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岚;田斌;张兵;姚栋
目的 探讨儿童脓毒症检测内毒素、C-反应蛋白(CRP)及血培养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方法 检测50例脓毒症患儿及对照组30例无感染征象儿童血内毒素、CRP浓度及血培养. 结果 50例脓毒症患儿血内毒素及CRP浓度增高,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革兰阴性菌(G-菌)感染患儿血内毒素增高更明显. 结论 内毒素联合CRP检测可作为鉴别G-菌与革兰阳性菌(G+菌)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之一.
作者:孙东明;董巧丽;杨小巍;许月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流浪精神病患者HBsAg感染情况.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陕西省精神卫生中心2008 -2010年收治人院的1 069例流浪精神病患者及同期11 447例普通精神病患者进行检测,用百分数表示其HBsAg感染率,并对检测结果使用社会科学软件包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各组之间采用x2检验比较其差异. 结果 流浪精神病患者与同期普通精神病患者之间HBsAg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男女之间HBsAg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卫生管理部门及医务工作者要加强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管理,降低流浪精神病患者HmAg的感染率.
作者:谢聪敏;张海宇;张露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继发性不孕患者病因并探讨有效的临床预防措施. 方法 选择2010年2月- 2011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继发性不孕患者132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来医院就诊的非不孕患者1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经期卫生、人工流产史、内分泌失调、卵巢功能障碍以及性传播疾病是否为继发性不孕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人工流产史、内分泌失调、卵巢功能障碍以及性传播疾病的患者比例分别为44.7%、27.3%、31.1%、21.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8%、14.6%、15.4%、11.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各项为继发性不孕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医务工作者应了解继发性不孕发生的危险因素,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该疾病的发病率.
作者:马新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深圳市罗湖区2006-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2012年消除麻疹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麻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6 - 2010年累计麻疹病例69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2.40/10万;6-9月为发病高峰;发病人群主要以6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和20~29岁年龄段左右的外来青工为主;流动人口占总发病的92.25%;无免疫史或者免疫史不详的占92.406. 结论 做好麻疹常规免疫接种,在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开展高质量的麻疹强化免疫,加强外来务工人员麻疹疫苗接种覆盖范围,加强麻疹监测,做好宣传教育,是控制、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
作者:陈国翠;刘卫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越南籍长途卡车司机艾滋病知识、行为现状,为广西边境地区艾滋病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地区艾滋病干预项目工作计划》,在广西凭祥市浦寨边境贸易城的三个停车场采用“滚雪球、同伴推动”等方法,对越南籍长途卡车司机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 结果 共有407名越南籍长途卡车司机接受调查,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7.28%,但对“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回答错误率很高.有20.88%的人承认近一年与暗娼发生过性行为,其中,每次都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55.29%,有时使用安全套比例为44.71%. 结论 越南籍长途卡车司机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不全面,有较高的危险性行为,应有针对性的对该人群开展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
作者:何波;农丽萍;李冰;张建明;钟海东;黄祖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听力语言残疾列我国各类残疾之首,其中婴幼儿耳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表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线粒体基因突变与继发性耳聋密切相关.计划免疫中部分疫苗辅助材料中含少量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为预防“一针致聋”,降低药物性耳聋的发病率,本文就线粒体基因突变继发性耳聋流行病特征、遗传表现及其对儿童预防接种疫苗的选择等研究展开综述.
作者:邓水秋;施洪;李孔雀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对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及一般反应的影响. 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300例犬、猫致伤、狂犬病暴露程度Ⅱ级,单纯接种狂犬疫苗者为对照组,选择300例鼠致伤,狂犬病暴露程度Ⅱ级,接种狂犬疫苗,同时接种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者为观察组,年龄均为16~60岁的健康人群,无性别差异,孕妇除外,每次接种狂犬疫苗前后在一定时间内观察局部及全身反应.两组完成一疗程的免疫后14 d进行狂犬病毒抗体测定.结果 两组抗狂犬病毒抗体阳性率及一般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对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及一般反应发生无明显影响.
作者:郭响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南京市夏秋季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o parahaemolyticus,VP)的污染状况以及分离菌株的毒力与药物敏感性. 方法 自农贸市场与饭店采取海产品样品,参考国标法(GB/T4789 - 2008)对样品进行检测,用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对紫红色菌落进行PCR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神奈川试验与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 在296份样品中共检出副溶血性弧菌237株,检出率为80.1%,其中冷冻与保鲜海鱼类检出率为96.4%,贝壳类产品检出率为80.8%,鲜活鱼虾类检出率为6.7%,鲜海带类检出率为40.9%,海蜇类检出率为66.7%.VP种属特异性的基因tlh的PCR鉴定与显色培养基的鉴定结果一致;237株VP神奈川试验阳性69株;常用抗生素出现不同程度耐药,完全不耐药的分别为头孢曲松、头孢呋肟、万古霉素、美满霉素、奥复星、麦迪霉素、先锋霉素Ⅴ、丁胺卡那霉素、诺氟沙星、丙氟哌酸、复达欣等. 结论 南京夏秋季海产品中存在严重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分离菌株含毒力占29.1%,对16种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显色培养基用于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检测与PCR检测结果一致.
