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南;赵利;童瑶;曾芳;赵晓华;孙振球;曾游哲
目的 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与头发中微量元素锌含量的关系.方法 选择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且血锌值低于正常的门诊患儿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餐后口服葡萄糖酸锌片3.5 mg/kg,治疗后检查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并根据血清锌水平进行 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RRI患儿血清Zn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RRI患儿血清IgG、IgA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IgM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1年内,观察组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无毒副作用.结论 锌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有一定的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杨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40例确诊为MP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40例MPP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阿奇霉素10 mg/kg·d静滴治疗5 d后停7 d,改用阿奇霉素口服,服3 d停4 d总疗程3周;对照组给予红霉素40mg/kg·d静滴7 d后改口服红霉素,总疗程3周.结果 本组患儿以学龄儿童为主.发热203例(84.58%),持续性咳嗽192例(80.00%).多数肺部可闻及湿罗音.肺外并发症主要为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损害.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均阳性.治疗7 d后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6.7%,对照组有效率61.7%.结论 儿童MPP好发于学龄儿童,肺外并发症可累及多个系统,血清学MP-IgM检测是早期诊断的必要手段,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明显优于红霉素,疗效显著,且消化道反应轻.
作者:周爱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双峰县2006-2010年报告麻疹发病状况相关信息,为消除麻疹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描述与分析流行病学.结果 偏远、交通不便和人口稠密地区是麻疹的高发区;双峰县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4-6月;男、女性之比为2.02:1;5-9月龄儿童发病占0岁组的70.95%,1岁组儿童占1~7岁组儿童总数的41.40%;散居儿童是麻疹的高发人群;麻疹病例经实验室确诊少,仅29.85%,本地实验室疑似病例平均阳性检出率为31.67%;麻疹发病与免疫史少于2剂次高度相关(OR=82.63,χ2=387.70,P<0.001).结论 建议初始免疫月龄提前到6月龄,第二针次提前到1~1.5岁;县级要建立合格的麻疹确诊实验室,以降低误诊;工作中要重点注意偏远和人口稠密地区、4-6月的发病高峰、5~9月龄与1岁组的散居儿童,在实施常规免疫的同时,切不可忽视第二、三针次,关键要及时搞好查漏补种,尽量保证适龄儿童有2剂次以上合格麻疹免疫,提高免疫成功率.
作者:朱红卫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的同时测定氯氮平、阿立哌唑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以地西泮为内标,经乙酸乙酯-二氯甲烷(80:20)提取血浆中被测药物.色谱条件:色谱柱为DiamonsilTMC18(150mm×4.6 mm,5μm);流动相为30mol/L醋酸铵-甲醇(23:77);流速为0.8 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氯氮平、阿立哌唑线性范围分别为20.0~1 280.0μg/L(r=0.9991)和25.0~1 600.0μg/L(r=0.9994),分析方法检测限为10.0μg/L.低、中、高浓度的回收率、稳定性、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均符合方法学要求.结论 该方法精密、简便、快速,可用于临床血药浓度监测和药动学研究.
作者:姚令;谭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芬太尼联合异丙酚与阿托品静脉注射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的效果.方法 将2008年10月-2009年7月期间于我院行人工流产术的12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芬太尼联合异丙酚与阿托品静脉注射麻醉,对照组仅予以异丙酚静脉注射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早孕妇女麻醉诱导时间,术前及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结果 治疗组早孕妇女麻醉诱导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下降程度小于对照组,但二者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在人工流产术中,芬太尼联合异丙酚与阿托品静脉注射麻醉效果好于单用异丙酚静脉注射麻醉效果.
作者:张咏梅;赵卫兵;吴嘉宾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掌握湖南省食品中沙门菌血清型分布和耐药现况,为沙门菌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GB4789.4-2010对来自食品中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鉴定,采用CLSI推荐的微肉汤稀释法对分离株进行14种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 150株沙门菌分离株血清群以B群为主,主要血清型为德尔卑沙门菌、阿贡纳沙门菌、瓦伊勒沙门菌.126株(84.00%)对1种以上的抗生素耐药,其中对3种以上的抗生素耐药占49.33%(74/150);在所测定14种抗生素中,对四环素(56.00%)、阿莫西林/克拉维酸(56.00%)、氨苄青霉素(42.00%)的耐药性较高,对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较敏感;同时分离出3株耐9种以上抗生素的鼠伤寒沙门菌,其耐药谱与超级耐药鼠伤寒沙门菌DT104的耐药谱类似.结论湖南省食源性沙门菌血清型分布呈多态性,各血清型沙门菌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及多重耐药.加强对沙门菌的综合临测,有利于指导沙门菌病的防治,提高对疫情的应急能力.
