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化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朱彩燕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 急救效果, 预后
摘要:目的:研究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化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对照组患者是由家属直接送到医院就诊,观察组患者是由我院进行流程化的院前急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医院反应时间、医务人员急救时间及半年后随访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半年之后的治疗临床效果均比对照组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化对于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具有良好的急救效果,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急救反应时间及医院反应时间,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并且预后良好.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岗位设置与绩效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门诊护理管理中岗位设置与绩效管理的应用.方法:以2016年10月在门诊护理管理中进行新一轮岗位设置和绩效管理改革为分界线,将门诊护理岗位设定为N0-N3层,对比优化改革前后患者、医生以及护士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从理论和操作考核、护理科研与继续教育等方面评价优化改革后护士的整体素质.结果:在实施岗位设置和绩效管理优化后患者、医生以及护士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与优化之前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护士的理论、操作、护理科研与在职学习的合格率均明显高于优化前,差异显著(P<0.05).讨论:在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运用岗位设置结合绩效管理,能明显提高病人、医生以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而且能提高门诊护士的整体素质.

    作者:高桂勤;秦永红;秦芙蓉;李怡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子宫肌瘤术后抑郁症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并研究心理护理对子宫肌瘤术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子宫肌瘤手术的62位术后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抽取,设为两组,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1例.在进行统一手术和用药的基础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分别比较患者治疗效果、术后抑郁状态(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住院时间.结果:经过统计,观察组的治疗效果(96.77%)明显好于对照组(80.65%),P<0.05.术后观察组的抑郁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并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大大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术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加强人文关怀,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以及抑郁症病情的缓解,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应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金鹿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沟通技巧用于小儿脑瘫康复护理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沟通技巧用于小儿脑瘫康复护理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4月-2017年2月104例小儿脑瘫患儿根据数字表法分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护理中增加沟通技巧的应用.比较两组小儿脑瘫康复效果;患儿治疗配合度、生理舒适度、生活能力水平;护理纠纷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小儿脑瘫康复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儿治疗配合度、生理舒适度、生活能力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沟通技巧用于小儿脑瘫康复护理的作用确切,可有效提高患儿生理舒适度和治疗配合度,改善其生活能力,减少护理纠纷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秀琼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灯盏花素联合黄芪对颅脑外伤后继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凝血机制影响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联合黄芪注射液对颅脑外伤后继发性脑内血肿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血清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INF-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7年5月诊断颅脑外伤后继发性脑内血肿患者110例,信封法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按照全国高等医学教育本科教材《外科学》第八版给予规范处理.中药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灯盏花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时间为3周.治疗前、后,罗氏AU600型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INF-a)水平,治疗前、后,颅脑CT动态检查脑内血肿体积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出血部位、外伤类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中药组患者血浆FIB[(1.79±0.36)g/L比(2.37±0.35)g/L,t=2.983]水平升高、PT[(23.90±3.18)S比(17.65±1.20)S,t=2.754]、APTT[(47.60±5.38)pg/ml比(34.21±4.39)pg/ml,t=2.351]水平下降,血清中IL-6[(56.80±12.35)pg/ml比(22.49±4.16)pg/ml,t=3.286]、INF-a[(57.93±13.18)pg/ml比(21.99±4.32)pg/ml,t=2.663]水平下降,对照组患者血浆FIB[(1.83±0.47)g/L比(2.01±0.24)g/L,t=2.762]水平升高、PT[(24.68±3.80)S比(20.99±1.31)S,t=2.540]、APTT[(48.96±5.48)pg/ml比(39.80±5.03)pg/ml,t=2.650]水平下降,血清中IL-6[(57.93±10.75)pg/ml比(32.96±9.88)pg/ml,t=2.673]、INF-a[(58.05±12.10)pg/ml比(29.68±5.39)pg/ml,t=2.702]水平下降,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后,中药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药组患者脑内血肿体积[(26.65±4.74)cm3比(11.09±2.37)cm3,t=2.805]、脑水肿体积[(22.80±6.53)cm3比(8.70±1.36)cm3,t=2.803],对照组患者脑内血肿体积[(27.09±4.65)cm3比(19.34±2.71)cm3,t=2.231]、脑水肿体积[(23.59±6.81)cm3比(12.76±2.53)cm3,t=2.993],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减少,组内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药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花素联合黄芪注射液可以显著下调颅脑外伤后继发性脑内血肿患者血清炎性反应,纠正凝血机制紊乱,促进脑内水肿吸收.

