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53例早产儿原因及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龚瑾;曹蓓;张娟

关键词:早产儿, 原因, 胎膜早破, 井发症
摘要:目的 了解早产儿发生的原因及常见并发症,以提高早产儿的救治率及减少伤残的发生.方法 收集2008年1-12月出生的453例早产儿资料,按胎龄分为两组,即≤32周、>32周;按出生体重分为两组,即≤1500g和>1500g.对其发生原因、并发症、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453例早产的主要原因为胎膜早破155例(34.22%)、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产科高危因素86例(18.98%)、多胎75例(16.56%)、胎盘异常30例(6.62%)、妊娠合并糖尿病22例(4.86%).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0例(6.62%),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并发症为新生儿败血症140例(30.90%)、糖代谢紊乱119例(26.27%)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62例(13.6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防止胎膜早破是预防早产的关键,同时加强围产期监测,减少早产儿发生概率,对早产儿应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并针对性治疗,以降低其病死率.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IL-17在多发性硬化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IL-17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23例MS患者及21例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RT-PCR检测单个核细胞中IL-17mRNA的水平,ELISA检测外周血浆中IL-17的分泌水平.结果 在MS组和健康对照组,IL-17mRNA的表达水平与血浆中IL-17的水平一致(P>0.05);治疗前,MS患者外周血IL-17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经治疗后,MS患者外周血IL-17表达明显降低(P<0.01),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IL-17可能参与了MS的发病,其表达水平与病情密切相关.

    作者:高云春;刘想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婴儿奶瓶及尿液中双酚A污染调查

    目的 建立婴儿奶瓶及尿液中双酚A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奶瓶经过一定温度浸泡,将溶出的双酚A经固相萃取,甲醇提取,优化HPLC-荧光法进行检测;用β-葡萄糖酸酐酶、硫酸酯酶水解婴儿尿液中的结合型双酚A,酶解后溶液采用固相萃取柱浓缩、富集和净化,优化HPLC-荧光法进行检测.结果 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5~1.0mg/L,检出限为0.0003mg/L,加标回收率为71.3%~101.2%.结论 该方法测定婴儿奶瓶和尿液中双酚A,具有较高灵敏度、精密度.运用该方法进行实际样品的检测,得到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科研数据.

    作者:汪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危重型手足口病的早期识别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重型进展为危重型的早期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危重型HFMD66例(观察组),同期住院重型HFMD132例(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的差异,探讨重型HFMD进展为危重型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3岁、精神差、嗜睡、频繁惊跳或抖动、呕吐(>3次/d)、循环不良、白细胞升高(>15×109/L)、血糖高、肺部渗出性改变为主要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OR)值分911为5.617、1.842、1.072、7.916、6.743、10.385、4.952、3.127、2.86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3岁、频繁惊跳或抖动、呕吐(>3次/d)、循环不良、白细胞升高(>15×109/L)为重型手足口病进展为危重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3岁、频繁惊跳或抖动、呕吐(>3次/d)、循环不良、白细胞升高(>15×109/L)与重型手足口病进展为危重型高度相关.

    作者:刘静;罗如平;张先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结核防治宣传模式对健康教育效果影响的调查

    目的 分析以基层妇女主任为结核防治宣传员的健康教育模式在会同县实施的实际效果.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使用同一问卷于基线及干预一年后对调查对象进行入户面对面询问式调查.结果 干预后不同性别知晓率均有显著提高,不同类别地区知晓率显著提高,单一核心信息知晓率除第1条和第2条外均有提高,同时主动就诊人数增多.结论 以基层妇女主任为义务宣传员的健康教育模式,对该县居民结核防治知识知晓率的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杨森源;覃正华;李显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液基薄层细胞学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评价

    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联合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癌筛查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妇科门诊1038例临床可疑患者进行宫颈癌筛查,其中536例做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联合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观察组),502例直接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对照组),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组组织学诊断阳性符合率.结果 观察组组织学诊断阳性符合率为72.01%,对照组为50.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液基薄层细胞气检查联合阴道镜活检可提高宫颈癌早期诊断率.

    作者:张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2009-2010年中方县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中方县医疗机构消毒工作的质量,探讨影响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的因素,为科学指导医疗单位的消毒工作,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消毒技术规范>进行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的采样、检测和评价.结果 2年共监测各类样品1103份,总合格率73.4%,2009年合格率为70.6%(387/548),2010年合格率为76.2%(423/555);年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合格率分别为86.9%(265/305)、65.6%(455/694)、86.5%(90/104),各级医疗机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类样品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分别为61.4%(113/184)、71.4%(210/294)、69.3%(205/296)、85.7%(282/329),各类消毒样品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加强医务人员的消毒技术培训,加强消毒监测力度,提高消毒合格率,降低医源性感染.

