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GF-β1及Smad4、VEGF与大肠癌术后近期复发的关系

杨开焰;李小荣;唐卫;胡桂;赵利辉;丁勇

关键词:大肠肿瘤,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Smad4
摘要:目的 探讨检测TGF-β1、Smad4、VEGF的表达与大肠癌转移、复发的关系,分析其在大肠癌预后的意义.方法 将病理确诊的大肠癌60例患者,按术后2~5年内有无临床复发、转移分为复发转移组30例和无瘤生存组30例,并进行TGF-β1、Smad4、VEG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TGF-β1及VEGF在复发转移组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瘤生存组大肠癌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Smad4在复发转移组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无瘤生存组(P<0.05).结论 TGF-β1在复发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但其表达受Smad4的调控,而导致VEGF的表达上调可能参与大肠肿瘤复发与转移.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抗心磷脂抗体与脂蛋白(a)的变化及其意义探讨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ACA)、D-二聚体(D-Dimer)、脂蛋白a(Lp(a))含量变化与脑梗死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脑梗死患者63例,疾病对照组65例,正常对照组38例血清中ACA,D-Dimer,Lp(a)的变化特点.结果 脑梗死组ACA及ACA-IgG、D-Dimer,Lp(a)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ACA-IgM与疾病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疾病对照组ACA及ACA-IgG、ACA-IgM、Lp(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D-Dimer,Lp(a)含量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P<0.01,P<0.05).ACA阳性组D-Dimer,Lp(a)的含量高于ACA阴性组(P<0.01).结论 血中ACA,D-Dimer,Lp(a)的含量变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作为脑梗死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的重要实验室指标.

    作者:马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改良基体改进剂用于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血铅的研究

    目的 探讨用适宜基体改进剂来消除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血铅基体干扰,建立基体改进剂测定血铅的方法.方法 样品经硝酸溶液+双氧水消解,以磷酸二氢铵+硝酸+抗坏血酸混合液为基体改进剂,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血铅含量.结果 本方法的回收率为92.7%~100.8%,相对标准差为2.9%~5.7%,方法检出限为4.2 ug/L,能满足卫生部《血铅临床检验技术规范》的要求.结论 改良基体改进剂后,方法简便易行,重现性好,准确度高,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李芳;杨晓峰;谢宏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某理科大学新生吸烟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新入学大学生的吸烟状况,探究影响学生吸烟的因素.方法 问卷调查法对北京科技大学入学一个月的学生2 505人进行调查.结果 新入学大学生曾经吸烟率为10.74%,尝试吸烟率为2.71%,现在吸烟率为0.60%.男生吸烟率高于女生(P<0.05),吸烟量及消费水平均不高,吸烟以偶尔吸烟居多.43.37%的吸烟者有戒烟的愿望.校园公共场所吸烟比宿舍内吸烟严重.结论 新入学大学生吸烟程度虽相对较低,但尽早地进行控烟教育是降低高校吸烟率的必要措施.

    作者:李素君;张洁萍;王景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156例糖尿病患者家庭护理现状的调查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家庭护理的现状,进一步明确家庭护理工作重点,为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156名糖尿病患者家庭护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糖尿病患者缺乏日常护理知识和获取护理知识的途径.合理服药、科学的自我保健、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家庭支持有利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病情.结论 加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知识和家庭护理干预.

    作者:阙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立体定向脓肿抽吸及Ommaya管置入术治疗42例脑脓肿分析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脓肿抽吸结合Ommaya管置入术治疗脑脓肿的临床优势及体会.方法 对我科2001-2006年5月间收治的42例颅内脑脓肿病人的病例资料、病情演化、CT影像及手术治疗效果及其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立体定向脓肿抽吸及Ommaya管置入术治疗脑脓肿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疗效优良的优点.结论 立体定向脓肿抽吸及Ommaya管置入术治疗脑脓肿是一种微创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隋立森;刘恩重;韩富;许建平;谢绍盈;龙新兵;张泽舜;黄涛;罗小川;谭齐家;沈有碧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TGF-β1及Smad4、VEGF与大肠癌术后近期复发的关系

    目的 探讨检测TGF-β1、Smad4、VEGF的表达与大肠癌转移、复发的关系,分析其在大肠癌预后的意义.方法 将病理确诊的大肠癌60例患者,按术后2~5年内有无临床复发、转移分为复发转移组30例和无瘤生存组30例,并进行TGF-β1、Smad4、VEG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TGF-β1及VEGF在复发转移组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瘤生存组大肠癌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Smad4在复发转移组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无瘤生存组(P<0.05).结论 TGF-β1在复发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但其表达受Smad4的调控,而导致VEGF的表达上调可能参与大肠肿瘤复发与转移.

