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作琼
目的:分析口腔科门诊院内感染的防控措施.方法:将2016.06.01日-2017.06.01日在本院口腔科门诊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按照时间分成两组,50例一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针对性防控措施.对比两组院内感染情况和各项指标合格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空气质量、消毒液、器械使用、手部卫生合格率依次为100.00%、98.00%、100.00%、98.00%,都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从制度、器材、药品、环境等方面加强防控有利于控制口腔科门诊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伍建容;罗万红;吴姝霖;陈春霞;王晓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进行儿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和预防策略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患儿84例成立对照组,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患儿84例成立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护理纠纷预防措施,对护理纠纷的原因和防范对策进行分析,对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纠纷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具有7.1%护理纠纷发生率,对照组具有23.8%护理纠纷发生率,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具有97.6%护理满意度,对照组具有73.8%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儿科引起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包括与患儿家属缺乏有效沟通、护理操作不规范等,护理人员应当对自身业务水平进行强化,积极和患儿家属进行有效交流.
作者:田俊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脊柱结核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科室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78例脊柱结核手术患者作为样本,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情况、镇痛有效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干预组39例患者,护理后28.2%无痛、53.8%轻度疼痛、12.8%中度疼痛、5.1%重度疼痛、镇痛有效率94.9%,体位护理评分(24.2±0.3)分、心理护理(24.0±0.1)分、用药护理(23.6±0.4)分、健康宣教(24.1±0.6)分,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临床中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到脊柱结核患者的术后护理过程中,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确保患者能够尽早康复.
作者:孙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的、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30分钟内完全恢复,超过2小时常遗留轻微神经功能缺损表现.高分辨率 MRI与传统 MRA相比较,具有更高的精确性;与DSA比较,又具有无创伤的特点,不用注射造影剂.是适合进行颅内动脉管壁成像的影像学检测方法[1].为此,笔者应用HRMRI技术,对音乐电针治疗前后TIA患者临床症状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段国相;章一鸣;于建军;梅成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延续性口腔健康教育对老年牙周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口腔科治疗的牙周病患者50例,根据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5例)和实验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诊间口腔卫生宣教,实验组实施家庭延续性口腔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进行比较.结果:初诊和治疗后1个月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之间没有差异(P>0.05),而经过3个月、6个月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菌斑指数以及牙龈指数都明显的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老年牙周病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延续性口腔健康教育,对牙周病治疗效果的长期维护具有促进作用,有效的减轻了牙龈的炎症,显著的改善了患者的牙周状况,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爱红;耿晓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在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探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8月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共40例,运用随即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在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而在观察组中,则采用优质护理模式.终,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甲状腺手术患者在围术期均接受护理后,观察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绪评分以及护理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明显提升了护理效果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在112例脑出血患者中采用强化降压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进行观察.方法:从我院收集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进行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共112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采用强化降压的方式进行治疗.终,对两组患者的头颅CT检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简称NIHSS评分、Rankin量表,简称MRS评分分别对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血肿量、水肿量、血肿的扩大例数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Barthel指数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14天的治疗后,在实验组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24小时的治疗后,实验组中,血肿量为(11.98±6.80)毫升,并且具有6.90%的血肿扩大比例.而对照组中,血肿量为(14.75±7.74)毫升,并且具有37.93%的血肿扩大比例(P<0.05);在接受治疗3个月后,对实验组的患者进行Rankin量表评分发现,患者中被鉴定为重度残疾的患者为27.59%,而对照组中,被鉴定为重度残疾的患者为58.62%(P<0.05);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5.52%(P<0.05).结论:在112例脑出血患者中采用强化降压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出现血肿扩大以及减轻脑水肿的发生率,同时,也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改善,具有优秀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丽颖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情况.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临床标本微生物检测样本400份视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包括痰标本,泌尿生殖道标本,伤口分泌物标本,血液标本,其它(胸腹水等)标本,每样标本均为80份,对所有临床标本实施检验并对比.结果:本组400份微生物标本阳性菌株标本类型所占比例为:痰标本56.2%,泌尿生殖道标本17.5%,伤口分泌物标本18.8%,血液标本2.5%,其它(胸腹水等)标本5.5%,不同标本阳性率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有利于了解流行病发展的情况,并能够给临床指导提供有效可靠的依据,使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得到提高,建议推广.
