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宁乡县2006-201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喻灵芝;付家荣;王意平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 监测, 汉坦病毒
摘要:目的 掌握宁乡县肾综合征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疫情动态和流行规律以及主要宿主动物种类和病毒感染情况,为分析出血热流行趋势和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湖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实施方案》开展出血热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监测宿主动物肺组织汉坦病毒抗原. 结果 近5年宁乡县出血热年平均发病率为2.19/10万,发病地区主要集中在县域东、南、北部,发病季节以冬春两季为主,农民中青年男性多发.鼠标本汉坦病毒阳性检出率黑线姬鼠为3.28%、褐家鼠为2.87%为优势带毒鼠种. 结论 宁乡县2006 -2010年5年内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除2007年出现了一个小高峰外,其他年份疫情基本趋于平稳下降,5年来宁乡县出血热疫情采取以灭鼠为主的综合性控制措施取得较好效果.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外出务工人员肺结核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宛城区外出务工肺结核病人临床特点.方法 统计分析2004 -2008年宛城区外出务工结核病患者年龄特点、生活工作环境、经济条件、临床症状、痰检结果、肺内病变情况、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服药情况、治疗转归等. 结果 2004 -2008年宛城区外出务工肺结核患者121例,17~45岁111例(占91.7%),居住工棚或租住民房83例(占68.6%),从事体力劳动94例(占77.7%),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 h 89例(占73.6%),工作场所通风不畅72例(占59.5%),接触粉尘、有害气体56例(占46.3%),农民工101例(占83.47%),从事下苦力、非技术工作92例(占76.0%),经济年总收入6 000.00~7 000.00元63例(占52.1%),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为主64例(占52.9%),发热48例(占39.7%),痰菌阳性64例(占52.9%),肺内病变涉及两个肺野以上89例(占73.6%),肺内有空洞45例(占37.2%),知晓肺结核知识12例(占9.92%),病人间断用药、随意自购结核药68例(占56.2%),治愈49例(占40.5%),完成疗程49例(占40.5%),转入多耐药病人20例(占16.5%). 结论 外出务工人员肺结核已成为肺结核控制的重要内容,必须加强外出务工人员肺结核病的管理.外出务工人员要增强防病意识,患结核病必须及时、规律治疗,要接受结核病知识教育和知道肺结核治疗国家免费政策以及农村医疗补助政策.减少传染,提高治愈率.

    作者:余桂东;马旭晓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砷的氧化应激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砷暴露能够引起多种疾病和病理损伤.目前氧化应激机制是砷毒性的研究热点.砷通过扰乱氧化/抗氧化平衡,从而引起细胞信号通路和转录因子活性、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线粒体、抗氧化物酶的活性、抗氧化防御系统等方面的改变.本文将就砷的氧化应激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白彩军;刘丹;李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对主要影响公共卫生服务需求的因素进行研究. 方法 利用文献查阅归纳法,归纳影响公共卫生服务需求的关键因素. 结果 发现人口的数量、年龄构成、慢性病的患病情况、重大传染病的流行等是影响公共卫生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 结论 根据这五种因素的现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了解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需求的程度,合理的制定相关措施,不断的满足居民的需求.

    作者:董亚莉;尔西丁·买买提;热那古·塔衣尔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4254株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目的 调查了解某院2010年5月-2011年4月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4 254株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 结果 从各种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4 254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653株(15.4%),革兰阴性杆菌2 537株(59.6%),真菌1 064株(25.0%).按标本来源,痰液检出阳性率高(51.4%),其次为尿液(16.4%).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产气肠杆菌为主,其中前三种细菌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耐药率低(0.2%~8.5%),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较高.分离出的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及氯霉素的耐药率低.结论 分离的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病原菌主要来自痰液、尿液、血液的标本.临床分离病原菌耐药现象日趋严重,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的产生.

