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立勇;雷振;王志铭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达到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的目的.健康教育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每一项健康教育项目与活动,要经历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这几个阶段,在这一整个过程中,将形成大量不同载体的文档资料,其中包括文字、照片、声像、实物等.它记载、展示健康教育的全貌及其教育效果,只有系统、全面地收集健康教育的资料,按档案化管理的要求,进行科学的归类、存档,并开发、利用,才能克服存放混乱,检索困难,使用不方便的弊端,为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调研等提供科学的依据,有利于健康教育质量与效果的提高.
作者:刘韧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汇总分析鼠疫监测主要结果,探讨鼠疫控制对策.方法 按照《鼠疫监测方案》进行阿拉善黄鼠密度、体蚤调查和鼠疫血清学、细菌学检验.结果 近7年来阿拉善黄鼠平均密度1.59只/公顷,阿拉善黄鼠体蚤指数1.65匹/只,染蚤率55.08%;从阿拉善黄鼠、五趾跳鼠、花鼠、蒙古兔等检出鼠疫血清阳性33份,阳性率0.12%,滴度1∶20~1∶2560.结论 近7年来,宁夏阿拉善黄鼠疫源地局部有鼠间鼠疫流行,鼠疫控制应以科学监测为主,落实灭鼠灭蚤、宣传教育、疫区处理、鼠疫联防等综合措施.
作者:张玉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法(TRF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标本用两种方法检测后,对低浓度标本和稀释后的高浓度标本双份复检.结果 973例标本中,阳性检出例数为TRFIA法79例,ELISA法73例,高浓度标本复检两法均为6例,低浓度标本复检,TRFIA法11例,ELISA法7例.结论 TRFIA法比ELISA法灵敏度更高,线性范围更宽,在高浓度和低浓度标本检测中更具优势.
作者:程朝晖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前白蛋白(PA)、丁酰胆碱酯酶(CHE)在肝硬化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80例肝硬化患者及60例正常人的血清用日本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PA及CHE的测定,并把肝硬化组白蛋白(ALB)、球蛋白(GLB)、胆汁酸(TBA)测定值与对照组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并作相关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者和对照组PA分别为(68.86±25.53)mg/L和(308.20±48.30)mg/L;CHE为(2.97±1.41)KU/L和(7.67±1.34)KU/L;TBA为(15.86±9.7)umol/L和(5.6±3.2)umol/L;ALB(32.5±6.36)g/L和(44.8±3.17)g/L;GLB为(35±7.13)g/L和(28.9±4.39)g/L.两组间结果比较:肝硬化患者组PA、CHE降低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TBA升高显著(P<0.05),ALB和GLB无显著改变(P均>0.05).结论 PA及CHE的检测是肝硬化诊断的两项有价值的指标,对临床诊断,治疗肝硬化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曹友德;贺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TTV肝炎患者中TTV准种及其与患者不同临床分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巢式荧光实时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TTV DNA,收集TTV DNA阳性的慢性肝炎病例52例,其中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15例、17例、2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18例;献血员15例.采用熔点曲线方法进行TTV准种检测.结果 TTV肝炎患者中度、重度和重型组中熔点曲线波峰数量显著多于献血员和慢性TTV肝炎轻度组(P<0.05),重度和重型组熔点曲线波峰数量显著多于中度组患者(P<0.05).但重度组患者TTV DNA熔点曲线波峰数量与重型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TV存在病毒准种,TTV准种感染的复杂性可能是TTV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准种越复杂病情越严重.
作者:侯周华;谭德明;李聪智;谢玉桃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发生的因素及其对母儿的影响,加强对前置胎盘的临床认识和护理.方法 对我院1994-2005年间收治的251例前置胎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前置胎盘病例在同期孕产妇中发生率是0.60%(251/41 664).(2)正常对照病例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前置胎盘病例(P<0.05).结论 预防前置胎盘的发生是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季素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支气管-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进一步预防和控制感染.方法 对糖尿病合并支气管-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糖尿病合并支气管-肺部感染的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82.60%)明显高于非老年糖尿病患者(17.39%),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者,感染的发病率(60.86%)明显高于病程5年以下者(39.13%),病原菌分布以G-菌为主,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7.27%.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糖尿病患者,且病程越长发病率越高.早期使用有效抗生素能有效治疗支气管-肺部感染.
