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千红;赵晴;王福先
目的 了解产后42~60 d妇女饮食结构.方法 运用24 h回顾法调查两组人群调查前3d摄入的各种食物种类及数量,同时了解平时的膳食习惯.结果 哺乳期妇女营养素的摄入量比其孕晚期摄入量要低,只有蛋白质的摄入量高于孕晚期,钙、铁、锌、维生素B2、维生素C的饮食摄入量远远低于其孕晚期摄入量(P<0.05).结论 在孕妇学校应强调产后及哺乳期应均衡饮食.
作者:杨桂莲;刘建建;龚灿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中重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医患沟通对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医疗活动的正常进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效的医患沟通则是必要的途径和手段.
作者:李白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珠海市斗门区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及抗体水平,探讨影响普通人群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的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从斗门区2个镇选取480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抑制(HI)检测.结果 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人数为110人,阳性率为22.92%6(110/480).单因素和多因素二项Logistic分析均显示职业、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调查前曾患过感冒与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有关.结论 珠海市斗门区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水平不高.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是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重要手段.
作者:赵超敏;陈斌;周伴群;吴水滨;焦亮;罗志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流行性腮腺炎(流腮)并发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2008年1月-2011年1月住院流腮并发急性胰腺炎29例患儿为观察组,同期住院无并发症的84例流腮患儿为对照组,观察其临床表现,比较两者实验室检查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4.71%的流腮患儿合并胰腺炎,症状轻.观察组红细胞比积(Hct)、血沉、C反应蛋白(CRP)、血糖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白细胞、血、尿淀粉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为流腮较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轻型.血尿淀粉酶增高不能作为诊断依据,血脂肪酶检测结合胰腺B超有助于诊断.Hct、血糖增高等引起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沉增快、CRP升高提示可能并发胰腺炎,其变化可作为观察病情的实验室指标.
作者:刘静;罗如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DR胸部摄影与HKV之间的相关性,为尘肺病诊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本所受理尘肺病诊断的88例尘肺病例临床资料,对其同时实施DR与HKV摄片,将尘肺病诊断资深专家6人分成甲乙两组,对两种摄片结果进行尘肺病符合率判定.结果 88套两种摄片方式显示:小阴影形态、总体密集度及尘肺期别符合率,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总体密集度及尘肺期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现为甲组在标准把握上较乙组严.结论 数字化摄影具有图像分辨率高,速度快,存取方便,同时病人受照射剂量更小,用于尘肺病诊断是可行的,为减少读片差异,建议读片前统一读片松紧尺度.
作者:肖友立;戴伟荣;李圣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 对2009-2011年7月广州市结核病防治所二分所经过实验室检查确诊的63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波及两肺叶为多(58%),双侧同时患病较多(51%),空洞仅占25%.涂阴培阳44%,涂阳培阳56%,菌型鉴定以龟分枝杆菌为多占44%.耐药以耐多药比例大(占77%),耐药顺位为耐多药>耐二药>单药.仅有3例是对一二线抗结核药全敏感.其中47例为初治病例(75%),16例复治病例(25%).结论 由于生活环境的变迁可能导致了非结核分枝杆菌的习性发生了变化,以至于目前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特点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作者:梁冰;黄瑞霞;邓虹;何庆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福建省医疗机构梅毒、淋病病例报告现状和准确程度,为性病疫情管理和疫情估计提供依据.方法 下载被调查地区2010年1-6月所有梅毒与淋病病例的网络直报数据与医疗机构门诊日志、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核对并进行准确性评价.结果 共核查梅毒病例1 158例,其中后天性梅毒1 067例,先天性梅毒425例;淋病病例425例,淋病病例报告准确性高于梅毒病例.淋病病例报告的准确率为84.71%,梅毒为54.89%.在各期/类梅毒病例报告中,Ⅰ期、Ⅱ期梅毒和Ⅲ期梅毒的准确率分别为63.37%、78.05%和54.55%,隐性梅毒仅52.27%,胎传梅毒的准确率低仅有27.47%.结论 福建省隐性梅毒和胎传梅毒的准确率偏低,影响了性病疫情的准确性,应进一步加强性病疫情的管理,强化性病诊断的培训,提高性病报告质量.
作者:萧剑雄;王惠榕;张春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畸形子宫的类型,人工流产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选择本院43例畸形子宫并行人工流产术的病例,通过B超探查畸形子宫类型,并计算人工流产术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畸形子宫妊娠发生率为0.196%,人工流产一次性成功率达88.4%,人工流产术的并发症发生率34.7%,畸形子宫的误诊率为20.3%.结论 畸形子宫由于特殊的解剖,往往造成误诊.临床工作者应对畸形子宫合并人工流产术加以足够重视,术前认真诊断,术中针对各种类型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或避免合并症的发生,保证手术的成功及安全.
