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脊柱融合术护理中胸腰骶支具的应用

王菊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 临床护理, 胸腰骶支具
摘要:目的:分析脊柱融合术护理中胸腰骶支具的应用方式与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在本院实施脊柱融合术治疗的76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为所有患者实施胸腰骶支具外固定,按照随机编号的方式纳入干预组与参照组(n=38).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自主生活能力评分、不良问题发生率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相较于参照组患者,干预组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评分相对较高,且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与干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16%、2.63%,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同时参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4.21%,与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7.37%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脊柱融合术护理中实施全面的胸腰骶支具干预,有助于早期恢复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降低患者不良问题发生率,且对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老年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老年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南岗区35个社区中随机选取5个社区,将5个社区中超过40岁的中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结果:有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受调查对象的BMI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跑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保护因素,游泳和武术可能是导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该区域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生率不断增加,肥胖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且随着BMI值的提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率和严重度均不断提高,适量锻炼及日常活动有助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预防.

    作者:韩佳旭;张竞元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脊柱、脊髓损伤法医学鉴定42例探索

    在法医学奠定过程中经常性需要进行脊柱和脊髓的损伤鉴定,其鉴定结果往往也会直接影响到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因此相关的法医鉴定人员也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脊柱、脊髓损伤医学鉴定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取得一个准确有效的鉴定结果.本文主要就42例脊柱、脊髓损伤法医临床鉴定学案例进行了统计学研究,并且再次基础上就脊柱、脊髓的具体鉴定流程进行了探索分析.

    作者:梁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纳入我院90例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根据施行方法分对照组、全面护理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全面护理组则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疾病知晓度、放疗依从性、焦虑情绪、生活质量;放疗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全面护理组患者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全面护理组疾病知晓度、放疗依从性、焦虑情绪、生活质量比对照组好,P<0.05;全面护理组放疗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全面护理干预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确切,可提高患者疾病知晓度,减轻焦虑情绪,提高放疗依从性,减少放疗并发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值得推广.

    作者:刁海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手术治疗初发胃癌与残胃癌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讨论手术治疗初发胃癌与残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初发胃癌与残胃癌患者64例,将初发胃癌患者32例作为实验组,将残胃癌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患者3年和1年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手术治疗后,残胃癌患者的预后相对于初发胃癌患者来讲预后较差,需要在临床治疗中给高度重视,其治疗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并且在治疗后进行定期跟踪回访,以保证治疗质量.

    作者:葛洪奎;左赤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手卫生干预促进措施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手卫生干预促进措施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作为手卫生干预时间段,即观察阶段,在我院实施手卫生干预措施,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作为未实施手卫生干预时间段,即对照阶段,在此阶段内我院并未实施手卫生干预措施,分析对比两个时间段内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理论及洗手法的掌握程度、手卫生干预依从性、干手纸巾使用情况.结果:观察阶段医务人员手卫生理论及洗手法掌握程度评分为(92.44±3.58)分、手卫生依从率90.00%、干手纸巾使用率73.33%,均显著高于对照阶段的(83.63±4.18)分、73.33%、56.67%,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手卫生理论知识及技术操作熟练度,并严格执行手卫生相关制度及操作流程,有助于降低医源性感染风险.

    作者:魏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100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下推行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接收的胃癌患者中随机选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等分为50例实验组与50例对照组,给予实验组以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给予对照组以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中与手术后的恢复状况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出血量范围,下床活动、肛门排气与肛门排便等时间上均比对照组要少,实验组患者中仅有3例出现了NR状况,显然比对照组的15例少很多,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实施治疗,有着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极大优化患者的疾病状况,减轻患者的痛苦,使其快速走向康复.

    作者:李琳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原体肺炎对患者生存及CRP、PCT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原体肺炎对患者生存质量及CRP、PC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212例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6例.研究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CRP、PTC水平.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性偏高(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CRP、PCT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RP、PCT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性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CRP、PC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性偏低(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支原体肺炎能显著性提高患者疗效、缩短疗程,提高生存质量,且能显著性降低患者血清CRP、PCT水平.

    作者:马秀英;王伟;李莉;李双伏;彭新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中医中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从我院收治的骨性关节炎患者中抽选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以下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48例,采用中医中药治疗.疗程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关节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中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魏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方案.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有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我们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记录,以方便后面的对比.结果:观察组通过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供血情况,效果良好,明显优于对照组,满足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十分显著,在今后的临床过程中可以进行广泛的应用.

    作者:张慧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危机管理在急诊外科护理过程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危机管理在急诊外科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评价.方法:选我院于2014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560例急诊外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2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危机管理,并对2组患者在管理实施前后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仪表设备和药品完好率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观察组通过危机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观察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仪表设备和药品完好率及患者满意度等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危机管理在急诊外科护理过程中,可有效改善护理工作质量,并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提升仪表设备和药品完好率及患者满意度,对患者的护理安全提供保障,值得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张庆庆;张海玲;魏东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交通事故所致头部外伤180例的临床法医学鉴定分析研究

    目的:本文主要就交通事故法制头部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及伤残评定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本地区与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集的180例因交通事故导致的头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就患者的一般资料、损伤类型、主要并发症以及伤残程度的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为常见的头部损伤类型为脑挫裂伤,其主要并发症有脑积水以及癫痫等,伤残等级又以四级为普遍,此外对于所有伤者的鉴定时间长需要控制在3~6月以内.结论:对于交通事故所导致的头部外伤进行法医学鉴定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鉴定时限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严格控制.

