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传德;陈伟红;卓菲;刘卫民
目的 为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探讨计算机辅助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护理学基础理论.方法 选择我院240名护理学专业学生,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120人,实验组120人,实验组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方法.结果 实验组的理论、实践分数与合格人数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的教学效果评价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对护理专业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有力改革,教学质量高、效果好,必将是今后护理教学的发展趋势.
作者:张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血清UA和CRP浓度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采用定量尿酶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21例急性期和15例缓解期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和其它炎性神经系统疾病(OIND)患者血清UA和CRP浓度.结果 MS急性原发组UA浓度明显低于OIND组(P<0.01),MS急性原发组UA浓度低于MS缓解稳定组(P<0.05).MS急性原发组CRP浓度高于缓解恢复组和OIND组(P<0.05). MS缓解恢复组和OIND组UA和CRP浓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清UA和CRP浓度与MS病情程度密切相关,UA和CRP的联合检测对MS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李争鸣;金燕;王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炎症期血中炎性因子如瘦素(lepti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与呼吸功能的相关关系.方法 将49例COPD患者急性炎症期血leptin、HsCRP、TNF-α及动脉血气分析与其炎症控制期作自身对比分析,并分析急性炎症期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炎症期与炎症控制期leptin、HsCRP及TNF-α及动脉血气pH值、PaCO2、PaO2、SaO2比较差异亦具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急性炎症期COPD患者各指标间的相关分析示:leptin与HsCRP及TNF-α及动脉血气之PaCO2呈显著正相关(P<0.05~0.001);leptin与动脉血气之pH值、PaO2呈显著负相关(P<0.05~0.005);TNF-α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pH值、PaO2呈显著负相关(P<0.05~0.005).HsCRP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pH值、PaO2呈显著负相关(P<0.05~0.005).结论 leptin可能是COPD急性炎症期的炎性标志物;leptin、HsCRP及TNF-α等炎性因子升高可能加重COPD患者全身各系统代谢的紊乱.
作者:赵修斌;曾亚;肖云武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湖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的CD4细胞计数检测情况及在不同治疗时段的变化特点.方法 利用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基本信息数据库以及实验室检测数据库,分析了湖北省2003年以来抗病毒治疗病人的CD4细胞计数检测情况,计算不同年份进入治疗的艾滋病病人在2003-2007年3月28日之间按照要求进行CD4随访检测率和开始抗病毒治疗后1年内按照要求随访检测率,并分析了不同治疗时段(治疗基线、治疗3、6、9、12以及18个月时)的CD4细胞计数变化特点.结果 湖北省2003-2006年间抗病毒治疗人数累计达到1 211人,累计CD4随访检测率呈上升趋势,治疗3、6、9、12以及18个月时,同治疗基线CD4相比,CD4细胞数明显增加,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在治疗的头3个月内CD4细胞数平均增加29.21个/月,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CD4增幅减慢.结论 艾滋病病人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以后,CD4细胞计数逐渐上升,在治疗3个月时增幅明显,此后缓慢上升.CD4细胞计数检测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抗病毒治疗CD4随访检测比例不断上升,CD4检测试剂的需求逐年增加,应加强计划管理保证试剂的充足供应.
作者:汤恒;占发先;彭庭海;陈慧萍;褚小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一起食物中毒的实验分析.方法 对采集的可疑标本及中毒患者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从采集的患者呕吐物、剩余可疑食物基围虾及未售完的基围虾和养虾水中均检出同一可疑菌株,经湖南省CDC微检科进行API检测认定为亲水气单胞菌,采集病人双份血清测定效价呈4倍及以上增长.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由亲水气单胞菌所引起,这也是桂阳县首次检测到由亲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作者:张传禄;张权义;张红;欧阳云;张忠诚;李华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ACA)、D-二聚体(D-Dimer)、脂蛋白a(Lp(a))含量变化与脑梗死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脑梗死患者63例,疾病对照组65例,正常对照组38例血清中ACA,D-Dimer,Lp(a)的变化特点.结果 脑梗死组ACA及ACA-IgG、D-Dimer,Lp(a)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ACA-IgM与疾病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疾病对照组ACA及ACA-IgG、ACA-IgM、Lp(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D-Dimer,Lp(a)含量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P<0.01,P<0.05).ACA阳性组D-Dimer,Lp(a)的含量高于ACA阴性组(P<0.01).结论 血中ACA,D-Dimer,Lp(a)的含量变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作为脑梗死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的重要实验室指标.
