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pn慢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检测及与COPD的相关性分析

蔡鹏程;蔡慧萍;孙贤兵

关键词:肺炎衣原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相关性
摘要:目的 了解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n)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室检测322例COPD病例和150例健康对照组特异性抗体IgG、IgM.结果 肺炎衣原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中有较高的检出率,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感染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与健康对照组的暴露比值比(odds ratio,OR)为8.2.结论 Cpn血清特异性抗体IgG、IgM的升高与COPD有相关性,Cpn感染可能参与了其发病机制;Cpn的暴露对COPD的发生有较强的影响.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胎儿与葡萄胎胎盘共存1例报告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发生葡萄胎很少见,我院曾收治1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胎儿与葡萄胎胎盘共存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关婷;李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药物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类型转化分析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药物治疗后基因类型转化情况.方法 对2004年我院肝病门诊103例已作过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患者,分别进行拉米夫定和干扰素治疗,治疗停药一年后,复检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类型.结果 103例病人中,65例用拉米夫定治疗,29例用干扰素治疗,9例用其它核苷类药物治疗,停药后复查患者基因类型,除5例未分析出结果外,98例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基因类型均未改变.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不管是否经过药物治疗,其基因类型在一定时期内是不会发生基因类型改变的.

    作者:代国知;陈亚光;林应标;李刚勇;吴怀益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青少年犯罪危险因素、保护因素及其社会生态学预防模式的探讨

    有关青少年犯罪的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是目前该领域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多项研究认为青少年犯罪是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保护因素则可减少危险因素的影响.本文对有关青少年犯罪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并从减少危险因素和强化保护因素的角度出发,对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社会生态学预防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杨放如;郝伟;魏宏萍;李飞;罗文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中国不同地区青少年腰围正常参考值比较

    目的 了解长沙市与北京市和安徽省(包括合肥、宿州、黄山三个城市)青少年腰围正常参考值的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长沙市四所学校,以参加2005年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2 490名(男1 293名,女1 197名)12~17岁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测量腰围,并计算各年龄组男女学生的腰围均数和标准差.并将通过收集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NKI)中国期刊网发表的北京市和安徽省同种族人群的腰围参考值资料与长沙市人群比较,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结果 三个地区12~17岁男女生腰围参考值拟合曲线,都显示出随年龄逐渐增长的趋势;三个地区男生的腰围参考值拟合曲线增长趋势基本一致,以长沙市男生腰围值高,安徽省低;三个地区女生的腰围参考值拟合曲线,在13岁之前,以长沙女生的腰围值高,13岁之后以北京高;安徽男女生的腰围参考曲线显著低于长沙和北京.结论 中国不同地区同种族12~17岁人群腰围参考值曲线存在地域差异.

    作者:王平芳;郭晓莉;欧阳漪;龙璐;龙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某高校教职工脂肪肝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某高校教职员工脂肪肝的患病情况.方法 人选1 571名教职工为调查对象,清晨空腹静脉采血,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并作肝脏超声检查.结果 B超检查诊断检出脂肪肝者143人,在受检年龄段脂肪肝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检查人群中脂肪肝检出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脂肪肝组的血脂和空腹血糖(FBG)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领导干部发病率明显高于教员与工人(P<0.01).结论 高血脂、高血糖、高职务将更易导致男性知识分子患脂肪肝.

    作者:罗强;陈敏;李哲;陈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270例疑似EB病毒感染调查

    目的 为了解EB病毒显性感染在不同人群中的差别.方法 将270例疑似EB病毒感染者分成儿童组及成人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EB-VCAIgA、EB-VCAIgG、EB-VCAIgM;并对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128例儿童中EB病毒显性感染23例(阳性率18.0%);142例成人中EB病毒显性感染8例(阳性率5.6%);儿童EB病毒显性感染高于成人(χ2=16.48,P<0.05).成人EB病毒显性感染患者中VCA-IgG阳性率高于儿童(χ2=15.06,P<0.05).结论 儿童比成人更易出现EB病毒显性感染.

