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玲;蔡检
目的 探讨女性梅毒患者HSV-Ⅱ感染的情况.方法 对80例确诊为梅毒的女性患者进行HSV-ⅡIgG抗体检测.结果 HSV-Ⅱ IgG抗体阳性者31例,占38.75%. 结论 梅毒患者常合并HSV-Ⅱ的感染.
作者:旷燕飞;李淑华;张亚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现况,探索影响居民(特别是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横断面调查法以统一印制的调查表对1 201名社区居民实施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日常生活行为等,使用中文版SF-36量表测试调查对象的生活质量.结果 调查对象的慢性病患病率为54.6%,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健康居民,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婚姻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和睡眠质量等. 结论 慢性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及肿瘤对居民生活质景的影响巨大,采取有针对性的社区健康干预、疏导、支持和认知疗法等干预措施,对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姜明霞;裴道灵;莫志强;陈璟瑜;刘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al-酸性糖蛋白(α1-AG)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肺癌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速率散射比浊在贝克曼库尔特IMMAGE 800型全自动特种蛋白仪和速率透射比浊法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46例肺癌患者治疗前后和42名健康体检者血清a1-酸性糖蛋白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并对经治疗后α1-酸性糖蛋白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仍升高的5例患者和仅有C-反应蛋白水平仍升高的6例患者进行追踪分析.结果 肺癌者治疗前血清α1-酸性糖蛋白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通过治疗后血清α1-酸性糖蛋白和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1).经治疗后α1-酸性糖蛋白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仍升高的5例患者预后不佳,而仅有C-反应蛋白水平仍升高的6例患者预后良好. 结论 检测血清α1-酸性糖蛋白和C-反应蛋白水平对肺癌患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周细国;杨伟平;凌锋;陈琳磊;李登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1: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孕期经常摄入鱼虾肉蛋类食品或牛奶豆类食物、家庭年人均收入高、婚前参加体检等因素为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的保护性因素;家族遗传史、双胎或多胎、居住地存在环境污染、孕妇患慢性病、孕前或孕期接触职业危险因素、有异常生育史、孕期感冒和丈夫喜欢饮浓茶等因素为导致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减少和控制孕期危险因素是预防出生缺陷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政;方俊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危重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及其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12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序贯的方法,对照组完全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L4 d后,观察患者体重变化,测定血浆清蛋白含量、血红蛋白含量,观察临床疗效及感染发生情况,并作统计分析.对于营养支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第14 d时,治疗组体重、血浆清蛋白、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而总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应用肠外、肠内营养支待序贯的方法在危重患者的营养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保证营养支持疗法的顺利实施.
作者:李君;李映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一种用于临床上检测人感染结核杆菌Edman株的快速敏感的PCR探针原位杂交方法.方法 根据NCBI报道的人结核杆菌编码序列,以结核杆菌Edman株Ag85A基因150~841 bp之间的基因序列为靶序列,采用PCR法制备对人结核杆菌特异性高的地高辛标记DNA探针(690 bp),并对探针进行电泳和测序鉴定.分离培养结核杆菌,通过原位杂交检测所制备探针的特异性;对结核杆菌做10倍比稀释,运用探针对其进行敏感性检测.结果 所制备的探针对结核杆菌的杂交反应呈阳性,以dNTP代替地高辛标记探针作为对照组的杂交反应为阴性;通过基因序列测定证实了PCR产物的特异性;PCR法制备地高辛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法检测结核杆菌A_g85A基因下限为1.0 x 10.c妯ml.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地高辛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法对结核杆菌Edman株Ag85A基因的检测具有快速、特异、敏感白勺特点,适合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检测.
作者:符蓉;谭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与产后抑郁发生有关的社会人口学因素,希望能引起社会有关部门对产后抑郁的关注与重视.方法 对北京市11所医院的603名产后42 d的产妇进行产后抑郁的相关调查及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产后42 d产妇的产后抑郁发生率18.7%,妇女的受教育水平、经济情况和居住环境与产后抑郁显著相关.结论 为进一步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建议增加卫生经费的投入;加强孕期健康教育的宣传,提高孕产妇对产后抑郁的认识;加强对农村户籍流动人口孕产妇的重视.
