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西上林县白圩镇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黎学铭;张鸿满;蓝春庚;杨兰;阮廷清;冯正;许隆祺;苏达盛;林汉钟

关键词:广西, 林县, 人群, 华支睾吸虫病, 感染情况, 调查分析, 南宁地区, 重度流行区, 肠道寄生虫, 防治试点, 调查情况, 初步调查, 策略研究, 感染率, 中韩, 选择, 行为, 控制, 北部
摘要:广西是我国华支睾吸虫病流行严重的地区之一[1],而广西又以南宁地区流行为重[2].上林县位于南宁地区北部,对该县的白圩镇初步调查发现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较高,属于重度流行区.中韩控制肠道寄生虫策略研究拟选择白圩镇为防治试点.现将摸底调查情况报道如下.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相关文献
  • 群体驱治肠道线虫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全民驱虫在肠道线虫病防治中的价值.方法应用改良加藤与透明胶带肛拭法,对1996~1998连续3年开展全民驱虫工作的禹州市人群,进行粪检和肛拭.结果蛔虫、钩虫、鞭虫人群总感染率分别由驱治前的59.85%、10.67%和10.24%,下降为12.22%、1.76%和0.52%,分别下降了79.56%、83.51%和94.92%;蛲虫感染率25.96%,与驱治前无差异.结论实施全民驱治,对降低人群蛔、钩、鞭虫感染率具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李莹;赵旭东;郭影;王昊;白秀丽;周建敏;王建平;师丽红;李书敏;赵江珍;张高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血吸虫病疫区村民接受血防服务现金付费情况调查和承受能力分析*

    对血吸虫病防治资源的筹集,国家实行“政府投入为主,国家、集体、个人分别负担”[1]的政策.因此,了解疫区村民的血防投入,特别是村民接受血防服务现金付费情况,弄清其现金付费承受能力,是研究血吸虫病防治资源筹集的关键问题之一.1999年,作者在四川省主要的19个流行县进行了有关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永富;王谦;魏继炳;钟大发;董永超;蒋朝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感染约氏疟原虫的斯氏按蚊组织化学观察

    目的观察蚊媒感染疟原虫后的组织化学变化.方法应用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对照组和感染约氏疟原虫的斯氏按蚊体内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三磷酸腺苷酶(Mg2+-ATPase)活性反应与含量以及糖原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约氏疟原虫后,蚊体内LDH活性与含量显著增加,SDH和Mg2+-ATPase活性与含量及糖原含量显著降低.结论感染约氏疟原虫可明显影响蚊媒的营养代谢和吸收.

    作者:李凤舞;陈佩惠;尚宏伟;王凤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镇江市暴发茶毛虫皮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近年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一些原处于城郊结合部的农田、丘陵、荒地被征用建设经济开发区、居民住宅区,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环境,引起地区疾病谱的改变.1999年6~9月,江苏省镇江市小米山茶场周围10个居民小区暴发流行茶毛虫皮炎,作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韩方岸;胡云;刘远;何宇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肠滴虫致慢性肠炎1例

    患者,女,46岁,随军家属.15年前由山东省惠民县农村(肠滴虫流行区)随军来洛阳市居住.未随军前曾出现腹泻,但未经治疗,病情自行缓解.随军以后发生反复间歇性腹泻,日腹泻2~8次,腹泻持续时间3~7 d.在洛阳市几家医院看过数次,做过几次大便细菌培养均无致病菌生长,大便常规阴性,肠镜结果大肠粘膜充血、水肿.先后以肠炎给予黄连素、痢特灵、毗哌酸、诺氟沙星等抗炎治疗,病情每次都有好转,但始终未能痊愈,病人非常痛苦.2000年6月3日,患者又出现无明显诱因的腹胀、腹痛、腹泻、厌食、乏力、发热等症状,来本院就诊.

    作者:李华信;陈松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1986~1998年大理州人群猪带绦/囊虫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大理州人群中猪带绦/囊虫病的分布特点.方法对1986~1998年的1 696例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两种病男性患者人数明显多于女性,以16~35岁人数多,且主要分布在大理市和洱源县;绦虫病以汉族、城镇患者居多;囊虫病尤以脑囊虫病人数多,并集中于农村、白族人群中.结论绦虫病无明显的流行趋势,但囊虫病则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作者:方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流式细胞术测定感染旋毛虫小鼠免疫功能的研究

    目的观察感染旋毛虫小鼠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感染旋毛虫后7、14、21、28、35 d小鼠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 结果实验组较正常组CD4+T细胞减少,CD8+T细胞增多,CD4+/CD8+细胞比值下降(P<0.05),以感染后第14 d明显,直到感染后35 d仍未见恢复.结论感染旋毛虫的小鼠出现免疫抑制现象,感染急性期的免疫抑制程度高.