    作者:梁剑;刘适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5年变化分析

    目的 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 回顾旅顺口区2004年10月1日-2008年10月31日剖宫产分娩病历3 759例,分析5年间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以及和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①各年度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远远高于WHO规定的15%[1]以下;②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中,难产因素、胎儿窘迫持续在第1、2位,社会因素由2004年的第7位上升至第3位,是剖宫产率上升的关键原因;③5年来围生儿病死率趋于稳定,并未因剖产率的上升而下降.结论 提高人口综合素质,减少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导致的剖宫产,科学合理选择分娩方式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作者:戴晶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涟源市2001-2007年人间狂犬病流行情况

    目的 探讨涟源市2001-2007年人间狂犬病发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人间狂犬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1-2007年涟源市疫情资料及狂犬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的现况分析.结果 2001-2007年涟源市共报告狂犬病77例,病死率为100%.病例以男性为主,占61.03%(47例),男女比例为1:0.64;发病年龄大为70岁,小为2岁,以5~、10~岁年龄组发病多,分别占16.88%(13例).病人职业以农民为主,占49.4%(38例),其次是儿童及学生,占46.8%(36例).病例主要集中在7-12月,占病例总数的77.92%(60例).犬伤感染者71例(92.21%),通过猫伤感染者5例(6.49%).伤口未作处理或未规范处理者69例,占89.61%,伤口经规范处理8例,占10.39%.伤后未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及抗狂犬病血清者66例(85.71%),接种者11例(14.29%).接种者中有3例(3.40%)全程注射了人用狂犬病疫苗,且有1例合并注射了抗狂犬病血清,8例(10.39%)没完成全程免疫.结论 涟源市近年养犬数量增加,犬免疫接种率低、暴露后未能进行及时规范的预防处理是狂犬病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各相关部门应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犬类管理,加大狂犬病健康教育力度,迅速控制狂犬病上升趋势,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作者:李秀兰;梁享生;李志中;刘仁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PCR-荧光探针法对手足口病不同样品病原学检出率比较

    目的 了解不同样品对手足口病检出率的差异,为临床手足口病标本的采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PCR-荧光探针法对不同病人不同样品和同一病人不同样品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以大便、肛门拭子和疱疹液的检出率高,而咽拭子、脑脊液、血清的检出率低.结论 应采集大便、肛门拭子和疱疹液,以提高手足口病的检出率.

    作者:周方求;吴锦如;刘立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东方田鼠血清识别日本血吸虫各期虫体蛋白组分的特性分析

    目的 进一步了解具天然抗性东方田鼠血清识别的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不同发育期虫体蛋白组分特性,为保护性抗原筛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SDS-PAGE分离Sj不同发育期虫体蛋白,经PAS染色及考马斯亮兰染色,用Western blot法观察东方田鼠血清识别Sj不同发育期虫体的蛋白组分,根据标准分子量迁移率测算各蛋白组分分子量,比较被识别蛋白组分的特性.结果 东方田鼠血清对日本血吸虫4个不同发育期虫体蛋白识别的组分数量和分子量范围不尽相同,其中对子胞蚴蛋白(SSP)识别的仅有110 kDa组分,对肺期童虫蛋白(SLWP)识别的有110kDa和45~50 kDa组分,对肝期童虫蛋白(SHWP)识别的有150、110、22和14 kDa组分,与成虫蛋白(SAWP)识别的有110、80/82、90/92、45、22和14 kDa组分.在反应强度上,以识别SLWP和SHWP中的组分为明显.这些组分与相应蛋白电泳区带与PAS染色结果比较,4个不同发育期虫体中的110 kDa组分及SAWP中45、22和14 kDa组分为糖蛋白.结论 东方田鼠血清中存在天然抗Sj多种蛋白组分的抗体,识别的主要组分存在于肺期和肝期的童虫蛋白中,并具糖蛋白特性.