作者:王岚;贾华云;张红;张林青;胡旃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儿童重症肺炎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救中心2007年3月-2008年3月收治的140例肺炎病人,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重症肺炎组(74例)、非重症肺炎组(66例),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TNF-α、IL-6、IL-10水平.结果 重症肺炎组TNF-a、IL-6(115.54±71.17 ng/L,20.79±17.94ng/L)均高于非重症肺炎组(50.79±41.23 ng/L,11.24±9.81 ng/L;P<0.01),而重症肺炎组IL-10水平(17.13±15.74 ng/L)则低于非重症肺炎组(31.73±29.14 ng/L;P<0.01).结论 在儿童重症肺炎的发病过程中,存在着细胞因子TNF-a、IL-6的过度释放,而IL-10的释放则不足,TNF-a、IL-6、IL-10可作为反映肺炎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
作者:徐泳华;罗海燕;胥志跃;卢秀兰;肖政辉;祝益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效果.方法 选择长沙市中心医院2010年1-6月10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在病人出院后仍采用护理干预对病人进行指导,以提高遵医行为.对照组出院后不施加任何护理干预.分析两组糖尿病患者的出院后情况.结果 两组出院后,试验组的遵医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HbAlc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有目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率和控制血糖是有效的.
作者:张利娟;唐贵红;刘艳平;覃芬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腔镜甲状腺手术对甲状腺疾病患者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8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根据病人意愿分为腔镜组40例和传统组40例,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期限、切口美容评分,术后复发率.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结果 与传统组比较,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低于传统组,切口美容评分高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腔镜组IL-6、TNF-α水平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手术创伤小,切口美观、住院天数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矽肺肺灌洗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施行肺灌洗治疗后各型矽肺患者102例的临床资料,对灌洗前后肺功能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经全肺大容量灌洗后,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14例灌洗前肺功能指标异常者灌洗后肺功能显著提高(P<0.05).结论 肺灌洗可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症状,尤其对肺功能损害者有明显治疗作用.
作者:戴伟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头孢他啶等新折点下的耐药监测,更好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双纸片增效法进行ESBL筛选及确证试验.琼脂稀释法进行敏感率测定.结果 新规则下总体耐药率升高,其中头孢噻肟耐药率高达67.0%,但与ESBL阳性规则下的耐药率比较:一部分不能使用的头孢他啶、氨曲南敏感率显著提高,其耐药率分别为55.2%和50.2%.结论 多重耐药模式确证以前的规则不可靠.新规则下三代头孢等耐药率上升使临床大量求助其他类型药物,给感染控制提出巨大挑战.
作者:关学芳;夏先考;林立中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引起桂阳县某镇中心学校一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病原.方法 对采集的大便样30份、学校自备水源水样1份进行细菌学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 从所采集的31份标本中分离出11株F2a型志贺菌,其中大便样10株,水样1株.结论 根据检测结果确认本次疫情由福氏2a型志贺菌所引起.
作者:朱平德;张忠诚;张传禄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儿科感染中的实验诊断意义.方法 对106例患儿按临床诊断把患儿分成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2组进行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PCT采用免疫色谱法测定,CRP采用免疫比浊法,WBC计数采用迈瑞BC5200血球计数仪测定.结果 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的PCT、CRP及WBC检测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的PCT及WBC检测值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细菌感染组的CRP检测值与非细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中PCT阳性率(49/59)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检测能客观评估儿科感染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对临床合理应用抗菌素有指导价值.
作者:肖勇一;陈兰刚;陈建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宫颈脱落上皮的HPV-DNA表达情况与TCT及宫颈组织病理活检之间的关系,旨在探讨出一种更为敏感与合理的宫颈病变筛查方案.方法 HPV-DNA的检测采用PCR体外扩增和DNA反向杂交相结合的DNA芯片技术,宫颈脱落细胞病变程度检测采用薄层细胞学检测系统(TCT),宫颈组织病理活检采用经典方法;将HPV-DNA表达结果与TCT结果进行阳性率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行×列Z2检验及χ2分割检验.结果 炎症组HPV-DNA阳性率分别与ASC-US组及上皮内瘤变(SIL)组的HPV-DNA阳性率相比,炎症组低于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PV联合TCT方案组的敏感性分别与HPV方案组及TCT方案组的敏感性相比,联合组的敏感性高于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结论 宫颈癌前病变的HPV感染率高于宫颈炎症的感染率,HPV-DNA检测联合TCT检测是有效的宫颈癌筛查手段.
