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西他赛注射液配制方法的改进后对残留量的对比

戴梅芬

关键词:多西他赛注射液, 配制方法, 残留量
摘要:目的:探究多西他赛注射液配制方法改进后对残留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西药房80支多西他赛注射液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支,对照组采用传统法配制,研究组采用改进后方法配制,待药液洗净后,比较两组瓶内药液的残留量.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1mm≤药液残留量≤5mm的比例(17.5%)、(15.0%)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药液残留量<1mm的比例(72.5%)明显高于对照组(55.0%),研究组药液残留量>5mm的比例(10.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改进配置方法后,能有效降低多西他赛注射液西林瓶残留的药液量,从而有助于提升配置成品的质量.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谈外伤性脑脓肿的法医学鉴定尝试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脓肿的法医学鉴定.方法:选取我院2016.03-2017.03诊断为外伤性脑脓肿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法医学鉴定,包括脑脓肿的形成机理、病理改变、临床表现、特点、诊断标准以及鉴别.结果:经过治疗后,外伤性脑脓肿的法医学鉴定可以清楚诊断患者的病变症状,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作者:许海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规范化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规范化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0例ICU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1月20日至2017年1月20日之间),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规范化护理),各45例,并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ICU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22%,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高度的差异性,P值<0.05.结论:将规范化护理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患者中,能够有效降低临床不良事件发生,值得研究.

    作者:陈晓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小切口开胸手术与全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小切口开胸手术与全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全胸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第1d胸腔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分钟通气量(MV)、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优于小切口开胸手术,手术效果较佳,术后MV、FEV1水平较高,安全性高.

    作者:张永健;金小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超声引导髂筋膜连续神经阻滞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髂筋膜连续神经阻滞运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6.6~2017.6期间该院6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按不同镇痛方案平分为研究、常规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髂筋膜连续神经阻滞方案,常规组则进行麻醉诱导,并将两组术后6h、12h、24h、48h疼痛程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与常规组在术后6h、12h、24h、48h疼痛评分上对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t=-13.190、t=-16.526、t=-4.726、t=-11.487),P<0.05.结论: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实施超声引导髂筋膜连续神经阻滞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减轻术后应激反应,镇痛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提升手术效果,具备临床意义与运用价值.

    作者:张群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口腔科门诊针对院内感染的防控措施分析

    目的:分析口腔科门诊院内感染的防控措施.方法:将2016.06.01日-2017.06.01日在本院口腔科门诊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按照时间分成两组,50例一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针对性防控措施.对比两组院内感染情况和各项指标合格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空气质量、消毒液、器械使用、手部卫生合格率依次为100.00%、98.00%、100.00%、98.00%,都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从制度、器材、药品、环境等方面加强防控有利于控制口腔科门诊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伍建容;罗万红;吴姝霖;陈春霞;王晓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甲钴胺进行治疗,研究组则采用依帕司他进行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25%和70.73%,两组比较,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结论:依帕司他可有效减少山梨醇的合成,促使神经传导速度加快,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陈兵兵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紫杉醇加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紫杉醇加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紫杉醇加卡培他滨治疗,第一天给予75mg/m2紫杉醇,静脉滴注,每天给予2000mg/m2卡培他滨.结果:经过治疗后,2例患者进展,5例进展,部分缓解为20例,完全缓解为23例.可得,近期缓解率为86.0%.50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30例患者发生白细胞减少及骨髓抑制毒副反应,发生率为60.0%.35例患者发生脱发,发生率为70.0%,2例患者出现过敏,发生率为4.0%,恶心呕吐发生例数为13例,发生率为26.0%.未进行治疗前,Karnofsky评分为(70.20±10.40)显著低于治疗后评分为(87.90±10.21),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紫杉醇加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较为理想,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耐受性较好,具有临床重要应用意义.

    作者:赵振庆;王荣强;赵银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的CT鉴别诊断

    目的:比较CT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的区别,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院进行结节性甲状腺肿治疗的30例患者,为研究组,同期选择甲状腺癌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选取的所有患者进行CT检查,对比诊断结果.结果:对比病灶数量、形态、边界清晰度、晕环、钙化、均匀程度等,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进行CT平扫和强化,各值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CT诊断能较好的区分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可以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骆栋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化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化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对照组患者是由家属直接送到医院就诊,观察组患者是由我院进行流程化的院前急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医院反应时间、医务人员急救时间及半年后随访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半年之后的治疗临床效果均比对照组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化对于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具有良好的急救效果,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急救反应时间及医院反应时间,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并且预后良好.

    作者:朱彩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脊柱融合术护理中胸腰骶支具的应用

    目的:分析脊柱融合术护理中胸腰骶支具的应用方式与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在本院实施脊柱融合术治疗的76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为所有患者实施胸腰骶支具外固定,按照随机编号的方式纳入干预组与参照组(n=38).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自主生活能力评分、不良问题发生率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相较于参照组患者,干预组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评分相对较高,且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与干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16%、2.63%,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同时参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4.21%,与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7.37%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脊柱融合术护理中实施全面的胸腰骶支具干预,有助于早期恢复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降低患者不良问题发生率,且对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作者:王菊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尿毒症透析患者的心理影响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尿毒症透析患者的心理影响.方法:从我院选出接受尿毒症透析的患者30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成两组,15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15例为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SAS及SDS评分及实施护理措施的依从性,来比较两组治疗患者心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在SAS、SDS评分及患者依从性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尿毒症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依从性高,有助于护理工作的实施.