    作者:邹艳;黄志辉;张祖萍;曾庆仁;杨胜辉;刘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沙棘油对镉致大鼠肝损伤的拮抗作用

    目的 探讨沙棘油(SBO)对急性、亚慢性染镉致大鼠肝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 急性实验时,对照组和染镉组均灌胃0.9%NaCl,SBO干预组灌胃5 ml/kg SBO(纯度为95%).2 h后,对照组皮下注射0.9%NaCl,SBO干预组和染镉组皮下注射35 μmol/kg CdCl2.亚慢性实验时,染镉组和SBO干预组皮下注射6μmol/kg CdCl2,对照组皮下注射0.9%NaCl,连续6周.然后SBO干预组灌胃5 ml/kg SBO,对照组和染镉组灌胃0.9%NaCl,共2周.腹主动脉取血并取肝脏,测定急性、亚慢性染镉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GPT)活力,肝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 急性、亚慢性镉染毒使大鼠血清LDH、GPT活力明显升高,肝MDA、GSH含量明显升高及SOD活力明显降低.SBO干预组可使急性染镉大鼠血清LDH、GPT活力,肝MDA、GSH含量分别降至单纯染镉组的71.5%(183.77,257.02)、58.3%(15.83,27.13)和74.8%(88.49,118.27)、64.9%(6.81,1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SOD活力明显升高.亚慢性染镉时,SBO处理组血清GPT活力明显低于单纯染镉组,肝MDA、GSH含量明显下降,肝SOD活力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SBO对急性、亚慢性镉染毒致大鼠肝氧化损伤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作者:王飞;徐兆发;冯雪英;邓小强;辛辛;田雅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的变化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AMI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2例(CON组);抽血检测血清MIP-1α和CRP水平,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 AMI患者血清MIP-1α水平明显高于CON组(P<0.001);血清CRP水平也明显高于CON组(P<0.001).结论 MIP-1α和CRP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李凤云;赵立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上海市闵行区志贺菌属菌群分布及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志贺菌属的分布和药物敏感情况,为痢疾的临床合理用药和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7年闵行区各肠道门诊监测点腹泻病人的肛拭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血清分型,并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32株志贺菌中,B群福氏志贺菌99株、D群宋内志贺菌33株,未分离出其他群型的志贺菌;132株志贺菌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利福平和萘啶酸耐药显著,均>84%,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阿莫西林相对比较敏感,耐药率为8.0%~0%,但B群与D群之间具有差异显著性,头孢类也具有一定耐药性.结论 本地区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对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庆大霉素敏感,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四环素、萘啶酸、利福平等其他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显著,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和防治.

    作者:骆玲飞;王小光;刘继倩;汪萍;陈秀华;张颖华;刘芸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浅谈疾控机构技术标准的受控与查新

    根据技术标准管理的工作实践,总结出标准管理中受控与查新的几个程序及查新工作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认为做好技术标准的受控、发放、查新、回收、编写查新报告、宣贯等程序,能有效控制技术标准,确保检测工作中不会误用已失效的技术标准.

    作者:梁素丹;王丽玲;蔡育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宝鸡市5 489名中小学学生近视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近视状况,为防治学生近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等比抽样法对宝鸡市5 489名中小学学生进行了视力测试和问卷调查.结果 测试调查发现近视患病率49.4%,学习负担过重、上网、看电视、不良的用眼习惯和遗传等是近视发病的相关因素.结论 近视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严重问题,应针对引发近视的原因,动员和依靠全社会的力量,积极预防和阻止近视发生.

