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明月
目的:人体通常迅速失血量超过人体总血量的百分之二十以上引起的休克称为失血性休克 ,常见于外伤引起的大血管破裂引起的大出血 ,消化道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宫外孕、肝癌破裂、脾破裂以及胃十二指肠破裂等疾病等所引起的急性大出血 ,能否引起患者休克表现不仅取决于失血的量 ,关键还取决于患者失血的速度.休克广义的是指人的机体在受到强烈有害的外界或身体内在的致病因子的作用后出现的以人体组织内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血液循环功能障碍.失血性休克的发生主要取决于失血的量和时间 ,通常情况下人体在20分钟内失血不足全血的15% 时 ,身体可以通过自身神经、血管调节使血压和组织循环血量保持稳定.若机体快速失血 失血量超过人体全血量的20% 以上 ,可引起患者失血性休克 ,短时间内失血量如果超过人体全血量的5 5% 就会导致患者迅速死亡[1 ].抢救失血性休克过程中的正确措施是决定成功与否主要的一环 ,但是正确的、全面的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就我院 2012年1月至 2015年3月份共计治疗 18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冯桂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肝素尿激酶混合液在血液透析半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封管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血液透析半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按照数字法分为甲组(n= 35 ,采用肝素尿激酶混合液封管)和乙组(n= 35 ,采用纯肝素封管),2组均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 ,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甲组留置导管时间、血流量、导管堵塞发生率与乙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半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封管中应用肝素尿激酶混合液 ,可显著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值得临床选择和积极推广.
作者:鲍江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根据临汾市卫生局《关于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的通知》要求 ,我们于2015年1月对全市2014年妇幼保健服务项目工作进行了现场考核 ,发现存在许多问题 ,亟需采取相应对策.1 从管理层面来看卫生行政部门是妇幼保健服务项目的组织管理者 ,负责妇幼保健服务项目的统筹规划、职能分工、部门协调、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并运行、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日常监督管理、人员培训、项目宣传推广、绩效考核组织实施及问题整改落实的监督.
作者:柏国文;郝春桂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4年1月~2014年12月来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32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患病时间分为两组(≤6个月组和>6个月组) ,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 ,采用 Barthel指数评分表对患者的综合治疗康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Barchel指数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病程≤6 个月组患者的Barc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 ,病程> 6 个月组患者的 Barchel 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 ,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早期系统应用综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
作者:何林;陈劲松;代明星;熊林波;李峰;刘双;罗雅丽;白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比分析单相抑郁同双相抑郁障碍其不同的临床特征以及在现象学上存在的差异性.方法: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 ,选取我院治疗的单相抑郁共45例以及双相抑郁共35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 ,分别对其基础性资料和临床特征给予对比性评价 ,选择基线以及治疗满6w 时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总体分值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单相抑郁的患者治疗满6w 时其治疗的总有效率是72.13% ,双相抑郁的患者治疗满6w 时其治疗的总有效率是56.38% ,两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相抑郁同双相抑郁障碍呈现出的临床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化 ,且单相抑郁获得的临床效果更佳.
作者:杨树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讨论应用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收集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的将其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 ,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西药疗法治疗 ,而研究组选择凉血通瘀方治疗.结果: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73%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97% ,其中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进行比较 ,存在明显差异(P<0.05) ,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 ,其具备着较好临床效果 ,可以有效的使患者生活以及临床效果得到提升 ,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脑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研究 ,根据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参照组(n=50 )、观察组(n= 52 ).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均要优于参照组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脑血栓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忠艳;陈泽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汤加味防治结直肠癌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疗效.方法:将60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加常规化疗)和对照组(单纯常规化疗)各30例 ,比较两组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情况.结果:两组比较 ,治疗组消化道反应较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05 ).结论:附子理中汤加味有防治结直肠癌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作用.
作者:王立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诊治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3月到2015年7月间接收的46例瘢痕妊娠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整理和分析.结果:使用栓塞加清宫治疗20例 ,有 18例成功 ,成功率为90% ,使用药物加清宫 26例 ,有 24例成功 ,成功率为92.3% ;治疗后 ,对所有患者进行60到100天的随访 ,手术恢复情况较好.结论:在临床的诊治过程中 ,一旦发现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 ,要及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尽量减小治疗给患者带来的创伤 ,为患者的二次妊娠创造条件 ,保证患者的健康生活.
