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的安全性研究

李瑞芳;李建坡;李琦;张连山;张富斌;尹增慧

关键词: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 预防接种, 安全性
摘要:目的 评价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简称甲流疫苗)的安全性.方法 设立主动监测点,通过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全市接种甲流疫苗和主动监测点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后的AEFI个案信息,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邯郸市常规报告接种甲流疫苗后AEFI发生率14.64/10万,以一般反应为主,占88.57%,症状主要为38.5℃以下的低热,无严重不良反应和接种事故发生.主动监测点接种甲流疫苗后AEFI发生率752.63/10万,全部为一般反应,以发热为主.主动监测点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后AEFI发生率203.14/10万,全部为一般反应,均为发热.结论 甲流疫苗接种后AEFI发生率高于季节性流感疫苗,但低于欧盟流感疫苗评价指标.甲流疫苗接种后AEFI反应类型以一般反应为主,且多为低热.甲流疫苗是安全的.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10-2011年常德市民营医疗机构卫生质量现状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常德市民营医疗机构卫生质量水平.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市直管18家民营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和灭菌效果进行调查和检测.结果 2011年民营医院消毒样品总合格率与2010年的总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3.56,P=0.059),但是2011年消毒物品合格率较2010年高(x2=5.535,P=0.019);院内不同区域比较得到不同区域消毒质量不全相同(x2=10.743,P=0.013).其中普通手术室高于产房(x2=6.785,P=0.009),病房高于产房(x2=9.327,P=0.002).结论 常德市民营医疗机构消毒质量与卫生质量管理水平均有待提高;在民营医疗机构内,应加强产房的卫生质量管理.

    作者:周应育;赵炜哲;吴传业;王兵;李明晖;王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青少年Lennox-Gastaut综合征的术后癫痫控制、智商与QOL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青少年儿童Lennox-Gastaut综合征(LGS)手术治疗效果,探讨胼胝体切开术(CCT)用于学龄期儿童LGS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3年2月- 2007年1月在本院接受胼胝体切开手术治疗的28例13~18岁的Lennnox - Gastaut综合征患者,统计病人的发病、检查及手术治疗情况,并统计术后1年(1FU)和5年(5FU)癫痫控制情况、智商和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发病年龄平均5.57岁,病程平均9.71年;影像学异常7例(25.0%).智商测定结果示中重度精神发育迟滞(FIQ≤50)12例(42.86%).1FU和5FU时无发作者分别为:17.86%(5例)和10.71%(3例).同时癫痫发作减少≥50%分别为64.28%(18例)和57.14%(16例).其中1FU和5FU时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FU时总智商改善46.43% (13/28),总生活质量改善64.28% (18/28).智商和生活质量的变化与癫痫控制情况无关.术后早期并发症4例,无远期并发症.结论 前部CCT可以明显减少青少年LGS患者的癫痫发作,提高QOL和IQ水平,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因此前部CCT可以用于慎重选择的LGS的手术治疗.

    作者:杜程钢;梁树立;胡晓红;贺赛琳;孙雅静;于晓曼;张绍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方法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医院2011年6-12月收治的100例二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饮食控制,比较两组的干预前后营养素、血糖、血脂和并发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在能量、蛋白质、脂肪、糖类的控制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FBG)、糖化血红蛋白(H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 C)的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饮食控制有利于加强对营养素的控制,改善血糖、血脂水平,减少并发症,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石瑞新;裴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无锡市61 425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无锡市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制定降低出生缺陷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无锡市61 425例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无锡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98‰,并逐年下降.出生缺陷发生在城乡间、本地与外地、男女性别、胎产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高于农村,本地高于外地,男性高于女性,第一产高于第二产及以上.在发生季节和产母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锡市出生缺陷前五大类依次为肢体畸形、唇腭裂、先心、耳部畸形、消化系统畸形,占总缺陷3/4以上,其中,多指(趾)、先心、唇裂、唇腭裂、并指(趾),前五位占总出生缺陷1/2以上.结论 出生缺陷发生率不断降低,出生缺陷监测质量不断提高.应重点针对前五位出生缺陷病种,寻找突破口,实施有效地三级预防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作者:眭茜;韦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一起家庭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调查分析一起家庭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原因和特征,为今后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流感暴发家庭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咽拭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甲型H1N1流感家庭暴发疫情特征,讨论甲型H1N1流感的发病规律和流行因素.结果 本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为一起家庭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4名家庭成员3人发病,其中1例死亡.结论 本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主要是因家庭近距离密切接触传播引起,甲流H1N1病毒对某些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个体有较强的致病性,易感人群以青壮年为主,传染来源为社区感染后引入家庭,首发患者没有及时隔离治疗是造成家庭内暴发的主要原因.尽早发现与报告传染源,严格执行甲型H1N1流感患者居家隔离治疗措施,对于控制甲型H1N1流感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主动地预防控制疫情暴发流行,都是非常关键有效的防控措施.

