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网上挂号系统的应用研究

胡外光;龙朝杰;陈敏莲;舒孝文;钱森

关键词:医院, 网上挂号, 研究
摘要: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网络医疗服务产生,网上挂号系统的产生是医院缓解看病难问题采取的一个重要举措,本文对网上挂号系统的功能、流程、安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为医院网上挂号系统建设提供可行性方案.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医院污水

    目的 探讨水解酸化一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医院污水的效果,为医院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选用生物接触氧化法,经二沉池、过滤池净化处理. 结果运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Cr、BOD5、SS、氨氮、粪大肠菌群分别为:230 mg/L、76 mg/L、105 mg/L、32 mg/L、1.5×108 MPN/L时,出水达到GB1846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1]排放标准. 结论该工艺处理医院污水可行,且具有耐冲击负荷能力强,运行稳定,污泥产量较低等优点.

    作者:张明亮;任新贵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市售蔬菜中拟除虫菊酯农药监测

    目的 研究2008年深圳市光明新区蔬菜中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状况. 方法2008年的3月、6月、9月和12月,分别从深圳市光明新区所管辖的公明和光明2个街道内9个蔬菜销售市场采集了市售各种蔬菜,经过提取、净化和浓缩后,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残留量,按照GB 18406.1-2001对残留量进行评价. 结果2008年共抽样检测样品120份,其中有29份样品检出拟除虫菊酯类农药(24.2%),2份超标(1.7%).叶菜类、果实类和其他类别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8,P=0.915),氯氰菊酯检出高(15.8%),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之间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5,P=0.304).计算得到氯氰菊酯的标准人日每公斤体重摄入量为0.00111 mg/kg·bw. 结论深圳市光明新区蔬菜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残留量处于安全水平.

    作者:邹晓春;徐小作;李红华;钟伟燕;李行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某飞机制造企业接触噪声作业铆工听力损失分析

    目的 调查某飞机制造企业铆工车间接触噪声作业铆工听力损失的情况. 方法对接触噪声作业铆工各频段听力损失与工龄的关系进行了比较. 结果随工龄的增加听力损失的危险率增加,各工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建议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防止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

    作者:孙启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某铝合金厂不同工种对肺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 了解某铝合金厂不同工种对肺功能的影响,为预防尘肺病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某铝合金厂粉尘组75人,平均年龄(39.32±5.74)岁,高温组557人,平均年龄(39.32±6.12)岁,用日产HI-101型肺功能测定仪,测试时间肺活量(VC)、第一秒时间肺活量(FEV1)、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V75、V50、V25),采用U检验. 结果不同工种工人的年龄、工龄、烟龄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粉尘组的各项肺功能指标明显低于高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粉尘作业致工人肺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慢性支气管炎及肺间质纤维化,铝尘肺已列入国家职业病名单.

    作者:陆长城;李再勤;李圣磊;肖友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广西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分子特征研究

    目的 了解广西境内不同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学分型及这些分离株存在毒力基因的情况,从毒力基因的分子特征分析水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与临床分离株的相关性,为对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进行风险性评估和开展食品安全性检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以2007年广西食源性疾病监测网36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水产品来源株和临床株)为研究对象,利用O抗标准血清分型的基础上,应用PCR的方法检测该菌tdh和trh两种毒力基因. 结果水产品分离株血清分型呈多样性,毒力基因阳性率低;临床分离株血清型集中为O1和O3,均存在tdh毒力基因. 结论广西境内的副溶血性弧菌感染主要与携带tdh毒力基因的该菌有关,监测时不仅要关注水产品中该菌的高分离率,更要关注和防范携带毒力基因的副溶血性弧菌.

    作者:王红;唐振柱;李秀桂;黄彦;车光;黄兆勇;蒋震羚;吕素玲;方志锋;黄立嵘;程国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黄芩素对人皮肤癌细胞A431生长和运动的影响

    目的 研究黄芩素(BAI)对人表皮癌细胞A431生长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人表皮癌A431细胞株作为研究材料,运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分析黄芩素对A431细胞生长的作用,选用BAI细胞无毒性浓度(non-cytotoxic concentration,NCC)进行实验;划痕实验测定BAI对A431细胞爬行能力的影响. 结果黄芩素使A431细胞增殖能力减弱,爬行能力下降. 结论黄芩素在NCC抑制A431细胞运动能力.