作者:刘长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比研究新生儿黄疸治疗中持续性与间歇性蓝光照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1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4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 ,并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2 0例)和观察组(2 0例).对照组采取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 ,观察组采取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日均血清胆红素下降水平及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优于采用持续性蓝光照射.
作者:张月琴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深入探讨产后盆底肌肉训练对盆底肌肉张力的影响及盆底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4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40例产妇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 ,观察组行盆底肌肉训练 ,就两组产妇的肌肉训练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资料整合 ,两组产妇产后12个月盆底肌肉张力、产后3个月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产后盆底肌肉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盆底肌肉张力 ,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 ,值得借鉴.
作者:孙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对胃溃疡穿孔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的80例胃溃疡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0例 ,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对实验组患者除给予常规护理外还施以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干预三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抑郁情况.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15.8±2.9)、(8.8±1.2),抑郁总分分别是(65.6±3.8)、(53.4± 5.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可以缩短胃溃疡穿孔患者的住院天数 ,降低抑郁程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晓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总结25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的护理体会.方法:术前评估病人 ,讲解腹腔镜的优点 ,做好心理护注意病情观察 ,加强基础护理 ,预防并发症.结果:本组256例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准备、术后护理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工作中的点.
作者:杜振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艾滋病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安全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2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安全教育 ,并对2组患者住院期间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和安全隐患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加强对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安全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及其技术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降低安全隐患发生率.
作者:王翠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 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 ,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50例 ,两组术后均留置导尿管 ,期间观察组行全方位护理干预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观察两组拔除尿管后尿潴留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 vs12.0% ) ,P<0.05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降低剖宫产术后尿潴留发生率 ,预防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瑞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术前心理干预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 2015年11月期间收治择期开胸手术患者71例 ,采用双盲对照法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35例 ,对开胸手术患者行常规术前准备护理服务 ,观察组36例 ,在常规术前准备的基础上针对患者心理状态及病情症状制定个体化心理疏导干预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 SDS 评估两组患者术后心理状态.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心理状态评分无明显差异 ,而在开胸手术前1天观察组患者SAS、SD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前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开胸手术患者心理状态 ,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增加患者机体免疫能力 ,提高手术治疗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方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晶状体膨胀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10例晶状体膨胀性青光眼患者 ,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 ,观察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进行前 ,眼球内部压力为(43.37 ± 12.03)mmHg ,手术完成后1周及1、3、6、12个月的眼压分别为(18.2 ± 4.42)、(16.8 ± 2.54)、(16.2 ± 3.49)、(14.8 ± 3.22)、(15.3 ± 2.61) mmHg ,术后各时间段眼压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P< 0.05.手术治疗后 ,患者的视力明显高于手术前 ,房角粘连情况明显优于手术前 ,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晶状体膨胀性青光眼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闫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到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62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 ,观察患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预防措施及效果.结果:男孩发病率明显高于女孩 ,男女比例约为1.4:1 ;3岁发病率高 ,4岁以后逐渐降低 ;夏季为高发季节 ;以散居和托幼儿童为主.结论:手足口病的发病与性别、年龄、季节职业等密切相关 ,做好预防可有效降低发病率.
作者:王衡;郭宇红;王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临床有效治疗肺炎患儿的雾化吸入方法 ,以便为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 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临床收治的肺炎患儿1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雾化吸入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了氧气雾化组(n= 64 )和超声雾化组(n= 64 ).结果:(1 )两组患儿吸入治疗前的血氧饱和度水平差异不大 ,吸入治疗中和吸入治疗后1 h的两组血氧饱和度水平差异较大 ,氧气雾化组显著高于超声雾化组 ,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咳嗽减轻时间和发热消失时间组间比较差异较大 ,氧气雾化组显著低于超声雾化组 ,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肺炎患儿的实践过程中 ,采用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方法的临床优势明显 ,可显著提升患儿的血氧饱和度 ,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作者:杨荣平;王佐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皮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的护理干预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行经皮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产后大出血患者100例 ,根据数字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实验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经皮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患者时 ,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吴静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