    作者:曾玲;段贞;蔡瑞云;谭志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甲状腺功能减低与凝血和纤溶的关系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的定义: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或组织利用不足导致的全身代谢减低综合征.临床甲减的患病率为1%左右,女性较男性多见,随年龄增加患病率上升.近几年甲减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众多研究表明甲减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甲减除了可引起血脂异常外,还对凝血和纤溶系统的生化指标产生影响进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风险.甲减可通过对凝血和纤溶系统的生化指标如:纤维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D-二聚体(DDI)的影响而改变血液的凝血纤溶平衡,进而促进血栓形成或有出血倾向.现将甲减对纤维蛋白原、TAFI、VWF、PAI -1、DDI的影响综述如下.

    作者:徐静梅;孙玉倩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再次减灭术对复发卵巢癌患者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对复发性卵巢癌减灭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意义. 方法 选择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02 - 2005年复发性卵巢癌患者34例,均采取手术方法对复发肿瘤及转移病灶进行减灭治疗,评价患者手术情况、生存率以及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 结果 34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临床症状均获得改善,再次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2.3%、38.2%、20.6%,平均生存时间为35.5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初次手术肿瘤分期及再次手术切除范围是患者再次手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再次肿瘤减灭术治疗复发卵巢癌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文辉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当归阿胶口服液改善大鼠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当归阿胶口服液改善缺铁性贫血的效果. 方法 选雌性断乳大鼠80只,以低铁饲料喂养造模后选血红蛋白(Hb)< 100 g/L的个体,按H-b水平分层随机分为低铁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每组12只大鼠.设试验剂量为5.00、2.50、1.25 ml/kg· bw,低铁对照组给予去离子水.每日1次经口灌胃给样,试验周期42 d.试验终末测定大鼠Hb和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含量. 结果 与低铁对照组相比较,各剂量组大鼠Hb含量显著上升,FEP含量显著降低.结论当归阿胶口服液有改善缺铁性贫血的作用.

    作者:彭亮;姚思宇;傅伟忠;何励;覃辉艳;梁慧莉;王彦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通道县2003-2009年食物中毒与饮用水污染事件调查

    目的 了解通道县食物中毒与饮用水污染事件发生的规律及特点. 方法 对2003 - 2009年发生在通道县食物中毒与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归纳分析. 结果 全县共发生食物中毒与饮用水污染事件16起,中毒人数326例,有3例死亡病例.发生地点以中小学校和饮食店为主,其次为农村,分别占37.50%和25.00%;发生时间以8- 10月居首位,占62.50%(10/16);发病人群以学生为主,占51.53%;引起食物中毒与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危险因素以饮用水和肉及肉制品为主(62.50%),饮用水被污染引发的患病人数居首位(37.12%);致病因子以肠道致病菌居首位,占68.75%(11/16). 结论 通道县食物中毒与饮用水污染事件的特点,与居民饮食习惯和气候特征有关,中小学校和饮食店发生食物中毒与饮用水污染事件的风险性较高;以肠道致病菌为致病因子引起的食物中毒与饮用水污染事件居首位.

    作者:杨正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人才现状及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模式的不断改变,传统的预防医学培养出的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特别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人才现状令人堪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它不仅直接影响着国计民生,而且与国家安全稳定息息相关.本文旨在描述我国应急型公共卫生人才现状、人才需求状况,分析和综合我国高校现有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并构想与探索我国应急性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

    作者:杨土保;孔繁晶;魏捷;秦家碧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重症监护室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医院重症监护病例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用药. 方法 收集2010年5月-2011年4月间岳阳市中医院ICU患者临床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梅里埃ATB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所收集的标本进行细菌鉴定,用头孢西丁纸片法检测MRSA,然后用K-B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判断标准进行药敏结果判断. 结果 所分离出的MRSA对利福平、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米诺环素、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依次为:79.3%、74.4%、62.2%、39.0%、34.1%、0%、0%. 结论 MRSA感染和耐药性在本院ICU不容忽视,应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开展持续有效的药敏监测.

