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科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袁乐丽

关键词:骨科护理, 舒适护理,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骨科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试验组患者舒适护理.比较患者的住院时间及骨愈合时间,并比较患者满意度.结果:患者住院时间及骨愈合时间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骨科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64排螺旋CT对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诊断分析

    阑尾脓肿是急性阑尾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而发生坏疽、穿孔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大约占急性阑尾炎4-10% 左右[1],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老年人由于机体抵抗力降低其临床表现与体征有时不典型,从而造成病情有时会被延误或误诊.随着CT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排螺旋CT得到了广泛应用;阑尾周围脓肿的特征性CT表现受到了大家的深入研究[2];对其定位及定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高,笔者总结本院2015-5月-2017-11月期间通过我院新的64排128层螺旋C T检查出来的阑尾脓肿进行影像分析,目的在探讨本病的影像特点并评估影像在本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祖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50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头颅CT与临床

    目的:探讨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病颅脑C T改变与临床关系.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0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与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CT表现异常36例(72%),均为不同程度的脑萎缩,其中轻度10例(28%),中度及以上26例(72%).脑组织改变与饮酒年限、饮酒量大小,首次住院戒酒年龄密切相关.结论:慢性酒精中毒导致大脑损害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头颅CT检查能够及时发现脑组织的改变,对临床用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尹继;袁平;郑猛;杨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康艾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激素抵抗性膀胱癌的住院期间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康艾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激素抵抗性膀胱癌的住院期间护理工作,总结相关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医院泌尿外科于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24例激素抵抗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取康艾和多西他赛联合治疗,在患者住院期间对其使用我医院的针对性护理.在进行护理工作后,对患者的化疗完成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以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观察总结.结果:在采取我医院的针对性护理方法后,患者的化疗完成率较高,仅有1例患者遵医嘱和依从性较差.同时,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满意程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均表现良好.结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能够对膀胱癌患者的治疗产生积极意义,值得推广研究.

    作者:陈婷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不同类型免疫抑制剂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采用不同类型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将我院(2013年01月-2017年01月)收治52例ITP均分四组每组13例.其中使用环孢素设为HB组,使用环磷酰胺设为HL组,使用达那唑为DN组,使用CD20单抗治疗为CD组.分析上述四组近期、远期疗效.结果:四组患者近期疗效由高至低为HB组、CD组、HL组、DN组,其中HB组与DN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远期疗效由高至低为CD组、HB组、HL组、DN组,其中DN组与C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TP患者的治疗上本组研究中几种免疫抑制剂治疗在近期、长期疗效中,效果得到了一定的肯定.CD20单抗近期、远期疗效优于其他药物,且安全性较高,在此类患者的治疗药物选择中可优先选择.其中环孢素治疗效果与CD20单抗接近,但不良反应较多,机体损伤较大.而环磷酰胺、达那唑近、远期疗效较差,可考虑联用其他药物.

    作者:王宗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全程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对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其生存质量的提升效果.方法:在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胃癌患者中选取80例视作研究对象,将其中40例根治术基础上实施基础护理的患者视作对照组,另外40例根治术基础上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患者视作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可推广.

    作者:俞晓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护理标识在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护理标识在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样本择选我院88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不应用护理标识,观察组患者应用护理标识,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应用护理标识,能够有效促进血透室正常工作的进行,值得推广.

    作者:金灿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探究

    目的:探讨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接诊的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2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1~2年,其中有7例患者半年内复发,有5例患者1年内复发,无复发12例.半年内复发的患者均进行结节切除术,1年内复发的患者有1例为次全切除,4例为结节切除.未复发的患者中有4例为全切除,8例为次全切除,可见复发与手术方式有关.结论: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的手术治疗能够减少病情复发或推迟复发的时间,在足够药物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若药物剂量使用打,可进行手术探查,进行单侧全切除手术.

    作者:李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品管圈在提高COPD患者吸入剂正确使用率中的应用

    目的:对COPD患者应用品管圈活动后是否能够提高吸入剂使用依从性进行评价.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125例COPD患者纳入研究,通过组圈、组织圈员进行头脑风暴,对COPD患者使用吸入剂依从性低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进行实施,对比品管圈开展前、后患者使用吸入剂的具体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品管圈成员的各项活动能力水平明显提升,评分前后对比统计学存在差异(P<0.05);同时,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患者使用吸入剂的依从性明显提升(P<0.05).结论:完善的品管圈活动措施能够有效提高COPD患者使用吸入剂的依从性.

