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 556例狂犬病暴露人员流行病学分析

王霦

关键词:狂犬病, 暴露, 流行特征
摘要:目的 通过对冷水滩区狂犬病暴露人群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掌握暴露人群的流行特点,为狂犬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3-2005年城乡疾控机构预防接种门诊登记的4 556例狂犬病暴露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冷水滩区狂犬病暴露人员农村多于城镇,男性多于女性.1、7、8月为多.结论 养犬数增加以及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差是狂犬病暴露人员增多的主要原因.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特点及药物敏感情况,指导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法 对1994年1月~2005年12月12年间我院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用API鉴定细菌,以K-B法进行药敏实验,并按NCCLS标准判断细菌耐药性.结果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40.1%),其次是溶血葡萄球菌(26.0%),但溶血葡萄球菌有增加的趋势;革兰阴性杆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2.9%)和大肠埃希菌(2.4%)为多.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哌拉西林,苯唑西林耐药性高,对万古霉素、头孢三代有较高敏感率;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呋辛耐药性高,对亚胺培南、头孢三代较敏感.结论 重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问题,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赖源;莫丽亚;张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和糖基化终末产物的测定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AOPP)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Nε羧甲基赖氨酸(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水平,探讨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ACS患者共55例,其中非ST段抬高ACS(NSTEMI/UA)组29例,ST段抬高ACS(STEMI)组26例,正常对照组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所有入选者的血清AOPP浓度,抗戚蓝蛋白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抗体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清AGE水平,并记录4周内所有患者的病情转归情况.结果 ACS两组中AOPP和AGE水平均明湿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TEMI组AOPP和AGE水平均高于NSTEMI/UA组(P<0.05、0.01),且STEMI组中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发现AOPP和AGE水平相对高者病情转归及预后差,相对低者病情转归及预后良好.结论 AOPP和AGE均与ACS的发生有关,部分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并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病情转归有一定预测价值.

    作者:谭德安;府伟灵;张波;张鸣;罗胜权;马双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蜂蜜奶茶对小鼠应激性溃疡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蜂蜜奶茶在保护胃粘膜、预防胃溃疡方面的作用效果,探讨蜂蜜奶茶的食疗价值.方法 将小鼠分为三组,食疗组用蜂蜜奶茶25 ml/kg·BW灌胃8 d,并用蜂蜜奶茶代替蒸馏水饲养;药物组用雷尼替丁42 mg/kg·BW灌胃8 d,对照组用蒸馏水灌胃8 d,后两组均用蒸馏水饲养,三组均食用相同的固体饲料.采用盐酸灌胃结合冷束缚模型,以18 ℃水温浸泡3 h后取小鼠胃进行观察,统计诱导产生的溃疡数并分析统计结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药物组与食疗组平均溃疡指数均降低,溃疡抑制率分别为36.73%,64.00%,与对照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验证明蜂蜜奶茶对应激性胃溃疡的发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有较高的食用及应用价值,其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婧;白冰;邓宇斌;钟小清;金慧;冯黎;陈嘉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Th1/Th2极化改变

    目的 探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Th1/Th2极化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6例ANLL患者起病时及治疗缓解后外周血CD3+CD8-细胞内IFN-γ和IL-4水平,并与同期28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ANLL患者治疗前Th0、Th1细胞和Th1/Th2比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Th2细胞升高(P<0.05),治疗后Th0、Th1细胞和Th1/Th2比值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Th2减低(P<0.05).结论 ANLL的发病可能与Th1/Th2失调有关.

    作者:游伟文;杨青霞;吴华雄;杜新;张琼丽;汪明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安化县金鸡中学细菌性痢疾暴发情况调查

    2006年9月18日晚6:30接到羊角塘镇防保站报告金鸡中学部分学生发生腹泻疫情.接到报告后,安化县疾控中心立即组织专家赶赴现场处理疫情.9月19日益阳市疾控中心专家赶到现场,9月20日省疾控中心专家赶到现场,开展调查工作.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龙拥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与子宫内膜癌相关的分子改变

    子宫内膜癌是发达国家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大多数的病例依据临床病理和分子特征可以分为两类:Ⅰ型为子宫内膜样子宫内膜癌(EEC),属于雌激素依赖型,占85%;Ⅱ型为非子宫内膜样子宫内膜癌(NEEC),以浆乳癌和透明细胞癌为主,属于非雌激素依赖型.和其它的肿瘤如结肠癌相似,从正常子宫内膜到内膜癌的转变过程涉及分子调控路径中多个改变的累积,本文综述了当前和子宫内膜癌相关的一些分子改变[1].