作者:李禾;沈汝枫;杨惠娟;张雯;丁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骨科术后感染的手术室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方法 以回顾性调查和跟踪随访的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7年12月骨科手术病人共3 647例,统计分析不同年度感染率、不同手术方式及不同内置物的感染率.结果 2005年手术患者总数889例,感染12例,占1.35%;2006年手术患者总数1 189例,感染6例,占0.5%;2007年手术患者总数1 569例,感染4例,占0.25%. 结论 进一步加强手术室管理,强化无菌观念,重视手术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的保护,才能有效地降低骨科植入物感染,提高骨科手术质量.
作者:吴勇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本次食物中毒的原因.防止类似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和对中毒幼儿的呕吐物、剩饭、可疑食品等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 中毒幼儿5份呕吐物和剩饭共6份样品均检出了蜡样芽胞杆菌. 结论 加强餐饮消费单位和集体食堂食品安全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第一责任人意识,同时,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大监督力度,进行集中整治,确保餐饮消费单位和集体食堂的卫生条件和设施符合要求.
作者:唐跃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常规普通取环勾取环困难者采用可视B超下宫内节育器取出效果.方法 将2007年12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取环的围绝经期和绝经期妇女142例,分为A组围绝经期86例,B组绝经后56例.取环困难者,采用可视B超下取环.结果 两组人群共有32例采用常规普通取环勾取环失败,其中,A组困难率为10.4%,B组困难率为41.07%.对32例行可视B超下宫内节育器取环,均获得成功. 结论 可视B超下取环可以避免盲目操作,减少损伤,能顺利取出粘连、嵌顿、异位、断裂的节育器,方便经济实用.
作者:任松;贾爱花;杜占军;张彦玲;韩雪珍;王志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近年来,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指标中提出缺血性J波的概念,并立即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现将1例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出现缺血性J波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珍;李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aveolin-1(cav-1)与pERK1/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1例甲状腺腺瘤及1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av-1和pERK1/2的表达,并分析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cav-1在甲状腺腺瘤和癌旁甲状腺组织中为低表达或无表达,而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呈高表达(阳性率为60%),且与肿瘤的包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ERK1/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和癌旁甲状腺组织中均见表达,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v-1和pERK1/2两者之间的表达无相关性. 结论 cav-1高表达可能参与调控甲状腺乳头状痛的进展和转移,可作为预后不良的指标.
作者:刘雅林;刘宏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分离培养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仞步探讨GnRH I在其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 分离正常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与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并传代培养,采用角蛋白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后,免疫组化检测GnRH I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GnRH I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分离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在体外能够生长良好并能稳定传代,GnRH I在正常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不表达或弱表达,在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高表达或表达增强;流式细胞术检测提示在人子宫肌瘤上皮细胞发生的凋亡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体外分离培养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成功;GnRH I在正常子宫上皮细胞与子宫肌瘤上皮中存在差异表达;GnRH I蛋白能够引起子宫肌瘤上皮细胞发生凋亡,可能通过信号传导通路参与了子宫肌瘤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曾伟前;汪文玉;王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薇乔线间断缝合处理支气管残端的临床效果.方法 252例使用薇乔线处理支气管残端为实验组,534例用丝线或涤纶线缝合支气管残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支气管胸膜瘘(BPF)、脓胸以及术后早期刺激性咳嗽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BPF、脓胸及术后早期刺激性咳嗽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薇乔线间断缝合法处理支气管残端可减少BPF、脓胸及术后早期刺激性咳嗽的发生.
