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常军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硬膜外分娩镇痛孕产妇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2017年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这组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两组,常规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模式进行干预,护理组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的模式进行干预,护理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常规组镇痛有效率为90%.护理组患者镇痛有效率为80%.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舒适护理的方法对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孕产妇进行护理,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显著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护理当中广泛应用.
作者:程超英;邱卫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胃镜直视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的配合方法、可行性,并给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89例进行胃镜直视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患者的病例资料,评价置管效果,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平均置管时间为(8.6±0.4)min,患者在置管过程中耐受力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后续营养供应正常,对护理满意度高.结论:在胃镜直视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需要患者的配合,护士要注意置管过程护理事项,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减少并发症,提升置管的安全性.
作者:韩丽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剖宫产后瘢痕妊娠与子宫破裂关系及分娩方式选择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6年10月360例中晚期孕产妇为观察对象.将360例孕产妇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孕妇为剖宫产后二次妊娠,B组孕妇为首次妊娠阴道顺产后二次妊娠,C组孕妇为初次妊娠.回顾性分析360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比较各孕产妇围生期临床指标,对比各组孕产妇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超声测量子宫前下壁肌层厚度.统计术中所见的肌层分级,比较各组指标差异.结果:各组孕产妇临床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分娩方式的不同对围产期出血量、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发生率、新生儿窒息、住院天数、新生儿黄疸等都会产生明显影响.结论:对于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建议积极提供阴道试产机会,检测产程变化,既可保障母婴安全,也可减少重复剖宫产带来的二次损伤几率,同时社会因素对首次剖宫产具有较大影响.
作者:程亚华;吕俊新;王虹;王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在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的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包括从身体,心理及人文关怀上给予关心和指导,可提高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生存率并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艳秀;于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丙泊酚配伍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胃镜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68例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静脉滴注丙泊酚以及静脉滴注丙泊酚和芬太尼静脉液,治疗后对效果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乙组发生几率为5.8%,甲组发生几率为11.7%,乙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甲组.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实践可知,乙组的各项数据参数低于甲组.结论:对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采用丙泊酚和芬太尼静脉液,效果明显,安全性比较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针对很多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来说,有关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的具体临床疗效是十分有效的,可以为老年消化性胃溃疡的治疗提供相应建设性治疗意见的捷径.方法:从本院中提取自2015年2月~2016年5月期间的30例溃疡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并按照患者入院的治疗顺序将这些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5例.而两组不同的治疗方法分别为,观察组患者在阿莫西林治疗的基础上再辅助泮托拉唑药物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是在消炎药阿莫西林的基础上再辅助奥美拉唑治疗,之后再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完毕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则成为96%,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则为70%.可见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的患者要远高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结论:利用泮托拉唑药物的治疗效果要比奥美拉唑的治疗效果要好得多.
作者:侯志善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米氮平联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4年1月-2016年12月,精神科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根据患者的意愿进行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对象40例,对照组给予阿立哌唑或利培酮治疗,观察组联合米氮平治疗,持续8周对比疗效与症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第4周、第8周SANS评分下降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第8周TE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氮平联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控制效果较好,但会加重躯体症状.
作者:颜文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姑息护理联合人文关怀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我科室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双盲法分组,均为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对照组给予患者姑息护理联合人文关怀,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不良情绪和自尊水平的变化.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34.56±5.61)分、(39.45±4.59)分,对照组为(41.34±4.46)分、(46.53±4.46)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自尊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自尊水平优于对照组患者的(P<0.05).结论:姑息护理联合人文关怀在晚期癌症患者中,可有效改善负性情绪,提高自尊水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任敬;胡冬梅;陈学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泮托拉唑钠注射液与氯吡格雷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纳入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伴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21例,研究组采取泮托拉唑钠与氯吡格雷片,对照组采取氯吡格雷与奥美拉唑,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0.48% 较对照组76.19% 高(P<0.05);治疗前患者前列腺素E2水平无差别(P>0.05),治疗3日、5日以及7日后研究组前列腺素E2水平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伴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泮托拉唑钠结合氯吡格雷治疗效果更好,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前列腺素E2水平,为预后提供保障.
作者:赵桂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TP-ELISA(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RPR(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应用于TP(梅毒螺旋体)检测中的价值.方法:撷取本院收治的住院患者1566例,撷取时间是自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采用RPR法、TP-ELISA法筛查TP,并分析筛查结果.结果:1566例样本中,检测RPR阳性的14例,占8.9%;ELISA阳性的21例,占1.3%.血清阳性TPPA法确认:21例ELISA阳性中确认阳性20例,符合率是95.2%;14例RPR阳性的确认12例,符合率为85.7%.ELISA法的诊断符合率远比RPR的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PR法、TP-ELISA法可有效提高TP的筛查结果,但是TP-ELISA法的检测效果更佳,同时方便保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借鉴.
