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感染科门诊儿童就诊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

于四景;邓静;罗俊明;牟纲

关键词:儿童, 就诊前, 抗菌药物使用
摘要:目的 了解某儿童医院感染科门诊就诊儿童就诊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6年12月-2007年3月感染科门诊就诊患儿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与就诊前使用抗菌药物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983名患儿中,72.13%(709/983)就诊前使用过抗菌药物,其中,78.56%(557/709)的抗菌药物来源于基层医疗单位;21.44%(152/709)的患儿就诊前使用抗菌药物是家长的自我医疗行为.患儿就诊前的病程(OR=3.641,95%CI:2.632~5.038),就医行为(OR=3.395,95%CI:1.688~3.399),是否发热(OR=3.395,95%CI:1.595~3.597)是就诊前使用抗菌药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患儿就诊前抗菌药物使用普遍,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宣传教育,普及基层医生和社区群众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认识,是减少各种耐药菌株的产生和预防各种感染性疾病的重要途径.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基体改进剂用于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血铅的研究

    目的 探讨用适宜基体改进剂来消除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血铅基体干扰,建立基体改进剂测定血铅的方法.方法 样品经硝酸溶液+双氧水消解,以磷酸二氢铵+硝酸+抗坏血酸混合液为基体改进剂,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血铅含量.结果 本方法的回收率为92.7%~100.8%,相对标准差为2.9%~5.7%,方法检出限为4.2 ug/L,能满足卫生部《血铅临床检验技术规范》的要求.结论 改良基体改进剂后,方法简便易行,重现性好,准确度高,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李芳;杨晓峰;谢宏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IGF-1和bcl-2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技术,对56例胃腺癌组织、4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56例正常胃组织中IGF-1和bcl-2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胃腺癌组织中IGF-1及bcl-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1%、55.36%,正常胃组织中IGF-1及bcl-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86%、10.71%,胃腺癌组织中IGF-1及bcl-2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IGF-1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分化程度相关(P<0.05);bcl-2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TNM分期相关(P<0.05);IGF-1与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胃腺癌组织中IGF-1及bcl-2的过表达共同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两者联合检测有更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怀生;裴丽霞;夏惠丽;郑新华;闫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大鼠髁状突软骨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压力模型的构建

    目的 培养大鼠髁状突软骨细胞(Mandibular Condylar Chondrocytes,MCCs),建立简便易行的髁状突软骨细胞持续静压力模型.方法 SD大鼠处死后无菌条件下分离髁状突软骨,利用机械-酶二次消化法分离细胞并培养传代,鉴定细胞来源,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绘制生长曲线;在压力模型给细胞加压后,检测培养细胞的形态、增殖等.结果 成功获得MCC有限细胞系,给细胞加压48 h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90 kpa压力抑制细胞增殖.结论 利用机械-酶二次消化法,可成功培养出原代SD大鼠MCCs,自制压力模型可作为加压装置对细胞实施加压干预.

    作者:黄生高;王明朗;钟孝欢;王会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抗心磷脂抗体与脂蛋白(a)的变化及其意义探讨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ACA)、D-二聚体(D-Dimer)、脂蛋白a(Lp(a))含量变化与脑梗死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脑梗死患者63例,疾病对照组65例,正常对照组38例血清中ACA,D-Dimer,Lp(a)的变化特点.结果 脑梗死组ACA及ACA-IgG、D-Dimer,Lp(a)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ACA-IgM与疾病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疾病对照组ACA及ACA-IgG、ACA-IgM、Lp(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D-Dimer,Lp(a)含量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P<0.01,P<0.05).ACA阳性组D-Dimer,Lp(a)的含量高于ACA阴性组(P<0.01).结论 血中ACA,D-Dimer,Lp(a)的含量变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作为脑梗死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的重要实验室指标.

