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会哲
目的:研究正畸患者使用西吡氯铵漱口水(CPC)控制菌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正畸治疗并佩戴固定矫治器30天以上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刷牙后,用生理盐水漱口1min,研究组患者刷牙后用15mlCPC漱口水漱口1min,比较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漱口水后在不同时间点的Ramfjord指数牙检测菌斑指数(PLI-O)的变化情况.结果: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Ramfjord指数牙检测菌斑指数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不同漱口水治疗后,研究组患者1月、2月、3月的Ramfjord指数牙检测菌斑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正畸治疗并佩指戴固定矫治器30天以上的患者给予西吡氯铵漱口水进行菌斑控制,可以良好地控制菌斑生成,减少牙龈红肿出血、釉质呈白垩色斑块、龋损等症状的出现,对口腔组织的卫生护理及保护作用显著.
作者:郎江蓉;赵如玲;马婷婷;邓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探讨凝聚胺介质配血(以下简称MPT)和卡式配血在临床交叉配血检验中的效果.方法:采集本院需要输血抢救、治疗的50例患者血清标本,并采用凝聚胺介质配血与卡式配血法对每例血液样本进行交叉配血,观察并对比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和交叉配血实验敏感性.结果:卡式配血法阳性检出率为88.00%,明显高于MPT的68.00%,两种方法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卡式配血法总阳性率、主侧阳性率、次侧阳性率、假阳性率依次为88.00%、54.00%、76.00%、36.00%,均明显高于MPT的68.00%、36.00%、54.00%、18.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凝聚胺介质配血相比,卡式配血阳性检出率更高、敏感性更强,可将其作为临床交叉配血检验的常用方法,并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蒋瑶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6月本院2000例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收集痰标本后进行细菌培养、病原菌检查、药敏试验,分析结果.结果:2000份痰标本中分离得到的细菌有500株,包括380株革兰阴性杆菌,80株革兰阳性球菌,40株真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有高的敏感度;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测显示阳性率为22.94%.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存在较高耐药性,必须重视检测药敏、病原菌,确保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
作者:李大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析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护理.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入院治疗的216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进行研究探析,将参与研究的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参考组,各108例.参考组的患者只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入综合护理的方式.结果:实验组在经过综合护理后,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还有并发症的发病率好过参考组患者.结论: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护理中,采取综合护理的措施可以很好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改善患者的症状,在临床上效果显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彦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肝囊肿患者行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3月~2017年3月院收治的42例肝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采取的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21例.腹腔镜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开腹组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各项手术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腹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例(4.76%)显著低于开腹组7例(33.33%),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肝囊肿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还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痛苦和负担,更加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
作者:王金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人文关怀在内分泌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100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分别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临床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使用人文关怀护理,根据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从而进行对比得到应用效果.结论:由于采用了两种不同的临床护理,护理组和对照组的满意度各有不同,护理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也没有任何不良反应或者并发症等其它问题发生,临床护理效果明显;护理组满意度为97.05%,对照组满意度为86.7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足以说明人文关怀护理对患者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让患者的情绪得以缓解可以使患者从容对待治疗,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周明波;莫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电话随访实施健康教育对提高脑卒中患者满意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4月~2017年4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出院后未应用电话随访实施健康教育,对比统计两组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随访实施健康教育可使脑卒中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大幅度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艳萍;谢开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肠不全梗阻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30例肠梗阻资料.3例因腹腔粘连束带导致梗阻,腹腔镜下切断束带解除梗阻;12例有既往剖腹史因小肠与小肠、腹、壁、肠系膜粘连、成角导致梗阻,腹腔镜下分离粘连、成角解除梗阻;6例有既往妇科盆腔手术史因盆腔粘连导致梗阻,腹腔镜下分离粘连解除梗阻;9例探查发现阑尾炎导致梗阻,同时行阑尾切除术.结果: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30个月,平均18个月,未见肠梗阻症状复发.结论: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小肠梗阻是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微创优势,避免开腹手术的创伤及术后易造成再发梗阻.
作者:艾其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与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间收治的10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肺炎患儿的临床应用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00%(显效29例、有效18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8.00%(显效22例、有效17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与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应用于新生儿肺炎患儿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值得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邵晓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我院呼吸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来我院呼吸内科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3).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风险发生率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皮下血肿、液体渗漏、针头回血、静脉炎等事件风险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进行护理效果优异,可有效减少护理风险、提高护理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作者:游小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情况.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临床标本微生物检测样本400份视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包括痰标本,泌尿生殖道标本,伤口分泌物标本,血液标本,其它(胸腹水等)标本,每样标本均为80份,对所有临床标本实施检验并对比.结果:本组400份微生物标本阳性菌株标本类型所占比例为:痰标本56.2%,泌尿生殖道标本17.5%,伤口分泌物标本18.8%,血液标本2.5%,其它(胸腹水等)标本5.5%,不同标本阳性率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有利于了解流行病发展的情况,并能够给临床指导提供有效可靠的依据,使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得到提高,建议推广.