    作者:梁津民;武智勇;逯秀金;武光杰;杭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一例背痈伴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护理

    痈是一种较难治愈的暴发性重症感染,为了对背痈伴糖尿病病例进行伤口护理,通过动态评估伤口及影响因素,采取创面局部换药和全身综合处理,应用伤口湿性愈合理论,使用新型敷料等手段.临床表明,该方法有良好疗效,对相关病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童天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妊娠期贫血患者的临床血常规检验结果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并对其报告进行分析.方法:选取90例妊娠期贫血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来源为我院妇产科,研究时间为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回顾分析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以检验结果为依据对其贫血类型进行确定,对比不同贫血类型患者主要检测指标之间的差异,并与同期在医院接受检查的正常孕妇作进行比较.结果:90例妊娠期贫血孕妇中,共有小细胞性贫血患者63例、大细胞性贫血患者24例,其他类型贫血患者3例.其中,小细胞性贫血组和正常孕妇组的RBC高于大细胞性贫血组患者;大细胞性贫血组患者的MCV、MCHC显著高于正常孕妇高于小细胞性贫血组患者;小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患患者的Hb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孕妇,大细胞性贫血组和正常孕妇组的MCH显著高于小细胞性贫血组,小细胞性贫血组患者的RDW高于大细胞性贫血组患者高于正常孕妇,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在不同妊娠期都有可能发生贫血,做好孕妇的产前血常规检验检查,能够保证贫血的及早发现和及时干预治疗,保证母婴健康,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成颖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分析阿莫西林联合两种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阿莫西林联合两种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88例胃溃疡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双盲法纳入实验组与参照组(n=44).实验组患者应用阿莫西林与雷贝拉唑治疗,参照组患者应用阿莫西林与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的胃镜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45%、81.82%,组间差异比较具有明显区别(P<0.05).实验组患者症状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同样高于参照组患者的症状治疗总有效率86.36%,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较于阿莫西林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的方式,阿莫西林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更加理想,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对较高,建议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石进芝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低于干预前,股静脉内径、腘静脉、HCT高于干预前,观察组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股静脉内径、腘静脉、HCT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和指标得到改善,提高了护理效果,值得应用.

    作者:李艳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预防脑卒中病人误吸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脑卒中病人预防误吸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院救治的24例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我院救治的24例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误吸发生率为4.17%低于对照组的20.83%,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在脑卒中病人预防误吸的应用效果显著,降低了误吸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值得应用.

    作者:狄思颖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灯盏花素联合黄芪对颅脑外伤后继发性颅内血肿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影响

    目的:分析灯盏花素联合黄芪注射液对颅脑外伤后继发性迟发颅内血肿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a(TNF-a)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7年5月诊断颅脑外伤后继发性迟发脑血肿患者120例,信封法随机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处理.中药组给予灯盏花素与黄芪注射液联合静脉点滴,治疗时间为3周.治疗前、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INF-a)、白细胞介素-1β(IL-1β),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NSE,ELISA检测S100β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平均动脉压水平、格拉斯哥评分(GCS)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患者血清中INF-a[(31.60±4.28)ug/L比(11.90±3.20)ug/L,t=3.872]、IL-1β[(56.90±9.42)ug/L比(22.39±6.60)ug/L,t=3.651]、hs-CRP[(89.80±13.28)mg/L比(35.90±11.03)mg/L,t=3.763]、NSE[(27.85±4.28)ug/L比(11.84±5.02)ug/L,t=3.894]、S100β[(4.86±0.25)ug/L比(1.37±0.19)ug/L,t=3.452],对照组患者血清中INF-a[(32.96±3.83)ug/L比(19.65±3.47)ug/L,t=2.563]、IL-1β[(57.51±10.87)ug/L比(35.69±8.53)ug/L,t=2.543]、hs-CRP[(90.52±14.27)mg/L比(54.38±12.59)mg/L,t=2.781]、NSE[(28.09±4.62)ug/L比(19.95±5.45)ug/L,t=2.683]、S100β[(4.87±0.37)ug/L比(2.39±0.45)ug/L,t=2.561]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后,中药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花素联合黄芪注射液可以下调颅脑外伤后继发性迟发颅内血肿患者血清炎性反应,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进一步防治脑水肿发生.

    作者:武光杰;梁津民;武智勇;逯秀金;杭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高血压患者预防和治疗措施进展

    高血压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体循环动脉压增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针对高血压,除了要进行及时的治疗干预外,还需要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以确保预后效果.