    作者:马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MR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评价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 DWI)及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对诊断急性期脑梗死(HCI)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脑梗死的20例患者使用磁共振仪行DWI和常规MRI,观察其影像学表现,测定梗死灶ADC值,同时测定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ADC值.结果 DWI诊断HCI 16例,DWI阴性4例;常规MRI扫描8例符合脑梗死诊断,12例不符合,终临床诊断为HCI 16例.HCI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在T2WI上为等信号或表现为部分稍高信号,在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病灶ADC值较对侧相应区域明显下降,梗死灶ADC值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ADC值差异明显.结论 DWI有助于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对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有极大帮助.DWI较CT敏感,亦较常规MRI敏感,对疑有HCI者,应加作DWI检查,结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可有效消除伪影的影响.

    作者:马艳;罗媛;冯亚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临安市2002-2006年笋制品的检测与分析

    目的 了解临安市笋类制品的产品卫生状况,为笋制品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国家标准方法,对样品进行微生物和理化指标的检测.结果 2002-2006年共检测样品262份,合格率为88%,其中罐头笋和腌笋合格率低,均为50%,六项指标中霉菌和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率高,分别为20%、21%,散装笋制品合格相对较低,为73%.结论 临安作为笋制品产销大市,存在一定量不合格产品,其中市售腌笋制品和散装笋制品合格率低,应成为监测重点.

    作者:吕云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ADVIA 2120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结果评价

    目的 对ADVIA 2120白细胞分类结果进行评价.方法 将ADVIA 2120血液分析仪白细胞五项分类结果与手工分类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根据血液分析仪的各种提示警告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运用Excel2003对分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阴性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两种方法之间相关性非常显著(r>0.9),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阳性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相关性好(r>0.9),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相关性差(r<0.55),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在仪器有白细胞相关各类提示警告时,无论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是否在正常范围,应镜检为宜.

    作者:任为;李朝晖;陈雪初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与认知情况的调查

    目的 探讨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及认知情况,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78名医护人员的洗手行为分别连续观察3 h,记录洗手有关情况,并进行洗手知识的问卷调查,及对医生和护士进行比较.结果 医护人员的各种洗手率均不足50%,洗手依从性比较差;医护人员洗手情况不佳,做法正确的比例均不高;医护人员对洗手的概念和手部皮肤常用消毒剂基本了解,但对于手清洁、消毒指征、手采样及手部卫生标准还认识不足,医护人员的洗手知识还有待加强;医生洗手依从性、正确洗手的比例及某些洗手知识不如护士,说明医生对洗手的重视程度不够.结论 医护人员洗手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仅与自身重视不够有关,而且与相应的管理不严格有关,应强化洗手意识,认识洗手的重要性,坚持正确洗手,从而避免经手传播的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彭湛贤;李晓燕;刘燕芳;温娥娣;欧金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医护人员对预防保健科的认知情况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对医疗机构内预防保健科的认知情况,为预防保健科的发展提供更加合理的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不完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省市级和县区级医院中各抽取4~6家综合医疗机构.对被选定医疗机构的预防保健科所有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随机抽取10名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结果 在所调查的医护人员中,95.1%的人认为保健科在疾病控制、甚至传染病控制中起作用,60.5%的人认为预防保健科是公共卫生管理科室,86.4%的人对预防保健科工作比较满意,87.7%的人关注预防保健科的发展,63.3%的人认为预防保健科的现状能适应目前工作,预防保健科需要改革(75.9%).同时建议加强对预防保健科工作的宣传;改善办公条件;提高人员业务素质,提高人员待遇;加强与一线科室的联系;增加保健科的人员;加强预防宣传教育工作,政府承担经费等方面.结论 要加强预防保健科人员与医护人员的沟通,同时调整保健科工作人员数量和专业结构.

    作者:韩同武;李玉秦;李锋;郑天柱;董蒲梅;李肖红;梁士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一起产毒型大肠杆菌致腹泻暴发调查与处理

    目的 了解仙人湾清水塘村2006年9月一起群体性腹泻的暴发原因,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临床调查及实验室检测寻找出本次发病的暴露因素.结果 104例病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腹胀、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患者大便培养,查出肠产毒性大肠杆菌(O15型).所有患者均喝过被污染的井水,抽取井水检测:细菌总数、大肠杆菌均无法计数.结论 本次群体性腹泻的发生是由于村民饮用了被产毒性大肠杆菌污染的水源而致的感染性腹泻暴发.