作者:熊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慢性咳嗽患者80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对病因综合治疗.结果 本组80例患者中,咳嗽变异性哮喘24例,占30%;鼻后滴漏综合征33例,占41.3%;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6例,占7.5%;胃食管反流14例,占17.5%;心因性因素2例,占2.5%,不明原因咳嗽者1例,占1.25%.其中胃食管反流并发咳嗽变异性哮喘3例,占3.7%;鼻后滴漏症并发咳嗽变异性哮喘8例,占10%.治疗2周、1个月、3个月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咳嗽常见的临床病因进行分析,依据诊断方法和诊断程序对病因进行确定,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任凯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生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385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程序,检索相关文献结合临床经验及患者的愿望和需求,制定佳护理方案并且实施.结果 通过循证护理,找出了佳护理方案,降低了患者术后焦虑、恐惧心理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普及了术后健康知识.结论 循证护理解决了临床护理中的护理问题,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培养了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
作者:李定梅;黄文杰;刘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居民死因统计资料是反映一个地区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发展状况的重要科学指标,是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的重要科学依据,同时也是医学、人口学、社会学等科学研究的基础信息.为评价厦门市思明区居民健康状况,为有关部门制定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遂对思明区居民2004-2010年的全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晓鹭;华菊萍;王清和;吕轶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出血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出血患者54例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日本AU-27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不同时间段血清Alb水平.结果 研究组重型与轻型患者入院后第1、3、7、14 d血清Alb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重型患者入院第7、14 d的血清Alb水平较轻型患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出血患者出院时的预后分为死亡组37例,存活组17例.死亡组入院后第1d血清Alb水平与存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入院后3、7、14 d血清Alb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结论 血清白蛋白的动态观察对评估急性重症颅脑损伤颅内出血患者的病情发展疗效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丁山;林岚;陈辉;林莹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对临床症状、血脂及心电图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本院80例冠心病心绞痛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常规心电图ST段改变、血脂水平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及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97.5%、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 、77.5%,血脂的改善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血脂及心电图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毕子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开福区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6所小学的657名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信息,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调查感染情况.结果 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3.8%,性别间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83,P>0.05);不同年级学生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9,P>0.05).城区、城郊、农村的学生感染率不全相同(x2=13.06,P<0.05);不同地域学生的生水饮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3.67,P<0.05).结论 开福区小学生的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低;农村学生感染率高于城区和城郊,应重点加强农村地区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
作者:唐华文;卢懿;晏强;邬力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经脐单孔法无气腹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精索静脉曲张患者40例,行经脐单孔法无气腹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时精液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40例患者术后均顺利完成,无明显出血影响手术操作,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阴囊坠胀不适感均消失或减轻,阴囊触诊扩张迂曲的静脉明显缩小,Valsava试验阴性.其中单侧患者手术时间为18~25 min,平均24.2 min;双侧患者手术时间为35~47 min,平均36.7 min.平均住院时间2.4d.经过3个月随访,无复发病例,术后3个月复查精液常规,精液质量明显改善,术后精子密度、活率、(A+B)级精子比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可作为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一种可选术式,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于海龙;司良敏;王雪冬;李永刚;杨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永州市冷水滩区2006-2010年梅毒发病特征.方法 对冷水滩区2006-2010年梅毒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5年间冷水滩区梅毒共报告291例,年平均发病率13.50/10万.结论 冷水滩区近年来梅毒发病处于上升趋势,防控工作的重点为强化日常监测;规范病例的临床诊治;加大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力度,努力推进高危人群安全性行为干预工作;提高患者追踪随访率.
作者:伍青专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病例的临床特征及疗效,为提高该病诊疗水平和控制病情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确诊的12例PA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治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2例均经纤支镜肺组织活检和肺泡灌洗液PAS染色阳性确诊,9例患者予以大容量全肺灌洗(WLL)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本病的依据,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是其临床特征,目前治疗的首选方法仍是全肺灌洗.
作者:李颖;肖雄斌;刘浪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RE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空腹口服,20 mg/次,早晚各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同样用药的基础上,给予莫沙必利餐前口服,5mg/次,每天3次.疗程均为8周.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下检查食管黏膜病变,观察组有效率(89.6%)明显高于对照组(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与莫沙比利联合使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郑紫丹;杨杰;万晓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针刺手法针疗仪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所致尖足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将10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予以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针刺手法针疗仪,两组均治疗3个月.采用尖足评分法结合足背屈角测量综合判断其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手法针疗仪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尖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志雄;刘洪文;刘娟;王跑球;覃蓉;熊毛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1982-2010年徐州市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变化趋势.方法 病例统一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对徐州市区居民1982-2010年肿瘤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82-2010年间,徐州市区恶性肿瘤平均死亡率为113.98/10万,呈逐年递增趋势.肺癌、肝癌、肠癌、白血病和乳腺癌的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胃癌、食管癌和宫颈癌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前5位死因分别为肺癌(27.18%)、肝癌(20.74%)、胃癌(13.73%)、食管癌(7.57%)和肠癌(4.75%).男女肿瘤死亡数之比为1.92∶1.从30岁年龄组开始,恶性肿瘤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迅速上升.结论 徐州市区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刘军;陈培培;娄培安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