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丽
目的:通过对贵州省黔南州2013-2016年手足口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的分析,为今后手足口病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手足口病监测数据,对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综合分析,对部分手足口病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2013-2016年全州手足口病病例报告1207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3.01/10万,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3-7月,在10-12月出现小高峰,以3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居多.部分患者的病原学检测结果以柯萨奇病毒A16 型(CoxA16)其他肠道病毒为主.结论:黔南州近年来手足口病发病逐年呈下降趋势,但在2016年又反弹升高,仍然是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今后手足口病防制工作应加强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肖靓靓;罗彤;古明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艾迪注射液进行姑息性治疗的疗效,为当前晚期癌症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三年期间收治36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实验组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艾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的50.00%,生活质量改善率77.78%高于对照组的33.33%,VAS评分4.23±0.48分低于对照组5.11±0.56分,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改善率、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姑息性治疗中艾迪注射液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旋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在人流手术中,使用超声引导的效果和要点,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针对647例人流手术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干预,并归为观察组,针对另外50例人流手术患者仅仅常规手术,并归为对照组,两组共697例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6月到2016年5月间收治;进行手术后对两组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针对性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0.3%明显较少(对照组4.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性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手术进行所用的时间明显较短、手术过程中累计出血量明显较少、手术出血停止时间明显较早,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月经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为26.35±3.15天明显较短(对照组为32.15±3.25天).结论:超声引导下人流术分析发现,其能够相对缩短患者手术进行的时间,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准确进行引导,减少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借鉴.
作者:席永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索以专题讲座为基础结合典型病例分析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教学中的效果. 方法:通过典型病例分析讨论,创建问题情境来引入相关专题讲座进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教学活动. 结果:观察组实习学生综合成绩优于对照组,在综合分析能力、语言沟通、主动探索性、团队精神等方面明显提高.综合考核和问卷调查显示,81%以上的学生认为专题讲座结合典型病例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结论:专题讲座结合典型病例教学法明显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独立自主性,增强了对问题的探索精神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作者:张慧;刘建勇;吴卫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析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实施仰卧位手法牵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0例,依据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方法治疗,包括颈部制动、理疗以及药物等方法,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仰卧位手法牵引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有效率66%;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为(6.2±1.1)分,对照组(11.5±2.2)分.结论:仰卧位手法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可以帮助颈部动脉血流状态得以改善,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杜红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本实验的课题在于探讨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112例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再对实验组56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照组56例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与腕功能指标.结果:实验组桡偏、尺偏、背伸与掌屈的度数都大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腕功能指标可通过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显著改善,并发症发生率能够得到明显降低,值得推广.
作者:范攀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对吉西他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胆系肿瘤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将2015年5月-2017年5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晚期胆系肿瘤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2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吉西他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之后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胆系肿瘤患者采取吉西他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推广于临床中使用.
作者:董子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以随机数字将2015年6月-2017年3月于我院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286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用常规西药+中医辨证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全面观察并记录,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功能障碍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充分改善患者肺功能障碍,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魏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生金平喘汤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并探究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就诊186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案,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生金平喘汤治疗,并对治疗有效性进行临床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49%,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在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等方面均较短,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果更佳.结论:针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实施生金平喘汤优化治疗具有显著效果,治疗有效率高,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跟骨骨折患者应用DR跟骨俯卧轴位检查的诊断有效性.方法:选2015年05月份到2017年05月份在我院检查的58例跟骨骨折患者的影像资料观察(注:全部患者都用DR跟骨正侧位及DR跟骨俯卧轴位拍片).结果:跟骨正侧位患者诊断20例,诊断显示率为34.48%,跟骨俯卧轴位患者诊断54例,诊断显示率为93.10%,跟骨俯卧轴位诊断显示率远大于跟骨正侧位诊断显示率,比较差异较为显著.结论:在跟骨骨折患者中应用DR跟骨俯卧轴位投照,其DR片能够充分显示患者病灶,检查漏诊率低,诊断显示率高,可以应用.