    作者:陆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波姆光辅助霉克霜剂治疗外阴皮肤真菌感染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与分析波姆光辅助霉克霜剂治疗外阴皮肤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外阴皮肤真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霉克霜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波姆光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原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且均为耐药菌属.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0%(49/50),与对照组80.0%(40/50)相比显著较高,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波姆光辅助霉克霜剂治疗外阴皮肤真菌感染的疗效非常显著,既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并促使其快速康复,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传刚;肖文;李很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急性胆囊炎行急诊胆囊切除术后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分析

    目的:研究对急性胆囊炎患者急诊胆囊切除术后腹腔引流管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过去一段时间内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接受急诊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后,每组44例,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手术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腹腔引流管针对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急诊胆囊切除手术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5.5%,高于对照组的79.5%,差异显著(P<0.05);术后出现引流管不良事件者1例,较对照组的6例发生明显减少(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急诊胆囊切除术后腹腔引流管针对性护理的实施,可以缩短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减少引流管不良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周永双;何俊霞;王立艳;何功巧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某医院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对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

    目的:探讨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对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某医院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求自2013年6月开始加强了该院供应室消毒灭菌质量管控,以2012.1~2013.6期间该院供应室一般消毒灭菌质量管控作为对照,分析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对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结果: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质量管控期间压力蒸汽灭菌、空气培养、物品表面细菌合格率及洗手正确率均高于对照,且院内感染率低于对照,均有P<0.05.结论: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质量管控,可对提升消毒灭菌物品合格率、降低医院感染率、保障医疗安全等均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王云飞;张明芝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异常分娩中臀位助产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异常分娩中臀位助产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异常分娩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分娩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1、实验组2均40例产妇,对照组实施臀位牵引术分娩,实验组1实施剖宫产分娩、实验组2实施臀位助产术分娩,对比分析三组胎儿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当围产儿体重超过3.5kg时应采取剖宫产分娩方式;当围产儿体重低于3.5kg时可采取臀位助产术分娩.对照组胎儿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实验组1、实验组2,P<0.05.结论:在胎位异常产妇的分娩方式选择中,应事先针对胎儿的整体情况进行有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选择适宜的分娩方式,以降低胎儿并发症及死亡率.

    作者:张务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脊柱、脊髓损伤法医学鉴定42例探索

    在法医学奠定过程中经常性需要进行脊柱和脊髓的损伤鉴定,其鉴定结果往往也会直接影响到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因此相关的法医鉴定人员也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脊柱、脊髓损伤医学鉴定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取得一个准确有效的鉴定结果.本文主要就42例脊柱、脊髓损伤法医临床鉴定学案例进行了统计学研究,并且再次基础上就脊柱、脊髓的具体鉴定流程进行了探索分析.

    作者:梁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小型口腔诊所口腔石膏模型几种消毒方法的研究

    目的:通过比较四种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及各项物理性能指标来探讨一种或几种有效的针对小型诊所的口腔石膏模型消毒方法.方法:对染金葡菌口腔石膏模型使用酒精喷涂、戊二醛浸泡、、紫外线光照、微博消毒四种消毒方法并在代型上试验其消毒后的尺寸精度及抗压强度检测.结果:除微波消毒导致模型抗压强度降低外,其他几种消毒方法均有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酒精喷涂、戊二醛浸泡、紫外线光照可适用于口腔石膏模型的消毒.

    作者:徐金波;刘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应用天然化合物抑制β-淀粉样蛋白寡聚为原理的药物开发

    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eptide,Aβ)异常聚集被认为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的重要特征.因此,抑制Aβ寡聚来降低其毒性是AD药物开发的重要发展方向.许多能透过血脑屏障的天然化合物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本文将重点分析已经报道过的白藜芦醇、巴西木素、儿茶素、姜黄素、环已六醇等对Aβ寡聚的抑制作用,分析其抑制寡聚的实验方法,分析抑制寡聚的效果及原理,并预测分析未报道的部分化合物是否具有抑制Aβ寡聚的潜在作用,这将为探寻治疗AD可能的天然化合物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武美娜;石镜明;孙正启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体外循环术后ICU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应用意义研究

    目的:对体外循环术后ICU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以及心理护理的应用意义进行探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进行体外循环术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其采用心理护理方法,总结护理效果.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60例体外循环术后患者中,无1例出现精神障碍,有2例患者因为体外循环术后严重并发症而死亡,其他58例患者都安全转回至心外科普通病房.结论:对体外循环术后ICU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环境,强化患者对临床治疗的依从性,优化医护关系与临床治疗效果.心理护理在外科术后临床治疗期间具有普及与应用价值.

    作者:白美丽;张圆圆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手术室护理潜在风险与护理方式研究

    目的:对手术室中可能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总结,并探索手术室中更加合理有效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完成手术的5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手术室中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自2016年7月起至2017年7月实施风险防范意识更强的手术室护理,选取其中5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比对照组患者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潜在的手术室护理风险,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可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