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麻痹性贝类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研究

LIU Hong-he;刘桂华;MAO Li-sire

关键词:麻痹性贝类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食品分析
摘要:目的 建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分析11种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确证方法,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方法 采用0.1 mol/L HAc提取海洋贝类或鱼类中的麻痹性贝类毒素,经OASIS 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以甲醇-乙酸铵溶液作为流动相,在Atlantis色谱柱(150 mm×2.1 mm×5μm)上,采用梯度改变乙腈在流动相中的比例和流速,一次进样同时定性及定量测定试样巾的上述全部毒素组分.结果 11种PSP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变异系数在1.2%~9.3%之间,高、中、低不同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在80.9%~119.8%之间.定量检出限5μg/kg,回收率大于90%,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结论 本方法对PSP毒素具有良好的分析测定效果.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米索前列醇用于计划分娩228例临床分娩

    本文对228例头位初产妇应用米索前列醇进行计划分娩研究,并与同期随机抽样条件相似者152例进行对照分析,探讨米索前列醇用于晚期妊娠引产在提高产科质量方面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玉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的克隆与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 克隆不含信号肽的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构建KiSS-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鉴定.方法 从正常人膀胱组织中提取总RNA,经RT-PCR得到KiSS-1基因开放阅读框cDNA序列.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栽体pcDNA3.1(+),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eDNA3.1(+)/KiSS-1.结果 经基因序列分析及PCR和酶切鉴定,证实日的基因片段已成功插人载体pcDNA3.1(+)且序列正确.结论 重组质粒pcDNA3.1(+)/KiSS-1构建成功,为下一步KiSS-1蛋白的表达和研究该蛋白的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李湘辉;CAI Liang;李金满;徐肃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病案导学式教学法在神经外科教学的运用

    目的 病案导学式教学法是以病案为先导,问题为基础,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水平,以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智能的一种教学方法.方法 将150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病案导学式教学法进行教学.结果 经过4周神经外科的教学,实验组临床理论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说明运用病案导学式教学的学生的临床理论水平有提高,且普遍认为该学习方式的学生学习较为主动,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课堂气氛活跃.初步的结果展示了良好的前景.为在整个外科学的教学实践中运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黄理金;郭煜;朱晓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摆位误差的比较

    目的 比较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的摆位误差.方法 139例鼻咽癌患者分别接受常规外照射放疗(n=56)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n=83).分别测量常规组和IMRT组的摆位误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常规组O点误差(3.01±1.78 mm)、X轴误差(3.85±2.03 mm)、Y轴误差(3.69±2.08 mm)和z轴误差(3.12±2.12mm)明显大于IMRT组的误差(1.76±0.74 mm,1.45±0.86 mm,1.27±0.93 mm和1.87±1.04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技术的摆位误差较常规放疗的小,而且在体位固定、靶区定位、射野控制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ZHOU Gui-e;韦汉荣;LU feng;李文庄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早期补充多种维生素对124例早产儿贫血影响的分析

    目的 了解早期补充多种维生素对早产儿贫血的影响.方法 比较64例早期补充多种维生素的早产儿与60例对照组早产儿的红细胞记数、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和血清铁蛋白的变化.结果 早期补充多种维生素的早产儿红细胞记数、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和血清铁蛋白均高于同期的对照组早产儿.结论 早期补充多种维生素可减轻早产儿的贫血状况.

    作者:何自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狂犬病的流行病学及免疫预防

    狂犬病又称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人狂犬病通常由患病动物咬伤,其唾液中狂犬病毒侵入人体内后感染所致.狂犬病是迄今为止病死率高的急性传染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100%.目前,狂犬病毒已成为重要的世界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狂犬病的疫情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因此,了解狂犬病的流行特征及预防措施对狂犬病疫情的监测、控制狂犬病的发生都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陈晓旭;郭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思他宁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思他宁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符合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98例患者分为思他宁组和奥美拉唑组,对两组患者的平均输血量、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死亡率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思他宁组平均输血量(410.5±130.4)ml,显著低于奥美拉唑组(487.6±121.2 ml)(P<0.05);思他宁组显效率92.3%,显著高于奥美拉唑组(82.6%)(P<0.05),而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思他宁组与奥美拉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和8.7%,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思他宁组死亡率1.9%,显著低于奥美拉唑组的4.5%(P<0.05).结论 思他宁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疗效可靠,止血快,无不良反应.

