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初;岳俊;张华香;胡春城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是医学生接触早又是重要的医学启蒙学科之一,它提供了大量的医学名词和基础知识,学习比较枯燥.因此,在教学中结合专业特点,采用多变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解剖学教学的艺术感染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彭微;周国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肾移植术后并发糖尿病患者(PTDM)的护理情况,探讨提高生活质量的护理对策和健康教育.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08年共375例肾移植患者中29例并发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 29例患者经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加强护理、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索应用等综合治疗,血糖均得到有效控制. 结论 对肾移植术后并发糖尿病的患者,重视健康教育、加强护理,可以减少相应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聂曼华;方春华;刘红如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心电向量图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及旁路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有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的患者200例,经食道心房调搏术诱发、终止室上速,并记录心动过速的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在射频消融术中检验心电向量图对隐匿性旁路定位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经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室上速的患者有174例,经心电向量图检查诊断为室上速的有196例,二者比较,P<0.05;心电向量图关于左旁路位于左房室间的诊断与射频消融术中的诊断的符合率为100%.右旁路位于右房室间的诊断的符合率为86.71%. 结论 心电向量图能对室上速做出比较准确的诊断并能对隐匿性旁路作出较精确的定位诊断.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程硕韬;郭跃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al-酸性糖蛋白(α1-AG)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肺癌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速率散射比浊在贝克曼库尔特IMMAGE 800型全自动特种蛋白仪和速率透射比浊法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46例肺癌患者治疗前后和42名健康体检者血清a1-酸性糖蛋白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并对经治疗后α1-酸性糖蛋白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仍升高的5例患者和仅有C-反应蛋白水平仍升高的6例患者进行追踪分析.结果 肺癌者治疗前血清α1-酸性糖蛋白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通过治疗后血清α1-酸性糖蛋白和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1).经治疗后α1-酸性糖蛋白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仍升高的5例患者预后不佳,而仅有C-反应蛋白水平仍升高的6例患者预后良好. 结论 检测血清α1-酸性糖蛋白和C-反应蛋白水平对肺癌患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周细国;杨伟平;凌锋;陈琳磊;李登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肺部弥漫性病变肺结核患者肺小叶结构异常高分辨率CT(HRCT)征象表现和HRCT在肺部弥漫性病变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8例肺部弥漫性病变肺结核患者(其中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40例,亚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21例,支气管播散肺结核17例)行HRCT检查,图像用高分辨重建.结果 ①小叶间隔异常可见于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中占62.5%(25/40),亚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中占52.4%(11/21),主要表现为小叶间隔呈结节状和串珠状改变;支气管播散肺结核中仪5.9%表现为小叶间隔呈不规则增厚,与两组血行播散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支气管播散性肺结核患者中有88.2%(15/17)表现为小叶核心结节和树芽状,血行播散性病变仅可见小叶核结节状增大,支气管播散性肺结核组与两组血行播散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小叶实质异常在三组中均表现为小叶实质内散在结节.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RCT在显示肺小叶结构异常时具有明确的特征性表现,利用HRCT征象分析肺小叶结构异常特点可以提高肺部弥漫结节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水平.
作者:陈乐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MK-801对锰中毒大鼠脑纹状体NMDA受体亚单位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4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第1组为对照组,皮下注射0.9%氯化钠;第2~4组为锰染毒组,分别皮下注射8、40、200 μmol/kg的氯化锰溶液;第5组为MK-801预处理组,隔日腹腔注射0.3 μmol/kg MK-801,2 h后皮下注射200μmol/kg的氯化锰溶液;注射容量均为5 ml/kg,染锰4周,每周5次.通过电镜观察神经细胞损伤情况,同时测定脑纹状体锰和谷氨酸(Glu)含量,NR1、NR2A、NR2B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染锰4周后,随着染锰剂量的增加,纹状体Mn和Glu含量均逐渐升高;NR1、NR2A、NR2B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NR2A灰度值下降明显.电镜观察发现染锰后神经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空泡变性和染色质边集.MK-801预处理组与高剂量染锰组比较,NR2A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所增加(P<0.05).结论 锰能够破坏纹状体Glu平衡,并且抑制NMDA受体亚单位的表达产生神经毒性,促使细胞凋亡.MK-801可以影响NR2A的mRNA和蛋白表达.
