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敏;关志峰;陈勇;杨荣
目的 观察乙醇对家兔在体心脏收缩性能、血浆一氧化氮含量和红细胞膜ATP酶活力的影响.方法 家兔32只,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8只,3个实验组分别静脉注射每公斤体重量为0.5、1.0和1.5 g/kg浓度为500ml/L的乙醇,并设立对照组进行比较.注射15min后测左心室内压、血浆NO含量和ATP酶的活性.结果 0.5g/kg组左心室内压变化不大(P>0.05),NO含量降低(P<0.05),ATP酶活力升高(P<0.05);1.0g/kg组和1.5g/kg组左心室内压力降低(P<0.05),NO含量升高,ATP酶活力降低(P<0.05).结论 乙醇处理家兔在体心脏收缩力和血浆NO含量及红细胞膜ATP酶活力均有变化.
作者:赵善民;何显教;黄俊杰;黄丽娟;晋玲;梁祚仁;王映;黄彦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PVC管材生产行业的职业病危害状况调查及其综合治理的研究,探索出有效的职业病防治策略及方法.方法 对PVC管材生产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对铅危害采取以职业健康教育、卫生防护工程和职业卫生管理等多措施的综合治理,治理前后检测作业场所铅尘浓度,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PVC管材生产企业以混料作业场所的铅尘危害为严重,经综合治理,铅尘浓度超标率由82.2%降至44.6%(P<0.001),作业工人职业性铅中毒的发病率由7.2%降到0.8%(P<0.001).结论 综合治理措施有显著效果,经济实用有利于在该行业推广.
作者:曾庆民;陈才;吴永权;邓永愈;余佩琼;陈玉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硒对氟导致的L-02细胞DNA损伤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80μg/ml氟化钠和/或1.73μg/ml亚硒酸钠对培养的L-02细胞进行染毒,24h后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各组L-02细胞DNA损伤情况;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L-02细胞凋亡率.结果 氟组L-02细胞DNA损伤率和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硒组和氟硒组(P<0.01);而对照组L-02细胞DNA损伤率和凋亡率与硒组和氟硒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氟可导致L-02细胞DNA损伤,诱导细胞凋亡,适量硒可拮抗氟导致的L-02细胞DNA损伤和细胞凋亡作用.
作者:褚启龙;哈建利;王爱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被动吸烟行为对绝经女性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及抗骨折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的绝经后妇女356例,调查接受吸烟情况和被动吸烟情况调查,并计算相应被动吸烟指数,同时还进行左侧股骨颈、大转子和Words三角等部位骨密度、骨代谢指标检查和抗骨折能力评估.结果 356例绝经女性中,被动吸烟绝经女性大部分股骨Neck、Troch、Words三角等骨密度指标和FS、MS等抗骨折能力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主、被动吸烟组之间全部股骨Neck、Troch、Words三角等骨密度指标和FS、MS等抗骨折能力数据无明显区别(P均>0.05).轻度被动吸烟绝经女性的大部分股骨Neck、Troch、Words三角等骨密度指标和FS、MS等抗骨折能力数据明显高于中、重度被动吸烟组.结论 被动吸烟绝经女性与主动吸烟一样,都有确切骨密度指标及抗骨折能力减低表现,尽早远离烟草、控烟戒烟、净化居住和工作环境很有必要.
作者:王溪原;张伟;冯晰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次氯酸钠(NaC1O)消毒处理医院污水的效果.方法 了解污水来源,根据污水处理流程,设立采样监测点,在不同时段采样并进行pH、浑浊度、汞、氯化物、酚、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余氯、大肠菌群、肠球菌检测.结果 污水处理过程中浊度逐级下降;排出口污水悬浮物浓度降至排放标准500mg/L以下;污水中氯化物、汞、酚含量均较低,氯化物浓度处理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生化需氧量、化学耗氧量处理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且处理后均低于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后的微生物指标符合医院污水排放标准.结论 电解食盐次氯酸法处理医院污水成本低,效果好.