    作者:樊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复合先露的主要发生原因与分娩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复合先露的主要发生原因,探讨主要发生原因变化与分娩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36例发生复合先露且经阴道分娩的产妇病例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复合先露分娩的产妇中,以经产妇腹壁松弛为主要原因,占36%,第二位无明显原因的8例占22%.结论 复合先露的主要发生原因已经发生变化,多是足月产,且对分娩有一定的影响,应该引起广大助产人员的注意.

    作者:刘翠英;佟志云;张凤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21d间歇性冷刺激对大鼠耐寒能力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 观察间歇性冷刺激对大鼠耐寒能力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12只,按体重(110±5)g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n=3)、间歇性冷刺激组(n=3)、急性冷暴露组(n=3)和间歇性冷刺激并急性冷暴露组(n=3).间歇性冷刺激组(3 w)与间歇性冷刺激并急性冷暴露组(3w+cold)接受4℃,4h/d冷刺激,共21 d;对照组(con)和急性冷暴露组(cold)进行室温饲养.3周后,cold和3w+cold组在第2d接受-15℃,4h冷暴露,观察大鼠肛温变化及棕色脂肪组织形态和功能的改变.结果 - 15℃冷暴露4h导致急性冷暴露组(cold)大鼠肛温明显下降(P<0.05),下降(2.64±0.182)℃,而间歇性冷刺激并急性冷暴露组(3 w+cold)大鼠肛温无明显改变,下降(0.32±0.531)℃;棕色脂肪组织形态观察显示:急性冷暴露组(cold)大鼠肩胛间区棕色脂肪面积较小边界不清,充血明显,色泽呈暗红色,间歇性冷刺激并急性冷暴露组(3w+cold)肩胛间区棕色脂肪面积较大,边界较清晰,充血明显,色泽呈深棕色.Western blot检测发现,间歇性冷剌激可使大鼠棕色脂肪组织线粒体CoxⅣ及解耦连蛋白1(UCP1)含量明显升高.结论 21 d间歇性冷刺激可以显著提高大鼠耐寒能力,棕色脂肪组织形成、线粒体CoxⅣ和UCP1含量增加可能是其耐寒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作者:黄冠鹏;王基野;陈迎雷;陈耀明;戴鹏;付中伟;张文斌;柯涛;郑刚;沈学峰;骆文静;陈景元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渝北区1~59岁人群麻疹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目的 了解本地1~59岁不同人群的麻疹血清免疫水平现状,为消除麻疹制定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 799人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麻疹抗体IgG.结果 渝北区1~59岁人群麻疹免疫水平的总体阳性率为92.94%,1~9岁组的阳性率为95.58%,10~29岁组90.99%,30~59岁组为94%.城区人群的麻疹IgG阳性率为94.03%,农村为91.50%.结论 渝北区10~59岁人群麻疹免疫总体水平没有达到消除麻疹应维持95%以上的要求,农村及10~29岁组更为显著.