    作者:王文毓;张月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泌尿外科老年手术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及其安全防范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老年手术患者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提出相关安全防范措施.方法:通过在我院已经接受过治疗的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选取于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间在我院泌尿科进行诊断治疗过的600例老年患者进行分析,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的一组300人为对照组,对于对照组的病人只需要进行常规的基础护理,另外一组300人则为观察组,对于观察组的病人在跟对照组一样进行基础护理的基础之上,还对患者额外增加了安全防范等措施,观察组的照料措施优于对照组,在对两组的观察结果上分析引起护理风险的因素,并且探讨如何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对其进行控制.结果:对600例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在进行基础护理时容易发生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统计以及分析,发现泌尿外科老年手术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主要有坠床、跌倒、虚脱、烫伤、高血压、压疮以及高血糖等等.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出对照组护理风险为36.8%,观察组风险护理风险为82.3%,观察组对护理的控制相较于对照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上所述,引发泌尿外科老年手术患者的护理风险的因素有很多,面对这些严峻的风险,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来进行风险防范.

    作者:李福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银川市2015年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我市粉尘企业职业病危害状况、发病特点、变化趋势,为制定重点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收集2015年体检机构所填报的重点粉尘企业接尘工人在岗期间体检资料,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9家接尘企业,共计4333人,未发现疑似职业病及职业禁忌证,结果异常1638人,总异常检出率37.80%.尘肺样改变检出率0.23%,以铸造工高6.67%,其次是水泥工0.53%.异常率依次为:小型企业>大型>中型;私营企业>外商>国营;水泥尘>铸造尘(除<30岁组)>煤尘.年龄≥50岁、工龄15~20a异常检出率高.检查项目异常率依次为:心电图23.84%>肺功能10.80%>血压5.77%>X线胸片2.70%,血压异常有随工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女性肺功能异常率高于男性.结论:银川市所辖小型、私营、铸造及水泥企业接尘工人,且年龄≥50岁、工龄在15~20a为职业性尘肺病高风险人群,应加强对小型、私营企业的监管力度,同时注意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作者:董兰萍;靳丽萍;王丽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2154例孕中期唐氏综合征血清学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2154例孕中期唐氏综合征血清学筛查结果的分析,探究孝感地区孕中期唐氏筛查手段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14-11-1日至2015-10-31日来我院进行孕中期唐氏综合征血清学筛查的单胎妊娠孕妇2154例,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测定孕妇血清中AFP、β-HCG、uE3的浓度,根据孕妇的年龄、体重、孕周,通过配套风险评估软件评估出高风险及临界风险孕妇,高风险、临界风险孕妇血清送深圳华大基因临检中心进行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基因分析.结果:2154例孕妇中,筛查出高风险、临界风险孕妇共205例,其中唐氏综合征高风险103例(4.78%)、临界风险84例(3.90%),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2例(0.09%)、临界风险1例(0.05%),开放性神经管缺陷高风险15例(0.7%),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和临界风险孕妇中,共66例在我院进行胎儿游离D N A基因分析,共检出唐氏综合征高风险2例,后经羊水穿刺核型分析确证为唐氏综合征胎儿并终止妊娠,58例阴性者经随访后无唐氏综合征胎儿出生.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孕妇中35岁以上孕妇比例(10.68%)显著高于唐氏综合征临界风险(3.57%)、低风险孕妇(1.42%)(P<0.05),唐氏综合征临界风险孕妇中30-35岁孕妇比例(26.19%)显著高于唐氏综合征高风险(14.56%)、低风险孕妇(12.91%)(P<0.05).孕妇血清中AFP、β-HCG、uE3平均中位数倍数(MOM)两两间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孕中期血清学筛查能有效筛查出高风险、临界风险孕妇,血清学筛查结果与孕周、年龄均相关,血清学筛查联合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基因分析可有效降低血清学筛查假阳性率,会是将来的发展方向.

    作者:管建;姜娟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候诊患儿医院感染隐患及防控措施

    目的:查找儿科门诊候诊过程中存在的医院感染隐患,制定干预措施,有效预防控制儿科门诊候诊患儿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分析医院空间布局及儿科门诊患儿就诊流程中存在的隐患,合理安排候诊区、诊断室、治疗室,设置醒目标识,充分合理配备洗手设备、快速手消毒剂等手卫生设施,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迅速准确预检分诊,发现传染病或可疑传染病患儿,就地隔离并合理安排就诊,做好候诊区环境的清洁消毒,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和质控,加强健康宣教,缩短候诊时间.结果:通过加强各环节管理,改善了候诊环境,提高了医务人员及患儿家属手卫生的自觉性,增强了全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有效降低了儿科门诊候诊患儿医院感染的风险,保证患儿安全.结论: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加强细节管理,查找发现隐患,及时制定整改措施,保证医务人员及患儿家属安全.