作者:米文慧;刘红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对婴幼儿哮喘治疗中雾化吸入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取医院哮喘婴幼儿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3例,分别给予常规静脉滴注治疗、雾化吸入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在雾化吸入治疗方法应用下,哮鸣音、喘憋与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哮喘治疗中,雾化吸入治疗方式取得的治疗效果明显,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靳丽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查找儿科门诊候诊过程中存在的医院感染隐患,制定干预措施,有效预防控制儿科门诊候诊患儿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分析医院空间布局及儿科门诊患儿就诊流程中存在的隐患,合理安排候诊区、诊断室、治疗室,设置醒目标识,充分合理配备洗手设备、快速手消毒剂等手卫生设施,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迅速准确预检分诊,发现传染病或可疑传染病患儿,就地隔离并合理安排就诊,做好候诊区环境的清洁消毒,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和质控,加强健康宣教,缩短候诊时间.结果:通过加强各环节管理,改善了候诊环境,提高了医务人员及患儿家属手卫生的自觉性,增强了全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有效降低了儿科门诊候诊患儿医院感染的风险,保证患儿安全.结论: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加强细节管理,查找发现隐患,及时制定整改措施,保证医务人员及患儿家属安全.
作者:吴平平;康冰瑶;杨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膝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本次研究纳入在我院接受的膝关节内骨折患者74例,以简单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37例,参照组行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治疗组实施关节镜喜爱微创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RO M疗效评定优良率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参照组低,P<0.05.结论:针对膝关节内骨折患者,行关节镜下微创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石秀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对营养支持和护理在急性肾小球肾炎病患中的具体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74例,按照硬币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在对照组患者护理方式基础上为研究组患者增加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为(18.03±1.9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4.34±1.61)分;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3.78%,以上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支持与护理干预可对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程度进行明显提升,有利于患者康复与良好护患关系的维护.
作者:蒋良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子宫异常出血患者采用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接收的92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进行诊断,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通过统计数据并分析,共92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在接受诊断后,其器质性病变患者共有29例,所占比为(31.52%),其中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共有8(27.59%)例,子宫内膜炎患者共有16(55.17%)例,宫体腺瘤患者共有3(10.34%)例,流产后遗症患者共有2(6.89%)例.结论:对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积极采用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模式,能够对临床诊断过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李志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比较肝素结合蛋白和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在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筛选出本院2016年01月-2017年06月诊治的72例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另筛选出同期在本院进行常规体检的72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肝素结合蛋白和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检测,对比其检测结果 ,分析各指标在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对比两组的肝素结合蛋白和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严重脓毒症组与脓毒症休克组的肝素结合蛋白和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一般脓毒症组,且脓毒症休克组明显高于严重脓毒症组,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肝素结合蛋白、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在脓毒症早期诊断中均可发挥较高的应用价值,且可作为该病严重程度评估的参考指标.
作者:张玲玮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52例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全部患者都接受蛛网膜下腔出血术治疗,术后预后良好22例,良好率42.31%;预后不良30例,不良率57.69%.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深入分析,并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密切观察.结果:患者在性别与年龄方面对预后的影响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患者在高血压史、术后颅内高压处理以及Claassen分级方面对预后的影响对比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高血压史、术后颅内高压处理以及Claassen分级都属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论: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史、术后颅内高压处理以及Claassen分级.
作者:吴琼;张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临床中高血压脑出血症运用小骨孔开颅治疗与微创穿刺治疗的疗效.方法:筛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症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观察组31例,对照组使用小孔开颅治疗,观察组使用微创穿刺术治疗,经手术治疗后,分析比较两组并发症及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应用微创穿刺术治疗,创伤低微、术后恢复快,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能力恢复,相比小骨孔开颅术治疗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作者:李孟凯;卫仲军;张保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安全性和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门诊及住院的胃溃疡患者100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进行两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治疗有效率、复发率的对比.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更高(P<0.05);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复发率更低(P<0.0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胃溃疡治疗,能够使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改善,并有效减少疾病复发,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季明凤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本次实验将通过针灸结合针刀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症状,并进行临床有效性的对比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5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150例腰椎间盘突出且有下肢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针刀触激术,并对比患者疼痛度和临床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则为77.3%,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下肢功能的改善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除此之外,在VAS的评分上观察组治疗后为(1.87±0.84)分,对照组则为(3.88±0.97)分,组间对比差异显著.结论:针对有下肢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采用针灸结合针刀触激术治疗具有良好的改善效用,能够加强对神经的触激,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