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孙东明;杨小巍;许月红;董巧丽

关键词:新生儿, 败血症, 病原菌, 药敏性
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05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97例确诊败血症新生儿的血培养检出菌及药敏实验结果. 结果 分离出的97例菌株中主要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72株,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多,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有25株,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多,主要致病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苯唑西林的耐药性较高,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第3代头孢菌素的敏感性较高. 结论 葡萄球菌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病原菌的耐药性较高,临床用药时应结合药敏实验,选用敏感抗生素.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病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检测及意义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指导意义. 方法 选择87例冠脉造影已经确诊的冠心病(CHD)患者且无严重感染、外伤、肿瘤等疾病为CHD组,根据临床分类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三组.133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标本中FIB、hs-CRP、UA浓度. 结果 CHD组血清FIB、hs-CRP、UA均高于对照组(P<0.05);FIB、hs-CRP、UA在SAP组、UAP组、AMI组依次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FIB、hs-CRP、UA血清浓度测定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CHD诊断、治疗、病情评估.

    作者:聂湘辉;陈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沧州市高校教师亚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沧州市高校教师亚健康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防治策略. 方法 参照中华预防医学会制定的第三状态量化表以及WHO生存质量测定简表,抽取沧州市4所高校58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沧州市高校教师亚健康发生率为69.44%,不同性别、年龄、学历、职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心理压力、工作紧张、睡眠质量和缺乏锻炼等是亚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 结论 沧州市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中年教师,应采取积极的行为干预和心理调整,提高高校教师的健康水平.

    作者:陈瑞玲;王蕾;刘玉霞;朱凤林;于春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98例胃溃疡患者临床及胃镜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胃溃疡患者的临床及胃镜特点. 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进行检查并确诊为胃溃疡患者98例,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两组:中青年组60例,老年组38例.分析其临床及胃镜检查特点. 结果 老年组临床特点以不规律腹痛及腹胀为主,中青年患者以规律腹痛及返酸为主;老年患者胃溃疡主要位于胃底及胃体部,多部位溃疡的发生率亦高于中青年组,中青年组胃溃疡主要位于胃窦部;老年组宜并发穿孔、出血及幽门梗阻,而中青年组发生并发症的机率较小. 结论 老年及中青年患者胃溃疡的临床特点及胃镜表现不同,根据老年及中青年胃溃疡的临床及胃镜检查特点,指导临床胃溃疡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张俊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双胎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双胎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特点及其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分娩的7 696例孕妇的临床资料,选择双胎合并ICP的18例孕妇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20例双胎非合并ICP孕妇为对照组,分析并比较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周等临床资料以及围生儿预后情况. 结果 本组中ICP发生率为1.96%(151/7 696),双胎孕妇中ICP发生率为12.00%(18/1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孕周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新生儿平均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47.2% (17/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5% (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新生儿病死率为22.2% (8/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 (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双胎合并ICP可明显升高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病死率,应加强围产期胎儿监护,一旦胎儿成熟或监护中发现异常应及时终止妊娠.

    作者:赵雪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并发症比较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与开腹结直肠癌手术比较. 方法 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2001-2010年发表的有关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计算合并比值比(OR)以及95%置信区间(95%CI)进行评价. 结果 统计分析文献13篇,累计病例腹腔镜组2 194例,开放手术2 404例.比较结果为:(1)腹腔镜组心脏并发症发生率比开腹组低(OR=0.49,95%CI:0.25~0.96,P=0.04).(2)其他两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包括术后吻合口漏:OR=1.02,95% CI:0.73~ 1.42,P=0.93;肺部感染:OR=0.81,95%CI:0.60~1.09,P=0.18). 结论 RCTs资料的Meta分析认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可以降低手术后心脏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谢江波;曾超;王一任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衡阳市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市级评估

    目的 评估衡阳各县(市、区)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情况. 方法 系统了解各县近三年的防治工作情况,包括组织领导、碘盐管理、监测与防治、健康教育宣传4方面管理指标和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和8~10岁儿童尿碘水平两项技术指标.现场考评60个乡(镇、办事处),60所小学,调查学生1800人,监测居民户盐样3 504份,监测儿童尿碘1 199份. 结果 各县(区)管理指标的考评总分86.46~95.66分,学生健康教育问卷平均得分4.58分,合格碘盐3 466份,不合格碘盐35份,非碘盐3份,合格碘盐食用率98.92%,尿碘中位数415.70μg/L,尿碘含量低于50μg/L的比例为1.50%. 结论 经过评估,衡阳市12个县(市、区)均达到了碘缺乏病消除标准.