    作者:罗玉君;FENG Kai-xiang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白细胞、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在儿童肺炎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了解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2RP)、红细胞沉降率(ESR)和中性粒细胞计数(ANC)在筛查肺炎链球菌感染所致儿童肺炎(PN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5月-2007年3月间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经影像学确诊为肺炎的患儿(161例)急性期和恢复期病人血清进行检测.急性期血标本用免疫比浊法测CRP,韦斯特伦法测ESR,全自动三分类血球计数仪测WBC,并采外周血计算.ANC.恢复期血标本同样也用免疫比浊法测CRP,韦斯特伦法测ESR,全自动三分类血球计数仪测WBC,采外周血计算ANC,, 结果肺泡性肺炎患儿(53人)血清中CRP和ESR水平明显高于间质性肺炎患儿(108人)水平,PNC患儿(29人)血清CRP、ESR和ANC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肺炎患儿(23人)水平,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型肺炎患儿血清CRP、ESR和ANC水平介于单纯细菌性肺部感染和单纯病毒性感染的患儿(17人)之间.将所有经特异性血清学检查确认为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病例(共46例)纳入诊断参数评估中,在细菌感染型肺炎病例中,当将CRP的正常低阈值定为60 mg/L时,CRF,的诊断敏感性为26%,特异性为83%.结论 检测血清CRP和ESR在细菌感染性肺炎和非细菌感染性肺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有限,而CRP被推荐为首选筛选指标,其正常低阈值为60 mg/L.

    作者:金爱群;张秋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重庆市某区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为预防控制艾滋病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滚雪球的方式招募男男性接触者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主要采用计数资料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干预前后的综合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结果 干预后MSM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从35.6%提高到65.2%,近一次与男性发生肛交时安全套使用率从64.3%增加到75.8%,近六个月与男性发生肛交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率从40.9%增加到50.2%,与女性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情况没有显著性改变.结论 通过一年的综合干预,MSM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比例和接受到干预服务的比例较干预前显著增加,达到了有效地预防HIV在男男性接触人群中传播.

    作者:刘芳;LIU Hong-hong;周超;刘岭;易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肥胖的危险因素与防治研究进展

    肥胖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导致肥胖的危险因素有膳食因素、行为因素、生物遗传因素等.肥胖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建立健康的饮食、行为方式,并辅以手术、药物等治疗方法.

    作者:肖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深圳市盐田区高血压病防治现状调查及药物治疗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盐田区高血压病防治现状及药物治疗状况.方法 对全区社康中心已建立专案实行社区规范化管理的高血压病人危险因素、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血压患者的服药率为86.2%,规律服药者占59.8%,间断服药者占26.4%,不服药者占1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所服药物频率较高的降压药为卡托普利、尼群地平、复方罗布麻片,以短效和复方制剂为主.结论 采取专人专案管理是提高高血压病人服药率及依从性的有效途径.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箱包厂苯作业对接触工人职业健康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箱包厂苯对接触工人职业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的苯浓度,对苯接触组与对照组工人进行体检,检查外周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t)、微核(MN)、肝功能和HBsAg.结果 苯接触组工人具有一定的神经系统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外周血WBC、Hb、Pt下降人数分别占9.3%、11.3%和5.3%,苯接触组微核率2.7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苯接触组肝功能异常和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从事苯作业的工人出现比较明显的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并有外周血液系统的改变,需要高度重视苯对接触者的职业危害,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作者:廖日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280名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结果 280名糖尿病患者中有108人(38.58%)药物依从性差,表现为不能坚持长期用药、不能按照医嘱定时、定量用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人有意终止用药、主观健康评估、工作忙、就医不方便.非医务卫生工作者的OR值分别为7.48、2.84、13.98、11.89、4.64.结论 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差以不能坚持长期用药多见,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强化病人的健康宣传教育,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确保用药疗效.

