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陈晓旭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清学标志物, 检测, 慢性肝炎, 重症肝炎, 严重危害, 卫生问题, 人类健康, 临床表现, 高发区, 感染后, 肝硬化, 传染性, 传染病, 病死率, 中部, 演变, 疾病, 公共, 肝癌
摘要: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HBV的感染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乙型肝炎疾病的高发区,其传染性和病死率都很高,大约有10%的人感染或携带该病毒.HBV感染后可出现重症肝炎,急、慢性肝炎等多种临床表现,其中部分慢性肝炎可演变为肝硬化或肝癌[1,2].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06年河北省新分离Victoria系B型流感病毒变异株血凝素基因序列分析

    目的 分析2006年河北省分离的B型流感毒株HA抗原性和基因特性,阐明HA基因的变异与流感流行的关系.方法 用MDCK(Madin Darby Canine Kidney)细胞分离培养流感病毒,血凝抑制(Hemasslutination Inhibition,HI)试验鉴定型别.提取病毒核糖核酸(RNA),采用RT-PCR扩增病毒HA基因,纯化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用DNAStar软件作分析处理.结果 2006年在河北省流行的B型流感病毒属Victoria系,与北半球该流行期的国际疫苗株B/上海/361/02不同,其抗原性与近的Victoria系代表株B/Hong Kong/330/2001相比已发生较大变异,核苷酸同源性仅为96.5%~97.2%,在抗原决定簇上有6个位点发生了氨基酸替换.结论 2006年在河北省流行的Victoria系B型流感病毒是一个新的变种,在HA1区域发生的变异是今年B型流感流行的主要原因,应该引起重视.

    作者:刘艳芳;齐顺祥;郭瑞玲;刘兰芬;田茶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MTT法、CPE观察法用于药物细胞毒性实验的比较与分析

    目的 比较和分析应用于检测药物细胞毒性的MTT法和CPE观察法.方法 用MTT法和目测法分别检测麻黄、黄芩、病毒唑对Hela细胞的毒性,通过SPSS软件计算药物的TC50,用统计方法分析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 MTT法和CPE观察法得到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药物毒性实验中MTT法较目测法更为简单直观.

    作者:阎祖炜;朱欣;李闻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山西省太原市儿童家长口腔保健知识调查

    目的 掌握太原市5~11岁儿童家长对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为针对性的加强儿童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第三次全国口腔调查问卷(5~11岁儿童家长)》对山西省太原市1 880名儿童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建立SPSS 11.5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的家长对口腔健康知识能作出正确的选择,但知道乳牙有问题时要积极治疗的家长所占百分比不高(65.96%),知道含氟牙膏有好处的家长仅占39.89%,有65.96%的家长不知道窝沟封闭可以预防儿童龋齿,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同高中学历及以下的家长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家长对孩子口腔健康的干预行为相关调查中,有61.70%的家长帮助孩子刷牙,虽然检查孩子刷牙效果的家长占总数的60.11%,但能够做到每天检查的家长只有6.38%.结论 有一部分儿童家长的口腔意识淡薄,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和对孩子口腔健康的干预行为还有待提高,应该加强宣传和有针对性的教育.

    作者:殷凤;陈显久;龙云婧;胥航;李文军;焦韦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隆回县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隆回县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患病情况,为预防近视,保护青少年学生视力提供依据.方法 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实施方案》的要求,对隆回县城区6所中小学校12 790名在校学生进行视力检查.结果 隆回县城区学生视力低下率为51.49%,小学、初中、高中视力低下率分别为25.2%、59.02%、68.42%,各学段间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各学段女生均高于男生.小学低年级以轻度视力低下为主,小学高年级以中度视力低下为主,中学以后以中度以上视力低下为主.结论 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现状令人担忧,随学习阶段的升高而上升和加重,要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做好学生视力保护工作.

    作者:王丁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深圳市2001-2005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及防制对策

    目的 通过对2001-2005年深圳市食物中毒情况的分析,揭示其分布、原因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应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各区、镇卫生监督部门上报的食物中毒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学、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1-2005年全市共报告食物中毒146起,从中毒起数看,深圳市食物中毒多发生在集体食堂,占69.2%,中毒人数占70.7%,公共饮食业和家庭次之.而引起食物中毒占首位的食品为肉及肉制品,占39.0%,其次是豆及豆制品和果蔬类.结论 提高食物中毒事故的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将深圳市食物中毒的发生控制在低限度.

    作者:梁浩;王舟;谭唯;潘柳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腹腔镜辅助下低位直肠肿瘤切除保肛术临床应用

    目的 总结腹腔镜辅助下低位直肠肿瘤切除保肛术经验.方法 运用腹腔镜和经肛门外翻切除直肠肿瘤技术,对23例低位直肠肿瘤实施低位切除吻合手术.结果 23例保肛手术成功,手术时间平均160 min(150~220min),出血量平均80 ml(50~200 ml).术后排尿功能正常,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 d(2~4 d).术后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随访6~30月,术后6月盆底肿瘤复发1例,但无腹部辅助切口及Trocar穿刺部位的肿瘤转移复发病例.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低位直肠肿瘤经肛门外翻切除吻合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法.