作者:张海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不规则抗体影响血型鉴定的影响.方法:选择血型标本(标本的选择是在正反定型不一致并为抗体筛选阳性之中进行提取的),使用谱细胞对血型标本进行鉴定;对于放散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的血型标本,制备出具有不规则的抗原阴性之中的反定性红细胞,并对其进行准确的鉴定出血型.结果:在不规则抗体的鉴定而引发的正反不一致病例中,IgM类抗体所占的比例较高.结论:使用反定性细胞可以将不规则抗体的干扰予以排除,并且使用IgG类不规则抗体会引起血型正反不一样.
作者:黄同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比较泮托拉唑钠和奥美拉唑应用于胃溃疡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5例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并分为对照组(37例)和治疗组(3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联合奥美拉唑钠静脉滴注;治疗组给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联合泮托拉唑钠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Hp根除率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治疗组分别为%、%和%,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钠治疗胃溃疡的总体效果更优,且不良反应更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延平;徐立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腹腔镜微创手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5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术后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等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程度评分(SAS)、抑郁程度评分(SD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00%(P<0.05).结论:异位妊娠腹腔镜微创手术的护理效果良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提升整体护理水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运用兰索拉唑结合凝血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我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8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兰索拉唑结合凝血酶治疗,对照组患者只给兰索拉唑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关指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用兰索拉唑结合凝血酶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刘建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PICC置管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住院部2015年-2017年之间收治100例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患者的并发症原因和护理措施进行探讨分析.结果: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2%,其中,13例穿刺点皮肤过敏,3例导管脱出,5例血栓形成,3例穿刺点渗血,6例导管相关性感染,9例导管阻塞,23例静脉炎,与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相比,静脉炎的发生例数明显较高(P<0.05).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并发症症状均有所改善.结论:PICC置管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保证置管的成功率.
作者:郭艳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脊椎爆裂性骨折诊断中行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90例脊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多层螺旋CT和X线检查,分析比较两组检查方法的结果.结果:检查诊断发现椎体骨折104个,多层螺旋CT检查出100个椎体,检出率为96.15%(100/104),符合率是100%,而X线检出率为63.64%(66/104),符合率是72.14%,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显著高于X线检查,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椎爆裂性骨折采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检查,可有效提高诊断率和符合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孙云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于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从我院在2015年11月至2017年8月接收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中随机选出100例当做研究的对象,并将其等分为两组,50例实验组与50例对照组,实验组进行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独的奇霉素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退烧时间、住院时间和止咳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收治疗后的总体有效率是96.0%,显然比对照组的76.0%要高,且二者的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11.680,P<0.05).实验组患者的退烧时间、住院时间和止咳时间都比对照组要短,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可极大缓解病人的各种不适,临床治疗效果相比于单独的奇霉素治疗更加显著.
作者:潘智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规范化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0例ICU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1月20日至2017年1月20日之间),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规范化护理),各45例,并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ICU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22%,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高度的差异性,P值<0.05.结论:将规范化护理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患者中,能够有效降低临床不良事件发生,值得研究.
作者:陈晓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危机管理在急诊外科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评价.方法:选我院于2014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560例急诊外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2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危机管理,并对2组患者在管理实施前后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仪表设备和药品完好率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观察组通过危机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观察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仪表设备和药品完好率及患者满意度等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危机管理在急诊外科护理过程中,可有效改善护理工作质量,并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提升仪表设备和药品完好率及患者满意度,对患者的护理安全提供保障,值得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张庆庆;张海玲;魏东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本着指导和检查相结合的原则对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我院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改进意见.方法:2016年3月-2017年3月由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对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制度建立、组织建设、医务人员感知培训、院感防控措施落实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结论: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现状中存在诸多问题,是临床医疗日常工作的隐患,急需制定并落实相关管理标准,进行人员培训、设施改善等措施.
作者:王薇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使用单双号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占40例.对照组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患者使用传统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激素水平[FSH(促卵泡生成素)、LH(黄体生成素)、T(睾酮)、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实验组的FSH为(11.23±2.35)ρ/IU·L-1、LH为(22.54±3.16)ρ/IU·L-1、T为(74.25±3.26)ρ/IU·L-1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患者的效果较为可观,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辛春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阴道助产掌对减少母婴损伤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82例阴道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编号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41例.常规组采用低位产钳助产,研究组采用助产掌助产,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结果:研究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阴道助产掌能有效减少分娩后的母婴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大大提高了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值得在妇产科推广.
作者:黄妙瑜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