作者:罗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对优质护理模式在产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到2016年9月收治的18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92例,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产科护理,给予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为8.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为4.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97.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房护理管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可以极大的降低产妇的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率,并且能够有效的提升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刘梅;乔慧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老年人基本信息和健康状况,为如何为老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自制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919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从基本情况、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自理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与慢性病患病情况;有2031人患有三高类疾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占调查人群总数的69.6%;有822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占28.2%;有189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占6.5%.14.6%的老年人有照护方面需求.结论:对辖区内老年人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的调研,了解照护需求情况,以家庭医生为主体,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提高并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更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高妍;蔡雨阳;王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部位动脉采血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选择科学的采血部位,提升采血成功率,降低患者疼痛.方法:选择2017年05月-2017年07月期间我院经动脉采血并行检验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试验对象,将其分为A、B、C三组,各组均为30例,其中,A组30例经桡动脉采血,B组经股动脉采血,C组经肱动脉采血,比较3组采血成功率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C两组采血成功率明显低于A组(P<0.05);同时,A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升采血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魏秀春;代洪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工作中加用人性化护理的具体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提供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产科常规护理服务时增加人性化护理内容,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7%,对照组为77.42%,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负面情绪(焦虑、抑郁)表现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方法护理后两组各负面情绪量表(SDS、SAS)评分均显著降低(较护理前),观察组SDS、SAS量表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拟满意度调查表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科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可显著改善其负面情绪,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符书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为拟定临床诊疗计划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前来我院诊治的14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划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患者给于中药加西药治疗,对照组仅给西药治疗,疗程为期4周.待两组疗程完成后,比较临床疗效、药物副作用.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疾病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诊疗后,观察组所取得的临床疗效、药物副作用均较对照组为优;观察组的疾病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药物副作用,防止疾病复发,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
作者:吕小雁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胃溃疡病人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50例慢性胃溃疡病人在平均分配原则的基础上,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病人应用一般护理,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上强化护理干预,护理后,对两组病人具体情况作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强化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对照组病人应用一般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对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结果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慢性胃溃疡病人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和病人的满意度,促进了患者的健康.
作者:白洁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小儿豉翅清热颗粒对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的具体疗效.方法:在本院提取100例的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病例的患者,然后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治疗组的50例给予小人豉翅清热颗粒进行治疗,而对照组的50例则给予儿童感冒灵颗粒进行治疗.两组的治疗疗程都是3周,每一位患者的每一日口服均为三次.接下来的时间里便分别比较两组的退热时间和临床有效率以及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在三个疗程下来之后,发现治疗组的退热时间、总有效率以及症状体征改善率比对照组更加显著.结论:小儿豉翅清热颗粒治疗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效果较好.
作者:乔立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在大数据、云服务等高科技诊疗体系下发展起来的医学影像诊疗中心模式,使社区医院的影像科被取代的风险日趋严峻.借助上级医院专家大查房的机遇,运用多科室协助的方式,创新开展多层面的集中读片讨论会,旨在提高社区医院影像科室的整体诊疗水平,助力社区医院诊疗水平上新台阶.
作者:李华翔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在晚期结肠癌化疗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方法: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治疗晚期结肠癌的患者中选取87例进行分析,采取随机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44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取奥沙利铂、亚叶酸钙以及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研究组采取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65.91%)明显比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34.88%)高,经检验,X2=8.3744,P<0.05,差异存统计学意义.从不良反应出现情况来看,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晚期结肠癌患者采取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可促进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乔炜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通过病例分析,为了降低剖宫产率,严格掌握剖腹产指征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从我院收录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收录的75例剖腹产患者资料,对其病况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75例剖腹产患者,主要指征包括:胎儿宫内窘迫28例,占37.3%;臀位11例,占14.7%;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8例,占 10.7%;产妇要求7例,占9.3%;妊高征6例,占8.0%;巨大儿5例,占6.7%;羊水过少4例,占5.3%;相对头盆不称4例,占5.3%;疤痕子宫2例,占2.7%.结论:临床熟练掌握剖腹产指征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剖宫产率,避免手术不当造成的意外风险.
作者:杨光美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