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特殊表现的小儿脑囊虫病19例分析

哲增科;张驰;王霞

关键词:特殊表现, 脑囊虫病, 颅内压增高, 神经系统, 临床表现, 精神障碍, 寄生虫病, 大脑皮质, 青壮年, 脑膜炎, 症状, 诊治, 发病, 癫痫, 病变
摘要:脑囊虫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寄生虫病。病变以大脑皮质为常见。主要见于青壮年,但目前小儿发病亦见增多。主要临床表现为癫痫、脑膜炎、颅内压增高及精神障碍等多种症状。现将1995~1998年诊治的特殊表现的小儿脑囊虫病19例报道如下。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相关文献
  • 滁州市疟疾疫情调查报告

    滁州市地处江淮之间,曾经是疟疾高发地区,经过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疟疾发病已大幅度下降。为了解近几年疫情报告情况及1997年的疟疾实际发病数,于1998年4月对滁州市来安县3个乡镇6个行政村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作者:许陆珊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间日疟原虫PCR检测试剂盒用于疟疾监测的现场评价

    为评价间日疟原虫PCR检测试剂盒在疟疾现场监测中的效果,采用该试剂盒和常规镜检法对安徽省疟疾流行区的940份血样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该PCR检测试剂盒对234例在校中学生的人群带虫调查的阳性检出例数(5例)高于常规镜检(2例),所需检测时间和费用均低于常规镜检。同时,采用两法对519例门诊发热病人血片(镜检初检阳性16例,阴性503例)进行复核,镜检复核发现漏诊2例,PCR复核发现漏诊6例,所需复核时间和费用也均低于常规镜检。采用两法对187例门诊“三热”病人进行被动病例检测,PCR检出阳性例数略高于镜检,但单位检测时间和费用也高于镜检。现场评价结果提示,该PCR检测试剂盒可替代镜检用于疟疾监测中大样本检测,且具有敏感、特异、高效和价廉的特点。

    作者:夏惠;沈毓祖;高琪;方强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乳腺猪囊尾蚴病2例

    例1,女,36岁,工人,吉林市人。左乳腺组织内有1 cm×1.5 cm的肿块,触稍痛。市内医院以“乳腺纤维瘤”于1999年12月手术摘除。病理诊断为乳腺猪囊尾蚴。翌年5月因头痛、癫痫反复发作来我院。头部CT诊断:脑囊虫病。囊虫免疫检查:CAg、IHA及ELISA均(+)。综合诊断:脑合并乳腺囊虫病。经住院抗囊虫治疗,临床治愈出院。

    作者:高晶;栾桦;刘书绵;管凤香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三峡大坝工程对长江安徽段滩地开发利用及其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

    为阐明三峡建坝后水位变化对长江安徽段滩地开发利用及其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对长江安徽段江湖洲滩血吸虫病流行区人文、滩貌结构与植被分布、滩地开发利用以及钉螺分布等进行现况调查,结合三峡大坝工程对长江安徽段水位变化影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长江安徽段江湖洲滩16.28%的滩地面积被农业开发利用,7.88%的滩地面积被开发为水产养殖,有10%左右的滩地被翻耕植树,已被农业开发的江洲湖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棉花、油菜、小麦。三峡建坝后长江中下游秋季水位将有所下降,使滩地露滩时间提前。表明三峡工程将有利于滩地农作物的播种,使滩地可开发耕种的面积扩大而有利于消灭滩地钉螺。

    作者:张世清;汪天平;葛继华;何家昶;陶承国;张功华;吕大兵;吴维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IL-12对日本血吸虫重组SjGST-Sj32蛋白保护性免疫效果的影响

    为进一步提高重组SjGST-Sj32(rSjGST-Sj32)的免疫保护作用,用IL-12 作为佐剂进行免疫增强效果的观察。在0、2、6周用rSjGST-Sj32经皮下免疫小鼠3次,攻击感染后1、3、5、7、9 d经腹腔注射佐剂IL-12,用减虫率及减卵率表示保护性免疫力。结果与PBS对照组相比,rSjGST-Sj32/IL-12组减虫率为38.2%(P<0.01),每克肝卵数(LEP G)减少率为75.1%(P<0.01),每雌肝卵数(LEPF)减少率为72.9%(P<0.01);与单独注射rSjGST-Sj32组相比,rSjGST-Sj32/IL-12组减虫率为26.8%(P<0.05),LEPG减少率为72.5%(P<0.01),LEPF减少率为66.2%(P<0.05)。表明IL-12作为佐剂,可同时增强rSjGST-Sj32诱导小鼠产生的抗感染和抗生殖免疫保护力。