    作者:马铁祥;李绍杰;王云;王力;刘洁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血清中HCV抗体与HCV-RNA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与RNA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ELISA法检测934例丙型肝炎可疑患者病毒抗体,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79例丙型肝炎可疑患者病毒RNA.结果 934例患者HCV抗体阳性率为19.16%,379例HCV-RNA阳性率为43.01%.53例为两者均做的病人,RNA和Ab均阳性的占52.8%(28/53),均阴性占15.1%(8/53),两者的一致率达67.9%,Ab的阳性率为81.1%(43/53),RNA的阳性率为56.6%(30/53).结论 HCV抗体联合HCV-RNA检测对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黄大毛;范杰斐;唐发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株洲市某校医学生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的现况调查

    目的 调查株洲市医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的现状,为制定医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以株洲市某医学专科学校的在校学生为对象,采取普查方法,进行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的现况调查.结果 株洲市医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因专业、年级、学历层次不同而异,差别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未发现性别差异;有近半数的医学生对待艾滋病的态度有待改善.结论 医学院校应在新生入学时即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并督促学生利用假期回基层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

    作者:魏高文;夏晓凯;宋海鹏;黎敬章;肖一中;谭克;丘继哲;林萍;罗艳芳;黄旭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经内镜钳取上消化道异物的护理

    目的 探讨消化道异物内镜下钳取的护理配合技术.方法 对我们科室2006年2月-2007年2月在内镜下钳取消化道异物36例术前、术中、术后护理配合的回顾性总结.结果 36例消化道异物采用内镜均顺利取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前诊断明确,加强心理护理,保证治疗器具完好;术中医护密切配合,操作轻柔、熟练;术后护理指导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十分重要.

    作者:崔向真;王蓓;卢飞琴;贾淑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分析

    目的 调查郧西县医院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流行情况,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耐药性.方法 选择该院细菌室非重复分离大肠埃希菌,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琼脂扩散法检测其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从各种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181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60株,其流行率为33.1%,153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二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大于90%;对其他β-内酰胺的耐药率在12.5%~55%之间;对氨基糖苷类的庆大霉素、氟喹诺酮类的环丙沙星、四环素的耐药率在70%~90%之间.上述药物中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的MIC50仍在敏感范围,氨曲南的MIC50已达中介范围,其他抗菌药物的MIC50和MJC90均处于耐药范围.只有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全部敏感.产ESBLs和ESBLs阴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比较:除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差异无显著性,其他抗菌药物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 该院大肠埃希菌ESBLs检出率为32.7%,产ESBLs菌株对多类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仅对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全部敏感.

    作者:彭公琼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情景、认知论等多维教学法在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正在对改变人们的健康观、行为和生活方式,建设健康的社区发挥越来越令人信服的潜力.近年来,全国医药高等院校、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相继在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函授生等不同层次学生中,以设置必修或选修课形式,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并越来越被重视.

    作者:罗家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一起群体发热事件的病因研究

    目的 查找一起群体发热事件的病原体.方法 采集到的咽拭子直接接种到血琼脂平板做细菌培养,然后挑取可疑菌落进行生化反应鉴定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从13份咽拭子中8份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结论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此次引起群体发热事件的病原体

    作者:陈传德;黎剑华;冷霜;卓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医务人员面临锐器伤的危害及其对策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的防范对策.方法 对我院220名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进行相关资料的问卷调查.结果 83.18%的医务人员在近一年内发生过锐器伤.结论 医务人员面临锐器伤的危险,但部分医务人员缺乏预防锐器伤的知识,缺乏标准预防或普遍预防的知识,应采取必要措施,预防和减少锐器伤.

    作者:陈晓阳;印爱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云南省石林县早死所致生命损失(YLL)分析

    目的 研究石林县的疾病负担.方法 以早死引起的生命损失年YLL为疾病负担的测量单位.结果 伤害、循环系病、肿瘤、呼吸系病是导致石林县人群生命损失的前四位死因,肿瘤对汉族造成的YLL损失比彝族严重,慢性非传染病的YLL所占比重大.结论 慢性非传染病和意外伤害应作为防治重点.