    作者:刘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郁南县城区居民主要腹泻病原菌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郁南县城区居民的主要腹泻病原菌,为建立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体系提供必要的监测数据.方法 采集监测点腹泻门诊腹泻患者粪便(或肛拭)标本,分离沙门菌、志贺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O157∶H7和副溶血性弧菌. 结果 121份标本共分离病原菌15株(12.40%),沙门菌检出率高(46.67%);女性患者病原菌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1);患者年龄集中在21 ~40岁(P<0.01);检出的7株沙门菌分属4个血清群,以德尔卑沙门菌为主(57.14%). 结论 郁南县城区居民主要腹泻病原菌为沙门菌,患者主要为中青年.

    作者:杨郁泉;谭海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莫西沙星与哌拉西林舒巴坦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莫西沙星与哌拉西林舒巴坦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3月,98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9例采用莫西沙星治疗,B组49例采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钠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主要症状、体征恢复情况. 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咳嗽消失、体温恢复正常、血常规恢复正常和胸部影像明显吸收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 结论 与哌拉西林舒巴坦钠比较,莫西沙星对社区获得性肺炎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并且患者症状、体征恢复较快,是治疗获得性肺炎的良好选择.

    作者:李芝兰;郭胜利;范永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血清载脂蛋白AI和B对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检测价值

    目的 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的载脂蛋白AI、B的临床检测意义进行探讨、分析. 方法 对65例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其中19例并发肝性脑病)以及65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液样本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的血清载脂蛋白AI、B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并发肝性脑病的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I、B水平及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19例并发肝性脑病病情好转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I上升明显(P<0.01),病情恶化血清载脂蛋白AI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后血清载脂蛋白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血清载脂蛋白AI、B进行动态检测可以帮助预测肝硬化并肝性脑病患者预后,结合临床判断提高治疗的针对性,使疗效进一步提升.

    作者:张明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某高校2003-2010年学生结核发病情况及预防措施探讨

    目的 调查现阶段某高校学生结核发病情况,为进一步改善结核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所调查的大学2003 - 2010年结核病疫情的相关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被调查高校结核病发病率控制在57.65/10万~162.50/10万.结核病患者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病患者在户籍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防性服药可以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 结论 控制结核病的发病,应加强体检和日常监测、PPD试验、预防性服药,对结核病患者进行系统的管理和治疗,并开展相关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校玉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探讨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海淀区2010年手足口病病例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10年,海淀区报告手足口病病例6 280例,发病率为230.63/10万;高发地区为流动人口较聚集的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发病高峰为5-7月份;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本地人口病例中托幼儿童较多,占发病人数的49.27%,外来人群病例中以散居儿童为主,占发病人数的62.11%;病原学监测以EV71为主,占47.92%;大部分手足口病例均会在发病当天或发病第2d及时就诊,本地人群发病的就诊及时性要好于外地人群. 结论 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地区性、季节性及人群差异,预防控制策略应考虑手足口病的高危人群和季节性发病高峰.

    作者:王江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HBsAg携带者乳汁中乙肝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乙肝病毒携带者乳汁中乙肝病毒检测的结果,探讨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武冈市妇幼保健院产检为HBsAg阳性的产妇45例,产后对其乳汁进行乙肝病毒检测,观察其检测结果. 结果 母血HBV DNA(+)和母血HBV DNA( -)在产妇乳汁中检出HBsAg(+)、HBeA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产检为乙肝病毒携带的产妇母乳喂养安全性应以乳汁进行HBV DNA的鉴定结果作为参考,加上随访母乳喂养儿的情况,综合评定后才能作出判断.