作者:徐斌;徐兆发;邓宇;辛辛;邓小强;高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aveolin-1(cav-1)与pERK1/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1例甲状腺腺瘤及1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av-1和pERK1/2的表达,并分析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cav-1在甲状腺腺瘤和癌旁甲状腺组织中为低表达或无表达,而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呈高表达(阳性率为60%),且与肿瘤的包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ERK1/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和癌旁甲状腺组织中均见表达,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v-1和pERK1/2两者之间的表达无相关性. 结论 cav-1高表达可能参与调控甲状腺乳头状痛的进展和转移,可作为预后不良的指标.
作者:刘雅林;刘宏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效果.方法 临床观察设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加常规治疗组(观察组).临床观察X线胸片、血气、肝肾功能和病死率.结果 临床出现严重肺损害(肺门结构紊乱、肺纤维化等)的病例观察组占41.9%,对照组6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PaO2增高,SOPT、总胆红素和Cr降低;而对照组仅Cr明显降低.观察组病死率占48.3%;对照组病死率占6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复方丹参与综合治疗对改善百草枯中毒致肺损害、降低病死率有一定疗效.
作者:李丽;刁其峰;朱勇;胡波;王磊;刘汝芬;姜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贫铀(DU)诱发的细胞遗传毒性及二甲基亚砜(DMS3)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彗星实验、HPRT基因突变检测、微核多核及染色体分析研究贫铀的遗传毒性作用及DMSO对其毒性的抑制作用.结果 BEAS-2B细胞经贫铀染毒后,可引起DNA链断裂,彗星尾部面积、尾长、尾部DNA含量、尾距随贫铀浓度增加而增加;DMSO对贫铀诱发BEAS-2B细胞产生的DNA链断裂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贫铀诱发微核细胞、多核细胞增多,DMSO对微核细胞增多有抑制作用,而对多核细胞增多无明显的抑制作用.贫铀作用于BEAS-2B细胞后引起HPRT基因突变率增加,DMSO保护组能有效地降低HPRT基因突变率.染色体分析结果表明,经染毒后转化细胞可出现染色体稳定性和非稳定性畸变,DMSO对染色体畸变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贫铀染毒能造成细胞的遗传毒性,DMSO对贫铀所致细胞的DNA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黄波;龙颖;李梓民;杨陟华;曹珍山;朱茂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07年4月-2008年12月将900例实施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的患儿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各450例),对出现的常见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干预组的肉眼血尿、尿潴留、肾包膜下小血肿、轻度腰疼、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前、中、后,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肾活检的成功率及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舒芬华;谢小荚;李芳;苏小琴;易静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为了解邵东县桶装饮用水卫生指标合格率,进一步掌握饮用水的卫生质量状况,确保人们饮水安全卫生.方法 按国家标准方法GB5750-2006对桶装饮用水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铅、亚硝酸盐、pH值、电导率、余氯等进行测定,根据进行评价.结果 174份桶装饮用水合格率为67.24%,超标以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为主,理化指标超标较少. 结论 邵东县桶装饮用水合格率较低,应引起生产企业的高度重视,同时提示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监督和管理,保证饮用水安全、卫生.
作者:廖清群;尹超平;黄鑫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男男同性恋(MSM)是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不仅是世人不很认同的群体,而且也是性病、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人们对这一群体研究较多,现将近年来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伍传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薇乔线间断缝合处理支气管残端的临床效果.方法 252例使用薇乔线处理支气管残端为实验组,534例用丝线或涤纶线缝合支气管残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支气管胸膜瘘(BPF)、脓胸以及术后早期刺激性咳嗽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BPF、脓胸及术后早期刺激性咳嗽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薇乔线间断缝合法处理支气管残端可减少BPF、脓胸及术后早期刺激性咳嗽的发生.