    作者:刘海韵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妊娠期贫血患者的临床血常规检验结果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并对其报告进行分析.方法:选取90例妊娠期贫血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来源为我院妇产科,研究时间为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回顾分析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以检验结果为依据对其贫血类型进行确定,对比不同贫血类型患者主要检测指标之间的差异,并与同期在医院接受检查的正常孕妇作进行比较.结果:90例妊娠期贫血孕妇中,共有小细胞性贫血患者63例、大细胞性贫血患者24例,其他类型贫血患者3例.其中,小细胞性贫血组和正常孕妇组的RBC高于大细胞性贫血组患者;大细胞性贫血组患者的MCV、MCHC显著高于正常孕妇高于小细胞性贫血组患者;小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患患者的Hb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孕妇,大细胞性贫血组和正常孕妇组的MCH显著高于小细胞性贫血组,小细胞性贫血组患者的RDW高于大细胞性贫血组患者高于正常孕妇,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在不同妊娠期都有可能发生贫血,做好孕妇的产前血常规检验检查,能够保证贫血的及早发现和及时干预治疗,保证母婴健康,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成颖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眼外伤后眼压增高法医学鉴定32例分析研究

    目的:探究眼外伤后眼压增高产生的原因及特征,并将其探究结果作为法医学鉴定分析的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我院司法技术部门的眼外伤后眼压增高鉴定案例64例作为研究样本,收集被鉴定人病症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回顾性整合、分析,对其实施法医学检查手段,观察并记录被鉴定人眼压增高起始时间、持续时间、眼压增高幅度、临床对应表征、临床治疗手段、愈后视力情况、愈后视野检测结果,对以上信息展开分析.结果:对64例眼外伤后眼压增高的被鉴定人观察可知,被鉴定人临床对应表征主要为前房积血、外伤性虹膜睫状体炎、玻璃体积血、晶体脱位等,以上四种情况中以外伤性虹膜睫状体炎情形下,眼压增高持续时间相对较短、眼压增高幅度较低、后遗症遗留情况较轻,其他三种情形引起的眼压增高均与被鉴定人自身伤病情况具有紧密关联性.结论:在对眼外伤后眼压增高的被鉴定人伤情鉴定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被鉴定人眼压增高起始时间、持续时间、眼压增高幅度、临床治疗手段等基本信息,同样要对被鉴定人的愈后视力情况、愈后视野检测结果实施检测,并将以上信息作为依据,对眼外伤后眼压增高的法医学鉴定全面评定.

    作者:杜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子宫肌瘤术后抑郁症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并研究心理护理对子宫肌瘤术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子宫肌瘤手术的62位术后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抽取,设为两组,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1例.在进行统一手术和用药的基础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分别比较患者治疗效果、术后抑郁状态(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住院时间.结果:经过统计,观察组的治疗效果(96.77%)明显好于对照组(80.65%),P<0.05.术后观察组的抑郁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并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大大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术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加强人文关怀,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以及抑郁症病情的缓解,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应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金鹿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GnRH-a联合IVF-ET治疗子宫腺肌病不孕患者的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研究子宫腺肌病不孕患者接受GnRH-a联合IVF-ET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不孕患者,分为A、B两组,子宫腺肌病不孕患者55例作为A组,输卵管因素不孕的患者55例作为B组,两组均接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比较其妊娠结局.结果:A组Gn使用量、获卵数、受精数与B组均有差异,A组妊娠率为63.64%,B组妊娠率83.64%;A组不良结局发生率为34.29%,B组11.11%.结论:GnRH-a联合IVF-ET治疗子宫腺肌病不孕患者有一定效果,但其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较高.

    作者:乔娟;牛丽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超声与CT诊断小儿急慢性阑尾炎的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探究超声与CT诊断对于小儿急慢性阑尾炎的诊断效能.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的36例患者阑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超声诊断以及CT扫描,从而对于结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急性阑尾炎患儿中,CT检查效果明显优于超声检查效果,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慢性阑尾炎中CT检查效果与超声检查的效果无显著差异,不满足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于小儿急慢性阑尾炎进行诊治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于超声检查方法进行选取,必要时再进行CT检查,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判断阑尾炎的类型,还能够减少小儿对于电离辐射的接触.

    作者:张会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布地奈德/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与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间收治的10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肺炎患儿的临床应用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00%(显效29例、有效18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8.00%(显效22例、有效17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与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应用于新生儿肺炎患儿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值得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邵晓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补肾益肺健脾膏方联合离子导入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补肾益肺健脾膏方与离子导入联合应用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AECOPD)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88例AECOPD患者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对照组(39例)与研究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性治疗,研究组使用补肾益肺健脾膏方配合离子导入治疗.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动脉血气及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3.87%(46/49)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PaO2(73.09±8.24)、PH(7.54±0.11)mmHg较高,PaCO2(45.72±5.01)mmHg较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FEV1(70.02±5.74)ml、与FEV1/FVC(62.27±5.41)%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益肺健脾膏方与离子导入联合应用治疗效果佳,AECOPD患者肺功能提升,动脉血气优化,值得推广.

    作者:罗明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9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尾号的奇偶数,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6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数据对比呈现为95.65%、71.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经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并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实际住院天数.

    作者:陈定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兰索拉唑和抗生素结合用于酒精型消化溃疡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对酒精性消化溃疡治疗中应用兰索拉唑和抗生素结合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酒精性消化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兰索拉唑和抗生素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和抗生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体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为8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对照组为3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索拉唑和抗生素结合用于酒精性消化溃疡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比较显著,能够较短时间内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应该在临床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鲁耀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