作者:马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对ADVIA 2120白细胞分类结果进行评价.方法 将ADVIA 2120血液分析仪白细胞五项分类结果与手工分类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根据血液分析仪的各种提示警告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运用Excel2003对分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阴性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两种方法之间相关性非常显著(r>0.9),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阳性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相关性好(r>0.9),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相关性差(r<0.55),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在仪器有白细胞相关各类提示警告时,无论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是否在正常范围,应镜检为宜.
作者:任为;李朝晖;陈雪初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某儿童医院感染科门诊就诊儿童就诊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6年12月-2007年3月感染科门诊就诊患儿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与就诊前使用抗菌药物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983名患儿中,72.13%(709/983)就诊前使用过抗菌药物,其中,78.56%(557/709)的抗菌药物来源于基层医疗单位;21.44%(152/709)的患儿就诊前使用抗菌药物是家长的自我医疗行为.患儿就诊前的病程(OR=3.641,95%CI:2.632~5.038),就医行为(OR=3.395,95%CI:1.688~3.399),是否发热(OR=3.395,95%CI:1.595~3.597)是就诊前使用抗菌药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患儿就诊前抗菌药物使用普遍,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宣传教育,普及基层医生和社区群众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认识,是减少各种耐药菌株的产生和预防各种感染性疾病的重要途径.
作者:于四景;邓静;罗俊明;牟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狂犬病暴露人员的流行病学分析,掌握狂犬病暴露人员的流行特点,为狂犬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4-2006年攸县城乡疾控机构预防接种门诊登记的7 319例狂犬病暴露人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攸县狂犬病暴露人员农村多于城镇,暴露时间以4-8月份为多,暴露年龄以0~9岁年龄组为多,暴露来源主要是犬.结论 人群对狂犬病的认识不够,自我保护意识差,政府需加强对犬只的管理.
作者:侯玉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我院新生儿健康状况,为新生儿疾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1日-12月31日出生2 975例活产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重、诊断、高危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早产儿的高危因素依次为母亲胎膜早破、多胎、流产保胎史、妊高征,足月儿疾病发生率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高胆红素血症、血液系统疾病,高危因素依次为脐带异常、宫内窘迫、妊高征、流产保胎史.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足月儿与早产儿的疾病谱及高危因素有所不同,加强围产期保健,做好孕母胎儿及早产儿的监护工作,是减少早产,提高新生儿成活率及新生儿结局的关键.
作者:杨湘峰;成霖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晚期血吸虫患者部分人临床生化检验结果,为晚期患者血研究与救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湖南省2003年晚血现况调查确定的5 405例晚期血吸虫患者的部分临床生化等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晚期血吸虫患者中86.28%血红蛋白值低于正常,其中轻度贫血者占54.24%,中度占31.58%,重度占0.04%;39.49%的患者白细胞低于正常;36.48%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高;38.93%的患者白蛋白降低,有48.41%的患者球蛋白升高,28.7%的患者白球比值倒置;16.10%谷丙转胺酶高于正常值.结论 晚期血吸虫患者大部分都有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异常,主要是贫血、白蛋白降低、白球倒置、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等,对晚期血吸虫病的研究、发展与救治有一定意义.
作者:李英;赵正元;蔡凯平;李以义;姜琼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去甲长春花碱+顺铂(NP)和多西他赛+顺铂(D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63例患者分别采用NP方案治疗34例(A组)、DP方案29例(B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总有效率A组为44.1%,B组为48.3%(P>0 05);1年存活率A组为35.3%,B组为37.9%(P>0.05);两组方案的主要毒副作用均为骨髓抑制,发生率A组为79.4%,B组为79.3%(P>0.05);但局部静脉炎和便秘的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P方案和D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相当,DP方案较NP方案具有更好的耐受性.
作者:曹爱良;毛桃秀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性病门诊病人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耐药倾向变化,根据药敏结果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1 023例患者的标本进行了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1 023例标本中支原体培养阳性535例,阳性率为52.29%(535/1 023),其中UU感染458例,占44.77%(458/1 023),Mh感染20例,占2%(20/1 023),UU+Mh感染57例,占5.57%(57/1 023).支原体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较敏感.对罗红霉素、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结论 加强对支原体耐药监测,指导临床正确选择药物.
作者:袁利和;朱文斌;杨梅;钟江红;刘朵;李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长期接触氰化物对人体的危害,并探讨氰化物慢性中毒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230例氰化物作业工人进行3年观察,收集相应材料进行分析.结果 尿硫氰酸盐和血糖均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慢性咽炎发病率以及嗅觉异常率较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全车间劳动卫生安全制度,加强个人防护和经常性健康监护是预防氰化物慢性中毒的有效措施.