    作者:蔡春;易新元;周金春;张顺科;舒新华;曾宪芳;Larry McReynol ds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江苏省人体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和特点

    为了解经大规模防治及经济发展后,江苏省人体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和特点,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方法,1999年在江苏省33个县(市)进行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总感染率为20.39%,男、女感染率分别为19.95%和20.82%。共查出21种人体寄生虫,包括线虫8种、吸虫2种、绦虫3种和原虫8种。感染1、2、3、4种虫者分别占感染人数的88.70%、9.73%、1.48%和0.09%。人群中蛲虫、钩虫、蛔虫、鞭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4.44%、6.97%、5.78%和4.66%。华支睾吸虫和姜片虫感染率分别为0.12%和0.07%。蛲虫和蛔虫感染率高的年龄组在10岁以下,钩虫感染率高的是40~60岁年龄组。结果表明,江苏省人体寄生虫的感染率较10年前已有大幅度下降,但寄生虫病仍是危害欠发达地区居民的主要疾病之一。

    作者:孙凤华;钱益新;曹汉钧;陈锦英;吴中兴;赵兰凤;徐振刚;徐祥珍;赵勇进;葛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云南省保山地区首次发现斯氏肺吸虫

    为证实保山地区有无肺吸虫病的自然疫源地以及人群感染情况,我站寄防科在3个县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在昌宁县更戛乡的溪蟹中查出肺吸虫囊蚴。为进一步核实其自然疫源地的存在及确定虫种,又对此地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及肺吸虫动物感染实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春富;邓永元;李加全;李赵荣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不同品牌洗涤剂体外杀灭阴道毛滴虫的效果观察

    为了解新型洗涤剂对阴道毛滴虫的杀灭效果,采用常用洗衣粉、肥皂和浴液各3种,观察其在不同浓渡、不同时间内对阴道毛滴虫的杀灭效果。结果显示,洗衣粉、浴液、肥皂对阴道毛滴虫均有杀灭作用,其效果随浓度的增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以浴液杀虫效果佳,肥皂和洗衣粉次之。

    作者:王克信;宋葆华;高兴政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多种寄生虫种群感染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医学是把各种传染病看作由单一病原体引起的一个孤立的整体。而热带医学研究的则是人体感染1种以上病原体的普遍性,这些病原体中的每一种对宿主疾病的发生过程都有明显的影响。包括发病机理、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

    作者:尹克霞;李玉民;黄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弓形虫保种的实验观察

    弓形虫保种常用小鼠腹腔转种传代,该法费时费力,若转种不及时容易断种,为解决此问题,我们对弓形虫在4℃存放不同时间后的感染力,及应用保护剂在不同温度下存放不同时间后弓形虫的死亡率进行了观察。

    作者:张洪花;辛福敏;贾凤菊;岳继娥;李怀菊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特殊表现的小儿脑囊虫病19例分析

    脑囊虫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寄生虫病。病变以大脑皮质为常见。主要见于青壮年,但目前小儿发病亦见增多。主要临床表现为癫痫、脑膜炎、颅内压增高及精神障碍等多种症状。现将1995~1998年诊治的特殊表现的小儿脑囊虫病19例报道如下。

    作者:哲增科;张驰;王霞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吡喹酮治疗对日本血吸虫31/32 kDa抗体的影响

    为探讨化疗对日本血吸虫31/32 kDa抗体的影响,应用纯化日本血吸虫31/32 kDa抗原(Sj31/32)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对94例经吡喹酮治疗后不同时期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抗体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3和6个月血清31/32 kDa IgG水平分别为1.26±0.15和0.6 5±0.14(治疗前为2.03±0.20,P<0.01),而SEA IgG水平则分别为2.87±0.19和2.30±0 .20(治疗前为3.01±0.17,P>0.05)。各年龄组治疗前后血吸虫抗体水平均随治疗进展而降低,其中儿童和青少年(3~20岁年龄组)Sj31/32 IgG水平下降快,治疗后6个月时几乎接近正常值。治疗前Sj31/32 IgG与SEA IgG水平之间高度相关(r=0.90),治疗后3和6个月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降低(r分别为0.30和0.40)。结果表明,吡喹酮治疗后患者血清中S j31/32 IgG下降较快,Sj31/32 IgG似可作为一种短期抗体用于疗效考核。

