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囊虫病快速ELISA诊断试剂盒的应用研究

安桂珍;刘霞

关键词:脑囊虫病, 诊断试剂盒, 应用研究,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交叉反应, 现报告如下, 脑部疾患, 脑部疾病, 临床应用, 鉴别诊断, 癫痫发作, 敏感性, 包虫病, 显示, 特制, 基础, 分装, 方法, 定量, 滴瓶
摘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诊断脑囊虫病具有高度的敏感性,除与包虫病存在交叉反应外,与其它脑部疾患均无交叉反应[1~4],尤其在鉴别诊断有癫痫发作的脑部疾病中,本法更显示出特有的优越性.为此,我们在常规ELISA的基础上,从试剂到方法重新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并选用特制定量的滴瓶分装试剂,研制成功一种更快速、简便、敏感、特异、安全、稳定、实用的脑囊虫病诊断试剂盒,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吡喹酮治疗脑内猪囊尾蚴囊的透射电镜观察

    用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的临床报道较多,其用药剂量及疗程不尽一致.现将3例用吡喹酮治疗后不同时间,脑内猪囊尾蚴囊的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纪洪石;潘海;王恩荣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晚期血吸虫病与肝炎肝硬化患者亚临床肝性脑病初步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均有学者从事肝硬化合并亚临床肝性脑病(Subclinic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 SHE)的研究[1,2],但有关肝炎肝硬化与晚期血吸虫病(晚血)并发SHE的比较研究尚未见报道,故我们对50例肝功能代偿良好(Paugh-Child改良法A级)的肝硬化患者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兮;李长春;虞涤霞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替硝唑治疗肠道原虫感染的效果观察

    替硝唑是继甲硝唑后研制的硝基咪唑类抗原虫及厌氧菌药物.临床研究显示该药对胃幽门螺旋菌感染[1],阴道细菌性感染患者[2]不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而且副作用轻微.我院近几年应用替硝唑对门诊儿童常见肠道原虫感染者进行了治疗观察.

    作者:王昌洲;张洪花;刘玉冰;贾凤菊;刘玉磊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赛特斯的驱蛔效果观察

    肠道蛔虫感染在学生中甚为常见.我们于1998年4月对本市留村镇小学生的肠道蛔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粪检阳性者给予赛特斯治疗,对其驱虫效果进行了观察.

    作者:于可松;王军芳;姜爱英;高绪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洪涝灾害后疟疾流行早期预测的探讨

    通过对1989~1997年湖北省汉川市和老河口市的疟疾疫情资料分析,求出逐月及年疟疾病例之总合,并分别计算出逐月发病均数和标准差,以均数加标准差为标准绘出曲线,以此双曲线作为标准曲线与既往各年逐月的实际发病曲线相比较,找出各月疟疾上升的突破点.结果显示,平均数加两个标准差是疟疾上升的预警指标,此指标的准确性为95%.一般而言,湖北省回升预警点出现在每年的4~5月,出现突破预警后需立即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制定出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将疟疾控制在回升之初.

    作者:徐博钊;张绍清;张华勋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小鼠后在其体内分布及小鼠组织病理学实验观察

    为观察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小鼠后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及对小鼠的致病作用,以广州管圆线虫第三期幼虫人工感染实验小鼠,分批处死后,镜检并记录各部位虫体,同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感染不同时间后,小鼠肝、心、肺、脑、脊髓、肾、眼球、肌肉等部位均发现有幼虫寄生,其中脑、脊髓是广州管圆线虫的主要寄生部位.虫体寄生部位因虫体的机械作用和炎症反应而受损.同时还对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在小鼠体内的移行和发育作了初步探讨.

    作者:潘长旺;梁韶晖;凌洪博;易维平;黄慧聪;刘启真;郑晓云;金永国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肺吸虫病误诊1例

    患者,女,25岁,陕西长安县人,因反复发热2月,伴咳嗽、胸闷、气短3 d,于1995年9月10日入院.患者于1995年7月初受寒出现咽痛、发热,经抗感染及对症处理好转.但稍感风寒即有病情反复,午后低热(体温37.8℃),无盗汗,未予重视.9月10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咳嗽、右侧胸痛,深吸气时明显,被动右侧卧位,无脓血痰及高热,来我院就诊.

    作者:史健;行利;李锋;张仲海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腭部猪囊尾蚴病1例

    患者,男,38岁,工人.因无意中发现腭部有一肿物,来院就诊.查体:上腭左侧有约1.0 cm×1.2 cm的肿物,表面光滑,质韧,边界清,活动度差,无压痛,表面粘膜颜色正常.诊断:腭部混合瘤.在局麻下行腭部肿物摘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粘膜下,包膜完整质韧.标本经病理诊断为(腭部)囊尾蚴病.