    作者:吴平平;康冰瑶;杨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探讨医院传染病管理及控制措施

    目的:关于医院对易导致交叉感染的传染病,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方法与应用效果的研究分析.方法:选取33例在我院未应用传染病控制管理方法的手术治疗后住院的患者,以及实行该法后的33例同科室患者,分组进行管理方法,以及患者发生传染病感染情况的结果对比.结果:在我院采用传染病管理办法后,入院治疗疾病的观察组患者,其在住院期间身体出现感染的人数较少,感染率较之于另一组患者低,组间数据有着差异性,有意义,P<0.05.结论:由于医院的病患较多,各类型的病菌较多,患者感染传染病的几率较高,因此需要积极的应用传染病管理控制方法,以此确保患者的身体健康,使其免受传染病的感染.

    作者:王文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无痛分娩中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无痛分娩中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本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接收的112例无痛分娩孕妇的资料,分对照组(56例)和研究组(56例).对照组以舒芬太尼进行阻滞麻醉,研究组以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进行联合阻滞麻醉,分析2组在各时间点的VAS(视觉模拟)评分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研究组30min后VAS评分是(0.31±0.50)分比对照组(0.89±0.88)分低(P<0.05);研究组总不良发应率为5.36%(3/56)比对照组19.64%(11/56)低(P<0.05).结论:无痛分娩中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良好镇痛效果,降低总不良反应率.

    作者:卢华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普胸手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血小板 、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普胸手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与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探讨SIRS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期间手术后的普通患者127例,根据有无SIRS,分为SIRS组(85例),非SIRS组(42例).比较两组之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和PLT、CRP、血糖、心肌酶及肝肾功等实验室指标.结果:SIRS与CRP呈正相关,与PLT呈负相关.结论 PLT、CRP与SIRS密切相关,SIRS越严重的患者PLT水平越低,CRP水平越高,PLT、CRP可能会成为预测SIRS严重程度的实验室指标,对于判断SIRS的发生、发展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付强;张庆广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干预对留置导尿管预防尿潴留的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剖宫产术拔除尿管后预防尿储留的发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策略: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做择期剖宫产术留置尿管只进行常规护理术前宣教的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的2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拔除留置尿管后发生的尿储留率.结果:两组留置尿管的病人,对照组发生1例病人尿储留.观察组无尿储留发生.结论:对剖宫产术留置尿管的病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减少尿储留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高压氧对痛风大鼠模型的治疗机制探究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痛风大鼠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 4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高压氧治疗组,每组15只.其中,高压氧治疗组给予90min的高压氧治疗,1次/d,共7天.造模后对各组大鼠肿胀率进行测量并计算,以评估造模是否成功.检测高压氧治疗组大鼠血清,如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IL-1β的表达水平以评价高压氧对大鼠痛风性关节炎的干预效果.结果:造模后大鼠较空白对照组肿胀率提高,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高压氧治疗组促炎症发生相关因子T N F-α、IL-6、IL-1β显著降低.结论:高压氧在大鼠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方面发挥着关键的干预作用,为临床上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王艺文;王宏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激素药物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采用激素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03-2017.03收治的86例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观察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分析其效果.结果:治疗后,使用甲基强的松龙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3%,对比服用地塞米松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7% 存在较大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缓解患者的症状,缩小其病灶范围,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作者:白良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探讨电视胸腔镜在胸部外伤中的治疗价值

    目的:分析在胸部外伤治疗中应用电视胸腔镜治疗的效果.方法:搜集2016年03月份-2017年03月份在我院治疗的胸部外伤患者90例,全部患者都应用电视胸腔镜进行治疗,根据手术开始的时间分成急诊组、早期组以及晚期组,分别为30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急诊组患者引流管的置管时间与早期组、晚期组相比,数值明显要比早期组、晚期组小,组间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胸部外伤治疗中应用电视胸腔镜治疗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各项指标,尤其急诊治疗的引流管置管时间比较短,值得应用.

    作者:佘科霖;李飞鸿;姚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早产儿暂时性甲壮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究早产儿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的10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50例患儿存在甲状腺功能衰退,对照组50例患儿不存在甲状腺功能衰退,将两组患儿的情况进行记录与对比.结果:通过观察发现观察组的红细胞增多症情况明显高于度对照组,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患儿呼吸窘迫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样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的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高,不仅会造成早产儿红细胞增多、喂养困难,还会出现排便不规律的可能性.

    作者:闫晓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