    作者:沈定文;罗金萍;陈喜王圭;覃金红;彭胜国;王松茂;陈爱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结膜吸吮线虫病2例

    例1 男,17岁,农民。因右眼红痛,视力下降4~5 d,于1996年8月10日来本院就诊。全身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4,且混合充血,角膜后KP(++),房水混,丁达尔现象(+),前房角下方可见约1 mm积脓。

    作者:孙晓香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吉林地区大学生人体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

    为进一步了解人群蠕形螨感染情况,1992~1998年对部分住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李薇;刘玉和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绦虫及其虫卵的电镜制样探讨

    在带绦虫超微结构研究中,样品制备一直存在较多困难。为配合我院研究生课题研究,我们对绦虫成虫及其虫卵的电镜制样进行了探索和改进,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作者:徐敏;卢鹤翔;田喜凤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江苏省铜山县丝虫病防治与监测

    铜山县位于江苏省北部,地处黄淮平原东侧,北纬34°1′,东经117°1′。年平均气温13.99℃,相对湿度75%。境内约1/5面积为丘陵山区,其余均为平原。耕地面积172.28万亩,农作物以杂粮、水稻为主,水稻面积约占37%。辖区内有29个乡镇,544个行政村,1 257 618人。 1983~1986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丝虫病普查普治,1987~1996年继续开展丝虫病防治及纵横向监测工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宪竹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种媒介蚊种的氨基酸代谢

    为观察蚊细胞系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氨基酸的代谢,用国内常见蚊虫细胞系 Cpp512 、Aalb105、Anso242及Ana104作18种氨基酸代谢动态观察。结果表明,除Aalb105外,其它3 种蚊细胞对谷氨酸和谷氨酰胺需量特别大。亮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等则变化不明显,而丝氨酸、甘氨酸和组氨酸均有些增加。天门冬氨酸在Aalb105、Cpp512和Anso242 培养液中为下降,而在Ana104中为增高。苏氨酸在Ana104和Anso242培养液中含量增高明显,而在Cpp512中却下降。鸟氨酸和脯氨酸在Anso242培养液中含量增高明显。苯丙氨酸含量在Ana104和Anso242培养液中呈下降趋势,而在Aalb105和Cpp512中变化不显著。这些代谢特点造就了它们各自生理、生态、遗传和传病等方面的特征,也为更合理配制蚊细胞培养基提供了可靠资料。

    作者:朱翔;赵郁光;蓝明扬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疟疾暴发流行点媒介按蚊人血指数调查

    1998年河南信阳平桥区的洋河乡二十里河村部分居民组发生了间日疟暴发流行,访问居民疟史率>50%,原虫率为2.00%。1999年6~8月在暴发流行的蔡湾居民组,对媒介的人血指数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尚乐园;陈建设;刘辉;李爱民;苏玉杰;顾政诚;罗曼珍;郑香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阿苯达唑合并噻嘧啶驱除动物体内肠道线虫的效果

    在钩虫病现场防治工作中,为探索一种驱虫效果好、排虫快的药物或疗法,我们曾采用阿苯达唑合并噻嘧啶治疗人体肠道线虫感染,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1]。为进一步了解两种药物混合使用的疗效及给药后的排虫情况,1992年特做了大白鼠和犬的驱虫实验观察。

    作者:唐中玖;陈闯;张孝蓉;张德洪;陈亚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引文分析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所刊文献已编入美国蚊虫控制学会的文献索引(Literature References Section of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osquito Control Association),热带病公报(Tropical diseases Bulletin),卫生学及传染病文摘(Abstracts on Hygiene and Communicable Diseases),蠕虫学文摘A辑(Helminthological Abstracts Series A),医学和兽医昆虫学评论(Review of Medical and Veterinary Entomology)。世界卫生组织TDR所编的主要热带病文摘季刊(Quarterly Bibliography of Major Tropical Diseases)也收录其发表的文献,是一份在寄生虫学及寄生虫病学科内有影响的期刊。作者对该刊的引文作一统计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振琼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主管: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