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黄莉
目的:对比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以及心肌灌注显像在冠状动脉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因疑似冠心痛而来我院接受诊治的患者100例进行分析,以冠状造影(CAG)为金标准,先后对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即MSCTA与MPI),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结果;CAG金标准确诊有80例,MSCTA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与MPI诊断相比显著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式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与MSCTA对比显著较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状动脉疾病疑似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方式虽然相比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方式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是若将两种方式联合应用将会产生极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玉环;李颖华;于俊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改良口腔护理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于我院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共10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探讨,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口腔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改良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口腔异味、口腔炎、口腔溃疡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给予改良口腔护理后,发生口腔异味、口腔炎、口胸腔溃疡及肺部感染的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改良口腔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口腔异味、口腔炎、口胸腔溃疡及肺部感染的概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丽琴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儿童骨科护理过程中实施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骨科患儿81例作为观察对象(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41例骨科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治疗依从性、家属的骨科知识知晓率以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治疗时间(5.63±3.57)天少于对照组的(3.12±1.25)天;实验组治疗依从性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2.50%;实验组骨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7.0%,高于对照组的67.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2.5%,组间数据对比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对骨科患儿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较高,能提高骨科知识的知晓度、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减少治疗时间,促进患儿预后.
作者:蒙汉英;孙莹;蒙焕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实施护理专案改善提高血液科移植病房低年资护士配置化疗药物时职业防护依从性.方法:通过现场观察和问卷调查,按照专案改善步骤对血液科移植病房低年资护士配置化疗药物时职业防护依从性进行观察统计,采取可行的干预措施,比较专案改善前后的护士配置化疗药物时职业防护依从性.结果:实施专案改善后呼吸科医护人员的血液科移植病房低年资护士配置化疗药物时职业防护依从性由实施前49.9%提高至96.8%.结论:通过护理专案改善找出临床护理中存在问题的具体原因,制定针对性强的干预措施,从而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魏玲;王红霞;孙德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以便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白内障忠者1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0例,两组均一期植入人工晶体,对照组采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手术,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手术,观察两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一天、一个月、三个月,两组的视力恢复情况稍有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手术和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对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均有较好的效果,超声乳化手术在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势力范围0.1-0.3)并发症发生率较小,应用较为广泛.
作者:何光国;喻兴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精细化管理在全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方法:将我院急诊科、儿科、ICU、手术室等科室的82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名.对于对照组的护理人员实施常规管理,对于观察组则实施精细化管理,观察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结果,并记录下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理论、实操分数以及管理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患者较之对照组的满意度更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在全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颖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总结骨科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针对Braden分级结果进行护理干预.方法:选择200例骨科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患者,自行设计压疮调查表,排除不同Braden分级对压疮问题发生的具体影响.结果:针对Braden分级轻度患者而言,2h或更频繁的翻身、受限于床应用气垫床、营养护理、护理人员培训、减压产品应用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压疮并发症问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aden分级中度及以上患者2h翻身、避免骨凸起部位直接接触、书面交接班、书面护理记录可以有效预防压疮并发症问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骨科治疗患者采取Braden分级结果进行护理预防,可以降低压疮并发症问题,提高治疗预后.
