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龙花汤治疗渗出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李世梅

关键词:渗出性中耳炎, 龙花汤,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龙花汤对渗出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龙花汤,两组渗出性中耳炎患者均连续治疗7d为宜.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89.13%)显著高于对照组(71.74%),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期间加用龙花汤有利于渗出性中耳炎患者获得更优疗效,对保障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伤口感染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伤口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骨科手术患者88例.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伤口感染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患者伤口感染率为22.7%,观察组患者伤口感染率为4.5%,对照组与观察组伤口感染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7%,对照组护理效果满意度为79.5%,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骨科患者,在其采取手术治疗时予以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伤口感染率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代春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甲亢灵片在门诊患者中的使用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甲亢灵片在门诊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对2017年1月~2017年6月含甲亢灵片的门诊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合计1824张处方,联合用药处方共1356张.结论:甲亢灵片在门诊的使用中,以甲亢灵与硫脲类药物合用为主.

    作者:凌国华;杨克勤;张建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抑郁的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常见的心脏疾病.近年来CH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且发病逐渐趋于年轻化,不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危害心理健康.CHD患者极易出现情绪障碍,特别是抑郁,这种负性情绪对患者的治疗、预后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可能增加心血管严重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

    作者:成守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急性阑尾炎诊治体会

    目的: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总结,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思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2017年期间住院的阑尾炎患者随机抽取的60份病历资料,就患者的手术情况、病程、预后等情况进行统计.结果:60例病人中,发病在3-24小时就诊的有22例,其中手术21例,术野清晰,手术顺利,术后2例有轻度肠黏连症状;发病在24-48小时就诊的有29例,全部手术,术后2例切口感染经处理后一期愈合,4例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等肠粘连症状;发病48-72小时就诊的7例,其中手术5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并切口感染2例;发病超过72小时就诊的有2例,均采取保守治疗,行二期手术后好转.不愿手术的3例住院经抗炎、对症治疗后均好转出院,但是其中2例在后期腹痛复发再次住院行手术切除阑尾.结论:在急性阑尾炎诊治的过程中,早诊断、早手术是关键,保守治疗易复发,需要对病情进行综合分析,正确处理阑尾根部有效预防并发症.

    作者:王启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改善晚期肿瘤患者心理状态

    目的:主要分析和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的110例晚期肿瘤患者,通过随机分配原则进行两组分类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主要采用心理护理服务,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护理服务,通过对比两组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结果: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后,其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心理护理晚期肿瘤患者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晓园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健康教育在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本文就健康教育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康复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8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n=42)和参照组(n=42).参照组在住院期间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住院期间予以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自我管理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出血、感染、胰瘘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9.05%;观察组自我管理各维度(限制行为、管理行为、心理活动及状态管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选择采用健康教育护理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并发症降低,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荐应用.

    作者:王曙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干预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扁桃体切除手术后出血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016年2月-2017年8月在本科室进行扁桃体切除术后的420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从患者表现,家属告知和电话回访的方式整合患者的病情资料.结果:在选取的420例扁挑体切除术患者中,发生出血现象的有28例,出血率为3.76%.手术中采用局部麻醉剥离法的患者有22例,全麻剥离法有3例;原发性出血21例,继发性出血4例;少量出血17例,中量出血5例,大量出血2例.上述实验中出现出血现象的患者均及时止血,痊愈后出院.结论:良好的干预和防护措施可以及时有效的防止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现象的发生,术后出血问题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作者:刘青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在血管外科介入术中的应用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血管外科介入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在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90例需要进行介入手术的患者,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实验组患者通过循证护理的方法进行,在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管外科需要使用介入术的患者来说,通过循证护理的方式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董素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我院心血管内科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目的:了解我科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现状.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统计心血管内科静脉留置针使用状况.结果:患者静脉留置针平均使用率为58.9%,使用率较低.结论:患者使用留置针有助于对血管的保护,特别是能预防高渗性的药物外渗的损害,同时能提高抢救成功率,保证患者静脉治疗的安全,所以应努力提高患者静脉留置针使用率.

    作者:梁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100例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与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对患者分组处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和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94.00%vs 80.00%,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药物,但比较而言,瑞舒伐他汀的临床效果更显著,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进一步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作者:陈玉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激素药物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采用激素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03-2017.03收治的86例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观察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分析其效果.结果:治疗后,使用甲基强的松龙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3%,对比服用地塞米松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7% 存在较大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缓解患者的症状,缩小其病灶范围,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作者:白良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泮托拉唑 、奥美拉唑对老年消化性溃疡治疗效果

    目的:针对很多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来说,有关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的具体临床疗效是十分有效的,可以为老年消化性胃溃疡的治疗提供相应建设性治疗意见的捷径.方法:从本院中提取自2015年2月~2016年5月期间的30例溃疡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并按照患者入院的治疗顺序将这些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5例.而两组不同的治疗方法分别为,观察组患者在阿莫西林治疗的基础上再辅助泮托拉唑药物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是在消炎药阿莫西林的基础上再辅助奥美拉唑治疗,之后再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完毕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则成为96%,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则为70%.可见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的患者要远高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结论:利用泮托拉唑药物的治疗效果要比奥美拉唑的治疗效果要好得多.