    作者:李传华;刘军;王小葵;肖慧高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游泳和抚触对新生儿黄疸以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游泳联合抚触对新生儿黄疸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作用. 方法 选择郴州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3-6月经阴道顺产分娩的正常足月新生儿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所有新生儿均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只对其进行单纯的沐浴;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其采用游泳联合正规手法的抚触.观察两组新生儿的黄疸指数水平、黄疸消退时间及生长发育的情况. 结果 接受治疗后第5d两组新生儿的黄疸指数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的黄疸指数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胆红素血症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第28 d时的体重、身长、胸围的测量值比较,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新生儿采用游泳联合抚触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减缓生理性黄疸程度,缩短黄疸消退时间,降低正常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促进加快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池英;樊桂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溶血标本对部分血液生化结果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目的 探讨溶血标本对部分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方法 采用BACKMANDxC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湖南省肿瘤医院50位健康体检者溶血前和溶血后的两份血液标本,分别获得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K+、Na+、Cl的值,并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 结果 溶血后ALT、AST、TBIL、K+值比溶血前的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UN、Na+、Cl-的值溶血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本试验证明,溶血标本可对部分血液生化结果(ALT、AST、TBIL、K+)有明显的干扰和影响,分析测定结果时需注意是否有标本溶血.工作人员在采集标本至检测标本整个过程中应严格把握各个环节,保证发出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作者:高晓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育龄妇女支原体培养假阳性及药敏干扰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育龄妇女支原体培养假阳性及药敏干扰因素的关联. 方法 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实验等所有操作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进行,支原体培养基澄清变红者,再做聚合酶联反应(PCR)鉴别假阳性,出现长菌者,需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实验. 结果 684例育龄妇女中,支原体培养基澄清变红326例,由PCR诊断鉴别假阳性22例,支原体感染真阳性304例;菌种鉴定中,白色念珠菌20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表皮葡萄球菌15株;菌株药敏实验差异明显. 结论 支原体培养48 h后培养基变红且澄清者,建议再做PCR支原体检测及细菌培养,排除支原体假阳性而误诊.

    作者:周妮;伏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50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系统地分析本地区输入性疟疾病例特点,为今后有效预防和治疗病例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下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针对性的意见. 方法 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利用个案调查表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药物治疗方法及疗效. 结果 本地区输入性病例呈逐年上升的态势,患者均为中青年低文化程度的外出务工男性.临床症状表现各异,大多有乏力、头痛、恶心、腹泻等症状.实验室检测主要特点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下降,肝肾功能异常.不同治疗方案中青蒿素+氯/伯喹联合治疗有效率高(100%),各方案治疗有效率、严重副作用发生率、病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单一青蒿素治疗的患者平均病程低于其他治疗方案的病程. 结论 提高镜检能力、正确诊断、积极治疗、合理用药是确保输入性疟疾病例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和治愈的根本.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疟疾相关知识的健康宣传教育,有效地采取服药、防蚊等预防性措施,提高该人群对该病的认识也是降低输入性疟疾发病率的重要举措.

    作者:蒋静;程波;赵玉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2009-2011年福田区儿童免疫接种率调查

    目的 评价2009 - 2011年福田区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情况和影响接种率的主要因素. 方法 采用标准组群抽样法对抽样儿童的建卡、建证情况,卡介苗、糖丸、百白破、乙肝、麻疹、乙脑“六苗”接种的情况及“六苗”覆盖情况,不合格接种原因,未接种的原因进行考核与评价. 结果 2009-2011年各抽查福田区12~24月龄儿童210人,建卡率100%,建证率100%,卡证相符率为100%;卡介苗接种率100%,糖丸疫苗接种率100%,百白破疫苗接种率100%,乙肝疫苗接种率99.36%,首剂及时接种率为91.9%,麻疹疫苗接种率100%,乙脑疫苗接种率99.21%,“六苗”全程接种率为99.05%,“六苗”单苗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2009 - 2011年“六苗”不合格接种共46人次.提前接种34.78%;超期接种54.35%;间隔不符6.52%;未种4.35%. 结论 2009 - 2011年福田区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不合格接种的主要原因是提前接种和超期接种.