    作者:杨开焰;李小荣;唐卫;胡桂;赵利辉;丁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2 975例新生儿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新生儿健康状况,为新生儿疾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1日-12月31日出生2 975例活产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重、诊断、高危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早产儿的高危因素依次为母亲胎膜早破、多胎、流产保胎史、妊高征,足月儿疾病发生率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高胆红素血症、血液系统疾病,高危因素依次为脐带异常、宫内窘迫、妊高征、流产保胎史.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足月儿与早产儿的疾病谱及高危因素有所不同,加强围产期保健,做好孕母胎儿及早产儿的监护工作,是减少早产,提高新生儿成活率及新生儿结局的关键.

    作者:杨湘峰;成霖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深圳地区麻疹病毒流行株血凝素蛋白H基因及核蛋白N基因序列分析

    目的 探讨深圳地区目前流行的麻疹病毒的基因型别和特征.方法 采用B95a细胞分离培养麻疹病毒,通过RT-PCR方法扩增麻疹病毒核蛋白基因C末端450 bp片段和血凝素H基因全序列并测序,其序列与Genebank中国内外流行的麻疹病毒8个基因组的代表毒株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分离到1株麻疹病毒,N基因与H1基因型代表毒株相比同源性为98.4%,H基因与H1基因型代表毒株相比同源性为99.5%.结论 深圳市麻疹流行毒株属于H1基因型.

    作者:陈传德;陈伟红;卓菲;刘卫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尿中苯巯基尿酸的液质联用检测方法研究

    目的 建立和完善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检测尿苯中巯基尿酸(S-PMA)的方法.方法 样品通过液液萃取技术提取后进入Agilent Extend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酸铵和甲醇的混合物,采用梯度洗脱的方式实现样品的分离.以ESI模式进行质谱数据采集,对所得谱图进行分析.结果 本方法线性回归方程为A=90.2488c+3896.3869,回归系数r=0.9995,线性范围为10~5 000μg/L,检出限为10 μg/L,灵敏度为0.0011μg/L,样品回收率77.8%~81.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1.2%,精密度日内误差为0.9%~1.2%,日间误差为0.9%~1.7%.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尿S-PMA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方法,简捷快速、结果准确,为职业卫生工作中尿S-PMA的日常常规检测奠定了基础.

    作者:陈浩;李旭东;刘移民;黄招发;曹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特征及其耐药性

    目的 探索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特征及其耐药性,预防和控制MRSA流行发生.方法 对2006年住院患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特征及耐药性进行监测.结果 2006年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5株,其中MRSA28株,占金葡菌的62.2%(MSSA17株,占37.8%);医院感染株和社区感染株分别占19株(42.2%)、26株(57.8%);感染部位多分布在下呼吸道、皮肤软组织和烧伤部位;在同期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等外环境中尚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青霉素G、阿奇霉素耐药率在70%以上,但对万古霉素敏感.基础疾病中以外伤、心脑血管病、烧伤、呼吸系统疾病、皮肤软组织疾病居前五位.结论 金葡菌检出率、MRSA发生率和耐药率较高;同期外环境尚未发现有关的金葡菌菌株;金葡菌医院感染以内源性感染为主;应注意做好手卫生、物体表面消毒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控制金葡菌交叉传播.

    作者:王江桥;罗君;蔡珠;王箭;李玉娟;巫雪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湖南省临床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基本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各级临床实验室开展HIV血清学筛查试验的情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141家临床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进行调查,利用Excel表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结果 141家实验室2006年度共检测样本303 045份,筛查阳性样本2 404份,确认阳性样本276份,筛查阳性检出率和确认符合率分别为0.09%和11.48%.送检样本多的科室是外、内、急诊和妇儿科.多数实验室采用国产酶联免疫吸附试剂.多数实验室缺少生物安全防护设备.结论 进一步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提高检测质量.

    作者:王孝华;陈曦;贺健梅;邹潇白;易再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紫绀病人体外循环手术中首次肝素剂量的研究

    目的 研究紫绀病人体外循环(CPB)手术时首次肝素的合理用量.方法 回顾我科2005-2006年160例紫绀病人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的测定情况,将首次肝素3 mg/kg肝素化后ACT<480 s(A组)及ACT>480 s的病人(B组)血常规、凝血全套、抗凝血酶-Ⅲ(AT-Ⅲ)做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血红蛋白(Hb)、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固时间(APTT)、AT-Ⅲ无显著差异(P>0.05),凝血酶元时间(PT)差异显著(P<0.05),血小板(PLT)计数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两组ACT基础值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转流前肝素总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 紫绀病人肝素首次剂量差异较大,主要与术前PT和PLT有关.当PT经度增加,PLT>200×109/L时首次肝素的用量为4 mg/kg.