    作者:杨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宫颈上皮内瘤病及宫颈癌与HPV感染关系的探讨

    目的 探讨宫颈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病(CIN)和宫颈癌的关系及CIN中HPV感染的年龄分布.方法 以HPV通用引物及型特异性引物对HPV及其型别进行检测.结果 CINⅠ组,CINⅡ/Ⅲ组及宫颈癌组患者HPV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宫颈炎组,其检出率分别为62.5%、75.5%、83.3%、20%及29.5%.在宫颈上皮内瘤病中,HPV感染主要分布在18~29岁及30~39岁年龄组,与40岁以上年龄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在CINⅡ/Ⅲ及宫颈癌患者中主要检出的是HPV16/18型,检出率分别为61.2%和66.7%;而在CINⅠ组、宫颈炎组和对照组则以检出HPV6/11型为主,检出率分别为49.0%、26.0%和18.0%.结论 HPV16/18型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病及宫颈癌密切相关,宫颈上皮内瘤病和宫颈癌的发生有年轻化的趋势.

    作者:罗建湘;吕文玲;谢聪莉;冯雪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荧光杂交探针技术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荧光杂交探针技术快速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方法.方法 提取线粒体DNA,在LightCycler仪器上进行实时PCR和熔解曲线分析,测序验证.结果 熔解曲线分析获得的150个基因型分析结果与测序结果100%一致.结论 实时PCR和杂交探针技术能快速、有效的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

    作者:蒋义国;Tammy Ellis;周兰兰;Anne R.Greenlee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喂养与生活方式对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喂养与生活方式对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作用,为预防和控制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现况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筛查出的肥胖儿童和正常儿童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15所学校共计调查学龄儿童(6~9岁)6 288名,儿章单纯性肥胖的检出率为3.5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肥胖的发生与半岁至一岁以前添加辅食(OR=2.84)、6个月以后添加肉食(OR=0.82)、油腻食品食用频率高(OR=1.83)、每餐用餐时间长(OR=0.63)和户外活动时间多(OR=0.77)等生活方式有关.结论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与早期喂养方式及饮食和运动习惯等多种生活方式相关.

    作者:戴传文;贾晓飞;廖兵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龙山县土家族城镇已婚女职工妇科病普查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龙山县土家族城镇已婚女职工妇科疾病患病情况,分析其患病原因,为做好妇女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询问病史,妇科常规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 1 042例普查对象妇科疾病患病率为78.50%,而且以30~39岁年龄组患病率高为85.81%.结论 妇科疾病是危害土家族女职工身心健康常见的疾病,因此每一年一次常规妇科病普查,是控制土家族女职工妇科疾病患病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滕树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参数相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 采用Beckman Coulter Gen's-Ⅱ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70例CHD患者(其中心绞痛组(AP)35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5例),以及35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比容(PCT).结果 两组不同类型CHD患者的MPV、PDW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L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PV与PLT呈负相关,PDW与MPV呈正相关.结论 监测CHD患者的血小板参数的相关变化对CHD的预防、诊治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梁湘辉;张林锋;刘文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沈阳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现状及卫生服务需求调查

    目的 了解沈阳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现状及卫生服务需求.方法 对505名60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该人群慢性病的患病率为75.2%;患一种疾病为43.6%,患两种疾病为17.4%,患三种及三种以上疾病为14.3%.不同年龄组患病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病前4位依次为高血压、冠心病、关节炎、脑血管病.有54.2%的老年人需要1项或1项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结论 该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不足,因此加强社区健康教育、预防、医疗、保健是做好社区老年人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措施.