    作者:刘圣文;胡永兴;黄生贵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PBL在本科生《内科学》教学中的初步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BL)在本科生《内科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PBL实验组(44名)和控制组(44名)实验前先进行相似性分析比较,教学效果用形成性测评和总结性测评进行比较分析:形成性测评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按全球医学教育低标准设计,包括7个模块;终结性测评为学期《内科学》期末考试,并特设附加临床病例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结果 ①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实验前具有高度相似性,对实验结果不会因选择性差异造成影响;②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方面无显著差异(P=0.373);但在附加分析题方面,PBL组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P<0.01).③在问卷调查的7个模块中,PBL组在临床技能、交流技能、信息管理和批判性思维4个模块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在医学科学基础知识模块,两组无显著差异(P=0.088).结论 PBL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技能、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技能和信息管理能力,而不会影响学生对医学知识的学习和对考试成绩造成不良影响.

    作者:杜庆锋;谭剑;张嵩;杨军;郑维扬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五例急性砷化氢中毒的抢救和护理体会

    砷化氢是一种强烈的溶血性毒物,灼热的含砷金属矿渣遇到潮湿空气或水时产生,由呼吸道吸收入人体,毒作用主要表现为大量溶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我院于2005年8月收治急性砷化氢中毒病员5人,其中重度中毒3人,经用激素抑制溶血,血液净化,碱化尿液,利尿护肾和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等治疗后,5人均痊愈出院.现将有关抢救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邓向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星形胶质细胞培养方法的改进

    目的 改进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为研究星形胶质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提供实验模型.方法 新生1~3 d的大鼠,无菌操作下取双侧大脑皮质,机械吹打使细胞分散成悬液,差速粘附处理以去除成纤维细胞成分,细胞悬液原代培养9~14 d,待细胞融合成单层并铺满瓶底后,4次消化传代,GFAP免疫组化染色鉴定星形胶质细胞.结果 这种改进的星形胶质细胞培养方法,分离培养出星形胶质细胞,纯化率达95%以上.结论 采用本实验改进的方法,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生长良好,纯度高,为后续实验对星形胶质细胞的生物学作用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作者:黄柏胜;刘发益;曹莉;贺芳;赵彦;邬力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膀胱混合性癌的诊治(附2例报告)

    目的 总结膀胱混合性癌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膀胱混合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患者临床症状均以血尿为主要表现,采用膀胱镜检+活检或手术+病检确诊.行手术治疗,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术后随访发现复发快,预后较差.结论 膀胱混合性癌术前膀胱镜检+多点活检以明确诊断,根据混合性癌的组织学类型及各种组织比例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术后需密切随访.

    作者:曾青;肖胜初;蒋先镇;朱雪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娱乐场所健康教育对性工作者行为影响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娱乐场所健康教育对女性性工作者行为影响的效果.方法 面对面发放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资料,推广使用安全套,干预前后对性工作者的知识和行为改变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性工作者AIDS知识知晓率从41.1%提高到76.8%,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χ2=220.63,P<0.01);安全套使用率由35.6%上升到89.4%,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30.67,P<0.01);近一次使用安全套率由22.4%上升到87.4%,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12.9,P<0.01).结论 在娱乐场所对性服务工作者开展健康教育,推广使用安全套对于改变性工作者行为具有明显效果,有利于艾滋病、性病的预防和控制.

    作者:段康明;唐先娅;侯素琴;唐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湖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CD4细胞计数检测情况及变化特点

    目的 了解湖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的CD4细胞计数检测情况及在不同治疗时段的变化特点.方法 利用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基本信息数据库以及实验室检测数据库,分析了湖北省2003年以来抗病毒治疗病人的CD4细胞计数检测情况,计算不同年份进入治疗的艾滋病病人在2003-2007年3月28日之间按照要求进行CD4随访检测率和开始抗病毒治疗后1年内按照要求随访检测率,并分析了不同治疗时段(治疗基线、治疗3、6、9、12以及18个月时)的CD4细胞计数变化特点.结果 湖北省2003-2006年间抗病毒治疗人数累计达到1 211人,累计CD4随访检测率呈上升趋势,治疗3、6、9、12以及18个月时,同治疗基线CD4相比,CD4细胞数明显增加,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在治疗的头3个月内CD4细胞数平均增加29.21个/月,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CD4增幅减慢.结论 艾滋病病人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以后,CD4细胞计数逐渐上升,在治疗3个月时增幅明显,此后缓慢上升.CD4细胞计数检测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抗病毒治疗CD4随访检测比例不断上升,CD4检测试剂的需求逐年增加,应加强计划管理保证试剂的充足供应.

