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时;张爱玲;王永霞;曹茵;黎相敏;伦款如;庾宝玲;袁惠红
目的 探讨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中心2007年1月-2010年10月实施的所有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新鲜周期中行D3 d单胚胎移植的125个周期,其中选择性单胚胎移植39个周期(A组),仅有单个胚胎可移植的86个周期(B组),分析和比较两组单胚胎移植的年龄、不孕时间、基础FSH值、获卵数、胚胎卵裂球数及优胚数,HCG日内膜厚度及E2值、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的差异.结果 A、B两组的年龄、不孕时间、基础FSH值、获卵数、移植胚胎卵裂球数及优胚数、HCG日内膜厚度及E2值、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分别为(28.89±3.223)岁和(34.01±4.809)岁;(4.31±2.776)年和(6.30±5.332)年;(5.5±2.256)IU/L和(10.26±3.757)IU/L;(5.42±2.649)个和(1.75±0.324)个;(10.58±3.46)个和(5.39±2.45)个;(1.42±0.649)个和(1.75±0.724)个;(1.25±2.965)mm和(10.02±1.962)mm;(10132±4303)pmmol/L和(5982±2108)pmmol/L;46.15%(18/39)和27.91%(24/86);22.22%和37.5%.A组的平均年龄、不孕时间、基础FSH值、获卵数明显小于B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HCG日E2值和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B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移植胚胎的卵裂球数目、HCG日内膜厚度、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的流产率(22.22%)低于B组(37.50%).结论 对于年龄小于35岁,卵巢储备功能正常者,选择D3d优质单胚胎移植可达到较高的临床妊娠率而降低多胎率.
作者:孟琳;邓朝晖;阳翎;唐慧珍;柳朝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联合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癌筛查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妇科门诊1038例临床可疑患者进行宫颈癌筛查,其中536例做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联合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观察组),502例直接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对照组),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组组织学诊断阳性符合率.结果 观察组组织学诊断阳性符合率为72.01%,对照组为50.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液基薄层细胞气检查联合阴道镜活检可提高宫颈癌早期诊断率.
作者:张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近几十年来,人们在同癌症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这种过去认为病因不明,神秘莫测的凶恶病魔,主要不是人们以往所熟悉的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原因引起,而是与人们所生活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大量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80%~90%以上的癌症极有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
作者:罗皓;唐焕文;杜进林;陈观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CSEA)用于老年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体会.方法 38例老年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全部选用CSEA,于L2-3或L3-4椎间隙穿刺进入硬膜外腔后,用25G腰穿针刺入蛛网膜下腔,见脑脊液流出后予以0.75%布比卡因1.5ml加10%葡萄糖0.5ml混合液,硬膜外腔置管后平卧,调节麻醉平面.结果 镇痛效果满意,肌松良好,循环、呼吸平稳,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CSEA镇痛、肌松效果满意,对呼吸、循环干扰小,安全、有效,对于老年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较为理想的一种麻醉方法.
作者:李广海;刘国乔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脊椎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8月-2010年8月期间收治的脊椎手术患者8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脊椎疾病患者在经确诊并行相关手术治疗的同时均给予常规护理,而研究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系统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并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心理状况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发生呼吸抑制、尿路感染、褥疮、下肢静脉血栓的比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干预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评分值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于减少脊椎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愈义,值得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邓惠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2009年3月-2010年7月岳阳市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水平,并分析亚胺培南耐药株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临床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用常规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若结果判定为耐药和中介,则进一步采用琼脂倍比稀释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及其他9种抗菌药物的MIC.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3.5%,20株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对9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也普遍较高,有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受试的10种抗菌药物全部耐药.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高,并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应密切关注本地区细菌耐药性的变迁,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廖文安;龚燕飞;刘湘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IL-17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23例MS患者及21例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RT-PCR检测单个核细胞中IL-17mRNA的水平,ELISA检测外周血浆中IL-17的分泌水平.结果 在MS组和健康对照组,IL-17mRNA的表达水平与血浆中IL-17的水平一致(P>0.05);治疗前,MS患者外周血IL-17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经治疗后,MS患者外周血IL-17表达明显降低(P<0.01),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IL-17可能参与了MS的发病,其表达水平与病情密切相关.