    作者:杜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三种梅毒血清学试验方法的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引起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的假阳性结果可能的原因.为临床治疗梅毒提供更有价值的试验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05年1月-2008年4月9 456例门诊病人的血清标本,采用TRUST法测定梅毒血清非特异性脂类抗原.TPPA法和ELISA法测定血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结果 受检的9 456人次中经TPPA确证的梅毒540例,检出率5.71%.540例确诊的梅毒中TRUST法318例阳性,敏感性58.9%.42例经TPPA法确证为阴性,特异性88.3%.ELISA法538例阳性,敏感性99.6%.3例经TPPA确诊为阴性,特异性99.4%.TPPA法检出梅毒的阳性率与ELISA法差异无显著性(χ2=0.2,P0.05),但明显高于TRUST法(χ2=222,P<0.05),差异性显著.结论 TRUST法和ELISA法联合检测结合病史,体检结果及其他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后作出诊断,才能避免造成误诊.

    作者:钟菊香;付先辉;陈兰芳;胡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1 285例女性HPV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 调查常德市女性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为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人类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技术对常德市2007年2月-2008年8月在妇科门诊就诊的1 285例女性进行HPV检查,并对HPV-DNA亚型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 285例患者中共检出HPV阳性者215例,阳性率为16.7%,在被测的10个HPV-DNA亚型中,8个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高危亚型HPV阳性率为82.3%,2个低危型HPV阳性率为17.7%;高危型中以HPV16型多,其次为HPV33型、HPV18型.结论 高危型HPV是诱发宫颈癌的重要病因学因素,筛查、控制HPV感染能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作者:徐维;曾孟兰;杨黎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血清β-HCG水平与甲氨蝶呤单剂量重复注射疗效的关系

    目的 探讨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血清β-HCG水平与甲氨蝶呤单剂量重复注射疗效的关系.方法 全部病例用单剂量治疗后,观察胚胎溶解吸收情况,在治疗后的第1、4、7 d检测血清β-HCG水平,并根据需要第2次和第3次重复剂量治疗,比较不同时间的β-HCG水平和β-HCG相对变化值.采用t检验、χ2检验、方差分析对不同数据统计处理.结果 重复治疗的成功率是84.6%(33/39),治疗成功的患者初始β-HCG水平的均值显著低于失败者(3 915.3±3 281.3比8 379.7±2 604.4 IU/ml,P<0.05).当β-HCG水平低于6 000 IU/ml时,治疗成功率是96%,高于6 000 IU/ml时,治疗成功率是58%,OR=18.57,95%可信区间为1.86~185.89.结论 在MTX单剂量治疗后,初始β-HCG水平是唯一预测重复剂量MTX治疗成功的指标.当初始β-HCG水平在6 000 IU/ml以下时,重复注射MTX治疗异位妊娠基本是有效的.

    作者:潘志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河北省甲3亚型流感病毒分离株HA1基因变异分析

    目的 研究河北省2005-2008年甲3亚型流感病毒HA1基因变异特征.方法 选取河北省2005-2008年分离的甲3亚型流感病毒进行核酸提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病毒HA1基因后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用生物信息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2005-2006年分离株与当年疫苗株A/California/7/2004比较,在其HA1蛋白分子上有6个氨基酸位点发生替换;2006-2007年分离株与当年疫苗株A/Hiroshima/52/2005比较,有4个氨基酸位点发生替换;2007-2008年分离株与当年疫苗株A/Wisconsin/67/2005比较,有8个氨基酸位点发生替换,且与前两个流行期的分离株比较存在4、6个氨基酸位点差异.基因进化树上,同一流行期分离株基本呈集中分布,每个流行期分离株均远离当年疫苗株.结论 河北省2005-2008年分离的甲3亚型流感病毒HAl基因发生了变异,在HA1氨基酸序列的进化亲缘关系结构上具有同流行期相近的特征.

    作者:刘艳芳;韩光跃;彭世强;齐顺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吸入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观察

    目的 研究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疗效,同时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76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只吸入激素),B组(吸入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观察1周后2组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等.结果 治疗1周后患者呼吸频率、血清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夜间憋醒次数、1周所需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的次数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入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安全有效,且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支气管哮喘疾病密切相关.

    作者:孙春鹏;赵学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