    作者:任强;何九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降钙素原(PCT)、hs-CRP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PCT、hs- CRP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价值.方法 对本院住院73例新生儿患儿根据感染程度分为二组即败血症组、局部细菌感染组,另选取本院新生儿科30例同期无感染的儿童为对照组,对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30例的患儿同时进行PCT、hs-CRP、血培养、WBC、ESR五项目平行检测,并做对比分析.结果 败血症组PCT、hs- CRP、WBC、ESR四项目水平均明显高于局部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败血症组中pCT、h s-CRP、血培养、WBC、ESR五项目阳性检出率为PCT(93.75%)>hs - CRP(81.2%)>血培养(46.8%)>WBC(34.3%)>ESR(28.1%);PCT、血培养败血症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局部细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 CRP、WBC、ESR局部细菌感染组阳性率均接近于败血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结果经抗生素治疗后快速下降,hs- CRP结果抗生素治疗后下降缓慢.结论 hs- CRP可以作为新生儿一般性感染的实验室指标;PCT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指标,动态监测PCT水平可以观察疗效,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马勇;覃艳玲;李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营养干预在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微炎症状态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营养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60例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患者在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护理措施外强化饮食营养指导,在营养指导3个月后采用SGA评分法评价患者营养状况、检测血清CRP、IL-6、TNF -α等炎症相关因子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营养干预组患者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血清CRP、IL -6 、TNF -α等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合理的营养干预可改善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和微炎症状况.

    作者:秦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女性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支原体感染现状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研究

    目的 了解女性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支原体的感染现状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清苑县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女性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560例的临床资料,支原体感染254例,对该254例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做体外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为45.4%.单纯解脲脲原体(Uu)感染率为63.8% (162/254),明显高于单纯人型支原体(Mh)及Uu+ Mh混合感染率9.5%(24/254)、26.8%(68/25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Uu感染对克拉霉素、交沙霉素敏感,Uu与Mh混合感染者对强力霉素敏感,单纯Mh感染对强力霉素敏感.结论 本院女性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支原体的感染以单纯Uu感染为主,不同生物型支原体感染对抗生素敏感率不同,临床医师应根据支原体的感染现状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作者:马新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40~80 mg口服,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5~10 mg口服,每日1次.观察两组的降压疗效,比较两组尿微量白蛋白(MALB)、24h尿蛋白、胱抑素(CysC)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替米沙坦组尿微量蛋白尿、24 h尿蛋白、CysC水平较依那普利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替米沙坦、依那普利均能有效控制血压,替米沙坦在降压的同时有可能延缓肾功能损害.

    作者:全昌发;陈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1998-2010年芜湖市HIV/AIDS疫情报告特征及随访管理状况分析

    目的 描述芜湖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疫情报告及随访管理状况.方法 使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截至2010年12月底芜湖市病例报告卡数据库和截至2011年3月底的随访数据库,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8-2010年芜湖市累计共报告HIV/AIDS142例,死亡19例.男性89例,占62.7%;20~39岁年龄组占77.5%;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及同性传播为主,分别占31.7%和26.1%;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病例占47.8%;2010年累计报告存活的HIV/AIDS病例的随访率为98.8%,CD4检测率为87.2%.结论 芜湖市艾滋病总体仍处于低流行,HIV以性途径传播为主,近年疫情呈上升趋势,应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大监测力度,加强HIV/AIDS管理,控制HIV的进一步传播和流行,并减少HIV/AIDS病例死亡.

    作者:琚腊红;程周祥;吕金伟;方艳娇;豆正东;成国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对乙肝病毒复制以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原指标转阴的影响

    目的 研究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对乙肝病毒复制和慢性乙肝患者治疗HBsAg、HBeAg以及前S1抗原转阴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皮下注射,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HBV- DNA定量、乙肝五项检查以及前S1抗原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34例患者治疗前的HBsAg、HBeAg以及前S1抗原均为阳性(阴性率均为0%),HBV DNA含量平均(8.36±1.75) copies/ml;治疗后半年和一年时HBsAg转阴率分别为(55.88%、70.59%)、HBeAg转阴率分别为.(50.0%、61.76%)以及前S1抗原转阴率分别为(61.76%、73.5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治疗时间延长各指标转阴率逐渐增加.治疗后半年和一年时HBV - DNA含量分别为(5.39±1.59)、(3.23±1.48)copies/ml,逐渐降低,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派罗欣)具有较强的抗病毒功效,可有效控制病毒复制,并且可以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获得满意的HBsAg、HBeAg以及前S1抗原转阴率.