    作者:汤恒;占发先;彭庭海;陈慧萍;褚小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农村居民膳食生活习惯及饮食行为对胃癌发病的影响

    为探讨农村居民膳食生活习惯及其饮食行为因素对胃癌发病的影响,本文对农村胃癌高发现场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所取得的资料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膳食及其饮食行为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盐饮食、油炸食品、饮用不洁水源等都与胃癌发病显著相关,暴饮暴食、生气吃饭、进食快、烫、干、硬食等对胃癌发病有着非常显著性的影响.而常食新鲜蔬菜、豆类食品、素油、鲜肉、蒜葱、常饮绿茶等因素可能有保护性因素.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经常暴饮暴食、生气吃饭、进食快终被选入因子,提示了暴饮暴食、生气吃饭、进食快这三大饮食行为因素对胃癌的发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农村,改善居民膳食结构,提倡合理的饮食习惯,对于预防胃癌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缪永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对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行为影响的效果分析

    目的 通过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改变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行为,提高他们自我防控艾滋病的能力.方法 对怀化市娱乐场所业主和从业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条例》和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倡导和推广100%使用安全套.在干预措施实施前后以问卷形式对干预对象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措施前后,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知识回答正确率由80.61%上升到92.27%(χ2=10.17,P<0.01);近一次性行为用套率由75.86%上升到91.37%(χ2=12.35,P<0.01);近3个月性行为用套率由72.41%上升到88.48%(χ2=11.58,P<0.01);售套点季售套量2006年4季度比1季度上升了192.52%,2、3、4季度分别比上季度上升了136.12%、118.04%、119.81%;女性性工作者患生殖系统疾病求医行为,由私人诊所,自己购药分别占14.4%,9.0%下降到7.6%和3.2%;而到公立医院就诊则由69.6%上升到84.4%.结论 在娱乐场所对业主和从业人员广泛开展防治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和宣惯《艾滋病防治条例》,大力倡导和100%推广使用安全套能有效地提高她们的防病意识,改变她们的高危行为,遏制艾滋病的蔓延.

    作者:张友谊;吕宏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株洲市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株洲市实施网络直报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及报告质量状况,分析评价网络直报效果.方法 对全市173家乡镇级以上医疗单位进行调查,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的法定传染病疫情个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市乡镇级以上医疗机构173家,完成网络直报54家,占31.21%,而乡镇级直报仅占1.15%,网络报告质量2006年比2005年、2004年明显提高(P<0.01).结论 株洲市已初步建立起了覆盖到乡镇一级的医院,传染病的网络直报工作通过几年的努力,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灵敏性和准确性得到了提高.

    作者:肖红卫;唐雨新;张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珠海市监管场所羁押人员HIV监测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珠海市监管场所中羁押人员HIV感染状况,防止HIV在监管场所中传播与蔓延.方法 定期对珠海市所有监管场所中的羁押人员进行调查,按照统一调查表填写,Excel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采集静脉血5ml,用酶联免疫试剂初筛,初筛阳性标本用蛋白印记法(WB)进行确证.结果 5 350名羁押收教人员中,检出18例HIV抗体阳性者,男性17例,女性1例,总检出率为0.34%.18份HIV感染者中注射毒品者9例,阳性率2.49%,占总报告数的50%;有性乱史者4例,阳性率0.59%,占总报告数的22%;其中1例既有注射毒品史又有性乱史;有5例感染途径不详.结论 珠海市监管场所中羁押人员HIV感染率较高,主要为吸毒者和性乱人群.建议加强对监管场所羁押人员HIV感染的监测,并对此类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对HIV感染者与未感染者分监舍关押,并在监管场所中设置美沙酮替代品治疗和提供安全套,以防止HIV在监管场所中传播与蔓延.

    作者:张丽荣;姚刚;阮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