    作者:唐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一氧化氮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一氧化氮(NO)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EH)及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 方法 入选EH患者100例,为初次尚未服药治疗或服药后但血压控制不满意者,分为1、2、3级,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LVMI> 125 g/m2(男)或> 120 g/m2(女),为LVH.分为LVH(46例)组和无LVH(54例)组.另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GF-1及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水平.100例EH患者降压治疗3月后再次测定血压与血清IGF-1水平. 结果 EH患者血清IGF 1水平(358.6±52.6)ng/ml高于正常对照组(142.5±41.3)ng/ml,血清NO水平(41.5±23.7)μmol/L低于对照组(82.1±20.8)μmol/L.EH组血压1~3级间血清IGF -1的水平(分别为257.6±45.3、329.4±32.8、412.3±41.5 ng/ml)随着EH级数的增加而增加且不同级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O的水平(分别为63.4±15.2、48.5±19.8、32.5±21.6μmol/L)随着EH级数的增加而降低且不同级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H伴LVH者血清IGF-1水平(387.4±35.8)ng/ml高于无LVH者(296.6±40.2)ng/ml,血清NO水平(34.3±18.2)μmol/L低于无LVH者(57.9±22.2) μmol/L.EH组经药物治疗3月后血压达标者的血清IGF-1水平(259.2±42.6)ng/ml低于血压未达标者(324.6±37.2) ng/ml,血清NO水平(75.6±12.9) μmol/L高于血压未达标者(46.2±15.3)μmol/L. 结论 EH患者IGF-1升高,NO降低,可能参与高血压LVH的调节.其水平可以较好地反映LVH的程度.

    作者:左奇玉;匡希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胱抑素C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害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的浓度在系统性红斑性狼疮中的变化规律及Cys C在反映狼疮肾炎患者肾脏损害方面较尿素(Urea)、肌酐(Cr)、β2-微球蛋白的优越性. 方法 收集本院2010年6- 12月份SLE患者110例,分别测定其血清CysC、Urea、Cr、β2-微球蛋白浓度及24 h尿蛋白并以24 h尿蛋白为依据将其分为尿蛋白正常的单纯SLE组及尿蛋白异常的蛋白尿组,蛋白尿异常组再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并作ROC图比较各个指标的诊断效能. 结果 轻度、中度、重度蛋白尿组血清Cys C和β2-微球蛋白水平与单纯SL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Urea、Cr水平与单纯SL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图下的AUC显示CysC的诊断效能优于Urea、Cr,和β2-微球蛋白相当. 结论 血清CysC较Urea、Cr在反映狼疮肾炎患者的肾损害及进程方面更敏感,是反映狼疮肾炎病情尤其是早期肾损害的良好指标.

    作者:刘新平;谭功军;蔡小慧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孟鲁司特治疗哮喘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治疗哮喘的疗效,并评价其用药安全性. 方法 96例哮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哮喘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10 mg口服,每晚1次,连用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 s用力呼气容量(FEV1)及大呼气峰流速(PEF),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FVC、FEV1、PEF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或P<0.05);对照组仅PEF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治疗后FVC、FEV1、PEF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哮喘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孟鲁司特能够显著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厉志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地尔硫卓治疗高龄老年重症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盐酸地尔硫卓(合贝爽)注射剂在治疗高龄老年重症高血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收集上海市松江区泗泾医院60例年龄≥70岁,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例,2h内静脉注射合贝爽1~40 μg/kg·min速度维持静滴;对照组30例,2h内静脉注射硝酸甘油5~100 μg/kg·min速度静滴.测定两组用药前、2h后心电图,观察心率(H-R)、ST-T、SBP、DBP.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压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HR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有1例出现一过性心动过缓,调整输液速度后消失,未有严重低血压或心功能不全.对照组有6例出现头昏、发胀、心慌,5例有明显头痛,其中2例不能耐受停止治疗.两组较治疗前ST-T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严重低血压和心功能不全. 结论 合贝爽治疗高龄老年重症高血压的疗效确切,起效较快,安全,不良反应少.

    作者:赵玉红;秦桂华;吴敬伟;钱春贤;陈爱军;金雅琼;卢飞;卜云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