    作者:陈宇;王巍巍;唐发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普贝生栓剂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探讨

    目的 在特殊情况下为保证母婴的安全,需适时终止妊娠. 方法在我院住院待产孕妇中,随机选择27例使用普贝生栓剂引产为研究组,同期随机30例使用缩宫素引产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用药后Bishop评分、临产时间、总产程、产后出血量、Apgar评分等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研究组23例Bishop评分提高≥2分,有效率为85.19%;对照组2例Bishop评分提高≥2分,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孕妇用药后,临产时间、总产程、产后出血量、Apgar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普贝生即前列腺素E2栓具有促宫颈成熟和引发宫缩的双重作用.应用普贝生栓剂能增加阴道分娩的可能性.

    作者:叶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深圳市社区契约式模式血压控制效果分析

    目的 探索社区高血压预防和控制的干预模式. 方法与社区高血压患者签订契约,并进行为期3年的综合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知晓率、控制率以及血压水平. 结果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79.7%,规律服药率达到89.1%,血压有效控制率达51.3%;收缩压平均下降了10.83 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了8.15 mmHg,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以控制危险因素为基本手段,对高血压患者采取多方位干预,以签订契约为基本手段,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是控制患者血压的有效模式.

    作者:潘建清;赵蓉;姚公元;林中;曾念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一起氨气急性中毒的调查报告

    目的 了解有毒刺激性气体泄出而引起人员中毒的突发事件. 方法对中毒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现场进行卫生学调查,对有毒气体进行现场检测. 结果液氨运输车卸氨时管道爆裂导致液氨泄出引起人员急性中毒. 结论加强应急处理人员的应急装备,加大相关部门对各厂矿企业的监管和监测力度.

    作者:王胜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二例输入性疟疾报道

    1 临床资料与诊断患者周某,男、44岁,籍贯常熟.于2007年7月5-7日发热,体温38.0℃左右,当地医院补液后好转.当月18日始每日发热,体温39.0℃,高峰在午后.伴明显寒颤,间有酱色尿及伴腰痛.发病以来诉头痛,无恶心、呕吐现象,进食尚可.

    作者:王凤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厦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厦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现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自2007年厦门市社区卫生服务基线调查材料,运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厦门市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规模差异较大,每千人口拥有社区卫生技术人员0.28名;机构中全科医师比例占15.48%,公共卫生医师比例占2.96%;具有本科学历的医生平均不足30%,低于专科学历的护士>85%;厦门市机构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比例仅占23.46%,护士更低. 结论厦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力资源数量不足,卫生服务技术人员结构配置不合理,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作者:戴龙;张金华;兰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ICU内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和耐药分析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内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临床、药敏和危险因素. 方法对ICU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21例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病例作为观察组,22例非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病例作为对照组,用SPSS10.0软件统计分析其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使用抗生素≥7 d,使用抗生素≥两种是主要的危险因素.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对丁胺卡那、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超过60%. 结论减少侵入性操作和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以减少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发生.

    作者:彭科;张玉坤;刘莉;王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影响单纯性肥胖儿童体液免疫功能的相关因素探讨

    目的 探讨影响单纯性肥胖儿童体液免疫功能的相关因素. 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单纯性肥胖儿童(研究组)和80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测定两组的腹围、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运用散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lgG、IgA、IgM及补体C3、C4,同时测定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两组进行比较并探讨影响体液免疫功能相关因素. 结果研究组的IgG、IgM、IgA和补体C3浓度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儿童,且研究组儿童的肥胖年数、腹围、BMI、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BCI)密切相关.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体液免疫功能的因素为腹围、BMI、TG、肥胖年数和HOMA-IR. 结论单纯性肥胖症患儿存在体液免疫功能受损,其与腹围、肥胖体重指数和年数、血脂及胰岛素的抵抗有关.