    作者:蒋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灰色模型对长沙市四类传染病发病率的模拟与预测

    目的 模拟与预测长沙市2006-2010年法定甲乙类传染病中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率,掌握流行趋势,为制定长沙市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灰色GM(1,1)模型对长沙市1995-2005年的法定甲乙类传染病四类发病率进行拟合,得出拟合模型并进行精度检验.结果 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良好,外推预测2006-2010年长沙市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上升,肠道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率显著下降,符合流行规律.结论 该模型受样本含量和概率分布的限制较小,运算简单,有较高实用价值,可用于长沙市各类传染病发病率近期预测.

    作者:胡伟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19片段角蛋白(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β2微球蛋白(β-MG)联合检测提高肺癌的阳性率,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治疗的依据.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和免疫比浊法检测70例肺癌、50例肺良性疾病和40例正常人血清CYFRA21-1、NSE、CEA和β2-MG的水平.结果 肺癌4项标志物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组和健康人正常对照组,其中CYFRA21-1阳性率以鳞癌高(76.2%),与其它型肺癌存在显著差异.NSE阳性率以小细胞性肺癌高(79.1%),与其它型肺癌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CYFRA21-1、NSE、CEA、β2-MG是诊断肺癌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组合,有助于提高肺癌诊断的阳性率、特异性和准确性.

    作者:陈虎云;蒋显勇;陈婕;舒洋;李国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应用与实现方案

    远程医疗会诊可以为偏远地区提供良好的医疗保健服务,使得共享大城市医学专家的会诊和治病指导成为可能.本文介绍了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在医院中的应用、主要作用及在我院的实现方案.

    作者:陈疆;王建新;熊新贵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祁东县艾滋病流行现状分析

    目的 分析祁东县艾滋病流行现状,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祁东县1998-2006年艾滋病常规、哨点监测及V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8-2006年祁东县共报告HIV/AIDS病例101例,2005-2006年发现的感染者占总数的62.38%(63/101),感染者中农民占57.43%(58/101),年龄在20~39岁之间的有77例,占总数的76.24%.感染途径中,经性接触途径感染62例,占总数的61.39%,经静脉吸毒途径感染28例,占27.72%.结论 近两年祁东县HIV流行速率明显加快,主要在性乱人群和吸毒人群中传播,应对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HIV的感染水平.

    作者:肖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548例早产儿围产期高危因素及并发症分析

    早产是围产医学的世界性重要课题.为探讨早产的围产期高危因素、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现收集我院于2004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出生、有完整临床资料的548例早产儿病例,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曹蓓;彭湘莲;黄广文;刘赛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娱乐场所健康教育对性工作者行为影响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娱乐场所健康教育对女性性工作者行为影响的效果.方法 面对面发放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资料,推广使用安全套,干预前后对性工作者的知识和行为改变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性工作者AIDS知识知晓率从41.1%提高到76.8%,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χ2=220.63,P<0.01);安全套使用率由35.6%上升到89.4%,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30.67,P<0.01);近一次使用安全套率由22.4%上升到87.4%,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12.9,P<0.01).结论 在娱乐场所对性服务工作者开展健康教育,推广使用安全套对于改变性工作者行为具有明显效果,有利于艾滋病、性病的预防和控制.

    作者:段康明;唐先娅;侯素琴;唐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亮氨酸氨基肽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脂细胞衍生亮氨酸氨基肽酶(A-LAP)基因的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关联分析,严格按照标准对湖南地区汉族随机选取,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5例,正常对照135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对两组对象的A-LAP的828 A>G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AA,GG,AG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在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1.5%、1.5%、37.0%,在高血压病组中分别为48.1%、5.9%、45.9%,两组间基因型频率比较χ2=7.075,df=2,P=0.029,差异有显著性;A和G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正常对照组中分别为80.0%、20.0%,在高血压病组中分别71.1%、28.9%,A和G等位基因频率比较χ2=5.775,df=1,P=0.016,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多基因联合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组A-LAP等位基因G的频率高于等位基因A,828 A>G对发生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相对危险有协同作用.

    作者:袁晓;王兵;王晓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在防治脑梗塞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探讨高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患者的相关性.方法 对118例高血脂患者双侧颈动脉彩超检测结果与对照组126例健康人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高血脂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78.2%)明显高于对照组(17.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脂患者颈动脉病变以粥样斑块形成、血流减速、血管阻力增高为主要特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有显著的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观反映病变的分期、轻重程度.

    作者:周雪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