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晨
目的:对手术室中可能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总结,并探索手术室中更加合理有效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完成手术的5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手术室中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自2016年7月起至2017年7月实施风险防范意识更强的手术室护理,选取其中5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比对照组患者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潜在的手术室护理风险,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可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来氟米特是免疫抑制剂中的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较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在一系列研究后发现此种药物在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及肾脏疾病中同样具有较好的疗效,本文对来氟米特作用原理进行说明,并且对其在风湿免疫性疾病及肾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阐述.
作者:段光芬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分析益生菌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确诊为抗生素相关腹泻的患儿174例,并将其分为各有87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思密达治疗,给予观察组益生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观察组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腹泻的次数均较治疗前有所减少,且观察组减少的幅度及终改善程度明显较对照组大(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且P<0.05,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益生菌应用于小儿抗生素相关腹泻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腹泻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卜京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中医情志护理对改善癌痛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癌痛6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根据临床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中医组(行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癌痛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果:中医组癌痛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疼痛均值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情志护理能有效提高癌痛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同时改善护理满意度及疼痛情况.
作者:陈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目前的儿童意外伤害情况并且探讨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区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120名儿童,按照年份将其分为两组,针对其意外伤害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制定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分析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60名儿童,观察意外伤害情况,并且针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分析,儿童的意外伤害情况主要分为误服各种药物毒物及中毒、外伤、溺水、烫伤等,其中以4岁以下小孩人数居多,与5岁以上的小孩人数差别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给予干预后,儿童出现意外伤害的几率降低,干预前后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儿童的意外伤害情况,然后给予一定的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儿童意外发生率,有利于保障儿童的生命健康安全.
作者:王艳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2年间收治的1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康复护理,对两组的护理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参照组的护理效果要好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护理对促进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魏妙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并研究心理护理对子宫肌瘤术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子宫肌瘤手术的62位术后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抽取,设为两组,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1例.在进行统一手术和用药的基础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分别比较患者治疗效果、术后抑郁状态(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住院时间.结果:经过统计,观察组的治疗效果(96.77%)明显好于对照组(80.65%),P<0.05.术后观察组的抑郁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并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大大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术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加强人文关怀,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以及抑郁症病情的缓解,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应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金鹿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抽选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3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并发症针对性预防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并发症针对性预防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慧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在112例脑出血患者中采用强化降压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进行观察.方法:从我院收集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进行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共112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采用强化降压的方式进行治疗.终,对两组患者的头颅CT检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简称NIHSS评分、Rankin量表,简称MRS评分分别对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血肿量、水肿量、血肿的扩大例数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Barthel指数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14天的治疗后,在实验组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24小时的治疗后,实验组中,血肿量为(11.98±6.80)毫升,并且具有6.90%的血肿扩大比例.而对照组中,血肿量为(14.75±7.74)毫升,并且具有37.93%的血肿扩大比例(P<0.05);在接受治疗3个月后,对实验组的患者进行Rankin量表评分发现,患者中被鉴定为重度残疾的患者为27.59%,而对照组中,被鉴定为重度残疾的患者为58.62%(P<0.05);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5.52%(P<0.05).结论:在112例脑出血患者中采用强化降压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出现血肿扩大以及减轻脑水肿的发生率,同时,也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改善,具有优秀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丽颖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阴道炎患者应用复方甲硝唑阴道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数字法的分组方法将本院2015年4月~2017年8月在院治疗的阴道炎患者112例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6例患者采用复方甲硝唑阴道栓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与复发率.结果:试验组阴道炎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阴道炎患者的总有效率可通过复方甲硝唑阴道栓治疗显著提高,复发率能够得到明显降低,值得推广.
作者:阿孜古丽·阿力木江;陈美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典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做观察.方法:选取我单位2016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9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分配原则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观察组4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取西药方法治疗典型偏头痛,方法为服用西比灵,每次5毫克,一日两次,治疗时间8周;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典型偏头痛,方法为针灸法配合西比灵药物.在进行不同的治疗方式后,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疗效和血流情况.结果:在进行比较后,对照组患者的血流情况为MCA水平为(119.05±20.13)cm/s,ACA水平为(93.46±22.58)cm/s,PCA水平为(82.08±19.90)cm/s;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血流情况为MCA水平为(103.25±18.44)cm/s,ACA水平为(81.12±17.69)cm/s,PCA水平为(70.58±15.03)cm/s.观察组患者在血流情况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患者基本痊愈的为5例,占总数的11.11%,有效的为22例,占总数的48.89%,效果一般的为18例,占总数的40.00%;观察组患者组患者基本痊愈的为9例,占总数的20.00%,有效的为32例,占总数的71.11%,效果一般的为4例,占总数的8.89%.经过比较,显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典型偏头痛的疗效显著优于西医治疗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典型偏头痛的方法博取两种医学的净化,对典型偏头痛的治疗有显著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金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和观察对新生儿给予氨溴索不同的给药方式产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12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进行观察,经过随机分组,共有三组即甲、乙、丙三组;甲组以氨溴索雾化吸入方式进行治疗,乙组则以氨溴索静脉滴注方式治疗,丙组则联合甲与乙的两种给药方式进行治疗,而后观察和对比三组新生儿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儿的体温下降时间为2.1±1.1天,喉头有痰响消失时间5.3±1.1天,治疗总有效率为80.0%(32例);乙组患儿的体温下降时间为2.4±1.4天,喉头有痰响消失时间5.5±1.3天,治疗总有效率为70.0%(28例);丙组患儿的体温下降时间为1.6±0.6天,喉头有痰响消失时间4.0±1.5天,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肺炎患儿给予氨溴索的雾化吸入合并静脉滴注方式产生的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可在临床中可尝试采用联合给药方式治疗.