作者:张亚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阴道镜下活检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疑似有宫颈癌前病变并接受阴道镜下活检的8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在阴道镜下对可疑区域进行多点活检,以病理检查为终标准诊断结果,分析对照阴道镜下活检的检查效果.结果:经阴道镜检查80例患者中宫颈炎21例、CIN I 31例、CINⅡ11例、CIN Ⅲ10例,宫颈癌7例.经病理检查80例患者中宫颈炎24例、CINI 25例、CINⅡ16例、CINⅢ 9例、宫颈癌6例.阴道镜下活检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相符率为92.5%.结论:阴道镜下活检在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中有着很大的作用,其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滕菲;吴军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探讨肝胆结石手术治疗的患者采取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方法以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人在外院进修时肝胆外科收治的肝胆结石手术100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理念护理,评价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少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胆结石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恢复中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方案后临床效果恢复较为明显,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民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乙肝疫苗免疫儿童表面抗体衰减小年龄,为科学化免疫策略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此次研究开展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选取区域内年龄≤7岁常规体检儿童1000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受检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E)检测体内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分析不同年龄段肝疫苗免疫儿童的实际年龄与表面抗体阳性的关系,探究表面抗体衰减的小年龄.结果:①在此次研究中,不同性别儿童免疫应答结果显示,1000名未感染乙肝病毒的受检者中,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占70%(700/1000),其中男性儿童占到54.28%(380/700),女童占45.72%(320/700),男女性别在儿童乙肝表面免疫应答中无统计学意义.②对比不同年龄段乙肝疫苗免疫儿童的免疫应答情况,在1000名未感染乙肝病毒儿童中,4.0岁~年龄的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低,0.5岁~年龄的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高,经分析拟合,计算出3.99岁是乙肝疫苗免疫儿童表面抗体衰减小年龄.讨论:乙肝疫苗免疫后产生抗体的儿童,抗体产生会随着接种时间延长而衰减,通过进行不同方式乙肝疫苗接种管理、监测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保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治疗消化道早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内镜检查和常规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消化内镜新技术进行诊断及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影像质量评分、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影像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消化道早癌的患者采用消化内镜技术进行诊断及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不仅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闻,还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宋亮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产科抢救教学中的应用,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校2014级护理专业的11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56例,给予参照组学生传统教学模式,研究组则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教学效果.结果:通过时两组学生教学后各数据统计显示,研究组学生理论知识、操作考核等达标人数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实习的带教老师对学生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此外研究组学生对模拟情境教学方法评价度较高.结论: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产科抢救教学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有助于护理专业学生理论知识、操作能力、综合能力提高,增加带教老师与学生间的满意度,并且为临床护理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姚新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慢性病共病者服药依从性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现状及相关性.方法:抽取河南省开封市9个社区399例老年慢性病共病者,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测量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社区老年慢性病共病者服药依从性总分为66.40±9.55,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分为38.24±6.76,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为调节痛苦/沮丧情绪的自我效能感、调节生气/愤怒情绪的自我效能感、表达积极情绪的自我效能感.服药依从性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各维度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社区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应关注共病者情绪自我调节,并提供积极的心理干预,提高服药依从性.
作者:姚媛英;憨振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全切除加前臂移植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有效围术期护理工作.结果:患者术后并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情况,效果良好.结论:对于长期维持血液透析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来说,在围手术期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工作,能够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
作者:邢秀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焦虑情绪和疼痛感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60例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的本院甲状腺手术患者做研究,随机分2组/30例,观察组一全程护理,对照组一常规护理,相比焦虑评分、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焦虑、疼痛评分分别是:(38.94±2.84)分、(2.11±0.34)分,优势较大,P<0.05.结论:对甲状腺手术患者采取全程护理后,患者焦虑、疼痛感的改善效果非常显著.
作者:苏鸿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宫腔镜下手术切除孕囊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时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采用好的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减少剖宫产,支持顺产,降低对子宫宫腔的损坏,控制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发生率.
作者:石岩;梅松原;曹黎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将心理护理应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为日后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我院中选取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72例,运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将对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而在观察组中,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心理护理.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的方式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护理前相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有所下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干预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采用心理护理,不仅可以提升护理满意度,而且可以改善抑郁症状,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大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胡美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7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进行分配,先入院的54例患者归入到观察组,后入院的53例患者归入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开展治疗,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经过一段时闻的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足部功能评分等指标上,有明显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疗效更好,拥有较短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在足部功能评分中,相比常规手术的治疗方法,评分更高,所以具有较高的临场价值,值得广泛应用与推广.
作者:马明忠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本次针对尿液沉渣隐血检验对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究.方法:选取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患有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共有患者六十八例,根据不一样的检验方法的结果,将其分为尿沉渣镜检方法和尿液分析仅方法,对这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进行了比较.结果:①尿液沉渣镜检阳性率为85.3%,阴性率为17.7%;尿液分析仪阳性率为69.1%,阴性率为30.9%②对两组进行了对比,尿液沉渣镜检尿液隐血检验指标阳性率明显高于尿液分析仪;③通过使用尿液沉渣镜检,对肾结石、肾肿瘤等疾病进行了诊断,其诊断准确率比尿液分析仪高.结论:对于泌尿系统疾病而言,尿液沉渣隐血检验临床诊断效果较为理想,有着极高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杨红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并分析导致标本溶血的原因,以探寻对策.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0名健康人员,所有受检者均进行常规生化指标检验,所采集的血液标本均分为正常标本(正常组)与溶血标本(溶血组),比较两组各项生化指标检验水平.结果:溶血组DBIL、TBIL、ALB、TP、CK、AST、ALT、Ca与U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显著(P<0.05);溶血组GLU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BUN与Cr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标本溶血套影响较多的生化指标检验结果,临床检验工作者应时其给予重视,根据导致溶血的相关原因,采取对策.
作者:蒋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