作者:钟吉波;王贞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酒精对大鼠血清中NOS活性及其内源性抑制物ADMA含量的影响.方法 动物实验选用SD大鼠(雄性、56只、体重约250g)灌胃给予不同剂量饮用酒处理组(红星二锅头,1ml/100g),每天一次,连续2个月,建立酒精摄入的动物实验模型.实验分为7组(n=8).(1)对照组,(2)低、中、高三个剂量的饮用酒组(红星二锅头,14V/V、28V/V、56V/V),(3)高脂饮食组,(4)高脂饮食联合中剂量饮用酒组(28V/V):灌胃给予红星二锅头的同时,给予高脂饲料,(5)维生素E保护组,在(4)组基础上,每天给予维生素E(100mg/kg,灌酒前1h灌胃给予).2个月后,按常规取动物血清,测定MDA、NO的含量与NOS(包括iNOS、eNOS、总NOS)的活性及ADMA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酒精、高脂饮食、酒精联合高脂饮食能显著升高MDA、NO、ADMA含量,降低eNOS活性,升高iNOS活性;维生素E能扭转上述生物学效应.结论 酒精能增加脂质过氧化产物,影响NOS活性,干扰NO代谢.其机制可能与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物ADMA水平有关.维生素E对其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友;贺彬琪;李瑛;邹丽君;李程;让蔚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为了解湖南省安化县中小学生HBsAg携带情况,达到更好地预防和治疗乙肝的目的,遂于2006年4-6月对全县5283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血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龙拥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采用双纸片协同法进行CTX-M酶的表型检测与多重PCR法检测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 按CLSI/NCCLS所推荐的方法进行ESBLs表型确证试验,多重PCR法对ESBLs表型阳性株进一步进行CTX-M酶基因型的检测.结果 233株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中136株ESBLs表型阳性,经多重PCR扩增证实99株携带CTX-M型ESBL,CTX-M型ESBL检出率占ESBLs72.8%(99/136).根据多重PCR检测结果再回顾性地观察表型检测结果,发现以头孢他啶和头孢他啶/棒酸这对纸片进行试验,产CTX-M型ESBLs细菌检出数为0;以头孢噻肟纸片及头孢噻肟/棒酸这对纸片进行试验,产CTX-M型ESBLs细菌检出率72.8%(99/136),其中用上述两对纸片共同检出产CTX-M型ESBLs细菌检出率41.7%(58/136).结论 以头孢噻肟,头孢噻肟/克拉维酸这对纸片可达到有效进行CTX-M酶的表型检测的目的;用头孢噻肟,头孢噻肟/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头孢他啶/克拉维酸这两对纸片同时进行筛检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可有效降低ESBLs漏检率.
作者:刘文恩;陈腊梅;郭婧婧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新装修居室室内空气质量情况,探讨室内污染物种类及其污染途径.方法 检测对象为某区申请空气质量检测的28户新装修2个月后住宅.采用4160型甲醛分析仪测定甲醛浓度,以甲醛浓度高于0.08mg/m3为超标剂量计算超标率.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测定采用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PGM-7240/7240K检测仪,以TVOC浓度高于0.5mg/m3为超标剂量,计算超标率.氡的测定采用1027型测氡仪,以浓度高于100Bq/m3为超标剂量,计算超标率.结果 室内居室甲醛浓度全部超过国家标准,厨房、主卧,主卫,客卧浓度高于卫生间和客厅;主卫、书房、主卧超标率显著高于客厅,具有统计学意义.厨柜内甲醛浓度显著高于室内空气甲醛浓度(P<0.05).除卫生间外,室内不同居室TVOC浓度全部超过国家标准,厨房、主卧TVOC浓度高于卫生间;书房、客卧TVOC超标率显著高于卫生间超标率.各居室氡浓度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结论 新装修居室经过2个月时间后,室内甲醛、TVOC浓度仍较高,多数超过国家标准,氡多数在国家标准范围内.
作者:张晓芳;孟祥飞;曹德康;于瑞敏;李明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金属β-内酰胺酶佳酶抑制物选择,建立一种避免金属酶漏检的方法.方法 以Cucl2、Hgcl2、Fecl2、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乙二胺四乙酸、2-巯基丙酸、巯基乙醇、巯基乙酸与头孢他啶(CAZ)药物纸片增效法测定质控菌株金属酶,从中评估出抑菌强的酶抑制物与头孢他啶(CAZ)联合检测临床分离的100份耐亚胺培南和(或)头孢他啶铜绿假单胞菌,结果与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金属酶基因进行比较.结果 增效法检测100份耐亚胺培南和(或)头孢他啶铜绿假单胞菌中有9份金属酶阳性,与PCR检测结果一致,阳性株中3株IMP-1扩增阳性,6株VIM扩增阳性,经基因测序确认为VIM-2型.结论 用EDTA、2-巯基丙酸和头孢他啶(CAZ)药物纸片联合检测金属酶,可避免金属酶的漏检,其方法简便,结果可靠,可在基层微生物实验室开展使用.
作者:谭萍;赵玉驰;祝玲玲;张松;樊春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长沙市2001-2005年肠道传染病在时间上的流行特征,为制订传染病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圆形分布法进行分析.结果 长沙市肠道传染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分布特征.结论 对季节性分布明显的肠道传染病应根据其发病高峰期采取相应的防制措施,以有效地降低发病率.
