大运会的疾病控制保障体系完善,能有效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为活动的顺利举办提供重要保障,可在今后相关的大型活动疾病控制保障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逯建华;何建凡;谢建滨;许舒乐;张雅德;袁建辉;李思果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