    作者:林宝妮;方琼;曹丽;周志峰;蔡琳;刘俊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103名医学生预防接种卡介苗后的免疫效果分析

    目的 接种卡介苗(BCG)提高医学生抵御结核感染的免疫力. 方法 对103名医学生行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BCG- PPD)试验,明确阴性者接种BCG,8周后再行BCG- PPD试验复查,对免疫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 103名BCG-PPD试验,阳性反应50人,阴性反应53人,阳性率48.54%;42名阴性者接种BCG8周后再行BCG-PPD试验复查,33人阳性,9人阴性,阳性率78.57%. 结论 对BCG-PPD试验阴性者接种BCG,能获得比较好的免疫效果.

    作者:孙鑫;路园园;王昕;王俊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儿童重度铅中毒的临床诊治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重度铅中毒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收治9例铅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预防指南》和《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分级和处理原则(试行)》进行诊治,对各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重度铅中毒的患儿贫血7例(77.8%)、纳差5例(55.6%)、多动4例(44.4%)、爱哭闹4例(44.4%)、脾气暴躁3例(33.3%)、有攻击性行为2例(22.2%)、经常便秘2例(22.2%)、腹痛1例(11.1%)、明显发育落后1例(11.1%).经过3次驱铅治疗后,血铅下降明显(0.01>P<0.05). 结论 环境污染、生活接触是儿童铅中毒的主要原因,重度铅中毒需要多个疗程的驱铅治疗,血铅水平才能稳定降至250 mg/L以下.

    作者:李莉;唐芳坤;张晓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3501例健康体检者血清HBV标志物检测结果回顾性分析

    目的 了解健康体检人群乙型肝炎五项血清标志物的模式特征、各年龄组HBsAg检出率及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 方法 共收集3 501名来岳阳市中心医院进行体检人员的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5项,包括HBsAg、HBsAb、HBeAg、HHBeAb及HBcAb的结果及相关资料,并将每例5项标志物作为一种模式,对各年龄组HBsAg检出率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3 501例中1 685例为全阴性,占总数48.13%;1 816例为HBV五项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阳性,总阳性率为51.87%,模式共有14种,分为感染期模式组和恢复期模式组,感染期模式组以“145”和“15”模式为主;恢复期模式组以“2”和“25”模式为主. 结论 健康体检人群中,乙肝病毒感染率仍较高,应加强乙型肝炎的防治.

    作者:刘琴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中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相关疾病出现了发病上升的趋势,为此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对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的各种研究.本文就近年来对儿童肥胖、年龄、性别、种族与民族、生活方式及基因等因素与代谢综合征间关系的一些研究进行综述,以寻找之间的关联性.

    作者:陈绍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产科护理门诊对孕妇体重管理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产科护理门诊对孕妇体重管理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1年6-12月孕期接受产科护理门诊及体重检测的单胎头位初产妇400例为干预组,2011年1-6月孕期未接受产科护理门诊而只接受过孕期常规门诊的单胎头位初产妇4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巨大儿发生率、分娩方式结果、孕妇满意度加以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干预组的巨大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产妇满意度明显提高. 结论 产科护理门诊进行营养咨询、饮食指导,对孕期体重及胎儿体重控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剖宫产率得以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株洲地区维持无脊灰状态风险评估

    目的 对株洲市脊髓灰质炎(后简称“脊灰”)野病毒输入和传播风险进行评估,寻找薄弱环节,作好预警预报,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方法 通过资料收集、现状分析、风险识别和分层分析评估等方法对脊灰输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进行定性风险分析,将各指标对脊灰输入风险的影响分为“可忽略风险”、“较小风险”、“中等程度风险”、“很大风险”4个风险等级. 结果 通过对风险因素各项指标分层分析得X1=0.27、X2=0.03、X3=0;风险值Y=0.3,即0.26≤Y<0.75,估计株洲市脊灰野病毒输入及疫苗衍生病毒传播风险为中等风险. 结论 株洲市对脊灰野病毒输入与疫苗衍生病毒传播仍存在中等程度风险.应协调好各有关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采取针对性措施,落实维持无脊灰各项工作措施.