    作者:岳迎华;刘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设计探讨

    分析了国家标准告知卡示例设计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采取了探索性改进措施.

    作者:杨建平;吴礼康;朱志良;陈伟武;袁建辉;吴俊华;吴志强;彭巨成;尹江伟;黎建民;庄志雄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不同提取溶剂对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测定的影响

    目的 了解不同提取溶剂对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测定的影响,为农残测定选择合适的溶剂提供条件.方法 在样品中分别加入乙腈、乙酸乙酯、丙酮、二氯甲烷、丙酮十二氯甲烷(3+7)等提取溶剂进行提取.气相色谱法测定甲胺磷等10种有机磷农药并对提取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乙腈、乙酸乙酯、丙酮、二氯甲烷、丙酮十二氯甲烷(3+7)溶剂的平均提取效率分别为68.6%~102.5%、77.5%~104.8%、62.5%~110.4%、68.6%~112.4%、76.2%~115.2%之间,相对标准差分别为2.1%~12.5%、1.6%~9.2%、2.3%~15.4%、2.0%~13.2%、3.2%~12.5%之间.结论 不同的有机磷农药对应的佳提取溶剂不同.

    作者:叶艺娟;张秀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检测在小儿肺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在小儿肺炎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142例小儿肺炎患者(其中重症肺炎85例,非重症肺炎57例)及108例正常儿童(对照)血清cTnl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重症肺炎组cTnI含量显著高于非重症肺炎组、正常儿童组.结论 血清cTnI对小儿重症肺炎以及由此引起的心肌损害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贺蓉;DING Li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雷贝拉唑对幽门螺杆菌阴性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阴性胃溃疡(GU)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120例Hp阴性的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雷贝拉唑治疗,而对照组接受雷尼替丁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症状情况,并通过胃镜检查,观察溃疡愈合,并比较胃窦部炎症情况.结果 经4周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如上腹部疼痛、上腹不适、嗳气)得到明显控制,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胃窦部炎症分级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 雷贝拉唑可有效地缓解Hp阴性GU症状,加强GU愈合,是治疗GU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陈玉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中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衰竭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用1999年1月-2002年1月湖南省宁乡县人民医院感染科94例流行性出血热所致急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中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30例,使用无肝素血液透析.结果 血液透析中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的急性肾衰竭患者比不使用者血液透析器堵管、心力衰竭、休克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无明显加重出血倾向、可减少血液透析器堵管、心力衰竭、休克机会.

    作者:黄建军;罗园月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中胎盘胎膜剥离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术中胎氍胎膜剥离的情况,减少产后出血、宫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400例孕妇中选出16~27+6周身体健康、自愿要求终止妊娠患者3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研究组一次口服米非司酮150 mg,同时行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 mg;对照组按常规行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 mg引产.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胎盘胎膜剥离完整程度、清宫率、产后2 h出血量及产后2周内感染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使蜕膜剥离完整,利于胎儿及附属物的顺利排出,减少了产后出血量和胎盘胎膜残留,降低了清官率,降低了感染率,减轻了患者痛苦,是一种较理想、切实可行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郑艾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湖南省茶陵县高血压流行状况与防治情况调查

    目的 为了解县区人群高血压流行状况和防治情况,为制定适合县区人群高血压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茶陵县城区的3个居委会和农村的9个村,共调查35岁及以上的居民2 056人.结果茶陵县人群高血压总患病率为31.08%,患病率随着年龄的递增而上升(P<0.01),45岁后呈快速递增,峰值在65和75岁组.高血压城乡差异体现在45岁以上年龄组(P<0.01).性别差异出现在35岁组(P<0.05).不同职业高血压患病率有差别(P<0.01),以家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患病高.城区居民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显著高于农村(P<0.01),控制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不同职业、不同生活环境对高血压有影响.茶陵县人群高血压患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广泛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努力提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预防控制高血压流行的关键.

    作者:叶清红;李光春;金东晖;贺连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