作者:陈敏;王晓之;胡伟红;刘咸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实施以来,使消毒产品的检测有章可循,并具指导意义.目前,全国CDC进行消毒产品检验均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进行.但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规范存在一些欠妥的地方,本文提出如下问题与各位专家和同仁进行探讨.
作者:谢荣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张家界市2005年麻疹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生原因.方法 对麻疹疫情和暴发调查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年传染病报告系统共报告麻疹763例,年发病率为46.79/10万,较2004年上升10.69倍.本年度发生麻疹暴发9起,暴发病例379例,占病数的51.36%;3起发生在边远的农村小学,均经实验室证实,6起发生在城区或邻近的乡镇.4-6月份麻疹发病人数占总病人数的86.46%.发病年龄小2个月,大55岁;≤8月发病的61例,占总病例数的8.29%;≤1岁发病的164例,占22.28%,<7岁发病的546例,占74.18%.仅54.51%的病例有麻疹疫苗(MV)接种史.结论 造成2005年麻疹发病大幅度上涨,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MV接种率低和疫情处理不及时.
作者:林麒;艾于勤;覃汉明;杨辉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十堰市城区居民膳食营养状况,为制定有关营养促进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6年10月,在十堰市城区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个城区居委会、2个城乡结合部村,合计对78户居民,采用连续3d称重法进行膳食营养调查.结果 凋查78户、216人,水果、鱼、乳类食物未达到中国居民膳食平衡宝塔建议摄入量的要求,油脂的摄入量为标准的219.2%;营养素中,钙、锌、维生素A、核黄素未达到中国膳食营养推荐摄入量标准;蛋白质中优质蛋白质占42.59%,优质铁只占10.31%.结论 居民水果、鱼类、乳类摄入不足,油脂摄入过多;营养素中,钙、锌、维生素A、核黄素摄入不足.
作者:杨刚;江永圣;孙来乾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沟通技能是全球医学教育低基本要求的七大领域之一,但医学生的沟通技能培训并未受到足够重视.本文从医患关系和医学生沟通技能的现状出发,结合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探讨在临床带教中注重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训,从而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技巧.
作者:欧阳茂;杨侃;蒋卫红;张梦玺;彭伟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云南贡山人体附红细胞体感染的流行特征,为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方法按文献提供的方法进行,资料采用PEMS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结果 贡山地区附红体感染率为68.18%;感染与性别、年龄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率以农村(77.34%)高于城市(30.29%);各乡镇间以普拉底乡感染率较高达86.01%.结论 今后应加强农村人群的附红体感染的预防.
作者:和春桐;丰永生;李玉兰;赵金;陈玉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受检者与同病房周围患者的放射卫生防护现状,并提醒临床医生要加强对射线防护的认识,防止盲目的滥用或泛用X线床边摄影.方法 采用现场检查和问卷调查以及对申请单的审核,综合评价2005年所摄7218人次床边片的正当化.结果 全年中认为患者必须采用床边摄影的占19%,可要可不要实施床边摄影的占31%,不必采用床边摄影的占50%.结论 医疗照射目前已成为人类接受X射线大的来源,而床边摄影危害更大,只有经过了充分的论证,正当化床边摄影方可实施.
作者:胡安宁;陈君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洛伐他汀对冠心病(CHD)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l(sICAM-1)及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的影响,探讨洛伐他汀调脂外的抗炎作用.方法 将99例CHD患者分为基本治疗组(对照组)与洛伐他汀+基本治疗组(治疗组),经8周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浓度,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治疗后随访心血管发生事件3个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脂(TG)、载脂蛋白B(ApoB)均有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明显升高,血浆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状动脉事件发生治疗组2例(4%),对照组7例(14.3%),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洛伐他汀降低血脂的同时具有明显的降低血浆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的抗炎作用,并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陈白玉;李熙芹;匡晓琴;李卿;陈晓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6年10月在我院施行的35例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术后出血及肝外胆管损伤,手术时间(70±26)min,术后住院时间(5±2)d,术后胆漏3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随访3~28月,未发现远期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龚劲松;海云良;邓东湘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感染是烧伤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的主要发病因素之一,抗感染也就成为治疗烧伤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关键措施之一[1].1995年我科曾成功救治一名特重度烧伤伴五个器官功能不全患者[2],在相继成功抢救多例烧伤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后,2006年5月我科再次成功救治一名特重度烧伤伴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现将救治该患者过程中的抗感染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欧阳华伟;贺全勇;彭浩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