作者:赵祖昌;马振云;杜世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克拉玛依市老年人死亡状况及动态,为预防与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据2000-2004年的死亡登记资料,对60岁及以上老年人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克拉玛依市2000-2004年老年人累计死亡占居民死亡的61.8%.老年人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意外损伤,合计占老年人死因的78.87%.几年数据显示老年人总体恶性肿瘤死亡率有一定升高趋势,但随着老年人年龄增加,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减少,而呼吸系统的死亡率呈增长趋势.结论 克拉玛依老年人口的主要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应针对这些疾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作者:许德民;彭元章;陈志萍;刘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砷化氢是一种强烈的溶血性毒物,灼热的含砷金属矿渣遇到潮湿空气或水时产生,由呼吸道吸收入人体,毒作用主要表现为大量溶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我院于2005年8月收治急性砷化氢中毒病员5人,其中重度中毒3人,经用激素抑制溶血,血液净化,碱化尿液,利尿护肾和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等治疗后,5人均痊愈出院.现将有关抢救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邓向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临湘市中小学生HBV感染状况,为今后中小学生开展乙型肝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3所小学、3所初中、4所高中在校生9 298名为调查对象,采用ELISA法进行HBV感染的血清学检测.结果 临湘市中小学生HBV感染率为54.51%,HBsAg、抗-HBs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5.88%、31.36%、1.68%.男女生HBsAg和城乡学生HBsAg阳性率均差异显著(P<0.05).6~8岁组学生的HBsAg阳性率(1.18%)低(P<0.05).感染模式以单项抗-HBs阳性比例高,为57.54%.乙肝五项标志物全阴者占45.49%.结论 临湘市自1992年逐步普及乙肝疫苗对新生儿进行预防接种以来,中小学生自然感染模式呈现低感染、高保护性特点.应继续加强农村中小学生和易感者的乙肝疫苗接种和乙肝疫苗加强接种工作,提高学生群体免疫水平,对学生乙肝防治十分必要.
作者:孙伟波;杨兵生;梅丹;虞海兵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入驻坑道前后空气质量变化及自觉症状,为改善坑道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12名健康男性,分2组入驻坑道内2个相同房间.观察入驻后坑道微小气候(温度、相对湿度、气压、风速)、氧气、可吸入颗粒物(IP)、细菌总数、真菌数的变化情况.以问卷方式对其基本生活规律及自觉症状进行调查.结果 入驻后坑道内IP、细菌总数和真菌数明显高于入驻前(P<0.01),IP超过标准要求;其他各项指标与入驻前比较变化不明显(P>0.05),均符合标准要求.有半数以上人员有轻度头昏、头痛、乏力、疲劳、胸闷、关节痛等症状.结论 人员入驻坑道后,空气中IP、细菌总数和真菌数分别是进驻前的5.1倍、7.7倍和3.8倍,需采取必要的消毒预防措施,减少对健康的不利影响.针对人体产生的自觉症状,应重视和做好防护工作.
作者:张永良;郑世英;刘东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由于临床工作和病种的随机性,实习教学难以保持系统性是外科实习教育的难点.本文探索了以病历为平台有序教授大纲要求的实习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结合临床学习理论知识的实习教学模式,并对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估.
作者:金玥;刘小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肺炎症状的症候群的监测资料,通过对肺炎病例症状的监测,将肺炎查因病例与普通肺炎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以85例肺炎查因病例与108例普通肺炎病例为对象,比较两组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资料的差异.结果 查因肺炎病例组和普通肺炎对照组的家禽养殖接触史(16/85 vs9/108,χ2=4.64,P<0.05),气促(48/85 vs 34/108,χ2=12.15,P<0.01)和全身酸痛出现率(36/85 vs 18/108,χ2=17.04,P<0.01)、平均发热持续时间(8 46±8.10 vs 6.6±6.76 d)(t=2.67,P<0.05)、出现低氧血症的例数(31/85 vs 22/108,χ2=6.19,P<0.05)、病灶高峰时平均受累肺叶数(1.8±1.2 vs 1.03±0.86,t=5.18,P<0.01)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与普通肺炎病例相比,肺炎查因病例有更多的家禽养殖接触史、发热、气促和全身酸痛等症状及低氧血症更明显,病灶范围更为广泛.
作者:肖和龙;梁立环;刘良安;练巧玲;薛妙钦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