    作者:王元海;周琼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国部分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分布初步分析

    目的 初步了解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在中国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acer oligonucleotide typing,Spoligotyping)方法对1 603株分离自7个省、市、自治区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分型分析,确定北京基因型菌株在不同地区所占的比例.结果 根据Spoligotyping分型结果及北京基因型菌株的定义,1603株结核分枝杆菌中1 158株为北京基因型菌株,占72.24%.北京地区北京基因型菌株所占的比例高为92.59%,其后依次为西藏(90.38%),吉林(89.88%),陕西(80.00%),新疆(65.36%),广西(55.29%),福建(54.50%).结论 北京基因型菌株为主要的流行菌株,但是不同地区北京基因型菌株所占的比例并不相同,北方地区北京基因型菌株的比例高于南方地区.

    作者:赵秀芹;董海燕;刘志广;吕冰;蒋毅;张媛媛;李桂莲;万康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真空采血针在新生儿股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一种简单易行的股静脉采血方法,减少标本的溶血.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住院的520例病理性黄疸的患儿,分别采用真空采血针和注射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股静脉采血,比较两种采血方法的成功率及标本合格率.结果 两种采血方法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真空采血针采血的标本合格率(97.43%)优于对照组(8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67,P<0.05).结论 采用真空采血针采血,可以减少标本溶血.

    作者:黄美华;罗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486株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长沙市第一医院486株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情况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7年7月20日-2010年7月20日本院临床送检的痰、伤口分泌物、尿液等标本培养的资料,分析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细菌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VITEK - 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药敏试验方法,采用K-B(Kirby- Bauer)法,严格按照CLSI标准判定敏感菌株.结果 共分离到铜绿假单胞菌486株.药敏结果提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及头孢曲松高度耐药,其敏感率均不到50%;β-内酰胺类及第三代、四代头孢菌素类其耐药率明显上升,而β-内酰胺类加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则敏感率有所增加,尤其是舒普深具有较高的药物敏感率,其敏感率高达95.7%.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药物由于临床大量应用,明显增加了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耐药性,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应加强药敏测定,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袁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131I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甲状腺癌骨转移回顾性队列研究

    目的 分析131 I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甲状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将2006- 2011年在某医院住院治疗的15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 131 I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以131 I治疗,两组对象均随访观察6个月.根据治疗后疼痛缓解和生活质量改善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5%(73/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8%(55/70),两组治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为90%(72/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4%(54/70),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和血小板Ⅰ~Ⅱ度下降,少数患者出现一过性骨痛加重,出现轻微恶心呕吐,两组主要不良反应的差异不明显.结论 131 I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甲状腺癌骨转移是一种综合有效的治疗方法,比单用131 I治疗甲状腺癌骨转移的效果更好,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石峰;杨土保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益阳市“十一五”期间职业病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十一五”期间益阳市职业病发病状况,为“十二五”期间控制和减少职业危害提供科学决策的信息支持.方法 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新发职业病的发病特征、行业分布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十一五”期间,益阳市共发生职业病新病例403例,其中尘肺364例,急性中毒2例,慢性中毒34例,其他职业病3例.其中尘肺占总数90.32%,慢性职业中毒占8.44%,急性职业中毒占0.49%,物理因素等其他职业病占0.74%;至2010年,尘肺累计报告2 731例,现患尘肺2 130例.结论 尘肺是该市常见职业病,应重点加强对煤炭、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行业的职业卫生监管,加强个人防护,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作者:田娇;刘富强;张国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的启示

    α-甘露聚糖肽是一种免疫增强剂,能调节机体自身免疫功能,刺激骨髓造血机能,提高机体防御能力,具有激活免疫细胞,升高白细胞的作用.近十几年来,随着α-甘露聚糖肽使用量的增加,有关该药使用中所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多起,还有数例致死例子发生.本文就该患者使用α-甘露聚糖肽注射液中出现过敏性休克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多篇文献报道,建议修改α-甘露聚糖肽说明书,使用α-甘露聚糖肽前需做皮试,特别有青霉素过敏史者须慎用.同时使用过程中,须严密监护且须有抢救措施的条件下使用.

    作者:江慧星;文晓柯;肖凯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