作者:梁珍;吴本权;周凤丽;毕小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经直肠给药预防产后大出血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孕妇25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胎儿娩出后给予米索前列醇置直肠和常规使用催产素,观察两组产妇产后2 h和24 h出血量和用药后的副作用;记录两组的第三产程的时间及米索前列醇组用药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 米索前列醇组和催产素组的第三产程的时间及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均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米索前列醇组用米索前列醇前后的血压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产妇用药后均未出现副作用.结论 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预防产后出血优于常规使用催产素,且给药简便、易掌握,效果可靠.
作者:黄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各大医院对基本医疗保险住院费控制普遍采用分科定额管理办法.在实际操作中,大多存在着定额值确定过度注重历史而忽略实际、定额核算办法约束与激励机制不对称等缺陷.要克服这些局限性,必须将科室定额基础值从静态值转变为动态值,减轻了学习曲线效应对控费效果的弱化;实行奖惩并重的激励制度,转变已有的只罚不奖的非对称激励方式.从实施效果来看,这一改进是可行的.
作者:刘新春;袁乐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伊贝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和左心室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87例轻、中型老年高血压患者,服用伊贝沙坦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24 h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质量的变化.结果 服药3个月后24 h及日间收缩压变异性、舒张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24 h及日间平均压变异性明显降低(P<0.05);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及左心室质量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 伊贝沙坦是一种疗效好并能平稳、持续安全降压且尤为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药物.
作者:郭永红;陈琳;韩卓辉;欧阳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常德市居民原发性肝癌(PHC)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常德市居民PHC住院病历364例、消化系统非肝癌住院病历365例及健康体检者380例HBV感染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肝癌组HBV感染模式以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小三阳)多见,HBsAg、抗-HBc阳性次之.②肝癌组HBV总感染率与HBsAg携带率明显高于两对照组(P<0.005),两者的相对危险度(RR)均大于1,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接近或超过75%;抗-HBs阳性率肝癌组明显低于两对照组(P<0.005),相对危险度(RR)明显小于1.③PHC患者HBV感染率男性较高而女性较低(P<0.005);HBV感染者发病年龄较早而非感染者相对滞后(P<0.01).结论 常德市PHC与HBV感染关系密切,HBV感染是常德市PHC的主要病原学因素;抗-HBs对PHC的发生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积极预防和控制HBV感染流行,是减少PHC发生的关键所在,乙肝疫苗接种对PHC应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作者:周四喜;曾孟兰;宋铁;刘劲华;谭传斌;佘金明;王宪庆;涂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对泸溪县1998-2005年冷饮食品卫生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并分析了冷饮细菌学不合格原因,为进一步加强冷饮卫生监督和管理提供依据.
作者:欧卫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桶装饮用水及饮水机的卫生状况,保证消费者饮水安全.方法 采用随机采样方式,对绍兴市20家用户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 饮水机冷出水口的水及饮用机配套用具细菌总数严重超标,大肠菌群合格率也较低.结论 桶装饮用水及饮水机卫生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
作者:张雁;章迎春;沈小芳;陆永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口服避孕药(OC)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作用.方法 对2004年1月-2006年5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方案降调节患者其临床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因输卵管因素或男方因素行IVF/ICSI-ET的不孕患者(排除PCOS患者)共191例,其中A组74例患者予OC联合GnRH-a降调节,B组117例常规黄体中期予GnRH-a降调节.比较两组患者功能性囊肿情况、Gn使用时间、总剂量、HCG日E2水平、获卵数、MII卵、受精率、卵裂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周期取消率、妊娠率及流产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Gn使用时间、总剂量、获卵数、MII卵数、受精率、卵裂率、妊娠率及流产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但A组患者降调后功能性囊肿形成明显减少、周期取消率较低、OHSS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在IVF-ET中使用OC预治疗能减少功能性囊肿的形成、降低OHSS发生率,且能较好地控制超促排卵的时间.