    作者:侯志善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颈部肿块患者的CT影像诊断与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颈部肿块患者CT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2例颈部肿块患者,对其进行CT诊断,对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下分析,以便了解该病的临床特征.结果:32例颈部肿块患者中,C T检测为甲状腺肿瘤11例,淋巴结转移癌6例,颈部淋巴结结核9例,淋巴瘤6例.在C T增强扫描中,淋巴结转移癌的强化程度与密度均明显高于淋巴结结核、淋巴瘤与淋巴结肿瘤类型,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部肿块患者,通常为淋巴结病变,其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在对该病诊断中存在较大的难度,采用CT影像诊断,可以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能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李登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分析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药物敏感性.方法:选取我院441份疑似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临床标本为研究对象,对该组患者的支原体感染情况进行分析,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检测药敏性.结果:441份标本中检测出支原体感染230份,阳性率比为52.2%,其中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单一感染阳性率为40.8%(180/441)、2.3%(10/441).两者共同感染的阳性率为9.1%(40/441).药敏试验显示,交沙霉素的药敏性强,其次为多西环素、克拉霉素.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主要为解脲支原体感染,交沙霉素、多西环素、克拉霉素药敏性高,建议使用.

    作者:钱月琴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产科于2013年8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98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将符合阴道试产条件的产妇归为观察组(52例),将不符合阴道试产条件或产妇明确拒绝阴道试产的产妇归为对照组(46例),分别实施相应分娩方式后,对比两组产妇一般临床指标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时出血量(155.39±22.58mL)、产后出血量(105.48±19.85mL)、住院时间(3.18±1.70d)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无子宫破裂发生,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9.86±0.45vs9.53±0.49),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虽然高于选择性再次剖宫产,但只要严格掌握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做好产前充分评估、规范的产时管理、具备相应的应急预案的前提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仍具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对于改善母婴结局具有重要意义,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杜娟;浦黎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跟骨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

    目的:调研手术治疗运用到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成效.方法:选出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52例,同时分为两组,试验组26例患者施以手术治疗,对照组26例患者施以非手术治疗,并比较调研两组患者施以治疗后相应的治疗成效.结果:调研指出了,试验组患者施以治疗后相应的治疗成效好于对照组患者,同时P<0.05.结论:跟骨骨折患者施以切开复位内固定一类治疗,能够让跟骨相应的关节面获得功能与解剖形状极优的康复,成效突出.

    作者:于昆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16排螺旋CT诊断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16排螺旋C T对腹股沟疝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从我院患者资料库中选取2015年8-2017年2月以来,收治的27例腹股沟疝患者,年龄46-84岁,22例,女5例.排除术前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期腹压升高等腹内压增多情况,避免与减少术后复发.通过16排螺旋C T对其平扫+增强扫描及外科证实,其中腹股沟斜疝患者21例,腹股沟直疝患者6例,位于右侧18,左侧8例,两侧1例,例行检查.结果:16排螺旋C T显示21例腹股沟斜疝患者,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腹横筋膜卵圆孔)突出,向内下,向前斜行经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浅环(皮下环),男性患者进入阴囊.螺旋C T显示腹股沟异常供血血管显示率76%.结论:16排螺旋C T平扫+增强扫描对腹股沟疝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可作为腹股疝修补术的诊疗设备,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凌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长期气管切开患者更换套管的护理

    总结5例长期气管切开更换气管套管的护理经验,护理重点包括:做好更换套管前的准备和术中配合,加强气道出血的观察和护理、维持有效的气囊压力、妥善固定,预防移位;做好预防切口感染的护理.5例患者中有一例气道狭窄,气管切开处置入4.5号气管插管,通气良好;一例患者其中一次换管过程大出血,其余换管过程顺利.

    作者:朱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早期宫颈癌前病变干预治疗中宫颈环形电切除术的临床探讨

    现代社会女性生活压力较大,其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宫颈癌疾病高发.早期发现癌前病变,早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对于改善病情,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对癌前病变主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为了研究早期宫颈癌前病变干预治疗中宫颈环形电切除术的应用方法和临床效果,本文特对6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早期宫颈癌前病变患者进行了治疗相关的研究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作者:张家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间接治的240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骨科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有效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感染率为11.7%,便秘率为6.7%,无一例患者压疮,并发症发病率达到18.3%,总体满意度达到95%,相比于对照组患者30% 的并发症发病率以及78.3% 的总体满意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见性护理在顾客护理应用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费用,同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娅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