    作者:黄永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白三平对小儿哮喘的有效性探讨

    目的: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白三平对小儿哮喘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104例小儿哮喘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52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另给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白三平治疗.对比症状缓解时间、肺部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试验组的症状缓解时间、肺部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4.2%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3.1%(P<0.05);复发率3.9%远远低于参照组的17.3%(P<0.05).结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白三平能更快控制小儿哮喘的病情,疗效显著,且复发少.

    作者:冯敏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危重患者气道管理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危重患者气道管理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ICU病房2016年1月-2017年1月的危重患者55例,进行人工气道治疗,并给予患者合理的护理干预,然后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给予患者人工气道治疗以及合理的护理干预之后,55例患者中有45例患者恢复呼吸功能拔出气管插管,并转出了ICU病房.有7例患者因肺部感染而死亡,还有3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对危重患者进行良好的人工气道管理,以及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确保患者气道通畅,为抢救患者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郑礼霞;陈胜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鼻出血患者诊疗中的影响效果

    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观察鼻出血患者接受心理疏导护理后、在治疗过程中效果的评价.

    作者:武登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PICC置管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PICC置管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住院部2015年-2017年之间收治100例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患者的并发症原因和护理措施进行探讨分析.结果: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2%,其中,13例穿刺点皮肤过敏,3例导管脱出,5例血栓形成,3例穿刺点渗血,6例导管相关性感染,9例导管阻塞,23例静脉炎,与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相比,静脉炎的发生例数明显较高(P<0.05).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并发症症状均有所改善.结论:PICC置管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保证置管的成功率.

    作者:郭艳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大剂量替考拉宁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观察大剂量替考拉宁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成大剂量组(n=43例)和小剂量组(n=43例),其中大剂量组患者采用大剂量替考拉宁静脉滴注治疗,小剂量组患者采用小剂量考拉宁静脉滴注治疗,跟踪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情况,基于SPSS21.0软件做组间差异比较.结果:大剂量组患者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小剂量组,P<0.05.结论:大剂量替考拉宁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显著,能明显缩短病程,提供细菌清除率,且不良反应率低,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维新;白佳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对比研究及分析

    目的:探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情况.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临床标本微生物检测样本400份视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包括痰标本,泌尿生殖道标本,伤口分泌物标本,血液标本,其它(胸腹水等)标本,每样标本均为80份,对所有临床标本实施检验并对比.结果:本组400份微生物标本阳性菌株标本类型所占比例为:痰标本56.2%,泌尿生殖道标本17.5%,伤口分泌物标本18.8%,血液标本2.5%,其它(胸腹水等)标本5.5%,不同标本阳性率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有利于了解流行病发展的情况,并能够给临床指导提供有效可靠的依据,使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得到提高,建议推广.

    作者:张海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谈外伤性脑脓肿的法医学鉴定尝试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脓肿的法医学鉴定.方法:选取我院2016.03-2017.03诊断为外伤性脑脓肿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法医学鉴定,包括脑脓肿的形成机理、病理改变、临床表现、特点、诊断标准以及鉴别.结果:经过治疗后,外伤性脑脓肿的法医学鉴定可以清楚诊断患者的病变症状,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作者:许海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双侧面瘫伴病理征阳性的吉兰-巴雷综合症的诊治研究

    目的:双侧面瘫伴病理征阳性的吉兰-巴雷综合症的诊治研究.方法:将2016年10月22日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我院采用多项常规检查、肌电图、腰椎穿刺检查等方法将患者确诊为双侧面瘫伴病理征阳性的吉兰-巴雷综合症,并采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和中医针刺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治疗三个月后,除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没有明显变化外,患者的精神状态明显改善,面部表情自如,患者四肢肌力、肌张力以及腱反射均有显著恢复,生理指标恢复正常.讨论:通过肌电图和腰椎穿刺检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确诊,并采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和中医针刺的治疗方法,对双侧面瘫伴病理征阳性的吉兰-巴雷综合症的治疗有着积极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文科;钟世洪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使用单双号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占40例.对照组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患者使用传统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激素水平[FSH(促卵泡生成素)、LH(黄体生成素)、T(睾酮)、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实验组的FSH为(11.23±2.35)ρ/IU·L-1、LH为(22.54±3.16)ρ/IU·L-1、T为(74.25±3.26)ρ/IU·L-1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患者的效果较为可观,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辛春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