作者:匡多秀;李萍;匡敏;梅晗;谢小兵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衡阳县不同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抗体免疫水平.方法 2009年6-8月,采用系统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县各预防接种门诊辖区人群中对1周岁及以上人群进行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用荧光免疫技术(TRFIA)检测乙肝免疫抗体(抗-HBs).结果 共完成血清学调查284人,均为县籍户口(汉族),抗-HBs阳性人数214人,阳性率为75.35%.结论 衡阳县人群乙肝免疫水平较高,充分体现了该县从1986年开始接种血源乙肝疫苗以来所取得的效果.为降低乙肝的发病率,今后还应进一步加强乙肝防控工作,继续提高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和人群抗-HBs阳性率.
作者:傅卫东;刘文锋;王鹏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克隆与日本血吸虫未知功能的新基因SJFCE3549,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并应用生物信息学初步探讨其功能.方法 应用PCR技术从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中扩增SJFCE3549基因全长ORF,将其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MV-Tag2A中,通过PCR、限制性酶切分析及测序进行鉴定.应用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其细胞定位、蛋白序列、结构域及功能.结果 获得日本血吸虫未知功能基因的克隆SJFCE3549,序列分析结果提示该cDNA序列含有一个453 bp的完整阅读框序列,编码150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的理论分子量为16.67 kDa,等电点为6.28.二级结构分析预测提示其具有一定抗原性.结论 成功地克隆了日本血吸虫基因SJFCE3549全长ORF,构建了其pCMV-Tag2A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创造了条件.
作者:胡君健;贺佩;王媛园;孙成松;喻鑫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治疗措施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影响,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治疗提供参考方向.方法 8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存率、Tbil(总胆红素)、PTA(凝血酶原活动度)、ALB(白蛋白)及HBV DNA变化,同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生存率80.0%,对照组生存率60.0%,治疗组生存率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8周后Tbil、ALB及PTA指标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8周后病毒复制得到控制,与对照组血清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拉米夫定、替比夫定与基础内科治疗联合的系统性治疗措施应用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治疗可提高生存率,加快肝功能好转及HBV DNA水平下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林秋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掌握陕西省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卫生状况,对改变现有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现状和后期改水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 根据全国爱卫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方案>要求对陕西省部分县(市区)覆盖人口为1 618 136人的1 099个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调研,并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枯水期、丰水期水质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 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占调查总数的73.70%,以地面水为水源的占26.30%,工程检测合格率21.93%,饮用人口合格率23.08%;水质检测枯水期与丰水期、地面水与地下水、不同处理方式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厂水与末梢水样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菌学指标合格率低,其余16项指标水样合格率均大于90%.结论 目前陕西省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水处理工艺不完善,饮水卫生缺乏工程性保障,水质检测合格率较低,以微生物超标为主,饮用不安全水人口较多,饮水安全存在较大的隐患,应针对现有工程进行适度保护,在后期工程建设中应适当增加卫生保护及消毒措施.
作者:陈萍;常锋;王林江;徐增康;李晓菊;孟昭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基层疾控工作者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状况及影响因素,为科学制定适合基层疾控工作者体育锻炼的工作方案及实施细则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调查表,并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基层疾控工作者对于健身的认知态度积极,但锻炼行为相对滞后;活动场所以小区周边的花园绿地、广场为主;跑步、球类、跳健身舞等是主要的健身项目;参加体育锻炼的职工人均体育消费较低;23~40岁年龄组职工不参与体育锻炼的人高于41~60岁年龄组的职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闲暇时间、工作忙、家务多是制约职工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因素.结论 基层疾控部门领导要提高认识,将增强职工身心健康纳入工作规划,制定适合职工体育锻炼的实施细则,并认真贯彻落实;加强职工体育健身活动公共场地设施建设,为职工提供良好的体育健身环境.
作者:黄振华;周国武;张修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双向侧流免疫法检测6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及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8例、健康对照组30例血清H-FABP水平,同时测定血清hs-CRP、CK-MB、cTnI水平,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ACS组血清H-FABP、hs-CRP、CK-MB、cTnI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ACS组患者血清H-FABP水平与hs-CRP、CK-MB、cTnI呈正相关(r=0.62、0.58、0.53,P<0.01);SAP组、UAP组、AMI组各组间血清H-FABP和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P组中H-FABP阳性率明显高于hs-CRP、CK-MB cTnI(P<0.01).经治疗病情好转患者血清H-FABP、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血清H-FABP、hs-CRP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H-FABP、hs-CRP对ACS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秦伟国;伍树芝;陈健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