作者:贺大璞;王元星;韦兵;聂军;龙超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我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种类,分析发生的原因,为职业暴露提供防治措施.方法 利用职业暴露呈报表对暴露事件进行登记和追踪监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我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源以HBV和HIV为主,工龄以工作5年以下的为主,护七是主要的职业暴露人员,其次为医生,暴露途径以针刺伤为主.64例血液体液暴露者追踪一年后结果全部正常. 结论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宣教,提高个人防护意识,规范医护人员操作程序,积极处理职业暴露事件.能大限度的预防职业暴露发生.
作者:艾湘芸;李尚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三种不同消毒方法对石膏模型精度和硬度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3种消毒方法消毒石膏模型,包括2%中性强化戊二醛消毒液浸泡、高温高压及微波加热,消毒后测定模型精度和硬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微波消毒和2%中性强化戊二醛消毒液浸泡消毒后,ab、cd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高温高压消毒对模型尺寸精度无影响;微波消毒和2%中性强化戊二醛消毒液浸泡消毒后,模型硬度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高温高压消毒后强度与对照组差别不大. 结论 高温高压对石膏模型消毒后,在硬度及精度方面对模型均无明显影响.
作者:高志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1月一2008年8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研究.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较好,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分别为(5.7±1.1)mmol/L、(6.8±1.4)mmol/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叭),观察组肺结核病灶缩小或关闭的百分率为76.04%,胸水明显减少或消失的百分率为86.46%,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良好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血糖控制和结核病的治疗效果均有提高促进作用.
作者:黄艾琼;李华平;蔡玮;盛捐专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及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08年8月分离出的269株大肠埃希菌和150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用纸片扩散法确证实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结果 检出产ESBLs细菌共205株,检出率为48.9%,其中大肠埃希菌121株,检出率为28.9%,肺炎克雷伯菌84株,检出率20.0%;产ESBLS对碳青酶烯类(亚胺培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吡肟耐药率较低均<16%,其余抗菌药物都产生较高的耐药性. 结论 加强ESBLs细菌检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复合物、阿米卡星及头孢吡肟,是目前治疗ESBLs细菌有效抗菌药物.
作者:黄宏君;吴白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长春市0~6岁儿童体格发育的现状、规律及在国内所处的水平.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4 472名健康儿童,对体格发育的体重、身长(高)进行城区与外县比较,与全国(九市)的0~6岁儿童体格发育指标比较.结果 在出生后头3个月,体重增长快,平均每月超过1 kg,以后趋缓,身高也有同样规律,出生后第二年体重增加平均为2 kg,而身长增加12 cm,有趋瘦趋势,以后几年体重每年平均增加2 kg,身高增加7 cm.城区儿童体格发育指标优于外县.长春市0~6岁儿童体格发育水平略低于全国. 结论 长春市0~6岁儿童体格发育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作者:于昕平;孙平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口腔卫生保健与妊娠期龈炎的关系,寻找防治妇女妊娠期龈炎的较佳方法,降低妊娠期龈炎对广大孕妇的危害.方法 笔者对1 986名妊娠8~12周的健康妇女随机分成两组,实施系统地口腔卫生保健措施干预组993例,未干预组993例.结果 干预组实施口腔卫生保健措施一月后,993例中仪36例患龈炎,患龈炎率3.62%.未干预组993例中928例患龈炎,患龈炎率93.45%.干预组与未干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上述结果揭示孕妇患龈炎的普遍性与实施口腔卫生保健干预呈明显正相关.
作者:彭志红;刘卫山;蔡岳祥;曾候霖;钱红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前S2抗原(PreS2)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DNA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和乙肝病毒前S2抗原进行检测;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 在520例HBV-DNA阳性血清中,HBeAg阳性率为46.1%,前S2抗原阳性率为92.1%,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20例标本按照HBV-DNA含量高低分为四组,每组前S2抗原和HBeAg的阳性率进行比较,每组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前S2抗原与HBrAg和HBV-DNA密切相关,前S2抗原较HBeAg更敏感反映体内乙肝病毒存在和复制状态,是乙肝病毒存在和复制较为直接的标志.
作者:周娟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