    作者:周尚成;蔡乐;万崇华;毕卫红;黄文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1993-2005年桂阳县涂阳肺结核病中断治疗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桂阳县自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以来肺结核病人中断治疗原因,探求解决方法,以达到提高肺结核病人治愈率.方法 统计1993-2005年涂阳肺结核病中断治疗病例数和原因.结果 1993-2005年涂阳肺结核中断治疗254例,中断率为7.23%,其中初治涂阳为6.29%(171例)、复治涂阳为10.20%(83例),初、复治中断率有显著差异;中断治疗的原因以药物毒副反应为高占35.04%.结论 采取改变服药方式、对症处理、减轻药物副反应等措施,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并加强全程督导管理是降低结核病中断治疗率的关键.

    作者:张解军;朱峻湘;朱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鞍区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临床处理策略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的方法以及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5年12月经显微手术切除的鞍区肿瘤96例术后并发症,包括经蝶窦入路34例,单额下入路17例,扩大翼点入路39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4例,颞下入路2例.结果 水电解质紊乱有34例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包括尿崩症、低血钠、高血钠等,占35.4%;意识障碍共6例,占6.3%,其中2例昏迷死亡;高热:11例,占11.5%;视力减退4例,占4.2%;上消化道出血6例,占6.3%,其中颅咽管瘤3例;其他包括动眼神经麻痹2例,脑梗死2例.结论 熟悉鞍区肿瘤显微解剖和提高手术技巧,尽量避免术中牵拉、损伤鞍区正常组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电解质、监测尿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为防治鞍区肿瘤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余敦星;梁建峰;岑宇翔;曾白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人蜕膜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的建立

    目的 改良人蜕膜细胞(decidual cell)的培养方法,并对其进行特征鉴定,探讨蜕膜细胞的部分生物学特性.方法 取人工流产6~8周妊娠蜕膜组织,机械法分离,复合酶消化,传代自然增殖法纯化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大体形态及体外转化,组织学鉴定、HE染色观察其胞核情况,人催乳素(HPL)免疫组化法鉴定.流式细胞仪测定其细胞周期.结果 分离培养的蜕膜细胞呈长梭形和不规则星形,95%细胞胞浆阳性表达.细胞周期显示约有59.8%的细胞处于G0/G1期.结论 成功分离培养了人蜕膜细胞,方法经济、简单、获得细胞形态一致、成活率高、生长稳定,为进一步研究蜕膜细胞妊娠病理、生理改变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对象.

    作者:刘小丽;秦明春;于爱敏;王若光;李春梅;秦梨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浓缩椰子浆产品腐败变质原因的研究分析

    目的 寻找浓缩椰子浆产品胖听腐败变质的原因.方法 产品按乳化程度好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按国标商业无菌GB/T4789.26-2003检验分析.结果 对照组各批次均末出现胖听腐败现象,商业无菌检验合格;实验组各批次均出现胖听腐败或细菌大量增殖,商业无菌检验不合格.结论 浓缩椰子浆产品出现胖听腐败变质的原因是产品乳化程度不好、油水分层,致使细菌在罐内大量繁殖造成的.

    作者:罗小成;杨晓峰;刘英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新生儿溶血病实验结果与发病关系分析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及其母亲血样的检测,探讨新生儿溶血病发病与母亲体内免疫性抗-A(B)抗体效价的关系.方法 选取252例新生儿黄疸或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及母亲血样,常规鉴定ABO及Rh血型;母婴血型不合,检查患儿血型血清学三项试验,母亲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结果 明确ABO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77例,其中O-A型41例、O-B型36例;发病患儿母亲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1:16共31例(40.3%),1:32-64的共32例(41.5%),1:128-512的共14例(18.2%);HDN血型血清学试验检出一项阳性20例(25.5%),两项阳性32例(42.1%),三项阳性25例(32.4%).结论 湖南地区母婴血型不合HDN,其母婴血型O-A与O-B发病率接近;母亲的免疫性抗-A(B)抗体效价引起HDN临界值应在1:16为宜.

    作者:莫丽亚;成求国;刘建良;宋春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腰臀比和体重指数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长沙市某单位职工人群腰臀比值、体重指数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选择2006年4-12月长沙市某单位职工人群3 872例进行健康体检,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脂、血糖、肝功等指标,并按腰臀比值、体重指数进行分组,分析各组与NAFLD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受检者肥胖、超重、中心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NAFLD的患病率分别为37.8%、25.4%、39.0%、43.1%、23.9%、6.7%、25.3%.中心型肥胖组(按WHR分型)和外周型肥胖组(按BMI分型)NAFLD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体型和正常体重组.中心型肥胖与外周型肥胖与NAFLD的患病率呈正相关.结论 长沙市某单位职工人群以肥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表现为特征的NAFLD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尤其是高脂血症值得关注.肥胖、高脂血症是诱发高血压、高血糖导致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心型肥胖比外周型肥胖危险性更大.腰臀比值与体重指数都可作为NAFLD的危险预测因素,腰臀比值比体重指数特异性更高,两者结合可明显提高NAFLD风险预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作者:谭德安;府伟灵;陈向大;余术祥;罗智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