作者:陈永红;李晶;唐雨德;梁洪军;刘玉;魏德江;周东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HIV-1感染者/AI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性别、年龄、检测时间与确认时间间隔之间的关系,了解该人群的免疫状况. 方法 采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及其配套试剂TriTEST CD4 FITC/CD8PE/CD3PerCP测定369例HIV-1感染者/AIDS患者外周血标本并对结果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男性CD3+ Abs Cnt和CD3+ CD8+Abs Cnt明显高于女性,男性TH/S明显低于女性(P均<0.05);不同年龄组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发现CD3+ Abs Cnt、CD3+ CD4+ Abs Cnt和TH/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和0.049);不同检测时间与患者确认时间间隔对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0岁年龄组CD4+细胞≥500/mm3 (12.7%)和41~50岁年龄组CD4+细胞<200/mm3 (28.9%)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 HIV-1感染者/AID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受性别、年龄影响,各年龄组研究对象免疫抑制程度不同.
作者:文岚;田斌;张兵;姚栋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观察80例未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和11例经HAART的病例,了解HIV-1感染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和免疫系统损害程度. 方法 采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及其配套试剂TriTEST CD4 FITC/CD8PE/CD3 PerCP测定该人群外周血标本并对结果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 结果 CD4+T淋巴细胞计数累计≤350/mm3的在24周有26%,在48周有34%,在72周达到42%,在96周时为56%,中位时间为109.76周.HAART治疗组和未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59.24和60.10周(wilcoxonP=0.015).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mm3同> 350/mm3比较,中位生存时间为168.0和61.98周,生存曲线比较显示有统计学意义(wilcoxon P=0.000),采用SPSS统计软件的曲线估计功能分析未接受HAART病例CD4检测结果(y1)与初次CD4检测结果(x)、未接受HAART病例CD4检测结果与初次CD4检测结果差值(y2)与初次CD4检测结果(x)的关系,结果如下:y1=0.712x+ 122.240(R2=0.594,P=0.000,N=80),y2=-0.288x+ 122.240(R2=0.139,P=0.000,N=80). 结论 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关系到HIV-1感染后的疾病进程,是评价疾病早期进程的指标之一.
作者:张兵;文岚;姚栋;田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依地酸钙钠(EDTA)对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肾功能影响,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73例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患者临床资料,对驱铅治疗前后血铅,肾小球功能中的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和近端肾小管功能中的尿β2微球蛋白(β2- MG)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驱铅治疗可使患者近端肾小管功能中尿RBP明显好转(P<0.05),肾小球功能中UA升高(P<0.05). 结论 临床常规驱铅治疗安全有效,但不要随意大剂量和长疗程使用,同时做好驱铅治疗期间UA的监测.
作者:许金桂;蒋云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湖南省农村学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湖南省益阳和怀化的两个乡镇作为研究现场,对现场中6~14岁的学龄儿童开展问卷调查,收集、整理信息后用SPSS1 3.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①学龄儿童平均年龄为(11.85±2.56)岁,男女性别比为0.77∶1,333名儿童中,父母高职业为农民、工人者占69.3%,父母高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者占74.2%,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及以下者占76.3%,家里有多个兄弟姐妹者占76.3%,父母均外出打工者占55.9%;②近一年内发生过意外伤害的学龄儿童有247人,占74.2%,发生意外伤害次数3次及以上者有153人,占61.9%,常见的三种意外伤害分别是跌伤(58.3%)、锐器伤(33.0%)和烫烧伤(31.5%),发生意外伤害后,61.4%的学龄儿童没有进行处理或仅自行处理,76.0%的学生并无任何资金花费;③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父母高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家里兄弟姐妹数和父母外出务工等4个因素对农村学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湖南省农村学龄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安全知识水平,建立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防护,关注留守儿童,以降低学龄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
作者:查文婷;梁维君;龚萍;殷姿;张新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用低检出限评价大肠埃希菌O157∶H7的三种检测方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食源性致病菌流行病学调查中,将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检测方法有机组合,提高检测的速度、灵敏度. 方法 将标准菌株10倍稀释,制备模拟样品,用大肠埃希菌O157∶H7的三种方法进行检测,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低检出限. 结果 标准菌株10倍稀释改良CHROMagar O157显色琼脂平板分离法、免疫磁珠分离法、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法的低检出限分别为103、100、102 cfu/ml;模拟样品中增菌前改良CHROMagar O157显色琼脂平板分离法、免疫磁珠分离法、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法的低检出限分别为105、101、104cfu/ml,增菌培养后改良CHROMagar O157显色琼脂平板分离法、免疫磁珠分离法、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法的低检出限分别为102、100、100 cfu/ml. 结论 免疫磁珠分离法在增菌前和增菌培养后的检出限为低,增菌培养后实时荧光PCR法的检出限也达到了低,适用于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快速诊断.用改良CHROMagar O157显色琼脂平板分离法进行检测,易造成漏检.将免疫磁珠分离法、实时荧光PCR法有机组合,可以大大提高检测的速度,灵敏度,并且可获得菌株.