    作者:向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耐亚胺培南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亚胺培南耐药菌株的分离、耐药性和流行分布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各类标本,用美国BD公司BACTEC9120进行血培养.按常规方法分离细菌,在Phoenix100全自动分析系统和配套试剂中,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非天然耐亚胺培南革兰阴性细菌276株,其中非发酵菌235株,占85.1%,肠杆菌科细菌41株,占14.9%;主要有鲍曼不动杆菌154株(55.8%)、铜绿假单胞菌81株(29.3%)、大肠埃希菌17株(6.2%).常见的感染部位是呼吸系统,呼吸道标本(包括痰、咽拭子、肺泡灌洗液等)181株,占65.6%;其次是分泌物65株(23.6%)、血液8株(2.9%)、尿液6株(2.2%).耐亚胺培南菌株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平均耐药率为46%~88%,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平均耐药率高,达88%,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为81%.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为32.1%,而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达93.5%.结论 耐亚胺培南菌株大多存在多重耐药性,甚至泛耐性,应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欧阳育琪;史文元;黄红卫;林应标;黄强;熊劲芝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社区健康促进在预防慢性病中的作用探讨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从机构意义上将临床医疗和公共卫生结合在一起,是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双层网底.健康促进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防治是社区健康中心六大任务中重要的一项,也是受社区居民欢迎的服务项目.人口老龄化、人群饮食结构调整、生活方式变化以及由环境恶化的因素造成的慢性病患病率和死亡率逐年递增,已成为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以社区为依托,动员全社会的参与,综合性医院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及慢性病防治机构的积极努力,开展以慢性病综合防治为目的的健康促进,构筑预防慢性病长城,使社区更健康,成为预防和控制慢性病、解决人口老龄化的为有效的途径.

    作者:林中;林惠玲;曾念彬;潘建清;谢延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糖尿病患者的微型营养评价

    目的 用微型营养评价法(MNA)评价糖尿病(DM)患者的营养状况,了解营养不良的患病率,提出改善营养状况的措施.方法 对重庆市新桥医院10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MNA问卷调查,根据MNA评分标准评价糖尿病患者营养状况.结果 MNA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8.5%营养不良,64.2%具有营养不良危险,27.3%营养良好.老年糖尿病患者(年龄≥60岁)有48例,其中有16.7%营养不良,62.5%具有营养不良危险,20.8%营养良好.结论 糖尿病营养不良患病率与年龄正相关,心理指导对提高DM患者营养状况有益.

    作者:黄陈;徐静;王建;胡雯;李明秀;姜学英;刘俊;樊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健康信念教育对临床不可触及且可疑乳腺肿块患者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以健康信念模式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对临床不可触及且可疑乳腺肿块患者的认知、态度、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本科住院的临床不可触及且可疑乳腺肿块患者83例进行以健康信念模式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在向患者科普相关知识的同时,帮助患者认识疾病、接受治疗、选择佳的诊断、治疗方式-麦默通微创旋切术(Mammotome).健康教育前后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患者对乳腺肿块的认识、治疗态度及治疗方式的选择等.结果 以健康信念模式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改变了患者的治疗态度、改变了患者治疗的行为,健康信念教育前后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健康信念模式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她们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改变她们对疾病采取的行为、促使她们选择有效的治疗手段,从而使更多的可疑乳腺肿块患者得到及早的诊治.

    作者:吴清时;张爱玲;王永霞;曹茵;黎相敏;伦款如;庾宝玲;袁惠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厦门市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就诊延迟与确诊延迟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厦门市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就诊延迟与确诊延迟情况,并探索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厦门市2010年1-4月在治流动人口肺结核病进行电话问卷调查.结果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就诊延迟与确诊延迟现象较严重,文化程度与就诊延迟有关,首诊单位、就诊次数与确诊延迟有关,肺结核病人发病前结核病知晓率低.结论 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加强流动人口尤其是低文化程度人群的结核病健康促进活动.

    作者:杨艺明;陈忠龙;许文灿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学生卫生行为与卫生知识现况研究

    目的 了解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学生卫生行为与卫生知识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学生966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回答情况进行赋值,根据性别、学校性质、是否为独生子女以及住房类型等分类比较其卫生行为与卫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差异.结果 卫生行为总体得分(45.17±4.47)分,卫生知识总体(28.95±4.87)分,在不同人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卫生行为和卫生知识掌握情况打工子弟学校学生低于公立学校学生,打工子弟学生低于北京本地学生.结论 打工子弟人群是相对弱势群体,应加强打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健康教育与健康行为干预.

    作者:刘枫;朴玮;张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和影响因素,探索适合农村社区居民艾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模式和途径,为下一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两阶段整群抽样方式,对湘潭市2个农村县市1458名农村居民进行艾滋病KAP问卷调查.结果 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9.3%,平均得分8.2分,影响得分高低的主要因素为近1年接受过艾滋病干预服务(OR=5.71)、外出务工时间在6个月及以上(OR=4.88)、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3.89)、男性(OR=2.63)和年龄(45~60岁,OR=0.57)(P均<0.05).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为电视,占79.5%.有关艾滋病态度,平均得分4.9分.近1年有婚外性行为的占5.2%,近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27.9%,仅有5.8%近1年内做过VCT.结论 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不高,关于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要扩大覆盖面、系统性和针对性相结合,要消除歧视和恐惧心理,较大年龄、文化程度低、女性、未婚和外出务工人员应该是健康教育干预的重点.