作者:高云春;刘想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观察其对血清脂联素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的影响.方法 2008年6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收治住院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和干预组,每组40例.常规治疗组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53.7±12.3)岁,干预组男30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54.5±13.2)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每天10mg,晚上8时服用,治疗4周.采用酶联免疫法(双抗体夹心)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和sICAM-1水平.结果 治疗前心功能Ⅳ级患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Ⅱ、Ⅲ级患者(P<0.05),而血清脂联素低于心功能Ⅱ、Ⅲ级患者(P<0.05),心功能Ⅱ、Ⅲ级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脂联素升高水平和sICAM-1下降水平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较常规治疗组血清脂联素升高水平和sICAM-1下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明显增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和降低sICAM-1水平,有利于抑制炎症反应.
作者:张惠芳;刘金霞;刘大成;王晨晨;张海霞;刘树静;丰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社区医务人员生存质量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医务人员,采用WHOQOL-BREF对其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460名社区医务人员生存质量社会领域得分高于普通人群,生理、心理领域和环境领域得分均低于普通人群.Hotelling T2检验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学历、婚姻、职称、工龄、工作岗位、月平均收入、工作编制、吸烟、饮洒、用餐规律、体育锻炼等因素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个领域分值整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月平均收入、工龄、睡眠时间和用餐规律、体育锻炼是社区医务人员生存质量自评分值的影响因素.结论 社区医务人员的生存质量偏低,性别、学历、职称、工龄、月平均收人、工作编制和生活方式与社区医务人员的生存质量有关.
作者:楼君芳;宋平;赵蓉;林中;潘建清;丁元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患者的社区综合干预模式.方法 从2009年4-6月就诊于西罗园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居民中随机选取252名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干预组150名,按照综合干预模式进行管理;对照组102名,按照一般方式管理,6个月后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其血脂水平得到良好控制;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高脂血症社区综合干预模式,可以纠正高脂血症患者的不合理饮食习惯及不良生活方式,提升用药依从性,对降低血脂水平及减少心脑血管意外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郭立杰;赵亚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穿刺抽液注药对结核性胸膜炎多发包裹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结核性胸膜炎多发包裹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抽液组30例90个病灶,对照组30例87个病灶,抽液组常规抗结核治疗并CI、引导下穿刺抽液后向胸腔内注入尿激酶20万单位/次,容积较小的注入患者能耐受的量,但浓度不变;对照组常规抗结核治疗.结果 治疗组胸水吸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常规抗结核治疗联合CT引导下穿刺抽液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多发包裹积液疗效满意,优于常规抗结核治疗.
作者:权彩风;卫鸟红;张毅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降低边远山区孕产妇死亡率,找出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方法 对张家界市近5年孕产妇保健年报资料、孕产妇死亡调查报告、报告卡及病历、孕产妇死亡评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活产数91892例,孕产妇死亡32例,孕产妇死亡率平均34.80/10万.死因顺位前3位为:产后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血栓栓塞性疾病.结论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对剖宫产危害性的认识,降低剖宫产率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秦自年;郑俊卿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长久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不能感受疼痛,而且早期的疼痛不会对其以后的行为和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所以多数新生儿在接受侵袭性操作时得不到相应的镇痛措施而只能忍受疼痛[1].其实不然,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不论是足月儿或早产儿,出生后即具有感受疼痛的能力.
作者:胡玲;石绍南;游丽;韩晓燕;李实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松江区方松街道70岁以上老年人高脂血症患病情况与相关因素,为社区采取千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中心责任区内的1489名≥70岁老年人进行筛查,调查高脂血症患病率及与超重、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ALT、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等相关因素的发病情况.结果 方松社区70岁以上老年人高脂血症的患病率为35.93%,其中男性为38.50%,女性为61.50%.相关因素中BMI、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ALT>40IU/L、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43.18%、14.39%、5.23%、70.47%、18.88%、33.46%,各项相关因素均高于非高脂血症患者.结论 高脂血症为本社区70岁以上老年人常见疾病,且与超重、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ALT、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关系密切.