作者:唐慧珍;高士友;阳翎;邓朝辉;陈辉莲;李燕;汤倩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运用冷光紫外线治疗感染性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Ⅱ~Ⅳ期感染性褥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紫外线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以紫外线照射后暴露伤口,对照组采用创面冲洗后TDP辐射器治疗,并用庆大霉素与硫酸镁敷料包扎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100%.20 d时紫外线组治愈率64.3%(18/28),明显高于对照组28.5%(8/28)(P<0.01);30 d紫外线组治愈率82.2%(23/28),明显高于对照组60.7%(17/28)(P<0.05).结论 冷光紫外线治疗感染性褥疮疗效显著,方法简便、经济,值得推广.
作者:谢慧清;孙绍丹;李旭红;邓丽明;李凤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水是人体营养素中重要和基本的一种,桶装矿泉水和纯净水对人类的保健作用已有许多报道.但桶装矿泉水和纯净水的质量并非尽如人意,尤其是微量元素、金属元素的缺乏、配比不合理、微生物、理化等指标合格率低.每人每天大约饮用2~5 L这种水,而且不限时、不限量,其带来的卫生问题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值得进行认真探讨.
作者:李俭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总结了皮肤性病学的基本特点和教授本课程时需把握好的几个环节,就提高皮肤性病学教学质进行了一些思考,并结合我院经验提出了皮肤性病学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路.
作者:苏玉文;严开林;陆前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Child-pugh分级的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分别检测108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其中Child-pugh分级A级47例,B级40例,C级21例)和97例正常对照血清中TGFβ-1和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 Ⅲ).结果 肝硬化组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患者中HA、Ⅳ C、LN、PC Ⅲ水平随炎症和肝硬化进展而呈逐渐升高.各组血清HA、Ⅳ C、LN、PC Ⅲ均与血浆TGFβ1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呈正相关,这对于早期诊断出肝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雁冰;唐艳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我院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细菌分布和耐药性及其变迁,用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对2004年5月-2006年5月,我院收治的158例烧伤患者感染创面进行回顾性调查、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1)病原菌分离:检出病原菌407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06株(50.6%),革兰阴性杆菌190株(46.7%),真菌11株(2.7%);这些细菌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114株(28%)、鲍氏不动杆菌63株(15.5%)、表皮葡萄球菌55株(13.5%)、阴沟肠杆菌50株(12.3%)、大肠埃希菌31株(7.6%)、铜绿假单胞菌23株(5.7%).(2)耐药因子检出情况:在181株葡萄球菌中共检出MRS 87株(占其48%)、检出产ESBLs的细菌23株(占革兰阴性杆菌的12%).(3)药敏测定结果:42株MRSA对万古霉素敏感,23株ESBLs阳性菌株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或他巴唑敏感,但对其他多数抗菌药物不同程度耐药.结论 本单位近年来感染创面以金葡为主,鲍氏不动杆菌为次,耐药菌株明显增加,应加强创面处理及合理用药,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变迁与播散.
作者:陈铁夫;罗成群;周建大;朱颉;贺全勇;李萍;彭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本地区非淋菌性宫颈炎单纯解脲支原体(Uu)感染的耐药趋势.方法 对308例单纯Uu感染所致的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的宫颈管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Uu对环丙沙星、四环素及螺旋霉素的耐药率居12种常用抗生素之首,其耐药率分别为51.3%、46.75%及43.18%;对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及美满霉素敏感率较高,其敏感率分别为80.19%、71.43%及68.83%;在耐药菌珠中,14株对四环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同时耐药;19株对红霉素、螺旋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同时耐药.结论 Uu对环丙沙星、四环素及螺旋霉素的耐药率高,而对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及美满霉素的敏感率高,提示Uu若对某种抗生素耐药时,则对其同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增加,故临床上治疗单纯Uu感染所致的非淋菌性宫颈炎,治疗前应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如果某种药物难于清除Uu或临床症状持续存在时,原则上不应选用同类药物继续治疗,在试验结果出来前或无条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时,可选用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及美满霉素作为经验性用药.
作者:陈国菊;邹建话;刘婷;马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