    作者:申丽洁;罗志勇;朱声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防治前后姚家港村居民钩虫感染情况对照分析

    江苏省吴江市位于长江三角洲,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具有钩虫卵和钩蚴发育的良好自然条件.1978~1981年土壤钩蚴分离调查表明钩虫感染较严重[1].1988年曾对该市姚家港村开展了全村人群钩虫感染情况调查[2],并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为了解我市蚕桑蔬菜地区近年来的钩虫感染情况,于1999年对其进行了第2次钩虫感染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彭一匡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关于2001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招生的通知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杀虫丁室内和现场杀螺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杀虫丁实验室和现场杀螺效果,探索有效灭螺剂量及影响灭螺效果的有关因素.方法以杀虫丁为实验组、氯硝柳胺为实验对照组和清水为空白对照组,捕捉野外钉螺在室内进行浸杀和喷洒实验,并选择有螺滩地进行现场浸杀和喷洒实验,观察比较不同浓度、作用时间和温度下钉螺校正死亡率.结果室内浸杀,杀虫丁1.0 mg/L浓度组浸杀72 h后钉螺校正死亡率为54.55%,显著低于同浓度的氯硝柳胺组(P<0.01);室内喷洒,杀虫丁1.0 g/m2浓度组喷洒72 h后钉螺校正死亡率为80.0%,杀螺效果也不及氯硝柳胺(P<0.05);现场浸杀,杀虫丁杀螺效果与室内相似,但现场喷洒1.0 g/m2浓度组15 d后钉螺校正死亡率达77.10%,与氯硝柳胺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25 g/m2浓度组钉螺校正死亡率高于相应的氯硝柳胺组.杀虫丁杀螺效果受温度和作用时间影响较明显,但杀虫丁具有较强抑制钉螺爬动作用.结论杀虫丁适合现场喷洒灭螺,浓度以1.00~1.25 g/m2、气温在25C为宜.

    作者:汪天平;张功华;肖祥;吕大兵;吴代刚;陈斌;方国仁;汪奇志;张世清;朱传钢;吴维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蓝氏贾第鞭毛虫河北株的分离及其基因型研究

    目的探讨河北承德地区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大小与基因型的关系.方法对河北承德地区进行贾第虫流行病学调查,分离出3株贾第虫(CH2、CH3、CH4).用PCR技术对此3虫株DNA进行tim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登记虫株比较和用DNAstar软件处理.结果此3株贾第虫株的基因型属2型(JH型).结论该地区贾第虫包囊形态之大小,与基因型并无直接关系.

    作者:陈小宁;卢思奇;李继红;王凤芸;王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血吸虫感染与膀胱癌

    膀胱癌是全身比较常见的肿瘤之一,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非职业因素在膀胱癌的发生中可能占有重要作用[1],血吸虫引起的膀胱癌在血吸虫流行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较为常见.有大量文献认为血吸虫感染是重要因素.

    作者:解瑞谦;谢富征;郭永和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洛阳市小学生蛲虫感染调查

    1999年11月我们对洛阳市小学生蛲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洛阳市市区两所小学的学生.每个年级(包括学前班)随机抽查两个班,共计1 024人. 1. 2方法采用透明胶纸肛试法检查蛲虫卵;采用调查表的方法对学生卫生习惯进行问卷调查.

    作者:刘润芳;王新彩;陈月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使用氯喹治疗恶性疟失败的高危因素

    目的寻找在中国云南省边境地区氯喹治疗恶性疟失败的高危因素.方法在现场开展病例对照研究;采用WHO对无并发症药物的治疗疗效指南;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及结论发现两个独立的高危因素,即在1 000/μl以上的无性体原虫密度和受教育水平.这二者的发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前者对病人是危险因素,而后者使其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再兴;杨亚明;李崇珍;黄国珍;周升;孙小东;李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江苏省不同疟区的疟疾监测

    目的为了制定针对性的疟疾防治对策.方法根据江苏省疟疾流行因素,将流行区分为6个监测组,即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共存地区(1组)、嗜人按蚊分布毗邻地区(2组)、中华按蚊单一媒介地区(3组)、基本消灭疟疾地区(4组)、流动人口较集中地区(5组)、献血员疟疾较多地区(6组).于1997~1999年分别在上述地区,对疟疾进行了分类监测.结果 1组疟疾年发病率、API、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和IF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其它组,发病数占全省病例总数的74.38%,嗜人按蚊占按蚊总数的3.73%;2组年发病率、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IFA阳性率明显高于3~6组;3组和4组年发病率、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IFA阳性率已降至较低水平;5组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和IFA阳性率显著高于当地居民;6组疟疾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1组地区是江苏省疟防重点地区,2组地区需加强疟疾监测,3~4组地区可进一步简化现有抗疟措施,5组地区重点开展流动人口监测,6组地区可列入当地常规监测.