    作者:成凌志;易建铁;周红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中心2007年1月-2010年10月实施的所有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新鲜周期中行D3 d单胚胎移植的125个周期,其中选择性单胚胎移植39个周期(A组),仅有单个胚胎可移植的86个周期(B组),分析和比较两组单胚胎移植的年龄、不孕时间、基础FSH值、获卵数、胚胎卵裂球数及优胚数,HCG日内膜厚度及E2值、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的差异.结果 A、B两组的年龄、不孕时间、基础FSH值、获卵数、移植胚胎卵裂球数及优胚数、HCG日内膜厚度及E2值、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分别为(28.89±3.223)岁和(34.01±4.809)岁;(4.31±2.776)年和(6.30±5.332)年;(5.5±2.256)IU/L和(10.26±3.757)IU/L;(5.42±2.649)个和(1.75±0.324)个;(10.58±3.46)个和(5.39±2.45)个;(1.42±0.649)个和(1.75±0.724)个;(1.25±2.965)mm和(10.02±1.962)mm;(10132±4303)pmmol/L和(5982±2108)pmmol/L;46.15%(18/39)和27.91%(24/86);22.22%和37.5%.A组的平均年龄、不孕时间、基础FSH值、获卵数明显小于B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HCG日E2值和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B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移植胚胎的卵裂球数目、HCG日内膜厚度、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的流产率(22.22%)低于B组(37.50%).结论 对于年龄小于35岁,卵巢储备功能正常者,选择D3d优质单胚胎移植可达到较高的临床妊娠率而降低多胎率.

    作者:孟琳;邓朝晖;阳翎;唐慧珍;柳朝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射频消融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预激综合征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预激综合征中的疗效.方法 对6例有显性房室旁道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单纯药物治疗的12例扩张型心肌病作为对照组.术后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进行随访,术前及术后6个月使用二维多普勒彩超测量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 )、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测定血浆中B型脑钠肽(BNP)水平.结果 全部治疗组病例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术后LVDd、LVEF、BNP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预激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心脏再同步化有关.

    作者:吴欣军;周滔;周卫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保守术联合药物预防输卵管持续性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黄体剥除联合术后米非司酮预防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后持续性异位妊娠(persistent ectopic pregnancy,PEP)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50例输卵管妊娠病例,分为2组,观察组28例有生育要求,行腹腔镜下保守手术同时行黄体剥除术,术后口服米非司酮,对照组22例无生育要求,行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结果 二组术后无1例发生PE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β-HCG恢复到正常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体剥除联合术后口服米非司酮能成功预防腹腔镜下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后PEP的发生,扩大了保守性手术治疗的范围,术后口服药物治疗,减少患者痛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巢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体会

    目的 总结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CSEA)用于老年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体会.方法 38例老年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全部选用CSEA,于L2-3或L3-4椎间隙穿刺进入硬膜外腔后,用25G腰穿针刺入蛛网膜下腔,见脑脊液流出后予以0.75%布比卡因1.5ml加10%葡萄糖0.5ml混合液,硬膜外腔置管后平卧,调节麻醉平面.结果 镇痛效果满意,肌松良好,循环、呼吸平稳,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CSEA镇痛、肌松效果满意,对呼吸、循环干扰小,安全、有效,对于老年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较为理想的一种麻醉方法.

    作者:李广海;刘国乔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一起学校红斑性肢痛症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调查安仁三中学生红斑性肢痛症流行情况、分析流行因素,进行干预,以期预防该病在中小学校的再次流行.方法 对安仁三中学生红斑性肢痛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本次安仁三中学生红斑性肢痛症的发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3,P>0.05),年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6,P>0.05),女生发病率明显高于男生(χ2=17.78,P<0.01),寄宿生发病率高十走读生(χ2=124.85,P<0.01);临床特征以肢端疼痛,双侧足底痛,足趾、足跟痛为主,少数伴有手指疼痛及肢端有红斑.结论 确定这是一起红斑性肢痛症的暴发流行,该病的流行可能与学生营养不良、保暖差有关.完善学校的防寒设备,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加强营养;加强相关宣传教育,可以有效预防该病在中小学的流行.

    作者:张群力;侯美菊;谭慧敏;张敦华;陈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儿童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及干预进展

    意外伤害已成为当今世界威胁儿童健康和生命的主要问题,调查数据显示,我国0~14岁儿童死亡顺位第一位的是意外伤害.我国每年有71000名少年儿童死于跌落、家庭中毒窒息、溺水、交通事故、烫伤等意外伤害,意外死亡占小儿总死亡率的26.1%[1].防范儿童意外伤害不仅是当前各国所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而且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医疗卫生水平与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2].

    作者:黄兆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S100A9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S100A9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从6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和12例非恶性血液病骨髓中,检测S100A9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分析S100A9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和非恶性血液病表达差异及临床关系.结果 急性髓系白血病组S100A9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低于非恶性血液病组(P<0.05),并且S100A9在治愈的AML中表达升高(P<0.05).结论 S100A9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表达降低,S100A9表达水平可能是急性髓系白血病进展判断的重要标志物.

    作者:曹晓丽;侯春燕;林应标;郭满荣;颜复生;何准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