    作者:刘田初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洞口县2000-2008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本文回顾性分析洞口县2000-2 008年孕产妇的死亡情况,目的是为了了解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及相关因素,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保健服务质量,制定干预措施,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对策,并为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谢光俊;谢正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Triton X-100基体改进剂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血镉

    目的 建立有机试剂作为基体改进剂测定血中镉的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方法利用Triton X-100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将血液进行稀释制成悬浮液直接进样,直接测定血液中镉的含量. 结果方法的检出限为0.01μg/L,回收率为96.0%~101.5%,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6.0%. 结论该法样品溶液易于灰化,原子化信号得以改善,基体干扰明显减少,简便易行,适用于大批血样中镉的测定.

    作者:易海艳;胡建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产品中鸟苷含量的研究

    目的 建立测定发酵产品中鸟苷含量的方法. 方法采用HPLC法,以乙腈:水=10:90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l,检测波长为256 nm. 结果鸟苷含量在0.00500~0.100 mg/ml范围内线形关系良好,RSD为O.588%(n=6),不同发酵时间产品的加标回收率在96.0%~98.3%之间,发酵时间在52 h左右时样品中鸟苷含量高. 结论方法精密度、准确度好,在实验线形范围内能满足测定要求.

    作者:黄道平;沈平;孟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绵阳城区中小旅店卫生状况调查及其对策

    目的 了解绵阳城区中小旅店卫生状况,为加强中小旅店卫生管理提供合理建议以及采取的相应对策与措施. 方法采取对城区中小旅店卫生状况调查和公共用品用具消毒卫生监测资料分析. 结果中小旅店消毒设施不健全,旅店床上用品用具消毒质量差,配备的客用化妆品卫生问题突出. 结论绵阳城区中小旅店卫生存在一定问题,应规范中小旅店卫生管理水平,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力度.

    作者:张再荣;郑幸福;黄婷婷;石媛媛;向碧章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HACCP在餐饮业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确保重大活动中的食品安全,探索HACCP体系在重大活动餐饮业中的建立和应用. 方法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制定的推荐的原理和程序,选择湘潭市3家加工经营场所面积3 000 m2以上大型餐饮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建立餐饮加工制作中的HACCP体系. 结果确定原料采购验收、烹饪加热、冷菜制作、餐具的清洗消毒、人员健康卫生五个关键控制点,并制定出详细的HACCP计划. 结论建立的HACCP体系,能有效控制重大活动餐饮加工中的危害.

    作者:王友水;蒋小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泌尿生殖道患者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

    目的 分析支原体引起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现状及药敏特征,为临床正确诊断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支原体培养采用珠海市银科有限公司提供支原体鉴定/药敏试剂盒进行检测. 结果 1 749例患者中,850例支原体培养阳性,阳性率为48.6%;女性阳性率为54.8%,高于男性27.9%;支原体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支原体感染中,Uu、Mh、Uu+Mh的阳性率分别为38.8%、1.4%、8.5%.两年统计比较Mh及Uu+Mh阳性率明显高于前一年.支原体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较好的是强力霉素(DOX)、美满霉素(MIN)、交沙霉素(JOS),敏感率分别为81.1%、77.3%、81.1%;对环丙沙星(CPF)、氧氟沙星(OFL)、螺旋霉素(ASP)、左旋氧氟(LEV)有较强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76.0%、55.8%、72.1%、69.4%.Uu+Mh混合感染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单一Uu及Mh感染.且支原体对12种药物的敏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多药耐药率逐年上升. 结论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主要由Uu引起,占38.8%,uu+Mh混合感染日趋严峻,药物敏感率逐年下降,多药耐药率逐年上升,治疗支原体感染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顾小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老年危重病患者血小板及血糖动态变化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老年危重病患者血小板及血糖水平的变化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择本院580例老年危重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入院第1 d的APACHEⅡ评分分为3组,各组入院后第1、3、7、10 d均进行血小板和血糖检测,分析3组患者血清血小板、血糖与预后的关系;根据患者预后,将病例分为死亡组(210例)和存活组(370例),比较二组的APACHEⅡ评分、血小板和血糖水平. 结果APACHEⅡ评分Ⅱ组和Ⅲ组与I组比较血小板数明显下降,而血糖明显增高,病死率亦是明显增高;生存组入院第1 d APACHEⅡ评分和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血小板计数则明显高于死亡组;在每个时间点上,生存组的血小板计数呈持续升高,血糖水平呈持续下降,并与死亡组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血小板及血糖改变能较正确、敏感地反映危重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其检查快速、简单、易行,在临床上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作者:范仁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