    作者:张小萍;金小林;高琪;王丽琴;周华云;王伟明;顾亚萍;李菊林;钱维珍;沈宝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寄生虫感染与细胞因子

    寄生虫感染诱发宿主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较为复杂,涉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近10余年来有关细胞免疫在细胞因子(Cytokine,CK)的研究方面取得较大的进展.淋巴细胞是唯一具有免疫学特异性的细胞,基于某些淋巴细胞与抗原发生反应的结果,遂分化为抗体产生细胞,以产生抗体为主,称为B细胞.另有某些未成熟淋巴细胞进入胸腺组织,受胸腺上皮细胞的影响而分化为T细胞,T细胞激活之后,主要分泌CK.CK是低分子蛋白质,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转移生长因子(TGF)、集落刺激因子(CS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等[1].

    作者:蒋次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槟榔碱对大鼠门静脉和钙通道电流的剂量与效应关系

    目的探讨槟榔碱(Arecoline,Are)对大鼠门静脉和钙通道电流(Ica)的剂量与效应的关系,阐明Are灭螺增效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离体大鼠门静脉自发性收缩活动的实验方法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研究Are的剂量与效应关系,及其对Ca2+和Ic.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Are对大鼠门静脉的收缩力呈双相反应.10-7~3×10-7mol/LAre使门静脉的收缩力增强;10-5~10-4mol/L则使收缩力逐渐抑制,均呈浓度依赖性.Are 3×10-8~10-4mol/L对单个心室肌细胞钙通道电流的作用与门静脉一致,亦呈浓度依赖性的双相反应.门静脉收缩活动和全细胞记录钙通道电流的结果证明,不同浓度的Are对Ca2+和Ica均显示有剂量与效应关系,低浓度有促Ca2+及增加Ica作用,高浓度有阻Ca2+内流及降低Ica作用.结论阻钙作用可能是Are降低钉螺上爬附壁率、灭螺增效作用的理论依据.

    作者:姚伟星;夏国瑾;李泱;傅丽英;邓静萍;吴世玉;王少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1995~1999年四川省黑热病病例分析

    黑热病为一种地方性虫媒传染病,在四川西北山区的流行有较长的历史.解放后经过大规模的防治,四川省的黑热病至50年代后期已基本消灭.80年代中后期,黑热病年发病数出现了大幅度的回升,1990年年发病数高达117例.为有效控制黑热病疫情的迅速上升,“八五”期间,在疫区大力开展了以灭犬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此后,发病人数便逐年下降,1995年年发病数降至27例,与1990年相比,下降了76.92%,有效的控制了黑热病疫情.此后几年的年发病数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1995~1999年,四川全省共有黑热病患者85例.下面是对此85例疫情的分析结果.

    作者:高斌;李国茹;郁涛;魏红雨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广西上林县白圩镇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广西是我国华支睾吸虫病流行严重的地区之一[1],而广西又以南宁地区流行为重[2].上林县位于南宁地区北部,对该县的白圩镇初步调查发现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较高,属于重度流行区.中韩控制肠道寄生虫策略研究拟选择白圩镇为防治试点.现将摸底调查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黎学铭;张鸿满;蓝春庚;杨兰;阮廷清;冯正;许隆祺;苏达盛;林汉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三峡库区兴山段疟疾患者延迟治疗的多因素分析

    1982年兴山县在三峡库区淹没区的峡口、建阳坪及高阳镇陆续设立发热病人疟原虫镜检站,至1999年累计血检发热病人36 885人次,共检出疟原虫阳性143例.这些病人的及时或延误治疗,直接影响到周围人群的疟疾传播.因此,对疟疾现症病人的延误原因作一回顾性个案调查分析,以期为三峡库区新世纪疟疾监测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相朝;王成全;张宜锦;陈建设;张文修;张绍清;潘会明;李晓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主管: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