作者:高涛;张克俭;张丽萍;席桂绒;武永平;薛彩娥;孙彦峰;薛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护理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重点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实践. 方法 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实行日常化管理方法,确保护理安全. 结果 通过强化护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减少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 结论 通过有效安全管理,有效地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胡于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妊娠期糖尿病(GDM)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湖南省妇幼保健院2011年6-9月产前门诊建卡检查孕妇,以《妇产科学》诊断GDM标准,其中正常妊娠50例,产前检查诊断为GDM孕妇74例,妊娠期糖耐量受损孕妇66例.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口服糖负荷试验(OGCT)和HbA1c,并比较各组孕妇三指标的阳性率和敏感度、可靠性、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 结果 与正常妊娠组相比,GDM组和糖耐量受损组的GCT及HbA1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糖耐量受损组相比,GDM组的GCT及HbA1c水平同样均显著升高(P<0.05);GDM组和糖耐量受损组FPG、OGCT、HbA1c诊断阳性率大小顺序为HbA1c>OGC-T> FPG; GDM筛查中HbA1c敏感性、可靠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1%、97.9%、98.2%和81.8%,均显著高于FPG、OGCT(P <0.05). 结论 HbA1c在GDM患者诊断中具有快速,阳性率、敏感性、可靠性和特异性高等特点,在临床GDM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雷莹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合并有肺部感染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 将本院2009年9月-2011年6月收治的88例支气管哮喘合并有肺部功能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积极的临床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系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其总有效率为90.91%(40/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55% (35/4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与临床治疗方法协同,对患者疾病起到更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黄宝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护士职业倦怠与职业紧张的关系及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辽宁省三级甲等医院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应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夜班、每周工作时间、护患关系均对护士的职业倦怠有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付出-回报与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维度以及消极怠慢维度呈密切相关(P<0.001),且紧张程度越高,对这两个维度的解释力越大.而在个人成就感维度,只有高紧张型护士的得分较低紧张型护士明显降低(P<0.001). 结论 职业紧张、年龄、夜班、护患关系是影响护士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医院管理人员应根据此结果制定更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以预防或减少职业倦怠.
作者:王阳;马磊;隋国媛;王烈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后医院感染的类型及其感染病因,以期指导临床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 选取2008年1月- 2010年6月3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咽拭子、脓液和尿液等标本,采用常规的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总结感染病因. 结果 本组30例患者发生38例次感染,其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47.37%(18/38),其次为皮肤软组织感染,占34.21% (13/38),其他感染占26.32% (10/38);病原菌均为条件致病菌,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4.74%(17/38),真菌次之,占31.58% (12/38),革兰阳性菌占23.68% (9/38);患者感染的主要原因及危险因素有术后大量化疗、白细胞减少、医院因素、住院时间及抗生素的使用等. 结论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免疫力功能低下,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医护人员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以降低感染的发生.
作者:于洋;刘力;刘杰;韩倩倩;王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广西城乡学生视力不良情况及动态变化趋势,为保护青少年学生视力提供依据. 方法 按照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研究检测细则》的要求,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广西7~22岁19 859名学生进行检测. 结果 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9.50%,其中男生(55.10%)高于女生(63.92%)(x2=159.93,P<0.001).城市(67.74%)高于乡村(52.42%)(x2=48.71,P<0.001).汉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其次是壮族学生,瑶族学生低(x2=997.74,P<0.001).视力不良检出率随年龄和学段的增高而上升;从视力不良的构成看,随年度的增加,轻度、中度视力不良所占比例降低,而重度视力不良所占的比例升高;学生视力不良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随着年龄和学段增加,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结论 广西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随年龄和学段的增加呈持续上升趋势.保护学生视力需要全社会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王萍;韦琳;蓝剑;曾宪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自开展传染病报告工作以来沧州市法定传染病的流行变化趋势,探讨当前州市传染病防控形势.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1962-2010年沧州市各年代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描述. 结果 总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下降,2000-2010年年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比20世纪60年代下降了73.32%和92.21%;20世纪70年代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70年代后下降.死亡率从60年代起呈下降趋势;传染病发病谱发生明显改变. 结论 1962- 2010年沧州市传染病防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当前的传染病流行态势提示,沧州市传染病防制面临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
作者:庞丽敏;李更生;刘树林;殷海青;邱秀俊;徐岳宗;张旭;张海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