    作者:胡钦才;吕秀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山东省莱芜市疥疮流行情况调查

    近几年来,我所门诊部不断有疥疮患者来诊,门诊资料显示,多数患者来自边远山区,系青少年学生.为了解我市疥疮流行情况,依据以上线索,我们于1998年10月对莱城区边远山区的两个乡中心中学学生进行了普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吕慎修;李学敬;李战锋;吴兆泉;吕源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青蒿琥酯敏感与抗性株恶性疟原虫对本芴醇、蒿甲醚、双氢青蒿素的体外敏感性

    为了解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对本芴醇、蒿甲醚、双氢青蒿素是否存在交叉抗性,本芴醇与青蒿琥酯伍用是否有增效作用,运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法测定.结果上述3种药物对青蒿琥酯敏感株恶性疟原虫的ID50分别为72.3、14.6及13.4 nmol/L;对抗性株的ID50依次为66.8、80.5及72.6 nmol/L.蒿甲醚、双氢青蒿琥酯对抗性株的ID50分别较敏感株高出4.5及4.4倍,本芴醇对敏感株的ID50与抗性株相似.在本芴醇与青蒿琥酯伍用中,两者对抗性株的ID50分别为44.8及39.6 nmol/L,为单用组的1/1.54(44.7/66.8)和1/2.2(39.6/85.1).结果提示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对本芴醇无交叉抗性,青蒿琥酯与本芴醇伍用在体外测定中具有一定增效作用;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对蒿甲醚、双氢青蒿素有明显的交叉抗性.

    作者:杨恒林;高白荷;黄开国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一起人芽囊原虫病暴发流行的调查研究

    江西省崇义县横水镇在1996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发生了1122例人芽囊原虫病,人群总发病率为2.39%.为查明本次暴发流行的原因,1997年我们采用疫情资料回顾性调查和病原体实验研究的方法,证实本次暴发流行是通过污染的水而传播,同时与带虫者粪便中病原体的耐低渗性和居民饮用水的不良卫生习惯有关.

    作者:吴国宏;熊以树;曹镐禄;黎光明;刘茂壮;朱经林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妇科门诊病人阴道毛滴虫感染调查

    阴道毛滴虫是引起人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其传播方式主要为性接触,常伴有淋球菌的感染,被列为性传播疾病.阴道毛滴虫可吞噬淋球菌, 是淋病单用青霉素治疗无效的原因之一.我们对本院妇科门诊病人中阴道毛滴虫的感染状况进行了连续3年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苑广盈;郭晓华;刘冰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恶性疟原虫多次部分换血猕猴模型的建立及在疫苗宿主保护性试验中的初步应用

    本实验以多次部分换血的方法,使恶性疟原虫在猕猴体内进行短期的生长发育;并以此模型进行了抗疟疫苗保护性试验,以探索此猴模在疟原虫研究中的应用.结果显示,恶性疟原虫在多次部分换血猕猴模型中生长良好;在猴模外周血中可以见到除疟原虫配子体外的各种虫体形态;原虫生存期为13~14 d;3只实验猴高感染率分别达到8.6%、6.5%和5.4%;接种了恶性疟原虫复合多价疫苗-痘苗病毒的猕猴,在疟原虫的攻击试验中受到了保护.结果表明,通过多次部分换血的方法可建立起供短期实验的恶性疟原虫-猕猴模型;该动物模型可以适用于恶性疟原虫红内期疫苗宿主保护性试验.

    作者:吴军;洪佳冬;杨晓明;黄建成;何建国;江静波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青南高原人群包虫病的调查研究

    1997~1998年,在青南高原进行了人群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人群血清Dot-ELISA阳性率为14.05%(520/3702),其中男性为11.55%(226/1957),女性为16.85%(294/1745);人群B超和X线检查感染率为7.64%(283/3702),其中男性5.62%(110/1957) ,女性为9.91%(173/1745).女性的血清阳性率和感染率均高于男性(P<0.01).不同年龄组人群的检查结果表明,其血清阳性率和感染率均存在显著差异,血清阳性率和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1).不同职业人群的检查结果表明,其血清阳性率和感染率相互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以牧民、家务劳动者和喇嘛为高,学生及其他职业人群低.血清阳性者中其影像学阳性者占50.38%,而影像学阳性者中其血清学呈阳性者占92.58%,提示以PVC板为载体的Dot-ELISA技术既是评价人体包虫病感染水平的良好方法,也是一种敏感的包虫病诊断方法.