作者:张海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为了探究、分析烫伤整形患者治疗疗效中早期整形修复对二次手术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某医院就诊的76名烫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全部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38名实验研究对象患者.其中,对实验组的实验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时立刻采取早期整形修复治疗,对照组的实验患者在发生烫伤的8天之后再采取整形修复治疗,治疗之后再根据实验患者的各项数据指标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总结,评价指标包含二次手术率和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数据指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有效率、功能恢复评分、皮肤恢复评分)均比对照组要高,二次手术的发生率也比对照组要低,本次实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整形修复却是能够有效地加强烫伤整形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二次手术发生的可能性,临床应用的价值较高.
作者:李平洋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肛肠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肛肠手术的患者74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实施常规肛肠手术护理;观察组在围手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对肛肠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围手术期出现的并发症例数、术后住院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肛肠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1.9%,对照组为73.0%,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围手术期仅出现1例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的6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术后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肛肠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以在围手术期内尽可能的减少并发症,从而缩短术后住院治疗时间,使患者的满意度水平提高.
作者:李仁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第三代头孢联合痰热清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3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18例患者,治疗组1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纳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进行联合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得到了更为明显的改善(P<0.05),更为有效地使治疗组患者得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百分比及超敏C反应蛋白恢复到了正常水平,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7.8%相比,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第三代头孢联合痰热清注射液的治疗是一种更为高效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孙韬;靳力;王德序;王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眼外伤后眼压增高产生的原因及特征,并将其探究结果作为法医学鉴定分析的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我院司法技术部门的眼外伤后眼压增高鉴定案例64例作为研究样本,收集被鉴定人病症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回顾性整合、分析,对其实施法医学检查手段,观察并记录被鉴定人眼压增高起始时间、持续时间、眼压增高幅度、临床对应表征、临床治疗手段、愈后视力情况、愈后视野检测结果,对以上信息展开分析.结果:对64例眼外伤后眼压增高的被鉴定人观察可知,被鉴定人临床对应表征主要为前房积血、外伤性虹膜睫状体炎、玻璃体积血、晶体脱位等,以上四种情况中以外伤性虹膜睫状体炎情形下,眼压增高持续时间相对较短、眼压增高幅度较低、后遗症遗留情况较轻,其他三种情形引起的眼压增高均与被鉴定人自身伤病情况具有紧密关联性.结论:在对眼外伤后眼压增高的被鉴定人伤情鉴定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被鉴定人眼压增高起始时间、持续时间、眼压增高幅度、临床治疗手段等基本信息,同样要对被鉴定人的愈后视力情况、愈后视野检测结果实施检测,并将以上信息作为依据,对眼外伤后眼压增高的法医学鉴定全面评定.
作者:杜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及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利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74例行肺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按照是否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分为合并组(37例)和非合并组(37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全胸腔镜组和开胸组,全胸腔镜组37例患者,采用全胸腔镜肺癌肺叶切除术治疗,开胸组患者37例,采用开胸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不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结果:合并组和非合并组在并发症和住院时间方面对比没有明显差异,全胸腔镜组在并发症和住院时间方面均低于开胸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费用方面对比,合并组与非合并组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全胸腔镜组明显高于开胸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切除术可以加快术后康复的速度,但是治疗费用明显增加.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对术后康复以及治疗费用均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作者:农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脓肿的法医学鉴定.方法:选取我院2016.03-2017.03诊断为外伤性脑脓肿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法医学鉴定,包括脑脓肿的形成机理、病理改变、临床表现、特点、诊断标准以及鉴别.结果:经过治疗后,外伤性脑脓肿的法医学鉴定可以清楚诊断患者的病变症状,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作者:许海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的、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30分钟内完全恢复,超过2小时常遗留轻微神经功能缺损表现.高分辨率 MRI与传统 MRA相比较,具有更高的精确性;与DSA比较,又具有无创伤的特点,不用注射造影剂.是适合进行颅内动脉管壁成像的影像学检测方法[1].为此,笔者应用HRMRI技术,对音乐电针治疗前后TIA患者临床症状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段国相;章一鸣;于建军;梅成 刊期: 2017年第10期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服务行业也逐渐采取网络化管理的方式,通过搭建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医院各个部门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医疗相关信息的记录与调用,大大提高医疗工作效率.本文从医院计算机系统建设入手,提出一些建设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议与策略.
作者:尤银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脊髓空洞症的临床法医学鉴定.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3月在本院鉴定中心21例外伤性脊髓空洞症法医学鉴定患者,所有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以及临床症状分析,整理检查分析结果.结果:在患者临床表现方面,20例患者存在疼痛情况,18例患者存在下肢肌力减退,8例患者存在有感觉衰退,4例患者存在下肢协调能力障碍,2例患者存在自主神经症状;在脊髓空洞发现时间方面,2例患者伤后0.5-1年发现,7例患者伤后1-1.5年发现,6例患者伤后1.5-2年发现,6例患者伤后2-2.5年发现;在影像学检查方面,影像学检查形式有三种,X线检查,19例患者表现为爆裂型骨折,其余2例在骨折表现的基础上还存在有关节脱位,CT检查,9例患者椎管前部存在有骨折碎片,MRI检查,6例患者空洞呈圆形,12例患者空洞呈椭圆形,3例患者空洞不规则.结论:外伤性脊髓空洞发展较为缓慢,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针对其展开法医鉴定,鉴定时间不宜过早,尤其针对存在有间歇性疼痛患者,需要行常规脊髓MRI检查确诊.
作者:梁春鹏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