    作者:吴辉;王烈;王阳;杨小湜;郭颖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提高皮肤性病学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总结了皮肤性病学的基本特点和教授本课程时需把握好的几个环节,就提高皮肤性病学教学质进行了一些思考,并结合我院经验提出了皮肤性病学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路.

    作者:苏玉文;严开林;陆前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563名外出农民工HIV监测和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九江市外出农民工HIV感染现状和相关行为、态度和知识,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血清流行病学和问卷调查方法,对563名农民工进行调查.结果 未检出HIV感染者,有60.9%的农民工承认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关系,其中有34.1%发生性关系时从不使用安全套,大多数农民工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全面.结论 应针对该人群的特点,采取有效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预防HIV在该人群的流行.

    作者:肖云;吴金灿;黄家胜;孙亚明;张红波;卫星;江素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CD4+CD25+T细胞研究新进展

    CD4+CD25+T细胞是新近才被认识的一类免疫调节细胞,在胸腺中产生,主要发挥抑制性免疫调节功能,表达IL-10mRNA,细胞表面表达IL-2受体a链(CD25),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抗感染免疫、抗肿瘤免疫、诱导移植耐受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蒋启发;谢荣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定额结算制度下基本医疗保险住院费用控制方案探析

    各大医院对基本医疗保险住院费控制普遍采用分科定额管理办法.在实际操作中,大多存在着定额值确定过度注重历史而忽略实际、定额核算办法约束与激励机制不对称等缺陷.要克服这些局限性,必须将科室定额基础值从静态值转变为动态值,减轻了学习曲线效应对控费效果的弱化;实行奖惩并重的激励制度,转变已有的只罚不奖的非对称激励方式.从实施效果来看,这一改进是可行的.

    作者:刘新春;袁乐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室内空气甲醛的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与仪器测定法的比较

    目的 甲醛测定仪测定室内空气中的甲醛与乙酰丙酮法测定室内空气中的甲醛两法的比较.方法 用甲醛测定法与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对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甲醛测定仪与乙酰丙酮法测得10次平行样品分别得均值(-x)1=0.239,(-x)2=0.241,标准差S1=0.023,S2=0.030.结论 甲醛测定仪与乙酰丙酮法测定室内空气中的甲醛,结果无差别,经t检验,t=0.816,P>0.2.

    作者:杨林飞;丁愈;张桂华;赖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疑似食物中毒患者标本一株侵袭性大肠埃希菌O29:K?的分离及实验探讨

    目的 对一株分离于疑似食物中毒腹泻患者的EIEC菌株进行生化特征、血清学及致病侵袭力实验探讨.方法 参照GB/T4789.6-2003和卫生防疫细菌检验.结果 3份标本分离到的同一血清型EIEC O29:K?菌株,经全面生化反应,血清学及Sereny试验证实为一株非典型生化特征,丧失侵袭力的EIEC菌株.结论 在肠道病原菌的鉴定中,非典型生化特征及丧失侵袭力的EIEC菌株应引起注意.

    作者:高亚色;梁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番茄红素和维生素E复合剂的抗氧化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番茄红素和维生素E复合剂对实验性老龄大鼠抗氧化的影响.方法 将40只12月龄SD雄性大鼠按照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和一个老龄对照组,连续灌胃60 d后采血并分离血清,测定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结果 该复合剂具有增强SOD和GSH-Px活性和降低MDA的作用.结论 番茄红素和维生素E复合剂具备抗氧化功能.

    作者:张聪恪;李金环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长沙市中学生营养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长沙市中学生营养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长沙市区四所中学,以11~18岁的所有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测定其身高、体重,应用身高标准体重法判断其营养状况.结果 2006年长沙市中学生肥胖、较低体重和营养不良的检出率均较高(分别为14.0%、40.9%和5.6%),而正常体重检出率低(33.9%),其中男生肥胖(17.8%)、较低体重(43.1%)和营养不良检出率(7.0%)均明显高于女生(10.0%、38.6%、4.1%).结论 长沙市中学生肥胖和营养不良情况都不容乐观,应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及时扭转营养状况的不良局面.

    作者:欧阳漪;王平芳;龙璐;何静;李文静;郭晓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