作者:赵学军;华红;于翠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对衡阳市2010年4-12月手足口病(HFMD)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衡阳市HFMD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或调整HFMD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0年4-12月衡阳市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及各类医疗机构送检的625例临床诊断为HFMD患者标本,应用实时荧光(Real-time)RT-PCR法检测标本中的人肠道病毒(HEV)、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特异性核酸.结果 625例HFMD患者标本中,EV71阳性率为26.08%(163/625),CVA16阳性率为8.80%(55/625),其它HEV阳性率为19.84%(124/625);95例HFMD重症病例中,EV71阳性率(67.80%,40/95)高,并且男性阳性率(50.85%)略高于女性(27.78%),未检出CVA16型;9例HFMD重症死亡病例中,6例为EV71型,阳性率为66.67%.4-7月为HFMD高发期,3岁以下为高风险年龄组,重症病例及重症死亡病例比其它年龄组高.结论 衡阳市2010年HFMD发病率较高,EV71型是引起重症及重症死亡病例的优势病毒型,应加强监测,特别是3岁以下婴幼儿的监测.
作者:颜淑妩;李哲婷;楼萍;邓婵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腰围/身高比值(WHtR)这一腹型肥胖指标用于评价非肥胖者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价值.方法 BMI<25㎏/㎡的健康体检者,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计算体重指标(BMI)、WHtR及腰臀围比(WHR),并检测血糖、血脂等.采用偏相关系数分析WHtR、BMI、WC及WHR与危险因素聚集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肥胖指标预测危险因素聚集的效能.结果 偏相关分析与显示,调整年龄的影响后,各肥胖指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呈显著相关(P<0.05),男女均以WHtR的相关系数大.ROC分析显示:针对≥2个危险因素聚集,男女性均以WHtR的曲线下面积大.结论 WHtR是有效的预测非肥胖者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中心性肥胖指标.
作者:吴红艳;陈璐璐;张慧芳;代雪梅;刘丹;涂少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铅致肾损伤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择某蓄电池厂60名铅作业工人(接触组)和33名某机关人员(对照组)的血铅含量、尿总蛋白(UTP)、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肌酐清除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接触组血铅(0.304±0.05)mg/L、尿UTP(56.78±8.96)mg/gCr、尿β2-MG(98.64±2.06)μ/gCr等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β2-MG是肾功能早期损害敏感指标之一,将其作为铅接触人群健康监护指标具有实际意义.
作者:吴海燕;金文达;曾燃元;孙亚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引起新生儿晚期黄疸的人巨细胞病毒(HCMV)UL144基因多态性,预测UL144基因各型编码蛋白的T细胞CTL表位.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晚期黄疽新生儿标本HCMV-DNA含量,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阳性标本HCMV UL144基因开放读码框(ORF),结果进行双向DNA测序,绘制种系进化树对HCMV感染患儿UL144基因进行分型.应用SYFPEITHI和NetCTL方案预测HCMV UL144基因编码蛋白各临床株T细胞CTL表位.结果①30例晚期黄疸新生儿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其中28例UL144基因扩增阳性.②28株UL144基因与Toledo株进行同源性比较,核苷酸水平为80.4%~99.2%,氨基酸水平为78.9%~98.8%.种系进化树分析显示感染患儿标本UL144基因可分为3个基因型,G1型7株(25%),其中G1a3株,G1b3株,G1c1株,G2型7株(25%),G3型14株(50%),③初步筛选出UL144基因各型T细胞CTL表位:G1a:YTYFSTPGV或HTYFSTPGV;G1b:HTYFSTPGV;G1c:YTSFSISGV;G2:TLCPNGTYL或TLCPNGTYL和HTLFSTPGV;G3:TLCPNGTYV.结论 ①HCMV UL144基因的DNA序列具有高度多态性,晚期黄疸新生儿中HCMV感染以G3型为主.②各型编码蛋白的T细胞CTL表位存在差异.
作者:魏中南;王维鹏;胡洪波;彭巧英;胡兴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厦门市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就诊延迟与确诊延迟情况,并探索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厦门市2010年1-4月在治流动人口肺结核病进行电话问卷调查.结果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就诊延迟与确诊延迟现象较严重,文化程度与就诊延迟有关,首诊单位、就诊次数与确诊延迟有关,肺结核病人发病前结核病知晓率低.结论 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加强流动人口尤其是低文化程度人群的结核病健康促进活动.
作者:杨艺明;陈忠龙;许文灿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本文通过分析继续教育医学统计学授课存在的问题,提出在继续教育医学统计学授课中采用PBL教学模式和统计软件辅助教学.结合信息化时代医学统计学的课程特点和PBL教学模式特征,对继续教育医学统计学PBL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及统计软件辅助教学的关键点进行探讨.通过PBL教学模式和统计软件的应用提高医学统计学教学效果,有助实现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目的.
作者:叶江枫;田俊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