    作者:肖红卫;唐雨新;李晓明;任重;于立华;刘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湖南省肝吸虫病高发区流行因素及综合防治模式研究

    目的 了解湖南省南部地区祁阳县和冷水滩区肝吸虫流行现状、流行因素和居民对肝吸虫病的知、信、行情况,探讨肝吸虫病高发区全民驱虫和健康教育综合干预的效果,为制定肝吸虫病防治规划与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在祁阳县和冷水滩区交界处的肝吸虫病高发乡镇进行整群随机抽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 - Katz)粪检肝吸虫卵;用压碎法、压片法和人工消化法检查中间宿主的自然感染情况;用解剖方法调查哺乳动物肝吸虫自然感染情况;以座谈和现况调查的方式,了解当地与感染有关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情况.对调查点居民开展问卷调查收集与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和居民对肝吸虫的知信行情况.对试点村全民驱虫和健康教育干预一年后进行效果评价.采用Epi data3.0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13.0中的x2分析和Logistic检验分析数据. 结果 2006-2010年祁阳县和冷水滩区共调查9个乡镇16个村4 472人,肝吸虫感染人数2 169人,平均感染率48.5%.男、女性别之间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1,P>0.05);各年龄组均有感染,且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0.799,P<0.05);不同职业人群感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7.720,P<0.05);不同文化程度人群肝吸虫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2.227,P<0.05).共回收1 307份有效问卷,经与肝吸虫病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与肝吸虫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饭前便后不洗手、砧板生熟混用、粪便喂鱼、自食生鱼鲊、认为吃生鱼片卫生和没听说过华支睾吸虫病.采取全民驱虫和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后,人群肝吸虫感染率下降27.2%,干预措施前后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725,P<0.05).纹沼螺、长角函螺感染率分别为17.4%和7.4%,为当地肝吸虫主要的第一中间宿主;鲫鱼、鲤鱼肝吸虫囊蚴感染率分别为69.2%和5.3%.保虫宿主犬感染率高达85%. 结论 湖南省祁阳县和冷水滩区为肝吸虫病高发区,肝吸虫感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积极开展全民驱虫和健康教育综合性防控措施,降低人群肝吸虫感染率.

    作者:陈培厚;段绩辉;唐阳;陈文华;唐小雨;伍艳君;黄奇荣;夏荣发;王巧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至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 调查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至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脑梗死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3个月内有首次TIA发作的脑梗死患者102例和3个月内有首次TIA发作病史、但是未进展为脑梗死的306例TIA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结果 患有糖尿病、患有高血压、患有冠心病、TIA发作时间≥30 min、3个月内发作次数组≥6次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结论 对有进展至脑梗死危险因素的TIA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治疗和预防,以降低或避免脑梗死的发生.

    作者:于灵灵;王德俊;孙东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医科大学生营养状况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医科大学生营养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医科大学生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 对400名在校医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涉及一般情况、营养知识调查、营养态度行为及习惯调查、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体力活动调查、膳食频次调查、膳食营养计算七个方面;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1],对被调查者营养素摄入情况进行评价;使用体质指数以评价学生的营养状况;应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 400名医科大学生中,各营养素摄入量<80%推荐摄入量的人数所占比例,三大主要功能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男生分别为74.16%、94.74%、85.17%,女生分别为62.3%、93.72%、90.05%;微量元素钙、铁、锌男生分别为90.43%、62.2%、83.73%,女生分别为90.05%、70.16%、63.87%;维生素A、B1、B2、PP、C男生分别为81.82%、88.04%、87.56%、66.99%、87.56%,女生分别为69.87%、87.96%、74.35%、58.12%、80.63%.研究的因素包括性别(x2=47.935,P=0.000)、家庭人均月收入(x2=11.58,P=0.021)、在校期间平均每月生活费(x2=6.636,P=0.036)、在校期间每月单纯用于食物的费用(x2=6.245,P=0.044)、体育锻炼时间(x2=12.55,P=0.002)、体育锻炼强度(x2 =7.804,P=0.020)、父亲文化程度(x2=2.851,P=0.240)、母亲文化程度(x2=3.221,P=0.200)、具有的营养知识(x2=1.803,P=0.614). 结论 医科大学生中有一定比例学生食物摄入总能量不达标,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微量元素摄入量未达到参考值,情况不容乐观.医科大学生的营养状况受到性别、家庭人均月收入、在校期间平均每月生活费、在校期间每月单纯用于食物的费用、体育锻炼时间、强度多因素影响.

    作者:姚秋妹;郝丽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