    作者:王虎;马淑梅;曹得苹;赵海龙;刘凤洁;Peter M.Schantz;Akira Ito;Carol Delker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山东省平邑县1986与1997年人体寄生虫感染情况对比分析

    平邑县地处沂蒙山区西南边缘,淮河流域,沂河水系上游.总面积1 824.97 km2,年平均气温12~14℃,年平均降雨量650~820 mm.1986年曾对本县3个乡镇6个行政村钩虫、蛔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为了解近年钩虫、蛔虫感染情况及防治效果,于1997年我们重新对原调查点进行了复查,两年调查结果对比分析如下.

    作者:王光霞;宋丽梅;赵万鑫;王光军;张建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超高压对生鲜肉类寄生虫杀灭效应的研究

    寄生虫病流行广泛,危害严重,仅肠道寄生虫病感染率就高达62.68%[1],绝大部分是经口或通过食物感染所致,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饮食业正向生鲜方面发展,各类炝、涮、灼等均追求鲜、活、生、嫩.为寻求既满足人们对生鲜肉品的需求,又能确保健康的方法,我们采用超高压技术对肉类寄生虫进行杀灭效应的研究,同时观察了其对微生物和营养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秀琴;王家玮;刘爱芹;李懿宏;舒晶;王光岳;郭万俊;薄丽艳;李文延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弓形虫动物转种条件的研究

    弓形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群与动物的弓形虫感染率很高.有关弓形虫在实验动物体内传代、虫株分离以及致病力等方面的研究虽有报道[1~3],但鼠龄、接种途径对感染小鼠生存时间的影响,以及感染时间与收虫数量的关系的报道甚少.为了全面了解弓形虫动物转种的影响因素,本文用胰蛋白酶消化与不消化法收集的弓形虫速殖子、不同虫数经不同途径接种,以及感染不同龄鼠,观察了感染小鼠的存活时间及不同感染时间收虫量的动态变化,为弓形虫生物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董强;高兴政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华支睾吸虫病患者LPO与GPT的观察分析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e,LPO)与衰老、炎症、缺血和再灌注综合症、某些肿瘤有密切关系[1].但LPO与寄生虫感染间的关系了解得甚少.据报道[2],无论癫痫型和非癫痫型脑囊尾蚴病人,其外周血LPO含量均明显增高,认为脑囊尾蚴病的病理过程中有LPO参与.为探讨LPO在华支睾吸虫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我们对30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蔡连顺;肖景莹;陈光;车世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卫氏并殖吸虫囊蚴人工感染鸭、鹅的实验研究

    并殖吸虫病是并殖吸虫寄生于人体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自然界中广泛流行于豺、狼、虎、豹、犬、猫等动物体中.1976年Miyazaki[1]报告野猪肌肉内卫氏并殖吸虫童虫的自然感染情况,1978年Habe等[2]实验感染猪、家兔、大鼠、小鼠、豚鼠和鸡获得成功.1984年董长安等[3]进一步报告了卫氏并殖吸虫在小鼠体内的滞育现象.1991年陈黛霞[4]实验感染黑线姬鼠、花背仓鼠、大仓鼠和沟鼠成功.虫体在这些动物体内长期滞育,但当感染适宜宿主时,仍可发育为成虫.1991年陈桂光[5]在总结各地研究结果时对卫氏并殖吸虫的保虫宿主和转续宿主进行了系统的归纳.禽类中只有鸡为转续宿主,而未见鸭、鹅为宿主的报告.自然界中,鸭、鹅与疫河和人关系密切,特别是鸭经常觅食喇蛄,它们能否感染并殖吸虫,成为卫氏并殖吸虫的保虫宿主或转续宿主,值得探讨.为此,我们对卫氏并殖吸虫囊蚴人工感染鸭、鹅进行了观察.

    作者:张永刚;宫志军;于吉安;胡志钢;文锋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江苏省常州市输血性疟疾防治效果观察

    常州市位于东经119°08′~120°12′,北纬31°09′~32°04′,地处江苏省东南部.属间日疟轻度流行区,中华按蚊为唯一的传播媒介.经过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结合防蚊灭蚊等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全市疟疾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至1987年全市疟疾发病率已控制在1以下,并继续逐年下降.1986~1989年对疟疾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输血传播疟疾19例,严重影响了全市疟疾疫情的稳定.针对这一情况,我市及时制定了防治方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开展献血员疟疾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

    作者:管新亚;朱仕英;邹永根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主管: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