作者:戴春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与分析超声对肝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2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间接门静脉血管造影证实,且均采用超声进行检查.观察分析其声像图特征.结果:20例患者经超声检查,其均符合间接门静脉血管造影,且符合率为100.0%;二维超声表现:肝门静脉主干及分支部分狭窄或者狭窄,且其内部及周围充满蜂窝状分隔光带,且长短不一,光带间为无回声区,正常门静脉主干结构消失;血流表现:门静脉闭塞段或者边缘处血流信号较少或者未见,蜂窝状无回声区域内存在暗淡血流信号,且呈红蓝相间、杂乱无章;经多点取样频谱多普勒显示为连续性门静脉血流频谱,且呈毛剌状,方向不定,为低速、平坦的血流流速曲线.结论:超声对肝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即诊断准确性高,且能清晰显示肝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图像特征,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荣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葡萄糖酸锌、山莨菪碱对于轮状病毒(RV)性肠炎患儿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1月份到2017年6月份儿科收治的RV性肠炎患儿中盲选出86例进行治疗分析.依据治疗方法划分成基础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前者行基础疾病治疗,后者在进行基础疾病治疗同时结合葡萄糖酸锌、山莨菪碱用药.对比2组RV性肠炎患儿的疗效和副作用情况.结果:基础治疗组患儿的总效率72%,联合治疗组患儿的总效率93%,组间对比P值低于0.05.在副作用方面,联合治疗组低于基础治疗组,组间对比P值低于0.05.结论:葡萄糖酸锌、山莨菪碱用于RV性肠炎患儿治疗中的副作用较低,效果显著,可推广.
作者:邵晓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药物治疗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腹腔镜术)与观察组(腹腔镜术+药物治疗),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症状缓解、妊娠率、复发率、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妊娠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采用腹腔镜术后药物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好,在提升妊娠率的同时,能够降低其复发率与不良反应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周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腕部神经阻滞在断指再植术中的运用.方法:对本院22例应用超声引导的腕部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的断肢再植手术,进行研究讨论,从而对超声引导技术的发展历史、发展前景得到自己的看法.结果:22例采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注药之后3~5分钟开始产生效果,为加以使用其它麻醉辅助药,术后未主诉特殊不适,麻醉维持时间平均为三小时十分钟.13例手术在注药麻醉一次后完成;9例手术在注药麻醉后三小时内未完成,从原注药部位再次注药后完成.结论: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技术让外周神经阻滞的成功率明显提高,并发症明显减少,因此其能够成为外周神经阻滞的标准.
作者:张顺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对慢性乙型肝炎应用疏肝解毒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时间定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将在此期间接受治疗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参照组与中医组,每组患者30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中医组患者接受疏肝解毒汤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2个疗程结束后,中医组取得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组患者的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血清理化检查指标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抗-HBs、HBeAg、抗-HBe、抗-HBc、HBV-DNA)转阴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讨论:舒肝解毒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增亮;苏怡琴;邹继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多西他赛注射液配制方法改进后对残留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西药房80支多西他赛注射液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支,对照组采用传统法配制,研究组采用改进后方法配制,待药液洗净后,比较两组瓶内药液的残留量.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1mm≤药液残留量≤5mm的比例(17.5%)、(15.0%)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药液残留量<1mm的比例(72.5%)明显高于对照组(55.0%),研究组药液残留量>5mm的比例(10.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改进配置方法后,能有效降低多西他赛注射液西林瓶残留的药液量,从而有助于提升配置成品的质量.
作者:戴梅芬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讨论手术治疗初发胃癌与残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初发胃癌与残胃癌患者64例,将初发胃癌患者32例作为实验组,将残胃癌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患者3年和1年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手术治疗后,残胃癌患者的预后相对于初发胃癌患者来讲预后较差,需要在临床治疗中给高度重视,其治疗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并且在治疗后进行定期跟踪回访,以保证治疗质量.
作者:葛洪奎;左赤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并对其报告进行分析.方法:选取90例妊娠期贫血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来源为我院妇产科,研究时间为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回顾分析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以检验结果为依据对其贫血类型进行确定,对比不同贫血类型患者主要检测指标之间的差异,并与同期在医院接受检查的正常孕妇作进行比较.结果:90例妊娠期贫血孕妇中,共有小细胞性贫血患者63例、大细胞性贫血患者24例,其他类型贫血患者3例.其中,小细胞性贫血组和正常孕妇组的RBC高于大细胞性贫血组患者;大细胞性贫血组患者的MCV、MCHC显著高于正常孕妇高于小细胞性贫血组患者;小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患患者的Hb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孕妇,大细胞性贫血组和正常孕妇组的MCH显著高于小细胞性贫血组,小细胞性贫血组患者的RDW高于大细胞性贫血组患者高于正常孕妇,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在不同妊娠期都有可能发生贫血,做好孕妇的产前血常规检验检查,能够保证贫血的及早发现和及时干预治疗,保证母婴健康,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成颖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