作者:贺大璞;王元星;韦兵;聂军;龙超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活动平板试验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疗效的评价作用.方法 对比分析49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的运动平板试验结果.结果 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活动平板试验敏感性为82.3%,特异性为70.996,阳性预测值为77.8%,阴性预测值为76.5%.介入治疗后活动平板试验的阳性率降低(P<0.01),总运动代谢当量和运动开始至达到阳性诊断标准的时间较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增加(P均<0.05). 结论 简便、易行及无创的活动平板试验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并为客观评价冠心病介入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作者:曾令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沅陵县2005-2007年1149例涂阳肺结核(TB)患者联合化疗转归情况,为进一步控制肺结核病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沅陵县2005-2007年1 149例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病人诊断、治疗和管理严格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执行.结果 2005-2007年沅陵县累计治管涂阳肺结核患者1 149例,治愈1 053例,治愈率达91.6%.其中,初治涂阳治愈率为94.4%,复治涂阳治愈率为62.2%.初、复治涂阳病人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0.94,P<0.05),初、复治二组病人二月末痰菌阴转率,前者明显高于后者(X2=38.38,P<0.05).新发涂阳病人治愈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各年龄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46,P<0.05). 结论 初治涂阳病人比复治涂阳病人化疗效果好,进一步加强归口管理,强化规则服药意识,提高病人发现率和诊治水平.是控制结核病流行的有效措施.
作者:周海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口腔卫生保健与妊娠期龈炎的关系,寻找防治妇女妊娠期龈炎的较佳方法,降低妊娠期龈炎对广大孕妇的危害.方法 笔者对1 986名妊娠8~12周的健康妇女随机分成两组,实施系统地口腔卫生保健措施干预组993例,未干预组993例.结果 干预组实施口腔卫生保健措施一月后,993例中仪36例患龈炎,患龈炎率3.62%.未干预组993例中928例患龈炎,患龈炎率93.45%.干预组与未干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上述结果揭示孕妇患龈炎的普遍性与实施口腔卫生保健干预呈明显正相关.
作者:彭志红;刘卫山;蔡岳祥;曾候霖;钱红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阴道镜下应用高频电波刀行电圈切除术(LEEP术)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3年11月-2008年3月在我院妇科门诊经妇科检查、宫颈脱落细胞检查或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初步诊断各种宫颈病变的1 048例中CIN病例109例随机分为LEEP宫颈锥切组和传统宫颈锥切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宫颈修复情况;慢性宫颈炎病例939例,随机分为LEEP治疗组和CO2激光治疗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和治疗效果.结果 LEEP宫颈锥切组和传统宫颈锥切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EEP治疗慢性宫颈炎组和CO2激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阴道镜下应用LEEP术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治疗宫颈病变的手段,具有安全、微创、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治愈率高的特点.宫颈细胞学检查(TCT)、电子阴道镜下多点活检、LEEP术后病理诊断构成了宫颈病变系统的诊断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季青;周春慧;黄歆;孔慧祥;李燕青;黄爱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湖南省市售食品卫生状况.为开展食品卫生监督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结果 2006-2008年15类抽检食品总合格率为76.96%.黄花菜合格率低于异蛇酒、红薯粉、面粉和麻油类食品;保健食品合格率低于婴幼儿配方粉;食品添加剂合格率低于违禁成分和卫生指标;散装样品合格率低于定型包装样品合格率;散装样品中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低于理化指标合格率. 结论 应加强餐饮业和食品加工企业的卫生管理监督,加强保健食品管理,重视散装食品的卫生问题,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作者:彭琦;伍美;刘春平;周丽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深圳市宝安区21007年麻疹高发的原因,以制订针对性的麻疹控制措施.方法 选取8月~7岁龄儿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研究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医院暴露史、麻疹患者接触史、疫苗接种史和人口信息等可能的影响因素上的差异,分析宝安区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医院暴露和麻疹病例接触是宝安区麻疹高发的危险因素,OR值的95%CI分别为1.85~5.77、1.75~13.6,疫苗接种是保护因素.OR值的95%CI为0.07~0.27.分层分析显示:医院暴露和麻疹病例接触有交互效应;医院暴露和未接种麻疹疫苗有交互效应;医院暴露次数越多,OR值越大;疫苗接种次数越多,OR值越小. 结论 医院暴露、麻疹病例接触史和未接种麻疹疫苗足宝安区麻疹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吴泰顺;周小涛;李苑;马智超;邓立权;陈兵;熊田甜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